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投资企业管理技术人员组织化路径研究

2022-11-21 21:16王娜娜
湖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组织化技术人员政治

王娜娜

[摘 要]组织化是外商投资企业管理技术人员统战工作的重要方式方法。本文探讨了外商投资企业管理技术人员组织化的核心要旨,分析了制约外商投资企业管理技术人员组织化的主要因素,并从党建融合、组织整合、制度设计、服务发展以及队伍建设等方面探索外商投资企业管理技术人员组织化路径。

[关键词]外商投资企业管理技术人员 组织化 统战工作

[中图分类号] D 6 1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1-2 8 0 3( 2 0 2 2) 0 5-0 0 7 5-0 7

[基金项目]本文系2 0 2 1年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统战智库招标课题“外商投资企业管理技术人员组织化路径研究”( E T 2 0 2 1 1 4)阶段性成果。

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外商投资企业管理技术人员队伍不断壮大。外商投资企业管理技术人员是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力量,也是统战工作的重要对象。通过“组织起来”,对其实施有效思想引导和促进作用发挥,有利于多元利益整合和社会秩序的生成,有利于扩大有序政治参与和增强党的执政基础。

一、关于外商投资企业管理技术人员组织化的核心要旨

科学、规范地界定外商投资企业管理技术人员组织化的基本概念,是开展外商投资企业管理技术人员组织化研究的逻辑前提,也是将外商投资企业管理技术人员有效“组织起来”,做好统战工作的基本要求。

当前,国内学者基于对中国正处于关键转型期的判断分析,从不同维度对“社会组织化”的概念进行界定:一是社会秩序理论。这种理论从系统论视角出发,将组织视为一个个相对独立的系统,组织化就是系统内部以及系统之间“联系的可能性空间从大变小的过程,或者说是从混乱无序发展到有序的过程,是个建立联系的过程”[ 1] ( P 1 2),强调社会组织的秩序性。二是利益调整理论。有的学者将组织化视为“社会利益一体化”过程,也就是“社会利益的协调与调整,目的是促使社会个体或社会群体结合成为人类社会生活共同体的过程”[ 2] ( P 2)。三是社会治理理论。这种观点认为社会治理的主体不是“单个的人”,而是“社会公众以组织、社团和集会等形式的结合”,组织化就是“社会成员通过不同的途径建立相互联系方式参与社会管理”[ 3]的过程,这是社会成员参与社会治理的前提条件。以上概念虽然侧重点各有不同,却对其内涵有共性认知,即组织化是指组织的变化或者演化过程。这一个过程包括两重含义:一是强调组织的动态属性。这种动态性既体现在“社会上原有的一些组织因不适应新的历史语境而经历解构、更新与改造”,也体现在“社会中的个体或群体基于新的目标而组织起来,产生了一些新的组织”[ 4]。二是强调组织的秩序性或相对稳定性。任何组织发展都处于一定的范围之内,组织化就是通过调整优化组织内部结构及其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使组织能够在一定限度内有序运转的过程。

从统一战线工作的角度来看,外商投资企业管理技术人员组织化是指“通过各种形式将处于非组织化状态中的外商投资企业管理技术人员重新组织、整合起来,以更好地发挥这一群体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生力军作用”[ 5]。也就是通过充分发挥组织的功能和优势,将处于体制外的外商投资企业管理技术人员重新聚合为组织,使其“从组织无序、效率低下到组织有序、功能充分发挥的过程”[ 6]。外商投资企业管理技术人员组织化程度的提高,既可以扩大统战工作对象覆盖面,解决“力量对比”问题,也可以推动他们通过组织的方式有序参与社会治理之中,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通过城市的单位制度、农村的人民公社制度以及城乡分立的户籍制度,国家实现了对社会的有效整合。在城市,单位制集资源分配、社会整合、利益表达以及政治动员等多种功能于一身,使得社会呈现出明显的过度组织化的特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资源配置机制的改革,市场的作用越来越大,与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等改革相适应,单位所承担的一些社会福利等职能逐渐向社会进行剥离,单位人转变成为了社会人。外商投资企业管理技术人员事实上以“原子化”方式存在着,游离于社会组织、社会支持和社会福利体系之外,存在去组织化的问题。对于外商投资企业管理技术人员来说,除了日常的工作之外,与所在的工作组织几乎没有任何的联系和沟通。该群体大多具有受教育程度高、专业技术水平强、思想观念较为活跃、工作流动性大等特征。面对这些体制外的社会人,一些与单位制相适应的传统治理方式并不能很好地发挥整合他们的作用。

