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青年坚定文化自信的四重要义

2022-11-21 22:36
唐都学刊 2022年1期
关键词:中华民族民族时代

王 斌

(天津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387)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探究世情、党情、国情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多次提及“文化自信”这一标识性概念,并对其深刻内涵和重要定位做了全面、系统的论述。新时代的青年肩负着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艰巨使命,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关键主体。青年坚定文化自信,要在深化内涵认知、增进情感认同、坚守理念原则和践行文化使命等多重维度上下功夫,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一、深化认知:中华民族最有理由坚定文化自信

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1]。这种自信,在本质上就是文化自信。新时代青年坚定文化自信,首先要深化对“中华民族为何最有理由自信”这一重大问题的认知,以宏大的历史性思维探寻文化自信的内涵来源。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2]41因而,当代青年要解读“文化自信从何而来”,就要深入了解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实践历程,在中华民族的发愤图强史中把握中华文化从自省、自觉到自信的历史。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奠定青年坚定文化自信的底气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明,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培育了根植于中国人民内心深处的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深印刻着独特的民族智慧和民族气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之所在,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有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是从历史走向未来,新时代的青年只有知道自己从哪里来,才能知道自己要到哪里去,坚定文化自信,也只有在文化发展的历史中传承民族精华、延续民族命脉,才能在未来不断开拓前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对当代青年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正确认识和改造自身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青年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要从中吸取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还要坚持古为今用、辩证创新。“青年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理应走在创新创造前列”[3]。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既是由文化发展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决定的,也是当代青年坚定文化自信和实现文化使命的必然要求。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其本身向前发展的基本途径就是不断与时代特征和实践变化相结合进行内容和形式的革新,当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4]。青年站立时代发展潮头,有勇于开拓进取、敢为人先的锐气,有不因循守旧、超越前人的雄心,是新时代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其自身也必将在推动实现文化发展使命的过程中不断充实文化自信的底气。

(二)中国革命文化增强当代青年坚定文化自信的骨气

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斗争中逐步形成的,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我国具体革命实践相结合,通过对革命道路、性质、阶段和任务等系列重大问题的艰辛探索而逐步积累起来的经验总结,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优良传统和品格风范。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等深刻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的挫折中不断奋起而孕育的文化精髓,镌刻着中国共产党人为何出发、从何出发以及如何走向未来的伟大历程,时刻指引和鼓舞着当代青年继承和发扬革命精神,学习老一辈革命家爱党爱国爱民的情怀,秉承他们的优良作风和进取精神,勇于战胜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走好新的长征路。

当代青年“一定要牢记红色政权是从哪里来的、新中国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倍加珍惜我们党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依然面临诸多的风险和挑战,依然要进行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青年要更加广泛深入地接受党史和国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并结合新的历史特点和时代要求将其转化为当前进行伟大斗争的强大动力,不断增强斗争本领,在推动实现中华文化发展和文化创造中实现新的历史变革。

(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升青年坚定文化自信的志气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新的社会形态下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在文化上的伟大创造。在当代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是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实际,结合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2]41。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够正确反映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与先进的社会生产力相适应,同时又在不断加强与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互鉴中坚持与时俱进地发展,形成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文化气度和格局。“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本质规定,也是青年成长的重要方向引领。文化的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须臾不可分离,新时代青年要系统接受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熏陶与教育,在积极培育进取、开放、包容的文化格局中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

“价值观念在一定社会的文化中是起中轴作用的,文化的影响力首先是价值观念的影响力。”[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最深层的内核,本质地规定着我国文化体系的性质,指引着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正是由于价值观在文化体系中的这种独特功能和地位,决定了价值观自信是文化自信的灵魂与根本,因而坚定文化自信,核心是要坚定价值观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论及青年处于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重要时期,且“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7],因而全社会要高度重视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和实践养成等具体方式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祖国的下一代心中生根发芽。

二、情感认同: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民族独立

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8]。古老的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对整个人类文明产生重要影响,赢得世界的普遍尊重和认可,不仅仅是因为经济和军事实力如何强大,最重要的还是其绵长的文化传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文化魅力。新时代青年坚定文化自信,既要在民族图强史中把握文化自强史,感知文运与国运紧密相连,又要在当前国际竞争格局中厘清文化发展使命,以史为鉴,真切地体悟“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的历史规律。

