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公司”模式下气田生产智能化大一体管控探究

2022-11-21 07:35粟鹏侯甫刘航黄雪锋
化工管理 2022年31期
关键词:油公司气田层级

粟鹏,侯甫,刘航,黄雪锋

(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 川中北部采气管理处,四川 遂宁 629000)

0 引言

为推进“十四五”规划建设,响应我国“双碳”目标,各大油气企业均开展“油公司”模式改革建设,有效应对政策调整和市场冲击,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近年来,国外油气企业通过与互联网巨头的合作,快速推进企业智能化转型,根据数据推测,油气行业可通过智能化实现1/4的总量增长和1/3的成本削减。未来,油气公司将更多地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增储上产、降本增效。所以,加快信息技术创新、加快数字化与智能化结合,建设智慧油田,释放最大数字红利,是油气行业走出困境,向前发展的重要途径。为实现低成本高质量发展,通过生产管理智能化建设,在“数字气田”的基础上,借助业务模型和专家系统,全面感知油气田动态,自动操控油气田活动,预测油气田变化趋势,持续优化油气田管理,虚拟专家辅助油气田决策,用计算机系统智能地管理油气田,基本实现油气田生产过程自动化、业务管理协同化和全面信息共享,支持井位部署的可视化,油藏、钻采、地面工程等方案编制的全面优化。通过生产管控模式创新,实现生产现场运行组织模式转型,着力构建“一个气田、一个中心”的生产组织管理新模式,切实优化人力资源结构、提升生产现场的管控效率。

1 “油公司”模式下气田生产管理现状

随着气田开发智能化技术的运用,气田生产传统多层级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天然气生产管理的需要,传统多层级管理模式以职能型组织、科层级管理为主,导致系统分散,功能单一,容易出现信息孤岛,信息共享受阻。构建生产组织管理新模式即管理处直管各个井站,切实优化人力资源结构、提升生产现场管控效率。若要维持气田安全高效可持续生产,还需各种智能化技术进行支撑,生产系统点多面广,尚需更先进的技术手段实时发现异常、提升应急响应和处理时效;气藏生产动态尚不能实时掌控,长期稳产高产面临较大压力,需要更加先进、高效的科学分析、精准预测技术能力,指导及时调整开发生产决策;传统的工作模式在生产现场、调控中心、决策管理层等均存在大量基础、重复的工作,且对人的经验依赖还很大,需智能化工具推动工作模式转型。

2 气田生产智能化大一体管控的内涵及特征

生产智能化大一体管控模式是指以“一个气田、一个中心”为指导,以数字化气田“中心井站+无人值守”管理模式为依托,以智能化技术为手段,逐步推动生产管控模式转型,以管控核心开展生产现场运行管理,打造一体化管控模式。该模式具有如下特征:

智能化。从“物云网端”的智能基础设备更新,到新技术的投产使用,摆脱了以往依赖人工的业务活动,智能技术贯穿整个生产与日常业务活动。

高效性。由传统的多层级垂直管理模式转变为新型扁平化管理模式,缩短了管理链条,达到管理处直接管理到井站,避免了繁琐的流程。

实时性。依托完善的信息化系统,采用“电子巡井+视频监督+远程调节控制”的方式,高效精准完成区域内各井站的生产过程实时管控。

超前性。通过对生产现场的压力、温度、流量、阀门开关状态等实时数据集中采集监视、异常情况,系统自动预警提示。并且结合大数据技术,通过分析以往的生产数据,全面感知和预测气田未来的生产运行情况。

整体性。与传统管理模式相比较,新型扁平化管理模式的推广和运用,有效避免了传统模式下层级沟通出现的各种问题,通过对管理层级的缩减,各部门交流、协同工作更方便快捷,淡化层级意识,强调组织管理的整体性。