针对包括外商投资企业管理技术人员在内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呈现原子化、流动性、低依附性、低认同感等组织化程度不高的特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历来有一个好办法,就是组织起来。”习近平总书记讲的“组织起来”,并不仅仅是指让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加入某个组织,实现物理空间意义上的群体集聚,更重要的是要实现一种关系的再生。因为事实上,并不是所有新的社会阶层人士都是无组织的。比如,与其他三类人相比,民营和外商投资企业管理技术人员本身是有组织的群体,这个组织就是企业本身。但是,企业只是他们工作的场所,并不能自然成为民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管理技术人员参与组织引导的机构。从这个意义上讲,把外商投资企业管理技术人员“组织起来”的要旨,在于实现政治整合和社会整合两大基本功能,形成包括外商投资企业管理技术人员参与创建的政治共同体和社会治理共同体。

实现政治整合功能,即充当外商投资企业管理技术人员与政治体系进行沟通的桥梁。一方面,担当起政治社会化的重要媒介,及时将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传达给外商投资企业管理技术人员,有效形塑其政治信仰、政治意识,增强其政治认同;另一方面,在既有政治框架内,为外商投资企业管理技术人员依法、有序进行政治表达和政治参与提供有效的、制度化渠道。实现社会整合功能,即实现对外商投資企业管理技术人员的双向引领。一方面,引导外商投资企业管理技术人员发挥优势作用,积极参与国家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另一方面,协调各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服务外商投资企业管理技术人员创新创业和个人成长要求。要把外商投资企业管理技术人员的健康成长融入干事创业之中,融入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大业之中,进而在实现个体发展与国家事业的有机统一中实现社会整合。由此,把外商投资企业管理技术人员“组织起来”的工作着力点在于畅通利益诉求表达渠道,引导有序政治参与,建立国家与这一群体的良性互动,凝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新力量。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认为,外商投资企业管理技术人员组织化的要旨在于实现社会整合和政治整合,通过构建多元组织体系,充分吸纳、整合外商投资企业管理技术人员,引导他们始终与党同心同向同行,共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制约外商投资企业管理技术人员组织化的主要因素

外商投资企业管理技术人员正处于快速成长但尚未成熟的关键型塑期,将他们“组织起来”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没有成熟的理论可用,试点工作推进过程中也存在不少现实困难。从实际情况来看,传统组织化路径在实际运行中遇到了很多瓶颈,新兴组织平台还处于成长期,总体上尚不健全完善,这些因素导致外商投资企业管理技术人员组织化面临多重挑战。

(一)底数不清

由于外商投资企业管理技术人员的体制外特征和外商投资企业领域统战工作的敏感性,统战部门在对该群体的人口特征、行业分布、流动情况、财产收入等方面进行摸底时,主要是依靠街道或者行业协会提供数据。这些数据大多是来自平时接触多的、容易找到的调查对象。换言之,对外商投资企业管理技术人员到底有多少人、是哪些人、人在哪里等问题底数不清、情况不明。这也意味着对外商投资企业管理技术人员开展统战工作的覆盖面不广,很多人还没有纳入统战工作视野。摸不清底数,认不出人、牵不上线、交友不多,表明这方面的工作总体还未真正破局。