(一)在历史的宏大视野中认识文运与国运的辩证关系

作为世界文明古国,我国出现过儒墨道法等诸子百家争鸣,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各领风骚的思想文化大繁荣时期,产生过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等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伟大发明,诞生过张骞出使西域、郑和七下西洋等促进不同民族文化交流互鉴的人间佳话,成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充满文化自信的元气和底气。“中华民族历来对自己的文化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只是到了近代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时,文化自信、国民自信受到极大损伤。”[9]鸦片战争是中华文化发展的一道分水岭,导致国民文化自信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历史表明,文运与国运紧密相连,国家主权独立和完整,是任何一个民族推动文化发展、坚定文化自信的前提条件,没有这个条件,一切文化发展蓝图都只能是海市蜃楼。

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既是一部中华民族从受屈辱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发愤图强史,也是一部中华文化从自卑、自省、自觉到自信的文化自强史。国运与文运也紧密相连,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黏合剂。中华民族的发展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每到重大历史发展关头、每到艰难困苦时刻,中华文化都能深感国运之变,依靠自身强大的修复力和包容力在实践中得到与时俱进的发展,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唤醒亿万人民意识,凝聚全体中华儿女的精神力量共渡难关。当代青年要增进文化自信的情感认同,就要置身于中华民族发奋图强的历史长河中,感悟国运与文运的辩证关系,深刻体会没有文化认同和自信,人民群众就不能有真正的民族归属感和认同感,就不可能真正凝聚起建设祖国的磅礴精神力量。

(二)在国际关系中感知文化自信与自强之必要

从现实发展来看,当今世界各国间的较量既取决于经济总量和军事力量等硬实力,也取决于价值观念和思想文化等软实力,且考量综合实力最核心的还是文化软实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赢得了越来越高的国际关注度。但与此同时,我国的迅速崛起也始终伴随着西方世界的种种误解和指责,国际舆论格局总体上仍是“西强我弱”“我们有时还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境地,存在着信息流进流出的‘逆差’,中国真实形象和西方主观印象的‘反差’,软实力和硬实力的‘落差’”[10]。

青年视野开阔、思维活跃,是传播优秀民族文化、加强国与国之间文化交流的有力推动者。在当今复杂的国际环境中,青年要勇于担负起文化发展及传播的使命,将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新时代的要求相结合,以人们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推广开来,充分展示中华文化以理服人、以文服人、以德服人的生命秉性,使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地弘扬起来,把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持之以恒地加强不同民族间的文化交流,让全世界都能听得到且听清楚中国声音。

三、理念坚守: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青年坚定文化自信,要在理念和方法上把握好本来、外来和未来的关系。不忘本来就是要继承民族传统、弘扬中国精神;吸收外来就是要加强文化交流、促进文明互鉴;面向未来就是要尊重文化发展规律、善于创新创造。只有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青年要坚持文化继承和文化创新协调发展;只有吸收外来,才能面向世界,青年要坚持固守本土与开放包容相辅相成;只有在不忘本来、吸收外来的过程中做到明辨是非,不卑不傲,青年才能真正坚定文化自信。

(一)坚持文化继承与文化创新协调发展

青年要坚定文化自信,就要处理好文化继承与文化创新的关系。文化继承与文化创新是一个国家延续文化发展的内生动力,二者相伴而生、相辅相成,共同推动文化持续稳定向前发展。文化继承,就是要接纳和掌握前人积累的文化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分辨良莠、合理扬弃。文化创新,主要是在扬弃前人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创立新知,使其符合不断变化着的时代需求。当代青年坚定文化自信,既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新的时代要求和条件,对已有优秀文化成果进行内容上的拓展和延伸、形式上的革新和转变,使其更加具有生命力和亲和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而文化创新又是一切创新的先导。文化继承为文化创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业已形成的文化成果历经时代磨砺已经融入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世界,只有在合理继承的基础上才能为进一步创新提供更为开阔的空间和无限可能。青年是文化创新的关键群体,习近平总书记对当代青年的创新创造寄予了厚望,特别强调在注重文化继承的同时,重点做好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强调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的自信有机融入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

(二)坚持固守本土与开放包容相辅相成

青年要坚定文化自信,还要处理好文化发展的民族性与世界性关系问题。当今世界,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日益形成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加强不同文明间的交流合作是世界各国平等相处的重要前提,也是尊重人类文明发展多样性、推动文化大繁荣的必要条件。当代青年要正确把握文化发展中固守本土、不忘本来与坚持开放、吸收外来的辩证关系,培养积极进取、理性包容的良好心态,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在中外文化沟通交流中,始终保持对自身文化的自信、耐力和定力。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当代青年既要在对外交流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又要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努力推动中华文明与世界各民族文明的交流交融,进一步丰富中华文明的时代价值与世界意义。深刻把握文化发展传播的民族性与世界性关系,强调民族性并不是排斥世界性,而是要在对照、批判、吸收、升华的基础上,使民族文化更加符合当今本国和世界的发展要求;强调世界性,是要在更好地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为解决世界性问题提供方法,在这种遵循文化发展由特殊性到普遍性规律的过程中,民族文化自信也得到了不断强化。

