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赏析教学策略探微

2022-11-21 22:55
中学语文 2022年27期
关键词:赏析意象祖国

时 静

在初中诗歌赏析教学中,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针对新课标的目标要求,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宗旨,创新教学设计,给学生传授诗歌赏析的新方法,以促进学生诗歌赏析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提升。

一、联想想象,了解意象内蕴

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和创造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诗歌有着丰富的意象,它能给读者无限的想象。学生可以结合这些意象展开联想想象,体会诗歌蕴藏的深刻意蕴。这能让学生学会探究意象背后传递的内在情感,体验诗歌的审美倾向。

如在学习《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寻找作品中的各种意象,并体会这些意象代表的含义。如“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额上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等意象,学生可以通过想象还原这些景象,并将它们进行整合,深入思考这些意象所代表的寓意。学生发现这些意象都表现出残破、苍老等内涵,暗示苦难的历史和深重的灾难,而这些残破的水车、矿灯依然在行使着自己的职责,这又让人联想到了顽强、坚毅的品格。通过联想想象,学生对诗歌意象背后蕴藏的深刻内涵有了深入的理解和认知。

在诗歌赏析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先寻找意象,然后运用联想想象,在头脑中形成形象的画面,从而感受把握诗歌的内蕴,体验诗人的内心世界。

二、适度改编,体验意境韵味

意境指是诗歌呈现出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诗意空间。在赏析诗歌时,学生要尝试进入诗歌描绘的意境中,体会意境所蕴藏的韵味,然后,进行创造性改写,注意要体现出人物的情感,表达特定的意境。此外,学生还可以参与同主题创作活动,试着用自己的语言表现相似的意境。

如教学《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假如你是作者,在中秋节却不能见到自己的亲人,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你是否能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呢?他为何从一开始的悲伤,慢慢地变得豁达,能勇敢地面对现实了呢?”学生可以上网搜索一些和苏轼有关的背景信息,了解苏轼的人生经历,通过阅读他的其他作品,感受其豪放豁达的内心情感。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创作以苏轼为主人公的小说,展现其传奇的一生,此外,他们还可以将自己想象成苏轼,创作散文,体现苏轼当时的内心感受。

在改编的过程中,学生能更深刻地体会到作品的意境,从而培养他们的诗性思维。在改编的过程中,教师要促使学生激发诗性思维,这样就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得到提升和发展,进而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三、渗透文化知识,提升民族认同感

诗歌包含着丰富的文化知识,只有积极拓展阅读,了解更多的信息,才能挖掘、理解蕴藏在其中的文化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自主搜索各种文化信息,并思考作品中蕴藏的民族文化精神,这样能提升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

如在学习《我爱这土地》时,教师可以将文化知识融入进去,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在这篇作品中,作者用‘土地’来代替祖国,表达了对祖国的爱。那么,他为何要用‘土地’来代指祖国呢?你知道土地对于中国人的意义是什么吗?”这个问题引导让学生探究土地文化,学生发现中国自古就对土地十分重视,比如“社稷”一词,用来指代国家,它原本指的是谷神和土神,由此可见中国古人对于土地的重视。此外,中国自古就有各种祭祀土地神的活动,就连帝王也对土地十分重视,还会亲自参与农耕活动。结合这些内容,学生发现农耕文化已经深深根植到中国人的内心深处,所以中国人在说到祖国的时候,常常会用“土地”指代祖国。

促使学生继承并发展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这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在挖掘文化主题的过程中,学生以高度的文化自觉读懂了中华民族的集体理想诉求,从而在自己的思想深处认同民族传统文化,这样就能让民族文化在新时代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四、鉴赏语言技巧,发展审美认知

诗歌语言凝练、结构精巧,常常展现出作者特殊的语言技巧,深入挖掘诗歌作品的语言特点,并进行仿写,这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和建构能力,并发展其审美能力。教师指导学生结合作品中的细节描写深入探究,通过对比分析等方式探究作者的写作方法和用词技巧。

在学习《江城子·密州出猎》时,很多学生都感受到作品的豪迈气势,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探究:“这篇作品到底有哪些地方给人豪迈的感觉呢?”学生从作品内容、用词、写作手法等方面入手,分析了作品的语言风格。如在内容上,作者详细描述了打猎时的场景,“左牵黄,右擎苍”,从动作细节上展现出了豪迈之情。此外,作者在用词上也十分注意,如“千骑卷平冈”的“卷”用得十分巧妙,作者不用“过”“跑”等词语,而用“卷”,给人一种速度感、运动感,让人觉得人马很多、气势恢宏,这也增强了诗歌豪迈的感觉。在表现手法上,作者使用的典故也都展现出豪迈的风格,如“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体现出了对古代豪杰的赞赏之情。综合以上的赏析内容,学生发现了诗歌风格形成的各种原因,赏析水平也得到有效培养。

在鉴赏作品语言技巧的过程中,学生也探索并总结出各种不同的写作方法,使他们能在自主创作的时候加以借鉴运用,从而提升语言应用和建构能力。

五、联系生平经历,体察高洁人格

运用知人论世的方式,从诗歌作者的身上得到启迪,感受到他们的高尚人格,然后反过来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这是语文教学“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体现。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搜索诗歌的背景信息,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体会他们的奋斗精神,然后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反思,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如在学习《满江红·小住京华》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感受其高尚的人格。在探究背景信息的过程中,学生发现这首作品创作于中国被列强欺凌的时期,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而作者作为一个爱国的女青年,她抒发了巾帼不让须眉的豪迈情感,展现了自己追求革命的坚强意志,体现了对祖国热烈的爱。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思考:“作为当代学生,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投入到建设国家的事业中去呢?这首作品给了你什么启迪呢?”如有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表达了自己的感受:“我们今天能生活得平安、幸福,是因为我们的祖国变得日益强大,所以,我们将来要加入到建设国家的行列中,让国家变得更加强大。”还有学生表示作者的高洁情怀给了自己很大的鼓励:“作为一名女性,不要认为自己一定就比男性差,要像作者一样,忧国忧民,奉献出自己的一片热忱。”

拓展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有助于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他们能更好地从诗歌中领悟深邃的哲理,获得人生的激励,以更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

总而言之,在诗歌赏析过程中,教师要基于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以更全面、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在赏析诗歌的同时,提升知识技能和道德修养,发展审美能力。

猜你喜欢
赏析意象祖国
抚远意象等
意象、形神
我和我的祖国
对祖国唱出爱
我和我的祖国
略论意象间的主体构架
步辇图赏析
《活着》的独特意象解析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
我爱我的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