3 气田生产智能化大一体管控模式

“油公司”模式改革背景下,想要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就需要对生产管理、管理架构以及工作协同平台进行改进和搭建,以智能化为手段管理现场作业,打破传统多层级管理架构,建立起简单高效的管理区直管各个井站模式,提升管理效率,部门设置更加精简,通过协同平台运作达到日常办公和生产管理活动灵活联动。

3.1 生产管理智能化

3.1.1 运用新型监测技术,实现安全风险感知

通过运用大量新型监测技术,提升现场管理安全水平。激光甲烷气体探测、次声波泄漏监测以及光纤振动预警监测技术等,加强安全风险感知能力,有效提升站场和管道的安全风险感知及预警能力。云台式激光气体监测仪,形成扇面或者圆面扫描区域,实现对区域范围内甲烷泄漏的24 h连续在线式主动监测,接入采气管理处调控中心SCADA系统,通过系统实现云台检测数据采集、气体报警和控制管理。在无遮挡情况下云台激光检测仪均能迅速准确检测到泄漏气体,检测到的气体泄漏值与气体标准值基本一致。

3.1.2 加快落地安眼工程,加强主动安防防御

安防系统主要由视频监控系统、周界防御系统、门禁系统和语音对讲系统构成。以HSE视频监控系统作为分公司安眼工程的基础,实现了采气管理处对“两个现场”HSE监督管理方式上的创新、突破,有效监管了现场违章行为,提高了监督效率和覆盖面范围,增强了现场人员安全意识。安眼系统为用户提供AI智能分析、智能监测、GIS管理、系统服务等功能模块,让用户可视化查看智能识别模块推送的告警信息,并提供告警信息审核、审核结果抽查、告警信息多维度统计分析。引入视频智能分析平台,实现对两个现场视频数据的智能分析,解决人工监控效率低下、问题易遗漏、发现不及时的困境。视频智能分析平台提供视频解析服务、告警存储服务、消息管理服务、地图服务等,支撑智慧安眼系统的运行(图1)。

图1 气田生产智能化大一体管控模式图

3.1.3 建立工业数据平台,提升趋势预测预警

完善自身数据收集处理能力,建立工业大数据平台,通过实时数据趋势分析预测、智能电子巡检,减少大量重复人工电子巡检工作量,提前报警时间,提升生产过程中异常情况应急处置能力。以实时数据为依据,通过数学模型的分析,来感知气田生产未来时间阶段可能会出现的情况,达到提前预警、及时处理效果,能够全面感知气田动态,预测气田变化趋势,持续优化气田管理,虚拟专家辅助气田决策,用计算机系统智能地管理气田,基本实现气田生产过程自动化、业务管理协同化和全面信息共享。

3.1.4 投入智能巡检辅助,改善现场生产环境

智能机器人的投入使用,替代重复单调工作内容,人工巡检工作存在内容重复性高,员工危险环境的暴露时间长,不同工作人员巡检质量不同等问题,智能机器人的投入使用在改善当前问题的同时,还可通过网络实现对现场机器人的远程在线管理、远程操控同时展示机器人巡检的过程记录、巡检采集的数据、报警事件记录、机器人巡检工作状态等,自动生成相应日报、月报以及异常问题汇总。投入视觉空间定位、混合现实等前沿的信息技术,研发智能巡检辅助系统,为员工提供日常巡检作业智能化辅助手段,提升巡检作业的效率及质量,保障生产安全,提高场站受控水平,实现巡检线路可视化指引、巡检内容可视化拟合展示、关键设备信息及3D结构拟合展示等功能,解放员工双手,提高员工工作质量与效率。

3.2 管控架构扁平化

为了适应生产管控模式的转变,首先需要对生产业务进行梳理。明确各部门生产管理工作职责,对生产现场业务管理与生产现场运行管理进行责任划分。生产现场业务管理以项目建设与运维中心为管理中枢,负责机关业务部门与应急巡维点的沟通协调,对生产现场业务及应急巡维点班组统一管理。生产现场运行管理以调控中心为中枢,负责生产调度指令的上传下达及生产运行监控,由分公司下达指令(如生产组织调整等)或应急处置指令由调控中心调度室直接传达至应急巡维点实施,同时将信息发送至项目建设与运维中心。

