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职业教育教研工作转型与创新
——以南京市为例

2022-11-21 09:10孔晓华
江苏教育 2022年76期
关键词:职教教研职业

孔晓华

职业教育教研是以促进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以贯彻落实职业教育教学标准和规范要求,以解决教学问题、改进教学方法、提炼教学规律为主要内容,以学校一线教师为主要参与对象而开展的一系列工作。[1]

《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教基〔2019〕14 号)指出:教研工作在推进课程改革、指导教学实践、促进教师发展、服务教育决策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既是对教研功能的明确,也是对教研内涵的界定。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因此,职业教育教研工作应当是有别于普通教育的单一学科(课程)教研,其内涵和外延更加广泛,需要与“三业三方”(三业:产业、专业、职业;三方:学生、教师、行业企业)进行互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基本理念在教研中须予以贯彻落实,整体性、跨界性、实践性、融通性、渗透性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特性需要得到体现。一线教师是教研的主要参与者,工学结合是职教教研的重要路径。

一、区域职业教育教研工作转型与创新思路

职教教研工作必须发展变革,在新思想指引下作出新的贡献,既要“顶天”,宏观上为教育行政咨询提供依据,又要“立地”,微观上为职业学校内涵建设、人才培养、教师发展等做好服务,为“双优先”事业发挥好指挥、协调和引领作用。

(一)找准工作的历史方位,在理念和行动上与时俱进

为适应外部环境和内部张力的新要求,在思想理念、实践方式等方面,职教教研工作既要传承,更要创新;既要关注自身发展,又要顺应时代进步而作出战略性选择和调整。只有突出纵向贯通、横向融通、信息化联通的职业教育“大教研”格局,只有紧扣体系、质量、标准、评价、保障等关键要素,才能不断将教研事业推上新的高度。

(二)丰富教研内容与活动载体,彰显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

职业教育教研须把握自身在大系统中的位置优势,围绕当前职业教育教学与改革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以项目(专题或主题)为抓手展开研究分析及转化应用,变微观实践为中宏观行动研究,变局部着力为全面推动,变零散设计为整体架构,变同步组织为超前指导,发挥教研的先导性作用。同时,职教教研工作应围绕事关全局性的重点目标任务,扎实推进各项常规教研活动,设计并落实特色教研活动,贯彻执行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彰显教研的基础性价值,形成重点项目(专题或主题)目标任务引导推进常规教研活动、常规教研活动围绕突出重点任务而展开的良性互动教研生态。

(三)创新教研工作方式与手段,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变革

在线教育、在线教研和信息化管理方式的出现以及教研人员自身发展的诉求,均对传统的教研工作方式和手段提出新要求。“互联网+”时代的教研具有开放、协同、融合等特点。“互联网+教研”具备去中心化的特点,教研主体发生新变化;大数据、零距离、趋透明、慧分享、便操作等为教研工作注入新思维;跨学科(专业)、面向真实工作任务的教研受到更多关注,跨时空、跨地域、跨部门的教研实现了教研内容新融合;从结果性数据到伴随式数据,丰富了教研评价新数据。

(四)培养高素质的专兼职教研队伍,为转型与创新提供人力支撑

教研人员是教师的导师,承担培养培训教师的职责。教研员要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要能敏锐地捕捉信息并转化为具有吸引力的活动主题;要善于利用资源,推动活动的开展;要把握工作细节,保证活动的顺利推进;要能谋篇布局,系统规划教研活动,打造特色,形成系列,持续推动教师能力提升。教研员的专业功底要深,只有懂专业、会教学、能研究才能树立教研威信,提高教研活动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另外,教研员要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了解行业职业前沿技术和发展要求,能够从事相关的职业活动,如此才能令教师们信服。建设好专兼结合的教研队伍是当务之急,也须长远规划,做到内培外引相结合。发挥好全市教研中心组的作用,还要在教研机制和管理上不断创新,激发教研动力,提高专家型个人比例,形成专业型团队,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教科研智库服务。

二、区域职业教育教研工作转型与创新策略

区域(地市)职教教研承担着理论研究、决策咨询、引领推进和组织管理等重要职责,在规划、实施、指导、评价、督查等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南京市职教教研主要依靠专职教研员和兼职教研员两支队伍开展工作。其中,专职教研员12 人,能覆盖主要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大类;兼职教研员140 余人,按照教育部设置的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大类分设21 个组别。教研指导和管理工作围绕“教研与培训、竞赛与评比、信息化融合、监控与评价”4 个方面,形成“研培赛评”一体化高效服务模式,实现了集中和分散相结合,专项工作贯通常规研究。

(一)以“学标、贯标、用标”为基础,打造高效优质课堂

按照“重大专项教研服务职教事业发展,常规教研突出重点目标任务”的基本原则,教学研究和培训指导相互渗透、有机贯通,有效落实专业教学标准、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和专业技能教学标准。除围绕打造职教高效课堂,促进师生专业成长,开展研究课、专题讲座、集体备课等常规教研活动外,各专业(学科)教研组应定期开展主题性特色研究活动,如基于新课标和学科核心素养的专题教研、1+X 证书的教学和考核要求研究等,以提供精准的智库服务。

