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穴推拿治疗1例湿热型便秘患者的护理

2022-11-21 20:04王亚丽魏永春鄂海燕董玉霞秦沙沙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2年2期
关键词:经络胃肠腹部

王亚丽,魏永春,鄂海燕,唐 玲,董玉霞,秦沙沙

(1.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肛肠科,北京,100078;2.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护理部,北京,100078)

便秘指由于大肠传导功能异常而导致的大便秘结不通,便质干硬,或便质不干硬,欲大便而排出艰涩不畅的一种疾病[1]。功能性便秘属于中医“便秘”范畴,是指排便周期或时间延长,伴有排出困难以及粪质干结的病症。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嗜食辛辣厚味、过量饮酒、情志不畅及久居潮湿环境等内因、外因导致脾胃受损,湿热互结,阻滞胃肠气机,从而导致临床中湿热型功能性便秘患者越来越多见。我国便秘发病率约为4%~6%,儿童患病率为18.8%,老年人患病率为18.1%[2],其中功能性便秘的发病率占便秘总发病率的6%[3]。长期便秘容易使人产生焦虑、抑郁心理,不仅会增加肠道恶性病变、结肠黑变病、肛裂等疾病的发生风险,还会增加罹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3]。西医多通过药物治疗,通便效果明显,但治愈率低,且药物不良反应较多,易造成电解质紊乱,长期服用可使患者形成药物依赖性。中医治疗便秘具有独特优势,其注重辨证论治,标本兼顾,整体调节,不但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症状,还可以减少复发风险。本文回顾经穴推拿治疗1例湿热型功能性便秘患者的效果,总结护理经验,现报告如下。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60岁,2020年11月19日初诊时患者自诉“排便不通畅两年余,有排不尽感,每5~6天排便1次”,患者便质偏黏,状如羊屎,排便过程用力,便后乏力;矢气多,纳差,食后胀满,偶有嗳气,小便频繁;舌质红苔黄腻,脉弦。初起自服乳果糖口服液后尚可排便,后逐渐效果不佳。既往行肠镜检查未见异常。诊断为功能性便秘,辨证属湿热型,治疗当清热利湿,润肠通便。给予经穴推拿治疗,两周后复诊,患者主诉每2~3天日排便1次,排便较前通畅,仍有排不尽感,质软稍黏;腹胀、嗳气较前好转,矢气多;舌红苔黄脉细。继续给予经穴推拿治疗1月后,患者主诉每1~2日排便1次,排便通畅,质软不黏,其余症状消失。

2 护理

2.1 护理措施

2.2.1 经穴推拿治疗:经穴推拿治疗手法包括掌摩法、一指禅推法、揉法、推法、揉脐。嘱患者餐后1~2 h后,排空小便,取仰卧位,在保护患者隐私和保暖的前提下,将凡士林润滑剂均匀涂抹于患者腹部推拿部位。每日进行2次推拿治疗,1周治疗10次,4周为1个疗程。

经穴推拿治疗手法操作如下:①掌摩法:患者取仰卧位,护士站在患者左侧。手掌自然伸直,腕关节略背伸,将手掌平放于腹部,双手交替顺时针呈八卦式按摩腹部,使局部有明显温热感,至深部透热为宜,时间为2~3min。②一指禅推法:以一指禅推法自中脘穴(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开始沿脐周移至天枢穴(腹中部,距脐中2寸)、气海(下腹部正中线上,当脐下1.5寸)、关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推拿过程中每个穴位处停留1 min。用双手拇指指腹对置按在鸠尾穴处,余指虚附两侧,两指同时向外侧分推,由上而下,分腹阴阳。③揉法:操作者用双手拇指的指腹部位分别按压天枢穴、中脘穴、大横穴(腹中部,距脐中4寸)、腹结穴(下腹部,大横下1.3寸,距前正中线4寸),以出现酸、麻、胀、痛等得气后继续按压1~2min。④推法:采用指推法按照小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的顺时针走向按摩全腹3min。每分钟按摩20~30次。以促进肠蠕动。⑤揉脐:使用掌根按揉患者的神阙穴(脐中部,脐中央),时间为3~5 min。

2.2.2 常规护理:①生活护理:增加纤维素和水分的摄入,指导患者每天摄入膳食纤维25~35 g,饮水1.5~2.0 L,适量补充蜂蜜水。避免食用油腻食物,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清淡饮食,忌食产气食品如豆类、牛奶,忌食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建议患者适当运动,可以慢走、练习八段锦。指导患者行功能锻炼提肛功。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晨起或餐后2 h内尝试排便,排便时集中注意力。②心理护理:护理人员与患者沟通交流,做好解释和宣教工作,指导患者保持心情舒畅,避免不良情绪的刺激。