(二)载体不多

首先,专属于外商投资企业管理技术人员的组织网络大多还未建立。或者虽已建立,但覆盖面不广,组织结构、组织功能和运行机制都不成熟。同时,缺乏组织活动所要具备的人力、物力、财力保障,难以有效开展各项活动。其次,外商投资企业管理技术人员实现政治参与和开展活动的组织形式主要是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但加入新联会的人员在整个群体中毕竟只是少数代表人士或活跃人士,无法兼顾来源广泛、身份多元的整个群体。在外商投资企业管理技术人员群体内部高层和中低层异质性明显的情况下,大多数人员的利益和诉求是否能够充分“被代表”是值得注意的。此外,由于大多数外商投资企业并没有建立基层党组织,就难以通过党建工作带动统战工作打开工作局面。

(三)方式单一

从目前来看,与外商投资企业管理技术人员联系和交友渠道主要局限于次数甚少、参加人数也很有限的培训、开会、联谊活动等,很少有频次较高、互动程度较深、能深入交流乃至交心的渠道和方式。并且,活动项目在内容和形式上基本都有同质化的趋势,没有立足外商投资企业管理技术人员群体的实际情况开展,很难满足他们思想活跃多元的现实需求,活动效果往往差强人意。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虽然网络较为健全,但工作方法、活动内容带有明显的行政色彩,组织自身的自主性、社会性尚未完全培育起来。

(四)合力不足

外商投资企业管理技术人员大统战工作格局并未真正发挥作用。一是相关单位的统战工作职责分工边界不清。由于职责分工不清晰,各单位各部门基本上还是按照各自原有的工作性质和惯例,而不是在大统战工作格局要求下开展工作。有的业务主管部门只关心与企业发展、经济指标等相关业务工作,基本不注重这一群体的思想状况和利益诉求。有的多头管理客观上造成工作的重叠和交叉,在无形中给统战工作对象带来负担,导致整合优势发挥不出来,合力反而变压力,加大了统战工作开展的难度。二是党建和统战工作融合的思路不清晰,存在“两张皮”现象。一方面,一些基层党组织缺乏统战意识,认为党建工作仅仅是组织工作,将统战工作放在不重要的位置。在组织发展中,对本可以以群众身份纳入的外商投资企业管理技术人员拒之门外。另一方面,一些统战部门存在思想认识误区,认为统战工作只是针对外商投资企业管理技术人员中的党外人士开展工作,固守党内党外界限,把其中的党员排斥在外。

三、外商投资企业管理技术人员组织化的路径探索

外商投资企业管理技术人员组织化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必须充分依托大统战工作格局,通过新平台、新载体、新方式的创新实践,构建线上线下相互协同、横向纵向相互交错的组织化网络,形成多轨并行、多措并举的组织化格局。

(一)以党建融合为依托,强化组织化的政治引领

要立足大统战工作格局,以党的各级组织作为外商投资企业管理技术人员组织化的领导核心和组织依托,实现统战工作与党建工作的深度有效融合。对已建立基层党组织的外商投资企业,在推进党建工作过程中,要切实结合企业的文化背景、经营理念等特点,创新、优化党组织设置形式与工作方式,找准党建工作与外商投资企业管理技术人员自身成长的结合点,促进其利益实现、个人成长和事业发展。需要注意的是,以党建融合为依托,并不意味着在每个外商投资企业中都要建立党的基层组织。有意愿建立且适合建立的可以建立,没有意愿建立的不宜强行推进,否则会引起所属企业抵触或排斥。对于没有意愿或条件建立基层党组织的外商投资企业,可探索采取联建、行业统建、挂靠组建等多种途径。比如,可在外商投资企业管理技术人员集聚的社区成立联合党委,由社区党组织牵头,整合区域资源,依托社区网格化治理模式,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社区治理。也可以通过先行选派统战工作联络员等方式延伸工作触角,建立统战工作基地,扩大党的影响,发现培养吸纳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入党,进而以点带面,进一步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增强党的向心力。

