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研究①

2022-11-21 20:29万小燕
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33期
关键词:中华思政院校

万小燕

(罗定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云浮 527200)

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当下,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键课程的思政课任务艰巨,如何选取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路径作为切入点是重中之重,这将对“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起重要作用。在党的十八大以后,教育部发布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其指出:“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紧密结合,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一步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升教学效果。”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其指出:“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时代价值,使之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是帮助高职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课程,未来社会的价值取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代青年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形式还相对单一,育人效果依然未能达到新高度。本文对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情况进行了调研,提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高职思政课教学的重要价值,并提出创新教学路径的建议。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现状

纵观当前高职院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还处于探索起步阶段,还存在一些突出的亟待改善的问题。首先,由于此前缺乏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大部分高职思政课教师没能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浸润,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解不够多,也不够深刻,融入课堂教学时在教学内容择取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上以及理论讲授上都显得困难重重。其次,传统文化相关内容相较于当下互联网信息时代的信息便捷和新鲜有趣而言显得相对枯燥乏味,再加上思政课教师对传统文化的把握还不够,距离让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政课活起来还有很大的差距。再次,应试教育在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占主流,学生升学压力大,没能抽出更多时间对传统文化进行学习,导致学生传统文化基础知识薄弱。最后,当前很多思政课教师在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时还停留在单纯的理论知识讲授上,没能很好地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活动,而学生本就基础知识薄弱,导致一知半解,成效不高。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的重要价值

当前,在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中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资源,不断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不断活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不断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方法,无缝对接思政课教学,使其真正得以发挥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重要作用,引领青年学生明大德、正“三观”、立大志、成大才,让思政课成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时代新人的重要阵地,这是对思政课教师提出的时代使命。就高职院校而言,以下从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的价值进行分析。

(一)宏观层面的价值

本科院校的教育侧重于理论上的专业化通识教育,而高职院校的教育则侧重于应用上的专业教育和实际技能教育,所以高职院校通识教育存在不足。通识教育以历史文化、文学艺术、道德修养、自然科学、人文哲学为主,是强调关注人的生活的、道德的、情感的和理智的和谐发展的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融入,恰恰能弥补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的缺失,这有利于优化高职校园文化环境,营造更优校风,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拉近高职与本科在文化内涵上的差距。

(二)微观层面的价值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历经五千多年灿烂文明的孕育,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为中华民族世代传承和发展提供重要的精神基础。对高职院校大学生而言,透过思政教育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有利于提升道德修养、健全人格、增长智慧、厚植爱国情怀以及培养创新意识。

1.提升道德修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精神主旨讲求天人合一、以德为先,古圣先贤们把这些精神主旨形成经典文字得以广泛流传,无论世事如何沧桑巨变仍然历久弥新。今天我们依然能从灿若星河的中华经典里随时享用道德之盛宴,其内容字字道出人生真谛,句句让人醍醐灌顶。如《周易》里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老子》里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论语》里说:“德不孤,必有邻。”《管子》里说:“道德当身,故不以物惑。”《大学》里说:“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刘备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行人。”诸葛亮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司马光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苏轼说:“以至诚为道,以至仁为德。”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马克思说:“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高职院校学生各方面基础相较于本科生而言还是有差距的,借助思政课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很好地帮助高职学生提升个人思想道德修养,更能迎头赶上。

2.建立健全人格

被称为“亚圣”的孟子说:“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意思是说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永远尊敬他;爱别人的人,别人也会永远爱他。这句话所表达的是一个人对别人的态度,如果能做到对别人仁爱、尊敬,那就是君子所为,就会得到人们的认可和尊敬。这是一个人人格修养所达到的境界,心存仁爱,推己及人。中华文化归根结底是做人的文化,在尊亲孝义、尊老爱幼、诚信正直、刻苦勤学、勤政爱民等诸多方面均有广泛涉猎,这些美好而伟大的人格思想对帮助高职院校学生建立健全人格起积极、正面的作用。

3.增长知识智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点点滴滴无不体现着自强不息的中国人在生产劳动中积累和延续下来的智慧结晶。在中华民族卓越辉煌的历史长河里,勤劳勇敢的中国人秉承着“穷则变,变则通”的发展理念,不断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从未断流;爱好和平的中国人坚定着“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望,一直在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杰出贡献。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高职院校学生作为青年群体的重要成员,他们更需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增长智慧,在为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能否贡献自己的力量显得更为迫切,因此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恰到好处。

4.厚植爱国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历史深刻表明,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去不掉、打不破、灭不了”。五四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正是无数仁人志士为了国家和民族抛头颅洒热血,浴血奋战砥砺前行,中华民族得以生生不息,新中国才能由当初的站起来、富起来到现在的向强起来飞跃。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本就是一首悲壮而豪迈的爱国主义进行曲,爱国主义传统是中华民族最优秀、最光辉的文化传统。高职院校学生在饱含爱国主义思想的优秀典籍和经典名人故事里必定能深受感动、广受启发,为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发挥强大精神动力,共同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必定能永远迸发出排山倒海的历史伟力。

5.培养创新意识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具有创新精神的民族,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发展史中有着源源不断的创造发明和创新转化。在科技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先辈们勇于探索、不断突破和无惧无畏的创新精神无疑是高职学生大踏步向前的不竭动力,更容易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建议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首要目的是借助思政课这门优势学科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势植入高职学生的头脑和内心,同时让学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一个复杂而艰难的过程,需从提升教师素养、择取教学内容以及优化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考虑。

