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区花卉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2022-11-21 20:59赵红梅
云南农业 2022年2期
关键词:丽江花卉旅游

赵红梅

(丽江市古城区园艺技术指导站,云南丽江 674100)

乡村振兴牵涉到农业农村农民的方方面面,如何调整产业结构,选好主导产业,推动乡村振兴是农业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的。花卉产业作为一项占地面积小、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大的优势产业,是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的重要手段。同时花卉产业具有普遍适用性,在不同发展程度的地区都能开展。综合分析古城区以打造云南省“一县一业”示范县为目标的花卉产业发展规划及发展重点,提出因地制宜开拓花卉新型产业链、多措并举助力形成地域品牌方面的思路,为古城区花卉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提出几点思考。

一、花卉产业发展情况

丽江地处云南省滇西北地区,属低纬暖温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由于海拔高差悬殊大,明显的立体气候类型、良好的生态环境造就了丽江花卉资源的多样性,花卉种质资源突出,花卉种植历史悠久。2017年古城区被纳入云南省花卉重点产业区,2018年由古城区政府招商引资“丽江古城花卉产业现代农业创新示范园项目”在古城区开南街道贵峰社区落地。截至2020年底,全区花卉种植面积达333.33 hm2,产值从2015年的1040万元增加到2020年的4400万元,已有规模化花卉生产经营性企业25家,从事花卉产业的人员达1.5万人。

二、花卉产业规划情况

(一)产业整体布局

古城区以打造云南省“一县一业”示范县为目标,编制完成《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花卉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形成“以位于开南街道贵峰居委会的古城现代花卉示范园为一个核心,以大研古城、束河古镇、城市林下景观提升,以城区重点区位景观打造、花园小区创建为五个亮点”的花卉产业发展整体布局,组成古城花卉产业从种植到生产、从示范到带动、从景观到产业的全方位立体化发展模式。

(二)产业发展目标

充分发挥雪山下、古城边的区位优势,依托丽江古城、束河古镇和漾弓江流域周边的传统古村落集群等高端文化旅游资源要素,在丽江坝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精品庄园、农业公园、体验农园、农产品物流园区,并以“一县一业”主导的高山花卉产业为纽带,以产业联合体或联盟等方式,全域构建集乡村文创、创客社区、田园公社、互动体验和田园生活为一体的束河田园综合体,打造农文旅深度融合的引领区。到2025年,力争打造3~5个千亩花卉种植基地,通过“基地+农户”的方式带动周边农户种植花卉,实现全区花卉种植总面积达到2000 hm2、高标准示范基地666.67 hm2。

(三)产业发展重点

一是以丽江现代高效花卉园区建设成高标准智能化鲜切花种植基地为核心,打造一个集高标准无土高端鲜切花栽培示范、露天花卉种植、球根类花卉种苗繁育、室外景观园林、花卉包装加工和冷链物流、电子商务、科技研发及休闲观光体验为一体的综合示范区。二是结合马铃薯高质量基地建设和秋油菜种植基地,在七河镇前后山2个村打造1333.33 hm2田园观光带。三是以世界闻名的山茶、玉兰、杜鹃、兰花等为主题,按照“园中园”模式,在西山片区现有的精品庄园、生态农园内打造8~10个“园中园”。四是以打造“丽江市新景观、网红打卡地”为目标,在金安镇建设万寿菊种植生产基地666.67 hm2。五是打造“古城区田园水生花卉景观”,在束河街道建设水生观赏荷花连片种植基地133.33 hm2。

