《长津湖》:主旋律电影创作手法的创新发展实践

2022-11-21 19:36张鲁宁
西部广播电视 2022年17期
关键词:长津湖

徐 瑶 张鲁宁

(作者单位:长春工业大学)

2021年播出的《功勋》《山海情》和《觉醒年代》都获得了很高的关注度,热度和口碑一路暴涨,这也说明题材并不是导致影视剧收视率不理想的主要原因,只要做到创新,无论是历史正剧、还是主旋律剧,都能牢牢抓住观众的眼球,赢得观众的喜爱。而这三部主旋律影视剧的成功向业内人士传达了一个观念,即对主旋律影视剧而言,要想获得观众的认可,关键是要坚持去概念化,在宏大的历史背景下,聚焦于大人物身上发生的小故事或是小人物身上发生的大故事。《长津湖》是献给建党百年的鸿篇巨制,该片以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的长津湖战役为背景,用平视的视角讲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凭着钢铁意志和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扭转战场态势,为长津湖战役胜利作出重要贡献的故事。《长津湖》作为2021年的热门主旋律电影,对其创作手法的创新之处进行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指导价值。

1 主旋律电影

主旋律电影是指能够充分体现主流意识形态的革命历史重大题材影片和那些与普通观众生活相贴近的现实主义题材、弘扬主流价值观、讴歌美好人性的影片。其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第一,主旋律电影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第二,主旋律电影在歌颂人性力量、传递主流价值观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主旋律电影”作为一个明确的概念首次出现于1987年召开的全国故事片厂长会议上,中国首部主旋律电影为1989年上映的电影《开国大典》,此后,以《五朵金花》和《英雄儿女》为代表的主旋律电影先后上映并广为流传[1]。

20世纪末,以树立典型人物、歌颂模范人物为主的主旋律电影扎堆出现,如《孔繁森》《任长霞》《杨善洲》等。随后,主旋律电影进入创作瓶颈期,虽然各大制片厂没有放弃主旋律电影,但多数电影并没有获得相应的市场回报率。例如,《大浪淘沙》开播时没有得到网播渠道的关注;央视八套播出的《向警予》和央视一套播出的《中流击水》播放总量都没有突破500万;《光荣与梦想》播放总量相对较高,但也仅有700万左右[2]。另外,上述电影在观众中的口碑也参差不齐,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是电影的背景和主题与观众的距离较远。

2020年,各大平台先后推出了一系列主旋律剧,如《觉醒年代》《山海情》等,这些主旋律剧打破了宏观叙事的桎梏,凭借真实的情景和生动的角色,吸引了各个年龄层的观众,真正做到了将故事血脉与群众血脉充分融合。同时,主旋律电影的自主性变得更强,主流文化边界也变得更加清晰,无形中加快了主旋律电影向商业化、市场化转变的速度,新主流电影应运而生。据统计,在2021年上映的国产影片中,主旋律电影比重增加,而且,各视频平台所推出主旋律剧的点击率也有所上升,以腾讯视频为例,2017年,该平台主旋律剧点击率仅有14%,而到2021年,点击率增长到28%左右[3]。新形势下,主旋律电影跳出了以往的框架,融入了艺术电影、商业电影元素,希望通过创新使自身所具有的价值得到最大化实现。需要注意的是,新主流电影概念诞生的时间较短,目前在创作上仍处于探索阶段,要想使其优势得到更加充分地发挥,关键是要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真正做到依托主旋律电影对本国文化进行输出,通过提高文化软实力的方式,使我国成长为文化强国。

2 《长津湖》创作手法的创新发展

2.1 呈现方式

2.1.1 视角创新

以往的主旋律战争片大多采用俯视视角对故事进行叙述,通过展示敌方狂妄、紧张和胆怯等负面情绪的方式,衬托出我方战士勇猛且坦然的正面情绪,由此来达到特定的叙事的目的。在电影拍摄期间,主创团队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产生明显的叙事倾向,甚至对叙事角度、切入点的选择产生影响。《长津湖》则彻底打破了以往的惯性思维,放弃主旋律电影常用的俯视视角,采取更加客观且理性的平视视角,对长津湖这一经典战役进行再现,既不片面地矮化和贬低美方,也不刻意地美化中方,真实还原历史面貌,重现战争全景。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主旋律电影的选题均集中在解放战争、土地革命还有抗日战争上,希望能够通过还原重大历史事件,加深观众对历史的了解。新形势下,主旋律电影采用不同的叙事方式和策略,叙事风格也随之改变,犹如史诗般宏大的叙事策略逐渐退出电影行业,取而代之的是更注重运用微观视角、平民视角的叙事策略,在满足观众审美诉求的基础上,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津湖》采用平视的视角,不仅拉近了观众与影片的距离,使观众快速进入观影状态,与影片中的角色产生共鸣,还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达到了唤醒观众内心深处情感的目的。通过观看《长津湖》不难发现,影片并没有将镜头对准模范人物和战斗英雄,而是以长津湖战役的史实为框架,通过平民化、真实化的视角,深入刻画小人物的命运,展示个体的奉献精神与家国情怀,在激发观众兴趣、引起观众共鸣等方面取得了瞩目的成绩[4]。

