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与民俗文化融合的建构策略

2022-11-21 22:55孟庆喜
中学语文 2022年27期
关键词:甘南民俗文化群文

孟庆喜

2018 年高考改革之后,语文学科对课外知识的检测内容大幅增加,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成为高中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结合新课标在民俗民族文化内容上的要求增多,“群文阅读+民俗文化”成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形式,承担着培育并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任务。

一、创设良好阅读氛围,重构群文阅读认知

民俗文化是发端于民间又传承于民间的文化现象,它包含了人们的衣食住行,又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言行举止,因而常常成为文学创作取之不竭的源泉。甘南一地的民俗资源丰富,以民俗资源为基础创作的文学作品也非常多,在以民俗资源为主题的群文阅读中,具备了先天的优势。教师需要为其配备的是后天的阅读氛围,使这项阅读活动从无意识转向有意识。王小忠的《事故》、拉木东智的《骡子》、完玛央金的《无尽丧事》、扎西才让的《丹增》等小说均以甘南民俗为背景,其中透露的风土人情,传递出大量的民俗文化信息,与学生真实的生活场景高度相似,很容易获得学生的情感认同。教师以情入手提出阅读主题,再以多篇文本相互“质证”的方式展开群文阅读,为学生构建了良好的阅读氛围,这就为群文阅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教师还可以置换阅读顺序,让学生先以任一民俗作为主题,展开小组讨论,把自己对家乡民俗的印象、感受和理解呈现出来,以交流加深认识,然后再呈现相关作品让学生开展群阅读。总而言之,高中群文阅读的情境创设更强调的是学生内心对阅读文本的环境构建,当这种环境构建成功后,学生的生活就会与文本产生链接,产生的阅读效能才会对学生发挥实际的作用。

二、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多种形式辅助阅读

学生在阅读能力上有着较大的差异性,且这种差异性会伴随着年级的增高而愈来愈大。民俗文化与群文阅读的结合,拓展了群文阅读的范围。甘南的民俗文化丰富且独特,自然风光有甘南州的冶力关森林公园、卓尼大峪沟、秘境卓尼等;人文历史有建筑雕刻、洮砚、洮绣、三格毛服饰等;红色文化有腊子口战役纪念馆等;还有神秘的临潭江淮文化等等,这些民俗文化素材凸显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因此,在群文阅读中引入这些素材的时候,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采用自己熟悉的方式进行阅读,再以多样的形式进行巩固和强化。例如,朗读比赛、书写比赛、演讲比赛、辩论赛等都是与语言文字息息相关的活动,另一方面,这些活动的形式活泼,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采用丰富的形式鼓励学生自主阅读,以兴趣和成就感推动学生的群文阅读走向深处。教师也可以和学生一起商量群文阅读的主题,让学生根据主题在民俗文化中寻找适宜的文章,进一步增加学生对群文阅读全过程的参与,从而在群文阅读中得到活跃的、深度的思考,使民俗与个人的生活紧密地联接起来,让民俗真正服务于学生的阅读,学生也能够通过自主阅读拓展个人的视野,习得群文阅读的方法,让阅读行为和阅读技巧达成统一。

三、推荐经典阅读文本,促进阅读成果转化

高中语文新课标中有明确的规定,教师应该为学生推荐经典(优秀)的读物。因此,仅仅依靠课本或是将推荐的范围锁定在若干名著上,显然不能满足学生的多样阅读需求。这就需要学校依托本地的文化资源,深入挖掘一些优秀的文本,让学生在可亲可感中接纳教师推荐的内容。李城、王小忠是很擅长创作非虚构长篇散文的甘南籍作家,他们创作的《穿越阿尼玛卿》《黄河源笔记》等作品从历史、地理、人文等各个角度展示了甘南的民俗全貌,是甘南文学作品的代表作。教师为学生推荐这些作品,让学生通过阅读近似于纪实文学的内容,了解甘南文化形成的全过程,学生对当下甘南民俗形成的原因以及其中的象征意义就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在这个理解之上,语文学科承担的部分德育功能被放大,民俗文化即从地域性征的属性中升华出来,成为具备传承意义的传统文化,让学生获得了全面认识传统文化的机会。

一般来说,阅读这些作品的时间都比较长,为了保证阅读的效果,教师可以把阅读的周期安排得长一些,每隔一段时间让学生以写读后感、召开读书交流会等形式,互相交流一下阅读的进度以及收获,在生生、师生之间形成一种隐形的监督,确保经典文本的价值真正地发生在学生的身上,逐渐把爱家乡、爱民族、爱国家内化成为一种高尚的品质,将语文教育承担的“立德树人”的责任发挥出来。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外出采风,如走访江淮人家、制作洮绣等,通过实地走访,畅谈采风感受,再在文本中和作家“对话”,这对了解作品创作的初衷和主题很有帮助。可见,采风是对学生理性思维的补足,也是让学生转化阅读成果的一个极好的方式。不具备开展条件的学校,学生可以和家人交流,或是观察家庭在节假日的一些习俗,这种以家庭为单位的“精微采风”也能够有力地辅助群文阅读,让学生的阅读成果转化成为道德品质的完善和文化素养的提升。

四、培养正确阅读方式,组建特色校本体系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鼓励学校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一是基于教育资源优化的考量,二是基于学校的发展需求。尤其是一些地处偏远的学校,在横向教育资源上不具备比较性优势,但是自身拥有的民俗文化资源无可取代,如果注入到校本课程中,则会产生巨大的教育收益。这样看来,当民俗进入到校本课程的构建视野后,教育的目的又会相应地增加,即在传承与传播文化上具备了不可取代性,由劣势变为了优势。甘南一地的文化资源首先具备了这样的基础,其次柳林中学一直实施的群文阅读也为这项工作累积了深厚的经验。接下来,教师和学生一起加入到校本体系的构建中,在各项条件上是非常完备的。学生加入到校本体系的构建中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重新明晰群文阅读的概念。在校本体系的构建中,参考高中语文教材的编排方式,让若干个作品组成一个主题,或是让若干个作品依据一个标准进行整合,有助于梳理学生的阅读思路,增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自行总结出一些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或是随时记录下编排校本教材的感受,能够避免群文阅读“大而无当”的弊端,使群文真正为学生的综合素养服务。在不断深入的过程中,学生的一些关于民俗的文章也可以列入到校本教材中,这些文本具有不可复制性,不仅总结了学生的阅读成果,而且凝集了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完成学生从读到写(输入——输出)的完整的语文学习过程,从长久来看,这样的阅读教学远胜于教师单纯的罗列与训练阅读技巧的教学,其更容易内化成学生的一项技能,在未来的生活中帮助学生更好地完善自身。

综上所述,群文阅读融合民俗文化的构建之策完整了语文教育的人文性,更扩充了语文学科的思想性。它从阅读的外部氛围深入到阅读的内部思想,真正激发出教师和学生在阅读上的动能,同时,以文本集中呈现的方式让学生对本乡本土的文化生出热爱之情,潜移默化成为民族认同感与自豪感,其意义从这个层面进行解读,是不可谓不深远的。因此,推动群文阅读融合民俗文化的常态化教育也必然会成为高中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

猜你喜欢
甘南民俗文化群文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甘南走读
甘南九章
甘南记
提高民俗文化意识,延续民俗文化
《去甘南》
以写促读: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范式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以“一”融“多”:多维度拓展群文阅读时空
以“一”融“多”:多维度拓展群文阅读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