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特·肖邦《一小时的故事》中的象征意义解读

2022-11-21 06:00李洋
参花·青春文学 2022年12期
关键词:凯特肖邦夫人

一、引言

《一小时的故事》是十九世纪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的短篇小说。这部小说用简短的字词,生动描写了一个体弱多病、受到丈夫压迫的已婚女性在悲与喜交织的巨大打击下,最终不幸死亡的悲剧。小说中的大部分故事情节发生在马拉德夫人的房间里,凯特·肖邦在对与这个环境相关的一切所进行的描述中,有许多值得解读的象征手法。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大多与女主人公所处的空间有关,解读小说中关于门、窗及被隔绝的空间的象征意义,是阅读时需要去考究的一个方面,有利于挖掘作者寄托于这部作品的思想深意。

象征是人类文化中一种常用的信息传递方式,它通过采取类比于联想的思维方式,以某些客观存在或想象中的外在事物及其他可感知到的东西,来反映特定社会中人们的观念意识、心理状态、抽象概念和各种社会文化现象。通常而言,象征的本体意义和象征意义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但通过作家或艺术家对本体事物特征的突出描绘,会使读者或艺术欣赏者产生一些由此及彼的联想,从而领悟到创作者所要表达的含义。运用象征这种艺术手法,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可使复杂深刻的事理浅显化、单一化,还可以延伸所描写事物的内蕴,创造一种艺术意境,引起人们丰富的联想,同时,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效果。在文学创作中,象征是一种十分常用的写作手法,不同作家在写作时会赋予不同事物以特别的象征意义,不仅能丰富作品的内涵,更能深刻展现赋予其中的意蕴。本文意在通过“象征”这一写作手法来解读凯特·肖邦的短篇小说《一小时的故事》。目的在于通过解读这篇小说的象征意义,来领会凯特·肖邦蕴藉在这部小说中的深切思索和感悟。

二、《一小时的故事》的创作背景和梗概

《一小时的故事》是十九世纪美国著名女作家凯特·肖邦的短篇小说,也是其代表作之一。作者凯特·肖邦生活在十九世纪的美国,在那时,女性在许多方面的价值都被重新认可,女作家也逐渐得到了更好的发展。肖邦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使她在文学上能有所作为,较为美满幸福的婚姻生活给予她作为独立女性的思考空间,这也就为她日后写下许多具有先进的女性意识的优秀作品打下了基础。

短篇小说《一小时的故事》正是诞生于这样的背景之中。这篇小说用简短的字句,生动地写了一个已婚女性“丧偶”的故事。主人公马拉德夫人得知了丈夫的死讯,在突如其来的悲伤的倾轧之下,她感受到了人性和道义间的煎熬,并在其中嗅到了自由的气息——丈夫的死意味着婚姻牢笼的崩塌。但在她不断品味新生活,幻想未来的时候,她的丈夫又奇迹般地“死而复生”,回到了家里,马拉德夫人最终“喜极而亡”。小说大部分情节的发生地点是在马拉德夫人的房间里,她的情感转换和想象也发生在这里。凯特·肖邦在对小说环境的描述中,巧妙地使用了象征的手法,其中便会包含作者的深刻思想。这也是本文要去探究这些象征意义的原因。

三、打开的“窗”

在《一小时的故事》中,马拉德夫人在听到自己的姐姐带来的关于丈夫的死讯后,一下子就倒在了姐姐的懷里,放声大哭了起来。而在自身悲伤情绪得到一定发泄和缓解以后,她马上离开了姐姐身边,“当哀伤的风暴逐渐减弱时,她独自走向自己的房里,她不要人跟着她”。她独自进入了房间,这就意味着这个房间是属于她的空间,也承接了后续与这个房间息息相关的情节发展。在她进入房间后,小说最先描写的是正对着她的一扇“打开的窗户”和一把“舒适宽大的扶手椅”,凯特·肖邦在马拉德夫人的房间里设置了一扇开着的窗户,而窗户旁边放着舒适的椅子,其实就隐晦地暗示了对于马拉德夫人而言,这扇窗户是开放且令她感到舒心的,所以她才会在感到筋疲力尽之后,“一下瘫坐在椅子里”。