2.1.2 视听创新

近几年,国内电影行业始终朝着工业化的方向发展,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在给电影带来巨大的挑战的同时也为其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对主旋律电影而言,要想尽快迈入新的发展阶段,彰显自身价值,关键是要做到三点:首先,拥有极具价值的题材和素材;其次,提高自身讲故事的水平,掌握不同技巧的使用方法;再次,与时俱进,创新影像手段、拍摄方法和媒介技术。事实证明,只有做到多管齐下,电影才能获得理想的视听效果和传播效果。

《长津湖》以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的长津湖战役为背景,影片中存在大量的战争场景。为避免战争场景的呈现落入俗套,主创团队采用全新的拍摄手段与制作方法,通过使用大量特效技术的方式,最大限度地还原战争影像,给观众带来了身临其境的视听感受。此外,在拍摄期间,导演还率领主创团队对战争场景、影像进行了深度还原。例如,使用长镜头拍摄战争戏份,确保观众能够对战争持续的时长有更直观的感受,与此同时,搭配使用快切镜头,突出战争的紧迫感。一个个富有特色的角色结合精彩的视觉效果,增强了影片的吸引力。无论是长达数年的准备工作,数以万计的参演人次,还是力求写实的军事装备、服化道及场景,均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影片的真实感,通过沉浸式还原的方式,在保证故事内容得到真实呈现的前提下,赋予影片更为理想的感召力和感染力。

2.1.3 叙事策略创新

以前的主旋律电影普遍采用极其宏大的叙事手法,希望能够凭借民族苦难史,让观众尽快产生情感共鸣。该叙事方法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叙事策略相对老套,容易使观众审美疲劳,导致新颖的题材无法得到有效利用;二是叙事策略使用不恰当,有消费观众爱国心理的嫌疑,容易使观众出现抗拒心理,导致影片口碑、票房持续走低。新形势下,一些主旋律电影开始对叙事策略进行创新。例如,《长津湖》创造性地将微观视角和宏大视野相结合,通过美军、高层和连队三线并行的方式,构建出了与其他电影不同的结构,真正做到了分别从国家、集体和个人的视角出发,使家国同构这一设想成为现实。主创团队以詹姆斯·凯瑞提出的传播仪式观为核心理论,以现实意义、符号运用与实现为落脚点,以构建共识为开端,逐步向构建集体认同过渡,最大限度凸显了主旋律电影的价值。

《长津湖》搭建了美军线与高层线两条完全不同的叙事线,美军线从美军视角出发,对美国主动出军轰炸中国和朝鲜边境、美军顺利登陆仁川、长津湖一站溃败被迫逃离兴南港等事件进行了真实且完整的呈现,使观众更加直观地了解史密斯、麦克阿瑟和阿尔蒙德等角色的特点,史密斯尤为谨慎,麦克阿瑟十分狂妄自大,而阿尔蒙德极为盲目[5]。高层线则表现出了明显的文献特征,无论是部署作战计划、制订实施方案,还是主要人物的台词,均有据可循。影片充分利用两条不同的叙事线,彰显抗美援朝一战的必要性和正义性,与此同时,历史叙事所处高度及其整体格局也得到了如实反映。而从微观视角来看,《长津湖》选择透过战斗叙事线,对战争的悲壮和惨烈进行再现,主创团队在影片中加入了大量富有趣味性的细节,无形中突出了影片的生活质感和真实感。例如,在送伍千里上战场时,父母在他背后所流露出的眼神。另外,影片还拍摄了冰雕连战士牺牲时的场景,希望能够通过该场景,使观众对战士们的伟大、悲壮形成更加深刻的记忆。而毛岸英选择以身殉国的场景,更是给观众带来了极大的触动,增强了影片的感染力与冲击力。