(二)以组织整合为纽带,构筑组织化的协同网络

第一,优化賦能,强化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的组织枢纽作用。一方面,可在实践探索的基础上逐步强化顶层设计。条件成熟时,可以研究出台《关于加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建设的意见》,解决其在规范建设、制度支撑、保障机制等方面的问题。同时,逐步淡化其行政色彩,以社会化和网络化为方向创新方式方法,以非行政化或弱行政化的方式实现组织意图,提升对外商投资企业管理技术人员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另一方面,可尝试在联谊会之外,探索为外商投资企业管理技术人员设立独立社会组织法人,并动态吸收其为单位会员。

第二,盘活存量,发挥好体制内既有组织的政治优势和企业自身的载体效能。工会组织在外商投资企业覆盖率高,是统战工作进入外商投资企业的桥梁;行业性社会团体或工商服务业类别的社会组织与外商投资企业管理技术人员所从事的专业有着很大的交集,也是高层次人员聚集的组织;民主党派组织在政治吸纳方面也有较强的制度优势。“要着力发挥这些载体在思想引领、核心价值观输入和政治吸纳方面的政治优势,通过提供制度化平台和渠道,鼓励引导外商投资企业管理技术人员积极、有序地参与到公共政治和社会治理中来。”[ 7]同时,要重视发挥外商投资企业自组织载体作用,有效对接员工发展基金或公益基金等内设机构,推动企业经济、社会资源与统战工作政治资源有机结合。

第三,激发增量,培育引导外商投资企业管理技术人员自组织健康发展。要充分利用自组织与外商投资企业管理技术人员之间的天然亲和性,激活其统战功能,形成对该群体的内生凝聚力,推动他们由“被统战”向“要统战”转变。要逐步推进自组织的组织专业化和运行标准化,适时推动符合条件的自组织依法登记为社团组织,或作为团体会员纳入其他社团。可以将外商投资企业管理技术人员自组织嵌入联谊组织或作为统战、群团的基层组织,帮助其链接外部资源,促进其快速成长。比如,可由统战部门牵头,推动成立外商投资企业管理技术人员协会、联谊会或职业经理人协会、联谊会,创办各种兴趣类俱乐部,不定期举办一些文体类活动等,为这一群体人员搭建联谊交友、沟通交流的平台。同时,要注意把外商投资企业管理技术人员网上自组织纳入统战工作视野,探索形成融汇线上线下、辐射各类社会(自)组织的工作网络。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便利条件,通过发起建立微信圈、QQ群,设置公共性讨论话题,为这一群体进行有序政治参与和从事社会公益活动提供表达诉求、思想引领的渠道。

第四,延伸手臂,整合優化社区组织网络。要创新载体方式,探索建立社区组织参与公益事业和服务社会的对接平台,建立社区组织吸纳外商投资企业管理技术人员统战工作的组织机制。积极探索项目化、品牌化、社会化工作思路,在社区联合打造统战组织孵化基地和公益创投项目,促进统战工作与社区组织专业服务相结合,集聚、发挥他们在基层服务中的正能量。依托社区网格化治理新模式,促进外商投资企业管理技术人员组织由松散型转为紧密型,形成相互联系、覆盖全面、优势互补的基层网格化统战工作新局面,为外商投资企业管理技术人员组织化提供强有力的基层支撑。

(三)以制度设计为支撑,扩大组织化的政治吸纳

外商投资企业管理技术人员政治参与度往往与所从事的工作和社会关系网络密切相关。公关、人力部门与政府部门、媒体交往多,具备政治参与的便利条件;纯技术部门社交网络相对狭小,政治参与意愿也相对较弱。因此,在制度设计中要兼顾这种差异性,既保持与公关、人力部门人员的联络交流,也要加强与技术部门的主动对接。要把外商投资企业管理技术人员统战工作纳入党委政府的总体工作规划,通过健全完善相关制度,改变外商投资企业管理技术人员政治参与渠道稀缺、实效不足的现状,将他们的政治参与热情进一步释放出来。比如,条件成熟时,适当增加他们在人大、政协中的政治安排比例。同时,借助群团组织和行业协会改革契机,吸收他们进入工会、科协、行业协会当中担任领导实职或兼职。还可以探索通过建立人才智库、参与决策等措施,吸收他们担任政府有关部门顾问、咨询委员或参事,或担任国有企业体制外董事、监事等。