2.2 护理评估

2.2.1 评估内容:①便秘症状:参照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肛肠外科学组制定的《便秘症状及疗效评估》[4]标准评估患者治疗前后便秘症状评分,每项分4个等级,分别记为 0、1、2、3分,其中排便困难3分,粪便性状3分,排便时间3分,下坠及不尽2分,腹胀感1分,频率2分。分值越高表示症状越重。②生活质量:运用便秘患者生活质量表(PAC-QoL)[5]对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包括担忧/焦虑、躯体不畅、自我不满意度和社会层面不畅,每项得分均为28分,满分计共112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差。③干预效果评价: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便秘的疗效标准对干预效果进行比较,分为治愈、好转、未愈。

2.2.2 评估结果:治疗前,患者自诉大便干结,腹中胀满,口干口臭,心烦不寐,小便短赤。经中医辨证施护,给予患者经穴推拿治疗,2次/d。治疗1周后,患者自诉:“排气增多,腹胀明显减轻,睡眠稍改善”,每2~3日排便1次,每次为少量黑褐色坚果状便。1个疗程治疗后,患者自诉每日排便1次,色黄质软,排便通畅,偶有便不尽感,睡眠好,小便可。

治疗前,患者便秘症状评分15分,治疗1周后便秘症状评分降至12分,1个疗程后便秘症状评分为3分,提示便秘症状明显好转;治疗前PACQoL评分为56分,治疗后明显降低;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便秘的疗效标准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患者便秘症状得到治愈。

3 讨论

便秘属于胃肠动力功能障碍性疾病,症状为大便干结、排便间隔时间过长和排便困难等,诱因是生活习惯不佳、胃肠道疾病、社会因素和饮食不节等[6]。便秘发生率较高,原因包括低膳食纤维、高蛋白质与运动不足等。便秘可以引起腹痛、肛裂等不适,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导致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7]。患者服用乳果糖等泻药虽然排便效果立竿见影,但是无法从根本上治疗便秘,甚至打乱胃肠道自身的生物节律,加重胃肠道功能紊乱,增加便秘治疗难度。

中医认为便秘的病因是肠中内热,脾胃受寒,以实热证最为常见,需要辨证治疗[8]。便秘属于中医学“大便难”、“脾约”范畴,病位在脾、胃、大肠,其病机乃中焦气机失调、脾胃升降失常,大肠传导功能失司[9],故治疗上以理气通腑,清热利湿。肠道湿热型便秘的病机是胃肠积滞,可通过中医疗法进行治疗。推拿属于中医特色疗法,其手法多样,不同手法治疗目的与原则有所差异。治疗便秘常见推拿手法为腹部推拿,其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通过辨证论治,采用中医适宜技术作用于相应穴位、经络,调节经络气血,恢复脏腑功能[10]。腹部推拿主要用手指、大小鱼际直接作用于腹部,促使胃肠管腔发生形态改变,促进胃肠蠕动加快和力度加大,从而加快胃肠内容物的运动排泄过程。同时,通过神经传导反射作用,增加胃肠的蠕动和消化道液的分泌,改变大便性状[11],腹部推拿可通过局部刺激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补益脏器、通腑泄热的作用[12]。天枢、大横、腹结、气海、关元穴等具有疏调肠腑、理气行滞等功效,对这些穴位进行按摩可疏通经络,调节脏腑之气机,疏通肠腑,恢复大肠的传导功能。摩腹的治疗作用是促进胃肠蠕动,以顺时针方向按摩可促进食物下行,改善消化功能[13-14]。揉天枢的治疗作用是理气消滞,与疏调大肠诸穴合用可发挥泻热导泻和调理肠道等功效。推拿治疗该病的作用机制是调整肠道功能,进而使便秘自愈,多种手法联合使用可尽快消除症状体征,减轻治疗痛苦,实现标本兼治的效用[15]。此外,推拿治疗可利用手法刺激调整脏腑的气血运行功能,起到调畅气机、疏通经络、清热利湿等功效。推拿治疗后,胃肠功能可得到改善,对脏腑与胃肠共具有整体调理作用,可加快病情转归[16]。

本文中采用的腹部推拿手法主要是按摩穴位,运用局部手法作用于腹部穴位、经络,通过透皮原理,由体表深入到体内,作用于相应脏腑,也诠释了“体表穴位-经络传导-络属脏腑”的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的中医外治法的优势,中医护理的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与“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理念完全契合[17]。且此法操作方便,患者接受度高,临床易于推广。但因本研究样本数仍偏少,所以后期需加大样本量并追踪后期效果。

利益冲突声明: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经络胃肠腹部
完全胃肠外营养治疗胃肠外科患者临床效果
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身体出现这5个现象 说明体内的经络不通
笑笑不说话
空腹
胃肠病糊上就好
《易经》养生法
经络养生
保健图话:胃肠病人日常保健
祝您健康处方(6) 上腹部饱胀、隐痛、嗳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