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山县桑蚕产业发展及高效种养技术要点

2022-11-22 05:29梁忆群
广东蚕业 2022年1期
关键词:蚕农桑蚕桑园

梁忆群

蒙山县桑蚕产业发展及高效种养技术要点

梁忆群

(蒙山县文圩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广西梧州546704)

种桑养蚕是蒙山县的传统特色产业,但近年来,蒙山县桑蚕产业发展滞缓,文章通过梳理蒙山县桑蚕发展的优势、历史与现状,分析了产业发展的前景,阐述了高效种桑养蚕技术要点,指出蒙山县桑蚕产业的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科学划分农业种植区,应用“良种+良法+良具”的模式等措施,以提高桑蚕产业的经济效益,实现农民增收,促进蒙山桑蚕产业提质增效。

桑蚕;产业发展;高效;种桑养蚕;技术要点

桑蚕产业是蒙山县传统特色产业,自发展40多年以来,蚕茧收入一直是当地多数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是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自2013年起,砂糖橘价格逐年上涨,柑橘产业得以迅速发展,桑园易受相邻柑橘园的农药污染,严重危害桑蚕生产安全,造成桑园面积、亩桑饲养量、亩桑产茧量逐年下降,桑蚕业发展严重受阻。而茧丝市场价格波动,蚕用物资价格不断上涨,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导致桑蚕产业经济效益下降,桑蚕产业呈现出萎缩的趋势。文章通过对蒙山县桑蚕发展的优势、历史与现状进行梳理,针对如何推动蒙山县桑蚕业发展,提高桑蚕业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与探索。

1 产业发展优势

1.1 自然条件优越

蒙山县地处桂东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夏长冬短,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为19.7 ℃,蒙山独特的气候条件和区位优势有利于发展桑蚕产业。在该区域生长的桑树生长期长,桑叶充足,可满足一年内8~10批左右的饲养要求。

1.2 有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

蒙山县大部分耕地、丘陵地、园地、河滩地及一些宜农荒地均适合桑树生长,种桑养蚕优势明显。蒙山县种桑养蚕始于1972年,是广西最早开始种桑养蚕的县份之一,有着40多年种桑养蚕的历史,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蚕农们积累了丰富的养蚕经验。蒙山县桑蚕产业的龙头企业即广西华虹蚕丝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蚕种生产、蚕茧收购与加工,白厂丝、捻线丝生产与销售,丝织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等为一体化的企业,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1.3 有完整的产业链

随着国家“东桑西移”“东绸西移”战略的实施,近10年来,蒙山县依托本地资源优势,紧紧抓住发展良机,相继引进并培育了一批产业链完整、竞争优势明显、带动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在县域范围形成主导产业加工物流园区,以集桑蚕饲养、蚕丝生产、茧丝绸、真丝家纺、真丝服装等产业为主的特色丝绸产业、支柱产业和生态产业,成为广西六大桑蚕生产基地县之一。政府采取各种措施充分发挥企业的带动作用,形成了“产业+公司+蚕农”“产业+公司+合作社+蚕农”的生产模式。

2 产业发展历史和现状

1972年蒙山县蚕业站开始推广种桑养蚕技术,当年栽桑10 亩,饲养蚕种10张,产鲜茧460 kg。此后,桑蚕产业以较快的速度发展,蚕茧产量在1972—1985年连续13年呈直线上升趋势。20世纪80年代蒙山县蒙山镇缫丝厂成立,其主要负责生产生丝,供销部门与土产公司负责蚕茧收烘,形成农、工、商共同发展的蚕桑生产格局。1985年蒙山县鲜茧产量占广西鲜茧产量的1/4,绝对产量与相对产量均居广西首位,茧质最优。2004年年底,浙江省浙江天中山丝绸有限公司收购蒙山镇缫丝厂,成立广西华虹蚕丝股份有限公司,保底、保价收购蚕茧,以“公司+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订单蚕业,桑蚕产业蓬勃发展。据蒙山县蚕业站统计,2006年该县桑园面积为3 851 hm2,饲养蚕种11.94万张,产鲜茧4 561.25 t,蚕农售茧收入1.092亿元,2.185万户蚕农均养蚕收入达5 000元,人均收入1 280元。此后蒙山县的桑蚕业稳步发展,桑园面积逐年扩大,桑蚕面积高峰时期近5 000 hm2,种桑养蚕成为蒙山县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重要支柱产业。但后来茧丝市场价格震荡频繁,连续几年蚕茧价格低迷,故桑蚕面积呈现萎缩的趋势。自2013年以来,随着蒙山县柑橘产业的不断发展,桑蚕产业的发展空间相继受到挤压,尤其是2016年冬—2017年春,砂糖橘价格飞涨,砂糖橘种植面积迅猛扩张。因桑园毗邻果园,担心果园施用农药污染桑叶,很多老蚕农挥刀砍桑改种砂糖橘。据2018年梧州统计,2017年蒙山县桑园面积为4 167 hm2,比2016年桑园面积减少500 hm2[1]。根据农业局数据统计,2018年蒙山县桑园面积为2 832 hm2,比2016年减少1 835 hm2。随着砂糖橘园不断蚕食桑园,桑蚕养殖户因桑园毗邻果园,果园喷施农药污染桑叶造成桑蚕农药中毒,致使蚕茧产量下降,甚至是绝收,越来越多的蚕农只能放弃种桑养蚕,严重阻碍了蒙山县桑蚕产业发展。