三、发展花卉产业的几点思考

(一)因地制宜,开拓花卉新型产业链

1.城市近郊的村(社区)种植多样化鲜切花。受鲜切花的特性、产地和传统限制,目前市场上鲜切花品种基本固定在玫瑰、唐菖蒲(剑兰)、菊花、康乃馨、花烛(红掌)、百合、圆锥石头花(满天星)等传统经典品种。一些保鲜困难,不耐长途运输的花卉品种就很难在市场上出现,如剪秋罗、矢车菊、虞美人、波斯菊、紫盆花、百日草等。这些鲜切花品种具有在田期短(有些从播种到产花只要50 d左右)、产花量大、成本低的优势,露地或简易设施就可以种植,生产管理技术也不复杂,可以考虑在城区近郊村(社区)发展种植这些新型花卉,打破以往对花卉的传统认知,扩展花卉品种和生产布局,在乡村振兴中创出新的花卉产业链。

2.有乡村旅游基础的村(社区)发展生产型花海。通过政府引导、相关企业参与的方式,对乡村旅游基础好的村采取“连片同品种种植、相对一致管理”模式开发全新花海旅游项目,在新型花海品种上选用既有药食功能又有观赏价值的经济型花卉品种,如食用菊花、香料菊、中药蜀葵、茉莉、果香菊等,既可形成各地特色农业新产品,又造就了新的花海景观,同时引进企业进行收购加工,用花卉产业引导新型休闲旅游农业的兴起和发展,实现花卉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目标。

3.旅游资源缺乏的村(社区)因地制宜种植原材料型花卉。很多花卉品种是食材、药材、传统手工艺、新型文创类产品的原材料,如藿香、罗马甘菊、鼠尾草、金盏花、凤仙花、红花、蒲公英等都是药食同源的花卉,不仅具有观赏性,也是新型的食材和药材。像勿忘我、千日红、麦秆菊、干花菊、永生菊等这些花卉品种的花朵采收后不缩水、不变色,能长期保存,是天然的干花,既可以直接作为干花销售,也可以作特别的设计制作成文创产品或工艺品。政府部门可以鼓励、引导产品和旅游资源并不丰富的村(社区)发展原材料型花卉产业,开发诸如植物手工印染、植物天然色素糕点和饮品制作、干花标本压制、微型花饰制作、鲜花香皂、植物香料等,形成相应的市场,吸引乡村旅游人群,与周边村(社区)花海旅游、民俗旅游、农家乐旅游等结合起来相互促进,丰富旅游产品,增加旅游项目。

(二)合作共赢形成规模化生产

1.鼓励散户抱团式发展。鼓励零星散户抱团形成团体的花卉种植合作社,农户共同推选社长,负责对外联络、产销运营、组织和指导农户生产,劳动成果可以根据农户入股情况来分红。

2.鼓励企业适度规模流转土地。对于地域面积大,基础较好和整合性较强的村庄,可以借助土地流转来集中土地,通过政府招商引资重点培育地方企业,打造集花卉繁育、销售、休闲、体验、观光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丽江花卉基地。

(三)搞活机制实现人才引入

人才引进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对于农村而言,如何吸引外来人员流入,特别是高素质人才的流入,在政府投入资金的同时,做好公开透明的财政政策,政府每年制定花卉产业发展奖励政策,设定不同等级的目标任务,变单一补贴方式为补贴、扶持、发展带动奖励的多种方式,对人才和企业形成激励,并不断推进校企合作力度,高校—企业—学生之间形成产学研习一体化,不断为地方输送人才。

(四)加大花卉品质的培育力度

加强与科研单位、高校和园林部门合作,不断加大对花卉品种的改良和培育力度,形成新品种,提高观赏性和耐储性,进而推动产学研一体化进程。不断制定和优化产业标准,形成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提高花卉产量和质量。

(五)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基层组织是乡村振兴的基石,推动乡村产业发展,一支强有力的干部队伍是关键。选派优秀机关科室干部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有效提高村“两委”班子的战斗力,为花卉产业兴旺提质增效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猜你喜欢
丽江花卉旅游
丽江三朵节
昆明斗南国际花卉批发市场最新花卉价格
丽江的荒
《花卉之二》
《静物花卉》
法兰克福“春天”花卉展
旅游
给乌丽娜的一封信
谁说丽江是艳遇之城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