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高校大学英语教师课程思政共同体的构建

2022-11-21 10:23朱艳虹
英语教师 2022年15期
关键词:共同体应用型成员

朱艳虹

一、构建大学英语教师课程思政共同体的背景

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独立学院转设工作的实施方案》,为独立学院的转设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近年来,众多独立院校根据国家政策导向逐步转设成应用型高校。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其转设后所面临的困境之一(钟秉林、景安磊 2021)。苏州某学院根据发展目标定位和办学理念,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学校转设后的重点工作之一。

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纲要》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教师是关键,因为教师是这一活动的领头人、推动者和实践者。外语课程思政达到预期的效果,关键在外语教师。就目前的情况看,有些外语教师对“课程思政”的内涵和范围还没有形成清晰的概念,在实际教学中也不知从何处着手提炼思政元素(肖琼、黄国文 2020)。所以外语课程思政对于大部分已经习惯了语言教学的高校外语教师来说是个新挑战。

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ies,下文简称PLC)指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具有相同目标,共同参与专业发展的计划、实施和反思的智力团体(郭燕、徐锦芬2015)。近二十年来,国外很多文献报告了有关PLC的研究,但这些文献大部分关注的是中小学教师,涉及应用型高校教师和“课程思政”理念的研究比较少。如果将“课程思政”理念同“应用型高校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研究相结合,会让高校教师共同体构建更具目标性、课程思政建设更具专业性。

自2021年8月起,基于文秋芳的大学外语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建设的理论框架,根据应用型高校、课程思政、大学英语学科特点,苏州某学院外语系开展了为期一年左右的大学英语教师课程思政共同体的构建和实践研究。共同体成员自愿在一年内参加共同体实践活动,撰写参加共同体实践活动的反思日志。一年后,通过共同体成员提交的反思日志和对成员进行的访谈内容,分析和研究共同体对成员思政育人能力和自身发展的作用。

二、构建大学英语教师课程思政共同体的要素和实施途径

根据文秋芳(2017)提出的大学外语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建设的理论框架,大学英语教师课程思政共同体的构建围绕成员、目标、中介、机制展开。这四个要素组成如下页图1所示的三角形。目标位于三角形顶部,决定整个共同体建设的方向,是检验共同体建设成效的标杆。位于三角形中心位置的成员是共同体建设的主体。中介是实现目标的载体。机制是载体能够完成目标的内驱力。目标、中介、机制都必须通过共同体成员发挥作用。

图1:高校外语教师PLC建设的理论框架(文秋芳 2017)

(一)成员

成员是大学英语教师课程思政共同体的主体和基本要素,也是其他三个要素能否发挥作用的前提和决定因素。共同体内的成员由领导成员与共同体成员两部分组成。

共同体成员应具有两个标准:(1)主动性高;(2)差异性大。高校教师参加共同体实践活动需要牺牲一些业余时间,所以自觉、主动地参与活动表明参与者具有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原动力,这种原动力是后期成员参与的积极性在共同体中得以继续加强的前提。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可以体现在专业水平、认知能力、教学经验、生活体验、个性特征等不同方面。正是这种差异性,使得共同体内可以产生一种相互吸引的可能性和相互学习的必要性(文秋芳 2017)。

该学院大学英语教师课程思政共同体由外语系13名大学英语教师组成。其中,领导成员3人,均为教龄30年以上的副教授;共同体成员10人,其中8人为讲师,2人为助教,教龄平均分布在1—15年。他们中有刚刚毕业踏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也有教龄30年以上教学经验丰富的副教授,无论从专业水平、认知水平、教学经验,还是个性特征等方面,都存在自然差异,从而能有效推动成员之间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二)中介

中介是实现目标的手段,也是共同体成员之间直接互动的载体。中介分为抽象和具体两种(文秋芳2017)。抽象中介指团队成员经过讨论、协商,提炼出的问题、议题或研究焦点。大学英语教师课程思政共同体抽象中介指与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相关的问题、议题或研究焦点。抽象中介的使用需要与具体中介密切结合。具体中介指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物件。大学英语教师课程思政共同体的具体中介指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科研和研修相关的具体物件,如课堂录像、反思日志、学习材料、论文稿件等。

(三)机制

大学英语教师课程思政共同体的建设机制采用任务型“拉—推”机制(见图2)。

图2:任务型“拉—推”机制(文秋芳、张虹 2019)

任务型“拉—推”机制主要体现在情感和认知层面。

情感上的“拉”体现在PLC领导身上。领导成员在师德师风、专业素养方面起标杆作用。大学教师上完课后缺乏沟通、交流。如何让成员认同互信的理念,为共同体建设营造出“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氛围,是任务型“拉—推”机制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所以,共同体领导要对成员真诚相待,让每个成员感受到这是一个互助、互信的团体,在这个团体中可以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其次,情感上的“拉”指共同体成员之间的相互沟通、交流、鼓励、支持等,从而建立互助、互信的集体氛围。

情感上的“推”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共同体领导小组可以通过建立活动签到机制等做法对共同体成员严格管理;另一方面,成员之间应该互相推动,取长补短。因此,建立了微信群和QQ群,每个月进行一次线上或线下会议,一起进行教学和科研方面阶段性的讨论和交流。