3 产业发展前景

多年来,蒙山县紧抓“东桑西移”契机,积极引进、鼓励和扶持织绸、绸缎、服装、丝针织、家纺产品等消费品的生产,促进装饰、产业用丝绸产品的研究和开发,不断延伸拓展产业链条。近几年蒙山县建成广西壮族自治区唯一一家丝绸专业产业园区,全县高级剑杆织机台数和真丝绸年产量均占全区70%以上;新引进中丝成丝绸深加工项目,丝绸产业在印染、炼白、家纺、服饰等方面有了新的突破,填补了广西丝绸中下游产业链空白。蒙山县的桑蚕产品主要有坯绸、绢纺、蚕丝被、服装、桑果酒等,这些产品销往杭州、上海、深圳、淄博等国内城市和日本、美国、意大利等国家。蒙山县桑蚕生产目前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产业链相对完整,抗风险能力较强,桑蚕产业综合效益明显。种桑养蚕是一项投资少、收益高且见效快的事业,且产业比较效益明显,与其他经济作物相比,种桑养蚕单位面积土地产出率、农民收益等比较效益较高。随着砂糖橘价格暴跌,种植户经济效益不佳,蒙山县2012年前后种植的砂糖橘丰产期已过,柑橘黄龙病日趋严重,砍除黄龙病树,改种桑养蚕是农户的最佳选择。

4 高效种桑技术要点

4.1 桑园的建立

桑园不宜选在砖厂、水泥厂、电厂、铝和锌冶炼厂等矿区和烟草种植区附近建立[2]。桑园建立需成片集中,以便于管理和提高规模经营效益,同时也可减轻和防止农药等的危害。另外,桑园与稻田、果园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4.2 选择优良品种

适宜在蒙山县种植的优良桑树品种有:特优2号、桂桑优12、桂桑优62、以及高产嫁接农桑14、强桑1号等。

4.3 桑园管理

桑芽长至13 cm~18 cm高时施春芽肥,每亩施复合肥(N-P2O5-K2O含量为15-15-15)20 kg~25 kg加尿素7.5 kg。之后每采一造叶后施追肥一次(采叶后5 d施完),每亩用复合肥(N-P2O5-K2O含量为15-15-15)30 kg加尿素10 kg沟施后盖土。春夏季加强排积水,秋季桑园施足肥料,干旱时及时灌水,防旱保叶。桑园片叶收获,一年两伐,夏伐在6—7月进行,夏伐为低刈,做到随采叶随伐条,冬伐采用留长枝的剪伐方式,留下半年长出的枝条30 cm~50 cm。冬伐宜在冬至前后进行,剪伐后及时露根晒白,大寒前后重施有机肥,每亩施入有机肥1 000 kg~2 000 kg。

4.4 病虫害的防治

桑树的主要害虫有:桑螟、桑尺蠖、桑粉虱、桑蓟马、桑象虫等。当桑芽长至18 cm~25 cm高时开始用40%乐果乳油1 000倍、80%敌敌畏1 000倍或60%敌畏·马1 000倍喷虫1次,以后每采完叶及时喷虫,残效期为7 d~10 d,在保证养蚕安全的情况下做到有虫即喷。桑疫病用链霉素100单位,10 d喷1次;桑赤锈病用25%粉锈宁1 000倍;白粉病、桑轮纹病用70%托布津1 000倍;炭疽病用25%多菌灵500倍防治;紫纹羽病每亩用新鲜石灰125 kg进行土壤消毒;桑青枯病用含有效氯25%以上的漂白粉1 kg加水25 kg消毒土壤。