其次转变为“处管控中心直管井站+多气藏无人值守”的新模式。开展试点两级调控中心建设工作,开展直管井站模式下的运行管理模式建设工作,对直管井站生产业务梳理,明确各部门生产管理工作职责。在进行生产运作模式改进之后,新型采气管理区可以直管到各个井站,负责自动采集、实时监控、远程控制、异常处理等,现场操作人员负责巡检、运维、应急初期处置等工作。

最后建立起“一个中心直管多个气藏”的新型扁平化管控模式。以工业控制系统和物联网系统为基础,实现生产运行管理线下“集中会诊”与线上“精准协同”的一体化调控指挥,支撑气田科学、高效生产管控,最后实现地面生产运行的全方位决策支撑。通过建立一体化的协同管控中心,负责自动采集、实时监视、远程控制、异常处置等,井站主要负责现场巡检维护与初期应急处置等,同步重塑一体化调控模式下的标准化工作流程和工作制度,实现传统多层级垂直管理模式向新型扁平化管理转变。

3.3 协同平台一体化

各项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不断融合应用,实现生产运行多元数据采集、汇聚及智能分析和应用,生产调整、应急处置等高时效性业务在调控中心开展线下集中“会诊”,动态分析、配产等业务在专业平台上顺畅流转,成果数据高效共享,缩短跨专业、跨部门交互业务办理周期和线下审批时长,实现线下协同会诊与线上精准协同有效结合,逐步形成“生产过程管控一体化协同”新型能力。

构造一体化协同工作环境,实现信息共享。一体化协同平台基于气藏、井筒、地面数字孪生体模型以及一体化耦合应用模型,打造透明气藏—井筒—地面,以公司各专业统建技术平台、数据湖等为支撑和保障,构建跨专业、跨层级、跨单位,面向业务工作、研究决策的一体化协同工作环境,最终实现全生命周期数据共享、全系统跟踪平衡、智能动态优化。围绕智能工作流的建设,构建智能协同管理体系。技术平台通过IT赋能、调控指挥通过业务集成共享的办法达到生产网智能管控。

4 结语

实现气田生产智能化大一体管控模式具有以下优势。

4.1 缩短管理层级

由传统的四级管理层级缩短为两级。取消作业区、中心站两个层级,建立“管理处→井站(中心站)”模式,缩短管理链条。重构现有生产管理模式,管理处直接管理到井站,缩短管理链条,区域应急维修点采取有人值守、无人操作,集气站和单井站全面无人值守,采取集中监控、定期巡检。打破传统的层级模式,促进生产现场的高效统筹管理和综合资源分配。

4.2 优化人员结构

生产智能化大一体管控模式。一线员工数量较传统模式优化51%,智能化大一体管控模式下,一线员工人数更精简,“大部制+大岗位”的设置下,人员数量要求不多,但员工掌握的技能与工作内容更加复杂多变。

4.3 提升管理效率

突破传统业务管理模式瓶颈,大幅提升管理效率。业务实现全链条管理,减少传统模式下大量的沟通环节,日常工作沟通效率提升75%,信息技术项目管理效率提升30%。

4.4 实现智能管控

重点围绕生产经营、安全环保、科研协同等核心业务,优选业务场景、精选实施智能化项目,同步调整相匹配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有序推动智能气田建设。加大新技术应用,加快成熟应用推广、抓好新技术试点、着力前沿科技探索应用,多措并举,助推勘探开发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不断提升生产经营效率、效益,实现低成本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油公司气田层级
大牛地气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元素录井特征分析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军工企业不同层级知识管理研究实践
基于军事力量层级划分的军力对比评估
职务职级并行后,科员可以努力到哪个层级
油公司模式下安全管理模式的探讨
气举排液采气工艺在千米桥古潜山气田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