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理念下的古诗词教学策略

2022-11-21 22:55李晓青
中学语文 2022年27期
关键词:物象立德立德树人

李晓青

新时代教育提出了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人才观,国家也确立了以“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学校要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要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立德树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决策,也是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使命。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立德树人”的教育策略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几点做法。

一、品味语言,让学生在情感的探究中“立德”

诗情是古诗词的灵魂,学生可以从诗词所表达的情感中受到感染,获得思想启迪,提高人文素养。但诗词中的情不是赤裸裸地宣泄,而是隐藏于字里行间。古诗词是语言的精华,具有凝练性、形象性、含蓄性等特点,教师不能机械地讲述诗词中表达了什么情感,要引导学生仔细品味语言的艺术,在品味中领悟诗人遣词造句之精妙传神,探究诗人所抒发的情感,把“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融入教学之中,让学生受到高尚道德情感的熏陶。

如七言律诗《蜀相》,杜甫写到了自己到成都拜谒武侯祠,追念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可贵精神和赫赫业绩。在学生初步理解诗的大意后,笔者抓住几个重点词语引导学生探究诗词蕴藏的意蕴,从而感受诗歌所传达的情感。首联道出了诗人急欲瞻仰武侯祠的急迫心情,暗示了杜甫与诸葛亮虽不同时代却思想相通,也流露出诗人对诸葛亮的赞颂和痛惜之情。颔联将镜头转向武侯祠周围的“映阶碧草”“隔叶黄鹂”,一是渲染“春色”的悦目,一是强调“好音”之悦耳。但这里了无人迹,唯有自己形单影只,孤寂往返,婉转地流露出因国家分裂而悲怆伤怀,及早日平叛实现国家统一的情绪。

通过品味语言,学生不仅理解了诗人对赍志而殁的仁人志士的痛惜,以及壮志能酬的愤懑之情,也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从而落实“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

二、鉴赏意象,让学生在蕴涵的体味中“立德”

意象是蕴含思想情感的物象,诗歌的形象性特点,决定了要用具体的物象来表达抽象的概念。鉴赏意象就能感悟到作者寄寓其中的意旨。古诗词中有不少意象有特定的含义,如“梅”表示品质高洁,“杨柳”表示情思缠绵,“月”寄托思念团圆,“梧桐”暗示悲切凄楚等。但也有许多意象没有固定的含义,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具体语境体会意象的蕴涵,从而使学生受到思想道德教育。

如教学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时,笔者以问题驱动学生思考:诗人描写了哪些物象,是怎样描写的,这些物象有什么特点?学生阅读后了解,诗人描写的物象有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呈现了一种恬静幽美、清淡素朴的意境,仿佛让读者进入了一片和平安宁的“世外桃源”。

接着,笔者又用提问来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诗人描写这些物象有什么蕴涵吗?学生思考讨论后总结:这些物象都极为平常,意味着返璞归真,象征了一种纯净的生活,寄托了诗人对美好田园风光与淳朴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暗示了作者对污秽的官场世界的鄙弃,也表现出归隐宁静生活的恬然自得。

三、创想情境,让学生在画面的品赏中“立德”

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创想情境,进入诗词营造的艺术境界,产生身临其境的实感。想象是对文字描述图像的再创造,教师可让学生依据文字描述和生活经验,对诗词所描绘的画面展开想象,在想象中丰富诗词细节,与诗人产生共鸣,从而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使学生形成美好的道德情操。

如《望海潮》描绘了杭州的富庶繁华,画面感很强。笔者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感受诗词描述的繁荣场景。在教学中,笔者设置了一个环节,让学生找出词中描绘的盛景,想象宋朝初期杭州物阜民丰、百姓和乐的景象。如“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等,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学生在想象中走进诗词描述的境界,感受到当时国家的繁荣昌盛,增加了民族自豪感。

再如学习叙事诗《孔雀东南飞》,笔者要求学生想象刘兰芝在焦家和娘家的表现,学生深切地感受到刘兰芝身上体现出的勤劳、能干、孝顺、聪慧、善良、坚强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而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观、世界观。

四、挖掘文本,让学生在内容的拓展中“立德”

为了引领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强化德育的效果,我们还可以拓展文本,融入与文本相关的课外德育材料。

1.拓展文本内容

在古诗词教学中,我们可以教材文本为基础,引入同一诗人的其它作品,以强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这些拓展内容能与教材文本起到互相印证、补充和强化的作用。如学习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可以拓展陶渊明的其它四篇《归田园居》,还可以拓展《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这样,学生就能进一步了解诗人归隐园田的生活情趣,以及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使学生受到道德情操的教育。

2.介绍诗人生平

诗词是诗人思想情感的自然流露,学习诗词自然要了解诗人。教师可适当地介绍作者的生平经历、个性特征和创作风格等,让学生了解作者的人生追求和精神特质。这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也可以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如陆游的《书愤》抒发了他壮志未酬的悲愤心情。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陆游的生平经历。如他从小就深受家庭的爱国主义思想熏陶,考取进士后一心报效国家,但屡遭保守派的排挤。后来投笔从戎,但仕途坎坷,徒有一腔热血,空怀报国之志,直到他白发苍苍,僵卧病床,但抗击金寇、收复国土的信念从未改变。这些真实的故事可以激发学生树立强烈的爱国情怀。

3.引入写作背景

诗人创作作品总是与当时所处的社会状况、时代背景相关联,也与诗人当时的生活处境、情感心理等因素有关。引入写作背景也是融入德育元素的重要渠道。学生了解了写作背景,就能把握诗词的内容,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同时也受到思想教育。如教学高适的《燕歌行》,教师可先介绍作品写作的时代背景。唐朝开元时期,民族矛盾加剧,将领骄横轻慢,不恤战士,荒淫失职,战场失败还谎报军情,导致战争步步失利,使士兵们遭受极大的牺牲,连年征战苦不堪言。诗人激于义愤,写下这首慷慨悲壮的诗歌。这些背景资料,能让学生设身处地、身临其境,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思想情感,激发学生对当下和平生活的珍惜之情。

高中古诗词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值得我们深入挖掘。我们要着眼于民族振兴的大业,着眼于学生的未来。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以传统美德滋养学生的德性,以文化传承孕育学生的民族底色,以高尚的情操陶冶学生心灵,扎扎实实地履行“立德树人”的神圣职责。

猜你喜欢
物象立德立德树人
意象与形象、物象、意境
——“意象”阐释的几组重要范畴的语义辨析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如何与物象相处
记叙文构思之“物象法”
巧化课堂意外 践行立德树人
例谈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立德教育
同为“渔夫”,异为“渔夫”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