2.2 影片可看性

从某种程度上说,战争片的质量能够代表本国电影行业的实力,鉴于此,在拍摄《长津湖》时,主创团队注重先进的拍摄技术,结合影片内容和社会环境,最终决定投入巨额资金搭建场地并完善其他拍摄条件,以期更加细致地刻画长津湖的战争场景,由此达到真实还原该战争的目的。另外,两岸导演在审美取向、拍摄观念等方面均存在明显的区别,这也在无形中影响了影片的审美价值和影像表达,通过消解工业化标签的方式,彰显影片所具有的价值。正因如此,业内人士才给予了该影片极高的评价,认为该影片是国内电影工业升级的里程碑。

当然,《长津湖》的可看性还与影片所使用的技术密切相关,主创团队凭借先进且可靠的技术,拍摄制作了清晰的画面,使得观众能够更真切地感受到战争的可怕、面对战争时我国战士的勇敢和坚强。为增强影片的可看性,《长津湖》采取了以下措施:第一,充分利用现有技术凸显影片审美价值;其二,以非虚构演绎为依托,增强影片的可看性。非虚构的目的是充分运用各种移情方法对过滤所得到的事实进行展现。作为一种艺术真理,非虚构和客观真理存在极其明显的差别,从艺术视角来看,非虚构追求的是情感共鸣,而非传统意义上的循证科学。

2.3 影片价值体现

一方面,《长津湖》将历史大事与家国情怀融入普通人物,以小人物呈现大时代,以小故事映照大图景,在格局和视听上做到了极致,描绘了艰苦卓绝的战争状态,展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用生命捍卫和平正义、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影片开头介绍了故事的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百姓们都分到了土地,战士伍千里将牺牲的哥哥伍百里的骨灰带回家乡。这一片段与《长津湖之水门桥》的结尾形成呼应,影片以“家”为线索,展现伍家三兄弟爱国主义精神的传承与接力,演绎了青年一代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保家卫国的舍身情怀,同时,也代表着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的生生不息。就在一家团聚之时,战争悄然而至,这也激起了伍万里参军的斗志和保卫祖国的决心。此外,影片中每一个人物都是整个故事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梅生、平河、雷公等,他们身上都折射出在战争年代舍生忘死的英雄色彩。

另一方面,抗美援朝战争结束71年后的中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的经济、科技、国防等实力已进入世界前列。随着祖国的日益强大,中国人的民族自信心也随之增强,而《长津湖》的上映,更是唤起了观众心中“爱国主义”和“家国情怀”的情感共鸣。导演以小人物为切入点,凭借突出的叙事能力、影像表达和情感表达,最大限度地还原了长津湖战役,通过将战争场景搬上大银幕的方式,使更多人对该历史事件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长津湖》虽是一部电影,但是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它是一个真实的事件,是我们每个人应该铭记于心的历史。此外,影片在建党百年的国庆假期上映,唤起了观众内心深处的爱国情怀,引发了观众的共情、共鸣。“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正是浴血奋战的英雄们义无反顾、前仆后继地为中国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才有今日“何之有幸生于中华”的感叹。

3 结语

《长津湖》的大获成功绝非偶然,它是主旋律电影在新时代电影发展中的创新和突破,对主旋律电影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立体的英雄人物形象、真实的场景还原、震撼的视听效果,让观众跟随英雄人物的号召进入电影世界,追溯历史。“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为祖国领土而战、为祖国和平而战的主旨贯穿整部影片,这样的价值观与观众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不谋而合,赋予了影片强大的感染力,有效引发了观众情感共鸣,也为今后主旋律电影的创作提供了范本。未来,电影人不仅要不断学习和借鉴国内外相关类型电影的拍摄经验,对创制方式进行持续创新,吸引观众,更重要的是还要利用影片中人物、事件背后的价值闪光点,让观众充分感受到主旋律作品的魅力,深刻认识英雄人物的伟大品格和坚定的理想信念,这才是主旋律电影的灵魂所在。

猜你喜欢
长津湖
血战长津湖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看电影《长津湖》有感
看电影《长津湖》有感
《长津湖之水门桥》票房破40亿元系列总票房97.75亿元
恶意申请注册“长津湖”商标,罚!
《长津湖》
《长津湖》创票房纪录后再拍续集
血战长津湖
长津湖归来
《长津湖之水门桥》官宣 原班人马再度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