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姆斯基·科萨科夫《降B大调长号协奏曲》的曲式分析与演奏体会

2022-11-22 01:51
黄河之声 2022年3期
关键词:大调乐章旋律

雷 铭

一、作者介绍及曲目研究

对作曲者的生平经历,创作背景进一步地了解,有助于我们理解作曲者的创作意图。分析相关学者的研究,可以借鉴一些经验,并发现目前研究的不足,有益于本文的研究。

(一)作者简介

作曲者是一位著名的俄罗斯音乐家,是强力集团的成员之一。1844年出生在一个风光迤逦的俄罗斯城市,这个城市具有浓郁的民族韵味,保留着深厚的民间仪式和民歌。这里的环境影响了作曲者,让他接受了民族文化的熏陶,为之后的音乐创作奠定了基础,也是他成为民族乐派创始人的萌芽时期;作曲者音乐天赋较强,从小便开始学习音乐以及进行音乐的创作;之后被选入到军官学校,在这个时期由于阅历的增加、和音乐家前辈的结识交往,作曲者的音乐视野得以开拓,艺术品位不断提高,同时从事音乐的信念也不断坚定。《第一交响曲》就是在军官学校时期,结识音乐家巴拉基列夫,在他的指导下创作,在军官学校的时期可谓是非常重要,是他之后成为一名优秀的音乐家的重要基石。在作曲者的创作生涯中,歌剧和交响乐居多,他一生中有许多代表作,比如《野蜂飞舞》《五月之夜》等,他的音乐作品充满着俄罗斯风情。

(二)作品创作背景

作曲者的创作风格极具俄罗斯民族风格。在他的传记中表示,对于《降B大调长号协奏曲》的创作,其目的是为了学习一些创作的技术,他本人并没有对这首曲子有很高的期待,而是给演奏者留有“二度创作”的空间[1],希望演奏者能够在原作品的基调上,发挥创造力、想象力,赋予这首作品新的生命力,让这首乐曲更加丰富。这首作品的首演是在海军军乐团,由作曲家本人担任指挥,演出受到一致好评。该曲作为大型长号协奏曲,在演奏技巧与许多表现细节方面都有很高的难度。

(三)关于作品的相关研究

该曲是非常经典,有着很强的风格特点以及需要灵活的演奏技巧,笔者通过搜索相关文献,发现目前对该曲的研究较少,对于该曲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比如姜楠[2]主要分析了这首曲子的演奏技巧、情感表达,没有针对每一乐章旋律、主调进行更进一步的探索;再有一些学者则侧重于对该曲教学方法的研究,整体上学者缺少对于作品本身的曲式结构与演奏特点分析。因此,本文以此为重点,来研究这首广为流传的经典作品。

二、作品的曲式结构分析

(一)第一乐章分析

该乐章为快板乐章,复三部曲式,旋律在降B大调之上,节奏欢快,节奏感强,充满军乐色彩。在第一乐章中,整体上分为三部分,即A段(1-35),C段(36-48)和再现部49-58。下面,笔者针对第一乐章的每一部分再进行细分,研究每一小节节奏、旋律的运用。

A段(1-35)乐感动力十足,又分为A段(1-18),B段(19-22),A’段(23-35),是6+6+6的方正形乐段。其中A段(1-18)段有分为三小节,分别是第1-7小节,第8-12小节,第13-18小节。在A段(1-18)的第一部分,长号的旋律声部由短跳音组成,伴奏是持续的三连音;第二部分是钢琴伴奏独奏,第一乐句和第二乐句都是低音声部,有所不同的是,跳进的八度的运用,第一乐句是用在高音旋律声部,第二乐句用在低音声部;第三部分主要是主题旋律,并进行了转调,由降B大调转向降E大调。B段(19-22)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由降E大调到F大调;A’段(23-35)是三连音加单音跳进,整体的感觉接近A段的主旋律。

C段(36-48)与第一段形成强烈的对比,这一段旋律悠长,在音乐的情感中少了些明快,主要呈现的是柔和、忧郁的感觉,在旋律和伴奏上都有所改变,采用了四分音符软吐音和柱式分解和弦,旋律的转变是降D大调-降b小调,通过节拍的不断变化,达到了层层推进,不断深入的感觉。对于主调,不同于常见的复三部曲式,作曲者做了一些改变,改变了转调的方式,由F大调转到了远关系调降D大调,最后再转到同名小调,采用这个旋律发展。