认知上的“推”和“拉”主要涵盖以下三方面。其一,领导小组成员在认知上“推”动和“拉”动共同体成员。领导可以把总体目标细化为具体的任务,并规定截止时间和质量要求,对共同体成员产生“推”力。比如,鼓励成员撰写大学英语和课程思政相关的论文,带领成员参加学术讲座和研讨班,带领共同体成员一起开展相关课题研究。其二,共同体成员对领导小组也会产生“推”“拉”。比如,成员每次准时提交阶段性任务成功时,领导小组必须及时阅读、反馈并给予指导,这样才能推动各项任务顺利完成。其三,共同体成员之间在认知层面彼此互相“推”“拉”。成员也可以发挥各自不同的优势,通过共同研讨、观摩学习和修改论文等相互推动的方式,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四)目标

有效目标不仅是PLC建设的方向,还是评估PLC建设成效的标尺。因此,要以课程思政理念为核心,设定符合应用型高校特色、渗透课程思政理念的隐性目标和显性目标,以便通过目标的实现有效评估课程思政共同体的建设成效。隐性目标指培养每个团队成员的自我发展能力。显性目标指教师共同体要实现的近期可见、可测的目标。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共同体的隐性目标指帮助大学英语教师进一步适应课程思政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发展需要,并提升其相应的育人素养、学科素养、教学素养、科研素养和信息素养。鉴于这个目标比较抽象,可以把这些隐性目标细化为具体的任务,即制订显性目标,比如,每位成员录制一堂课供大家观摩学习和集体研讨;每个月在线上或线下组织一次共同体实践活动,共同研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或科研方面的议题、课程方案、研究焦点;每人每月提交一份反思日志;鼓励成员积极申报大学英语和课程思政的相关课题;每人每年撰写1—2篇达到发表水平的论文。

三、应用型高校大学英语教师课程思政共同体建设的框架

如图3所示,应用型高校大学英语教师课程思政共同体的构建是围绕目标、成员、中介、机制四要素展开的。共同体成员通过讨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相关问题和议题、观摩教学、学习相关材料、参加相关讲座和书写反思日志等方式,提升自身的育人素养、学科素养、教学素养、科研素养和信息素养。

图3:应用型高校大学英语教师课程思政共同体建设框架图

四、构建大学英语教师课程思政共同体的意义

(一)促进大学英语教师自身发展

借助任务型“拉—推”机制有利于加强教师之间情感和认知的联系,使其在互助、互信的环境中提高思政育人能力和自身发展能力。在当前应用型高校发展背景下,高校教师自身发展并不意味着完全依靠教师个人能力,而是更多依靠教师的团队交流与合作共同进步。大学英语教师课程思政共同体恰恰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安全、有效的平台。在共同体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成员们能够敞开心扉,深度交流,互相学习,从而帮助大学英语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更好地适应课程思政背景下的应用型高校的教学、科研等工作。总之,构建大学英语教师课程思政共同体的核心在于激发教师主动发展的意愿,通过共同体内部成员之间的合作,以及对教学反思和研讨促进大学英语教师自身发展。

(二)推动应用型高校课程思政建设

教师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主力军,通过共同体构建将原有的大学英语教学团队系统优化成以课程思政理念为核心的共同体,能够更有效地推动高校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要将思政元素融入外语课程不是简单的“外语课程”加“思政”,不是在外语专业课程中拨出几个课时讲授思政内容(许涛2019),而是要积极挖掘大学英语课程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用好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渠道,寻找专业学科知识体系与思政知识体系的接触点,探究专业知识教育与价值教育的融合点,创新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方式,达到学生喜闻乐见和讲解深入浅出的效果。通过参与共同体的学习和实践,不同专业水平、认知能力、教学经验、生活体验、个性特征的教师融合在一起,可以更好地汇聚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将立德树人有机融入外语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文秋芳2021),从而更好地推动应用型高校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对其他同类高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三)推进应用型高校师资队伍建设

独立学院转设后,教师发展是众多应用型高校面临的一大问题。在大学英语教师课程思政共同体中,成员之间不再是点头之交的同事,而是真挚的伙伴、完美的搭档,彼此信任、平等相待、相互尊重、群策群力(曾琴 2017),朝着共同的目标一起努力。构建大学英语教师课程思政共同体,能够有效提升高校教师的群体归属感,增强其教师身份的认同感,增加高校教师群体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因此,构建大学英语教师课程思政共同体本质上是为应用型高校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从而推进应用型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

五、结论

通过构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共同体,不同专业水平、认知能力、教学风格的教师聚集在一起,汇聚集体的智慧和经验,可以有效整合教师的群体合力优势,深挖和解决大学英语教师在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中的共性问题。总之,在应用型高校构建大学英语教师课程思政共同体对教师自身专业发展,应用型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以及师资队伍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共同体应用型成员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OBE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爱的共同体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应用型高校混合式新型网络课堂教学改革
两只挂钟
论《飞越大西洋》中的共同体书写
我家的新成员
课题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