(四)以服务发展为抓手,强化组织化的利益驱动

一方面,要为外商投资企业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社会环境;另一方面,要为外商投资企业管理技术人员健康成长创造公平公正的外部环境和提供坚实的政策保障。比如,在人才工程项目上实现均等化,通过户籍改革、优化住房保障等方式构建人才健康发展的政策体系。总之,要建立统战部门、民政部门、社区组织等反映渠道机制,从各个层面解决事关他们切身利益的问题,形成社会共治局面。

(五)以队伍建设为重点,培育组织化的核心人物

培养一支质优量足的代表人士队伍是实现外商投资企业管理技术人员组织化的人才保障。一是量化标准、明晰底数。以第二次全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基本情况调查为契机,利用大数据、互联网对外商投资企业管理技术人员的数量、结构、流向进行全面摸底,并建立数据信息中心,真正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二是确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着重从政治素质、行业地位、参政议政、社会服务等方面建立外商投资企业管理技术人员综合评价体系,并以此为嵌入点,建立起一支骨干队伍,为外商投资企业管理技术人员组织化注入新活力。三是培育核心人物。要加强对外商投资企业管理技术人员核心人物的关注、吸纳、培养和锻炼,促其成长为旗帜性人物,通过“一根头发带动一把头发”,影响带动更多外商投资企业管理技术人员。可探索让这些旗帜性人物担任中低层管理技术人员的导师,发挥好教育、导向和示范作用。四是涵养后备力量。在推进外商投资企业管理技术人员组织化过程中,要实现从政治引领为主到满足多元化需求,从点上作用发挥到链条化培养、模块化整合的转变。要处理好精英与草根、个体与群体的关系,从依靠关键少数到发动整体。在做好高层旗帜性人物培育的同时,也要做好中低层管理技术人员的涵养、储备和吸纳工作,推动形成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外商投资企业管理技术人员队伍,避免青黄不接。要突出以培育身份认同、政治认同为核心,把他们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发挥好他们在政治参与和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五是建立常态化联系交友机制。针对他们对统一战线了解不多、对统战部门接触不多的实际情况,主动开展工作,多了解他们的情况,关注他们的利益诉求,做好相关服务工作。要适应他们的思维方式、工作环境和话语体系,紧贴其主观情感和客观需求,采取他们乐于接受的方式方法。同时,要充分利用好互联网和新媒体,融通线上线下,不断筑牢共同思想政治基础。

参考文献:

[ 1]金观涛,华国凡.控制论和科学方法论[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 1 9 8 3.

[ 2]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 [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 0 0 3.

[ 3]胡仙芝,徐迅,李三秋.社会组织化与公共管理改革关系析论[ J].中国行政管理, 2 0 0 9, ( 1 0).

[ 4]胡重明.再组织化与中国社会管理创新———以浙江舟山“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为例[ J].公共管理学报, 2 0 1 3, ( 0 1).

[ 5]张海东,杜平.新社会阶层的生成机制及其再组织化问题[ 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 0 1 7, ( 0 4).

[ 6]胡仙芝,罗林.社会组织化与社区治理研究[ 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 0 0 7, ( 1 1).

[ 7]郭红霞.治理创新与新的社会阶层组织化建设[ 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 0 2 0, ( 0 2).

责任编辑:胡芬芳

猜你喜欢
组织化技术人员政治
越南农业管理和技术人员线上培训
我国首批正高级船舶专业技术人员评出
亚临界芝麻蛋白粉挤压组织化工艺研究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企业技术人员能力评价的探索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添加剂对高水分挤压组织化复合蛋白理化性质的影响
挤压工艺参数对高水分组织化小麦蛋白产品特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