(二)以竞赛项目训练和评比评优为抓手,促进师生专业成长

职业教育竞赛成绩是衡量一个地区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南京市技能大赛、教学大赛等各项竞赛选拔制度日趋完善,教研员们寓教于赛、以赛促教,寓学于赛、以赛促学,研赛结合、以研促改的成效显著。竞赛覆盖所有职业学校、所有专业的师生,从赛前全市动员及专题辅导、市赛组织选拔、市赛后集训打磨、省赛全过程指导、经验分享,到赛后对课程教学改革的启示等,都是全流程、全周期的教研环节。各项比赛体现的不仅仅是比赛结果,更重要的是促进这一结果的教育教学和组织实施全过程,在公平公正的比赛组织实施和集训提优过程中深化行业企业与学校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将比赛的标准、模块、内容、要求和评价融入日常教学教研之中,构建比赛训练与日常教学有机结合的教研模式,才是更值得关注和探究的课题。

(三)以信息化教学改革为手段,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进一步融合

信息化教学推进的难点在于:一是教师的理念和技术需要更新,二是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应用需要不断地优化、完善。近年来,南京市教研围绕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进行系统思考和融通建构,从加强组织领导、着力强化顶层设计,加强基础保障、着力推进优质均衡,加强应用驱动、着力促进深度融合,加强培训指导、着力全员联动等方面全方位推进,不断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大幅提升了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2]

(四)以完善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为防线,增强教研服务动能

南京市始终坚持“目标引领、关注过程、完善机制、重在改进”的原则,以服务为宗旨,以育人为根本,以质量为核心,不断完善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着力推进专业教学标准落地,形成了人才培养方案审核审批、学业水平统考统测、职业技能水平鉴定、全程化就业指导服务、教育教学督导视导共5 道有力的人才培养“质量防线”。教研团队还协助教育行政部门开展全市职校教育教学视导和督导工作,形成听课评价意见综述和视导督导一校一报告制度,为教育行政决策、职校内涵发展、教师和学生的专业成长提供教研保障。

三、区域职业教育教研工作转型与创新实践

(一)区域协同,建构“研培赛评”一体化教研指导服务模式

以“区域协同”为路径,南京市建构“教研与培训、竞赛与评比、信息化改革、监控与评价”一体化教研指导服务模式,形成纵向贯通、横向融通、信息化联通的职业教育“大教研”格局(如图1 所示)。每年度开展各专业(学科)教研活动400 余场次,参加教师近2 万人次,认定培训总计6万多学时。

图1 互联互通的“大教研”格局

2020 年以来,南京市建立了网络教研空间平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和教研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注入了新思维,增添了新动能。全市职教教研很好地发挥了“研究规律、服务决策、创新理论、指导实践、提炼经验、共享成果”的作用。

(二)应用驱动,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信息化教学教研应用骨干队伍

以“应用驱动”为方法,培训先行,常规教研培训、专题骨干培训、全员网络培训三种培训形态并存互补,多渠道、全方位推动信息技术环境中教育理念、教师角色、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变革。近年来,南京市共组织了3 期全市职业学校骨干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研修活动,覆盖所有职业学校,近140 位骨干教师参培,有效培养了一支教学信息化的骨干队伍和一批种子教师。

(三)课堂创新,形成一批可借鉴推广的信息化教学典型案例和教学资源

以“课堂创新”为手段,近年来,南京市课堂教学研究着力于整体性和引领性的主题课堂教学。一是关注课堂形态,“四个课堂”(教室课堂、企业课堂、网络课堂、社团课堂)的实践稳步推进,有效促进了资源共享和师生互动。教学共振、企业深度参与的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初见成效。二是关注课堂生态,正确的教学观在课堂中得到较好的体现与表达,呈现出一批生动课堂、活力课堂、创新课堂。三是关注课程思政(课堂思政),让课程思政、人文思政生动地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在润物无声中立德树人。

南京市职教教研室先后举办了观摩企业课堂、教学大赛能力提升、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等系列教研活动,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示范性强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案例和研究成果,名师精品课堂、教学大赛优秀作品等优质资源被广泛传播。

(四)评价诊断,健全教学教研质量提升的长效促进机制

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建立“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职业教育多元评价机制已成为必然趋势。任何改革都需要有配套措施与制度,要想更深入地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既要从硬件条件、教学环境、师资培养等方面予以改善,又要从组织制度、机制等方面加以创新。

以“评价诊断”为动力,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成效。南京市在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教育教学督导视导、评先评优等工作中都融入教学质量监控诊断的考核要求。常态化的教学教研大数据和学业水平大数据可以进行伴随记录和评价,提供智能化的专业分析诊断报告,还能有针对性地提出评价建议,并进行精准指导。

总之,在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职教教研应发挥好提质增效、增值赋能的功效。《江苏省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2020—2022 年)》(苏教职〔2020〕6 号)提出了具体要求:要健全省、市、校分级协作的教师培训体系,推进职业院校教师发展中心建设;要加强教科研支撑,完善省、市、校三级教科研工作机制,定期发布职业教育重大研究课题指南;要依托行指委等组建教科研创新团队;要组织校内教研机构、教学团队、名师工作室等深入开展职教科学研究等。面向未来,区域(地市)职业教育教研应坚持实践基础上的理论探索,追求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创新,建立可供借鉴推广的立体化教研体系,形成高效教研指导服务实践模式。

猜你喜欢
职教教研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依法推进河南职教工作再上新台阶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职业写作
中英越洋握手 职教领跑未来
国际输出是职教自信的具体体现
我爱的职业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