因此,若以这扇开着的窗户作为空间的界限,小说中此时的环境就被分割成了窗内与窗外这两个不同的内外场景。窗内的环境,其实指的是马拉德夫人独自一人所处的房间。以窗户作为划分界限,窗户内的环境——房间,是房屋的“零部件”,它是有限且是有边际的,它的空间不是无限延伸的,而是被客观条件所限制的。空间的局限性在很大程度上会使它的深层含义也带有一定的拘束性。马拉德夫人在收到丈夫的死讯后,短暂地失去了神志,而后便一个人走进了房间。人在受到巨大刺激时,做出的很多行为几乎都是慌乱后下意识的行为,本质是为了排解自己的震惊并让自己感到安心。马拉德夫人会下意识地想要回到房间,从侧面反映了房间带给她的是正面的关怀,是一个会让她觉得安心的地方。在夫妻共有的家中,一个能让妻子拥有安全感的房间,其实正象征了一个作为妻子在这段关系中能让自己感到安心的生存空间,马拉德夫人也是如此。窗户内的空间是安心的,但也是相对狭小拘束的,有边际的安心感,永远不是真的心安。窗户内的房间正象征着马拉德夫人这类女性在一段压抑的婚姻中,艰难求得的极其有限的自我生存空间。

马拉德夫人坐在打开的窗户前,她看见了窗外的世界:“她可以看到,窗外露天场地上,树木随风摇曳,树梢洋溢着初春的生机。空气中充满了春雨的芳香。楼下街道上,一个小贩正在吆喝着招揽生意。远处隐约传来歌唱的旋律,屋下,数不清的麻雀正叽叽喳喳地欢叫。窗外的正西方,片片云朵融合交叠,偶尔间隙中露出一片片蓝天”。此时她眼中的世界,也就是窗外的世界,是美丽的、生机勃勃的。她坐在椅子上仔细观察,就好像从未见过如此的春景一般。春天象征着新生,是万物的开始,小说里的春天也是如此。在英文版的原文中,更是巧妙地通过一个单词展现了这种新生感:“当女主人公望向窗外‘the tops of trees that were all aquiver with the new spring life,此处‘aquiver有颤抖之意,将树施以动作,这种微颤动作让人联想到了新生命的颤抖,带着惶恐来到一个新的世界”。马拉德夫人在这时惊慌地感受到了新生的来临,这扇开着的窗户,引导她看见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新世界,这个新世界充满生机,这生机属于世界上的一切,包括她。窗外不仅只是一个外面的世界,对于马拉德夫人而言,更象征着一个与窗内的闭塞和妥协完全不同的生活。从窗户向外,空间是延续的、广阔的、无边无际的,没有显性的围栏,更没有隐性的牢笼,这一切都象征着在失去丈夫后的马拉德夫人的未来是自由且广阔的。在马拉德夫人面前打开的不仅是物理的窗户,更是心里的窗户,窗外美好的空间也象征着在远离了被压迫的婚姻关系之后,即将来到逐渐自我觉醒的马拉德夫人身边的自由生活。

窗户分割了小说中马拉德夫人所处的空间和她所看见的空间,并为这两个不同的空间赋予了不同的描述。尤其着重描写了窗外的美好景色,给予了这两个空间对立性较强的象征意义,象征着马拉德夫人在失去丈夫以后矛盾对立的情绪。“正如著名的评论家佩吉·斯盖格丝认为肖邦笔下的女主人公往往过着‘双重生活。‘打开的窗户象征着她对相对家庭空间的外部空间的向往,是摆脱被紧锁在家生活‘内在性的希望。”窗户是马拉德夫人双重生活的聚焦处,是她与现实生活的交点,也是她同向往的生活的连接处。窗内的房间是马拉德夫人在婚姻中寻到的“领地”,窗外的光景则是属于她的自由生活。在这里,“打开的窗户”不仅只是一扇窗户,还是一个能够摆脱房间内在闭塞性的出口。马拉德夫人真切感知到了窗外的新生,并“透过那扇窗吮吸着仙丹灵药”。这扇打开的窗户,象征了马拉德夫人能从压抑的婚姻生活中脱离出去,是走向自由且有尊严的生活的一个机会,这个机会也是她自我意识觉醒的具象。物理意义上的打开的窗户,象征的则是在心灵层面开启的觉醒的窗。

四、紧闭的“门”

除了那扇打开的窗,在《一小时的故事》中,“门”也是一个重要的推动故事进程的道具。亲人和朋友从门口进入,带给了马拉德夫人丧夫的噩耗。而在知道自己的丈夫“已经死亡”之后,马拉德夫人独自一人回到了房间,并关上了房间门,将自己与外界隔绝开来。而当她“举手投足都宛如胜利的女神一般”地推开房间的门,准备走向新生活的时候,她的丈夫布伦特里·马拉德打开了他家本该紧闭的房门,“死而复生”地出现在她的面前。