再现部49-85为单三部曲式,在经历了低沉之后又回归到了主旋律上,是降E大调到F再到降B大调。

(二)第二乐章分析

第二乐章也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第一部分88-105节、第二部分106-114节,第三部分115-122节,是如歌的行板。下面,笔者针对第二乐章的整体以及每一部分进行了细致的研究。

对于第二乐章,主调降G大调,6/8拍。在整个乐章的旋律上,区别于第一章的强劲的节奏感,这一乐章给人流水般的感觉,在温和的起伏中将所要表达的感情娓娓道来,展现的长号的温柔,长号与伴奏适宜的结合,旋律优美婉转,让人感受到细腻与温婉的诉说。

第一部分为5+4非方整性乐段,使用降G大调。第二部分和第一部分相同,也是非方整性乐段,也是整个乐章的高潮部分,是降G大调-降e小调-降b小调的转换。第三部分又回归到降G大调。

(三)第三乐章分析

第三乐章是三个乐章中最辉煌的部分,是整个乐章的精华所在,采用的是经典的三部曲式,作曲家才采用的是常见的四分之二节拍作为本乐章的基本乐拍。并且采用八分音符等韵律感十足的节奏型,让本乐章的情绪更加的明快、更加有力,将军乐队的恢弘气势、强烈的节奏感、强大的感染能力十分清晰地描述了出来。

本乐章的第一部分是包含两个乐段的结构,尽管在中间部分有离调的出现,但实际上始终是以降B大调为核心展开的。尤其是第三个乐句的出现,更是在很大程度上进行了主题的推进并深化,F大调的使用强调了三部曲的和弦特点。第二部分其实是对乐曲民族特点的强调,该部分使用了三连音,并在三连音的基础上叠加了独奏的部分,独奏的加入让这一乐曲的民族舞曲风格直观的展现在大家面前,民族特色十分明显。第三部分的主调依然是降B大调,同时用一个C大调引出了乐章的精彩部分,紧接着又采用了降B大调,进而进入本乐章的尾声部分。尾声部分的低音部一直持续进行低音,通过这种伴奏方式强化本乐章的主旋律,让整个乐章的音乐更加的丰厚与厚实,同时又保持着舒畅、舒缓的感觉,直至乐章的全部结束。

三、作品的演奏体会

(一)第一乐章

《降B大调长号协奏曲》给人一种非常有气势的感觉,听完之后,脑海中不自觉地就会浮现神秘等单词。协奏曲的第一乐章从感情色彩上来说是大气、明朗,渲染了一种豪迈奔放的气氛。和俄罗斯民族给世界展示的豪迈却不失沉稳、大气中带有细腻的感觉相呼应。简单的将作者归结为艺术家是片面的,他其实还是一位军队音乐家,在军队担任乐队指挥的经历让他对军队音乐有了足够的了解并激发了自己浓厚的兴趣。在作者眼里,长号不仅仅是乐器的代表,更是对本民族男性代表的刻画。

在第一乐章的最开始,作者给的音乐的力度标记是fp,紧接着,整体乐队给了弹奏了一个三连音,这个三连音的力度为f,三连音之后使用的乐器是单簧管,单簧管继续保持刚才的三连音,只是在音乐力度上有了变化,给的是p的力度。乐器搭配音乐力度的变化就营造了一个神秘中带有平静、平稳缓和的气氛。当第2小节的最后一个节拍奏出来的时候,本乐章的主题恰好在这一位置出现。之前平缓的节奏被打破了,这是由出现在主和弦上的力度为f的音完成的。尽管如此,主旋律在这一部分其实是平缓且从容的。演奏者在演奏的时候应当注意把握这一点,演绎的时候要表现的平静、波澜不惊。需要注意的是,尽管主旋律出现在2小节的最后一个节拍上,但是这一部分的上行音本身带有较强的装饰性,因此这一部分的演奏不需要太用力,并且在力度上应当弱于主旋律中的重音,否则会有喧宾夺主的错觉。三连音是在这一章出现了不止一次,且在节奏上也不一样,下面对在演奏三连音时需要着重进行简要说明。

第一乐章中出现的第一个三连音的上方带有一个调音的记号,作者对这个三连音的处理很完美,演奏的时候非常果断干脆,没有任何拖泥带水的痕迹。第二个三连音是比较特殊的,演奏者对三个音的时长进行了划分,第一个音的时长处理成了后面音的两倍。这种处理很合适,与主旋律的节奏相适应,在速度与力度上都做到了完美的表现。