(三)坚持文化互鉴与文化批判有机统一

青年要坚定文化自信,还要特别注意在文化交流互鉴中分辨良莠、明辨是非。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对外交流日益频繁,一些西方文化思潮相继传入国内并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学习借鉴西方经验的过程中,有人对西方文化持有盲目崇拜的心理,脱离中国实际,不加分析和鉴别地一味套用西方理论,这是文化不自信的表现。相应地,也有极少数人对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存在片面认识,奉行文化复古主义,甚至夸大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这是盲目自信的表现。我们要避免这两种极端的认知倾向。

当代青年成长在各种思潮相互激荡的社会环境中,面对疑惑要学会明辨是非、善于抉择。在传承弘扬中华文化、加强对外交流的过程中,要敢于与错误思潮作斗争,精准鉴别文化精华与糟粕,正确认识文化现象与本质,在批判中吸收,在吸收中升华,真正担负起新的历史条件下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重任和伟大使命。

四、践行使命:坚定文化自信落实到青春奋斗实践中

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使命,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同人民一道,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11]。文化繁荣复兴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必要前提,青年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发展是勇担时代大任的必然要求。民族复兴不是敲锣打鼓、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必然要经过很多伟大斗争,青年要将内化于心的民族精神和中华文化外化于行,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共同应对时代挑战。

(一)坚守文化阵地,捍卫政治安全

捍卫政治安全是维护国家总体安全之根本,关乎整个民族的前途命运。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综合国力的日益强大,一些别有用心的西方政客的“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甚嚣尘上。对此,我们要坚定信念,保持定力,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阵地,捍卫国家政治安全,这是新时代赋予中国青年的伟大使命。

青年作为社会大众中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可塑性大、承载着国家和民族前途与希望的群体,往往站在意识形态斗争的尖端,成为西方敌对势力利用的对象,易于遭到西方腐朽思想的侵蚀。青年坚定文化自信,首先就要牢牢坚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文化阵地,清醒地认识到西方发展模式不应该成为说服、劝教他国跟从的样本,发展中国家的历史和现状也不应成为被歪曲和丑化的对象,时刻警惕少数西方国家通过各种文化产品的输出而进行意识形态攻击的行为,坚决与一切具有政治目的的文化渗透行径作坚决的斗争。

(二)传承民族精神,应对重大风险

中华民族历经苦难,也正是这种种苦难磨砺着一代又一代青年,敦促其成长。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内在生命力,其中的伟大民族精神总能在艰难困苦中凝结全体人民,指引着广大青年在从容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中书写辉煌的人生华章。当代青年生活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现实世界,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勇敢面对风险挑战,进行艰苦卓绝的接力奋斗。

危机关头是对青年的一种考验,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90后”“00后”的中国青年直面这场卫生健康领域的重大风险,用实际行动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12]。从白衣执甲、逆行援鄂的白衣天使,到不惧风雨、守护平安的普通民警;从不辞辛苦、日夜奉献的志愿者,到援建“两山”、彰显中国速度的建筑工人……到处都有青年奋斗的身影,他们不畏艰难、舍生忘死、奋战在祖国需要的最前线,将攻坚克难的民族精神融入建功立业新时代的实际行动中。

(三)弘扬先进文化,维护人民利益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本质内涵,青年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时刻将“人民”放在心头,让青春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光彩。进入新时代,青年要自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坚持将维护人民利益落实到行动中,坚决与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作斗争。

将小我融入大我,把青春奋斗汇入新时代发展的宏伟浪潮,在为人民服务、维护人民利益的艰苦奋斗中寻求人生价值,是当代青年将优秀中华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必然体现。新时代的青年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奋战在扶贫第一线的青年党员、扎根偏远山村的青年教师、守卫世界和平的青年官兵、用生命灭火的青年消防员、志在航天报国的青年科学家、“一带一路”沿线的青年建设者……,都以国家大任为己任,以人民利益为标尺,在祖国需要的各行各业奉献自己的青春和才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指引下,当代青年一定能够取得新时代伟大斗争的胜利,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必将在青年的接续奋斗中成为现实。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民族时代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哪项世界遗产被 誉为“中华民族不 屈的脊梁”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MINORITY REPORT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传承 民族 文化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