(一)加强思政课教师中华文化教育培训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指出,要“加强面向全体教师的中华文化教育培训,全面提升师资队伍水平”。清华大学石中英教授指出:教师首先自己要超越“专业化”的标准,加强自我修养,成为“有境界”的教师,然后方可引领学生提升人生境界。而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史蒂文·韦兰(Steven Weiland)则认为,未来的教师教育将走向博雅教育。博雅教育的教育理念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理念尤其相似,均旨在崇尚追求崇高道德理想以及引领学生在学习中提升个人境界。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作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落实以文化人、以德育人的第一方阵,是接受中华文化教育培训的先行对象。各高职院校需注重顶层设计以及资源建设利用,还应注意创新培训方式方法,不断强化培训效果。

(二)优化传统文化内容择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结着炎黄子孙改造世界的辉煌业绩,包含着历代先哲敲钟问响的无穷智慧,是一份极其丰富、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但由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时需注意内容上的择取,以期达到最佳的育人效果。有两点需严格把握:第一,需注意内容是否适合高职学生掌握学习、是否更能切合高职学生的融通发展,必须因材施教,切莫盲目融入。第二,需深入挖掘本土丰富文化资源进行融入。人们对本土的一草一物会有更深的情结,利用本土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更能引起学生的关注,更容易让学生产生共情点。而且文化遗址和非遗项目本就是一本本内容鲜活的教科书,是一堂堂地域鲜明的乡土课,是讲好大思政课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文化资源。如我校地处南江(今罗定江)流域,经考古学家考察研究,在南江流域两岸发现了磨刀山旧石器遗址、下山洞旧石器遗址、背夫山战国墓葬、鹤咀山南朝墓葬等距今近则数百年,远则数十万年的远古遗址,北京大学环境考古学专家夏正楷等考古学者指出,南江是广东文化母亲河的概念,孕育了岭南文化的“根”。再如,罗定是千年古邑,也是红色革命老区之一,广泛流传大量传统手工技艺等非遗文化,保存为数甚多红色革命遗址,传诵着很多优秀红色人物故事。作为本土唯一高校,罗定职业技术学院需好好把握这些优秀本土资源,用心讲好岭南文化源头的故事。用情诠释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讲透、讲活思政课。

(三)转变课堂教学风格

优秀而独特的教学风格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课的有机融合起特殊而关键的作用,高职思政课教师需转变并逐渐养成良好的教学风格,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第一,教师应风趣幽默,使课堂充满活力。无数实践证明,上课风趣幽默的教师往往是最受欢迎的,这样的课堂氛围非常活跃,具有以下几个优势:首先,极易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让学生对教师变得信任并喜爱,师生关系更融洽。其次,幽默风趣的语言让原本较为枯燥的内容瞬间变得有趣起来,极大激发了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兴趣。再次,思政课较其他课程而言相对严肃,但幽默的表达风格能让课堂氛围变得轻松,让学生不会感到压抑。最后,幽默、轻松的课堂能让学生的心态更积极、更阳光,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作用。第二,教师应情感细腻,使课堂富有感染力。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爱惜不管是自己还是别人的神经系统和情感,要记住,对人类来说,如同需要空气一样,需要细腻的情感。”用细腻的情感滋养培育的学生通常性格更温和,心灵变得更柔软。第三,教师应善于分析,使学生易于理解。很多教学内容对于学生而言是较为深奥的,教师应站在所教授学生的角度懂得把内容拆分得细致而富有智慧,让学生易吸收、消化。第四,教师应注重启发,使学生勤于思考。《学记》中提出:“善教者,使人继其志。”这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过分以求得知识为满足,而要致力于教学的思想性与目的性,引导学生自觉主动,使之能继续达到教师所指示的方向和要求。要发挥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启发教学是教师“善教”的内涵特征。第五,教师应语言优美,使课堂儒雅、诗意。教师的教学语言是整个课堂的灵魂。首先,教师的普通话应相对标准,字正腔圆的发音有很强的示范作用和带动作用,而且标准的发音也能提升学生的审美。其次,教师的语言要准确而精练,包括发音、观点、修辞、文法在内的一切表述都应准确、言简意赅而入木三分。最后,教师还得熟练运用诗词、对联、成语、典故、歇后语等,使学生在课堂中如临其境,深受熏陶。

(四)采用复调式多声部教学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涵盖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以及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在高职院校思政课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常考验授课教师的传统文化知识功底,更重要的是单靠教师一个人很难为学生带来全方位、多角度的良好文化熏陶。在这样的情况下,思政课教师必须开阔视野、提升格局、创新理念思路,以改善教学效果不佳的局面,而复调式多声部教学为我们带来了很好的启示和帮助。在同一课堂中增加授课“教师”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而且这些“教师”可以由不同角色组成,他们可以是奥运冠军、专家学者、基层公务员或社会人士等,可以邀请他们亲临课堂,也可以现场连线,也可预先录制。他们代表着不同层面和不同角度的声音,而且是最接近本来面貌的声音,这些声音能改变单次课堂只能听到一个声音的状况。例如,当教学主题为“弘扬中国精神”之“弘扬北京冬奥精神”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邀请冬奥冠军到场参与课堂,若条件不足也可邀请参与者如冬奥工作人员、冬奥志愿者等到场参与,他们发出的关于北京冬奥和北京冬奥精神的声音是最真实的、最接地气的,也是极具感染力和说服力的。而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种特别的体验,学生因为“特殊人物”的参与而显得格外激动,“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的北京冬奥精神在多声部课堂中得到极好的诠释和宣扬,为课程的推进以及人才的培养带来极大的帮助。

四、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最根本的精神基因、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高职院校是为国家培养社会栋梁之材的重要阵地之一,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有效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由此衍生出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可以有效武装高职学生的头脑,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加深牢固爱国主义情怀,让他们拥有更强有力的思想武器,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中华思政院校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