由此可以看出,在此,“门”这一事物是一个贯穿全文的重要存在,虽然其并非是一个被刻意描述的物件,但是却在小说中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也蕴含着深刻的象征意义。把“门”作为解读小说象征意义的重要探究物,不仅是意在要去准确感知作者赋予在这扇门上的象征意义,也是要通过它来准确塑造女主人公马拉德夫人这个人物的形象。以房间的门为标志,对于马拉德夫人而言,门里门外的世界是截然不同的。家庭是一个私密性与社会性的交界处,房屋的大门隔开了私人空间与社会集体空间,而屋内房间的门则划分了更为隐私的小空间。房屋是带有社会功能的,“客厅”一词其实就体现了这一点,当大门打开之后,带来的是亲朋好友,是社会的集体融入需求。“在马拉德夫妇家里,门外的空间连着客厅,是亲朋好友聚集的社会活动场所,是主人公与外界进行交流的场所,在这里,人们的言语行为要符合社交礼仪,更要符合……”在小说中,窗内的空间是房间,门内的空间也是房间,窗内的世界象征的是马拉德夫人在婚姻生活中属于自我的狭小生存空间,门内的世界也是如此。马拉德夫人在关上房门后待在房间里所做的一切纠结思考,就是她本人作为女性的独立意识觉醒的过程。这样的觉醒在当时的大環境下是难以做到的,但她却在房间里完成了。这恰恰说明在紧闭的房门后,是象征隔开了传统意识控制的,属于女人的自由空间,是马拉德夫人自我意识觉醒的温床。

“门”作为一个重要的存在,不仅分割了现实层面的屋内与屋外,更在心理层面划开了马拉德夫人与压迫她的大环境的连接。与门外的世界不同,紧闭的房门内部是马拉德夫人寻求自我的“后花园”。当马拉德夫人关上房门,把自己与外界隔绝开来时,她的姐妹“约瑟芬跪在紧闭的门前,双唇对着钥匙孔,哀求着想要进去。‘露易斯,开门啊!求你开门——你这样会憋出病的”,而门内的马拉德夫人则答道:“走开。我没把自己弄出病”。由此可见,门外他人的想法与马拉德夫人此时的心态是截然不同的,门外的一切都是如今感受到自由的她所要远离的存在。但身在门外的约瑟芬,面对紧锁的房门,仍然“双唇对着钥匙孔”,呼喊着让马拉德夫人打开门,这也象征着门外的一切是无孔不入、让人难以逃脱的。而故事的最后,当马拉德夫人已经打开房门,走向新生活的时候,她的丈夫“奇迹”般地平安归来了,用钥匙打开了自家的大门,瞬间,门外的一切都势不可挡地涌向了马拉德夫人,并最终冲垮了她。而这被外力推开的家门,平安归来的丈夫亦象征了这压抑的环境仍是一个让她难以抗争的存在。

小说中,紧闭的门存在于剧情各处,正是因为它的存在,让女主人公得以获得了短暂的安宁,也觉醒了自我的独立意识。这扇紧闭的门隔绝的不仅是空间,更是一个女人在婚姻中所求得的双重生活的两面。“门”的存在,象征了女主人公马拉德夫人与现实强烈的心理隔绝,是她被消解的自我开始不断复苏的一道分水岭,也是帮助她完成觉醒的一扇渺小,但意义重大的“安全门”。

五、结语

在这部短篇小说中,“窗”和“门”在其中被赋予了丰富且深邃的象征意义。在这部由乌龙死讯所撑起的小说中,通过“打开的窗”和“紧闭的门”这两件看似平常的事物,完成了对小说中场景的深层次构建,并让这部小说有了更多值得去探究的细节。紧闭的门短暂隔绝了女主人公与门外的联系,为她那矛盾复杂的自我意识的觉醒提供了一个与大环境相隔离的场所,也就是门内的场所——房间。而门内的环境——房间,同时,也是窗内的空间。房间里这扇打开的窗户则有着与门相反的功能,打开的窗户是马拉德夫人与外界的一个相接口,但窗外的世界又与门外的世界不同,是美丽且充满活力的,象征了马拉德夫人即将得到的自由的新生活。这部小说写的是马拉德夫人作为一名女性所遭受到的带着幽默色彩的悲剧故事,其中的一些细节在悲剧的浸染下,也散发出了深沉的味道。探究小说中的象征意义,是一个能更好了解这部作品,知晓作者用意,并追寻到那个时代的印记的好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美]凯特·肖邦,等.著.六十分钟[M].刘洋,等.译.南京: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8:22-24.

[2]张小波,徐李洁.批评话语视角解读《一小时的故事》[J].怀化学院学报,2015,34(06):108-111.

[3]张丽.论肖邦《一小时的故事》的反讽艺术[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4(07):205-207.

[4]沈洁瑕.试以二元对立解读《一小时的故事》[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3(02):94-96.

(作者简介:李洋,女,硕士研究生在读,广西师范大学,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责任编辑 张云逸)

猜你喜欢
凯特肖邦夫人
“钢琴诗人”肖邦
夫人与婆子
论肖邦《第二叙事曲》(Op.38)的叙事、形式与风格
凯特数码印花
凯特数码印花
凯特数码印花
凯特的小店
肖邦
潇水夫人
天命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