(二)第二乐章

把这一乐章的标题翻译成中文就是如歌的行板。标题非常直观地告诉我们这一章中如唱歌般的旋律会娓娓道来。从调性上来看,该部分由降B大调转变为了将b小调。整个第二乐章从听觉感受上来讲是相对平缓,给人一种顺滑流畅的感觉,但某些音符又给人一种略带伤感的感受,营造出一种若隐若现、虚幻缥缈的悲凉感。值得一提的是,长号的使用又给人以温柔的感觉,于本乐章相得益彰、互相成就。尽管在这一乐章中有些悲凉、哀伤的感觉,但主旋律依然是磅礴与大气的、是奋发向上的,演奏的时候不需要太过渲染悲凉的气氛,还是以营造主旋律为主。

在第二乐章中,前四乐句的基调都是忧伤、略带凄凉的,都可以被视为是对乐章主题的陈述。紧接着的小节可以说是对乐章主题的推进与发展,伴随着主题的推进,调性也变成了小调,长号也发生了变化,逐渐加大了音量与力度,在这种配合下,乐章的感情色彩由之前的忧伤逐渐向不安感、愤怒感转变。从声部上进行分析,和声部分也在音符改变的条件下逐渐变得浑厚,音符由先前的8分音符变为现在16分音符;低声部的继续保持低音附和,低声部的这一配合让整段奏曲的厚重感与层次感变强。在这一部分,短音与连音是有区别的,这一乐章在力度上是很强的,这种力度容易让我们忽略连音线,演奏时的时候连音出不来或者变成断音,这样就与后面的断音没有了差异,体现不出变化,是需要我们演奏时注意的。

就本乐章而言,笔者认为应当把流畅性淋漓极致地发挥出来。而对流畅性影响较大的是连音的使用。在对伸缩管的把握上,应当是轻柔且平稳准确的。从前面的分析可知,本乐章包含了很多浪漫主义色彩在里面,主观想象的因素也被包含其中。笔者认为,不应当只局限于对作者背景与作品创作背景的理解与把握,花较多的时间进行聆听对于把握作品更是十分有帮助的。

(三)第三乐章

从感情色彩上来讲,如果第一乐章用庄重来形容、第二乐章用哀伤来形容的话,第三乐章可以用开朗、欢快来描述。经过前面两个乐章的铺垫,第三乐章的节奏明显加快,变得更加明亮。就像打了胜仗归来的战士一样迈着骄傲的步伐大步向前。在乐章的调性上,作者运用两个远关系调将整篇乐章有机地进行衔接,让整篇乐章的过渡比较自然、流畅。

这一乐章与前两个乐章相比,具有明显的民族色彩。独奏声部算是相对完整的声部,并且这一声部的力度是p,整体比较自然流畅。能营造出这种的效果的是软吐。软吐在这里是非常重要的,不管是换成连音还是硬吐都会让乐曲失去柔美、自然的效果,缺少之前的前进感与跳跃感。该乐章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竞奏的大量使用,本乐章绝大部分主题的展现是由竞奏完成的,节奏是比较欢快、情绪是比较激昂的。

总体来看,第三乐章在风格上类似进行曲,极具民族特色的圆舞曲也在继续渲染一种战士凯旋的震撼场面、令人欢欣鼓舞、自觉振奋,在这一乐章中,作者将军乐队的艺术魅力展现的非常全面。作者用了并不复杂的创作手法,不管是和弦还是琶音都是很规范的,后人在演绎的时候通常会在此基础上加上自己的理解进行创作,为这一乐章增添更炫目的色彩与颜色,打造锦上添花的效果。

结 语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这部作品与其他作品相比而言,带有非常强烈的民族特性。在整部作品中,作者的专业素质与浪漫主义情怀在这部作品里表现得淋漓尽致,乐器长号悠扬又细腻的特点被作者完美地表现了出来。通过前面的分析可知,这部作品不管是曲式结构还是演奏上面都极具特点,因此在演奏前应当对作品认真分析,掌握创作背景的前提下,把握演奏技巧,直至完美地呈现这部作品。■

猜你喜欢
大调乐章旋律
唐代口哨旋律拟解
什么是“中华第一乐章”? 等
谱写肌肤新乐章
一次搞懂吉他常用和弦
G大调随想曲
给你的信
7月,盛夏的旋律
大地的旋律
舒伯特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呈示部和声结构分析
思想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