5 高效养蚕技术要点

5.1 选择优良品种

适合蒙山县饲养的抗逆性强、茧质、丝质优良的蚕品种包括两广二号、桂蚕2号。

5.2 严格消毒

养蚕无病是高产的基础,消毒防病是养蚕成败的关键。养蚕前全面消毒,养蚕中定期消毒,养蚕后彻底消毒,消毒防病贯穿整个养蚕过程。

5.3 小蚕的饲养

1龄~3龄为小蚕期,约10 d左右。1龄~2龄采用上盖下垫的全防干育,3龄采用只盖不垫的半防干育。小蚕饲养的技术要求:“温湿宜、叶质优、蚕座匀、防病严、眠起齐”。小蚕期温度与湿度要求:1龄28 ℃~29 ℃,相对湿度为90%;2龄27 ℃~28 ℃,相对湿度为85%~90%;3龄26 ℃~27 ℃,相对湿度为80%~85%。春季自然气候低温多湿应以补温为主,夏季高温多湿以通风降温为主,秋季昼夜温差大,气候干燥,注意加温和补湿。小蚕期饲养技术标准参考如表1所示。

表1桑蚕饲养主要技术参考

龄别1龄2龄3龄4龄5龄 饲养温度/℃28~2927~2826~2725~2624~25 相对湿度/%9085~9080~8575~8070~75 饲养形式全防干育全防干育半防干育普通育普通育 桑叶质量适熟偏嫩色淡黄带绿3~4位叶适熟偏嫩色绿中带黄4~5位叶适熟色绿5~6位叶成熟色浓绿中部叶成熟色浓绿中部、下部叶 给桑次数/次/d33333 除沙眠除1次起、眠除各1次起、中、眠除各1次起、眠除各1次每天中除1次起除1次每天中除1次 蚕体消毒收蚁、将眠各1次起眠、将眠各1次起眠、将眠各1次起眠、将眠各1次中除1次起眠、龄中、将熟各1次

5.4 大蚕的饲养

4龄~5龄为大蚕期,约10 d左右。该时期食量大、排泄多,对高温、多湿、闷热的抵抗力弱,丝腺成长快。省力化大蚕片叶地面育的技术要求:“通风好,良桑饱,蚕座稀,消毒勤,分批清”。4龄应控制在25 ℃~26 ℃,相对湿度为75%~80%;5龄24 ℃~25 ℃,相对湿度为70%~75%。当温度高于30 ℃时要通风降温,当温度低于20 ℃时要升温降湿。大蚕期饲养技术标准参考如表1所示。

5.5 上蔟采茧

上蔟采茧是养蚕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提高蚕茧质量的重要环节,要做到“适熟上,蔟具优,上蔟稀,排湿好,见蛹采”15字技术要求。用方格蔟上蔟,上蔟率高,茧色白,茧质优。

6 提高产业经济效益的措施建议

(1)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科学划分农业种植区域,切实解决果桑矛盾。近年来,蒙山县大部分的桑园与柑橘园相连或相嵌,桑园受柑橘园农药污染发生蚕中毒的情况时有发生,政府需制定有效措施,加强对桑蚕种养区的保护,根据实际需要,建立桑蚕生产保护区,限制或禁止周边果农使用对蚕敏感的农业化学药剂,桑园受相邻的果园喷施农药造成桑蚕中毒,发生矛盾纠纷时,有关部门要依法依规维护桑蚕经营主体的合法权益。

(2)选用桑蚕新品种,应用省力化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选用适宜在蒙山县栽培的桑树新品种和饲养的蚕品种。推广应用机动喷雾机、桑枝伐条机、集约化叠框式小蚕共育、大蚕省力化饲养技术、轻简化大蚕地面轨道育、方格蔟自动上蔟营茧技术、机械采茧等,从而大幅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劳动力成本。

(3)开展蚕业合作经营和产业化经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收入。推行“三段养蚕”模式:小蚕共育、大蚕省力化饲养、熟蚕集中上蔟。小蚕期由小蚕共育点集中饲养,大蚕期由蚕农饲养,蚕成熟时集中到上蔟中心上蔟,此种模式具有省蚕房、省用具、省消毒药物、省加温费用、省养蚕时间和劳动力等优势,便于指导,有利于消毒防病,可以提高桑叶利用率,提高小蚕的强健度和发育整齐度,减除农户高强度上蔟营茧环节,减少病蚕在上蔟过程中对养蚕室的污染,大幅提高上蔟用具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减少农户投入成本,从而达到高产稳产、节本增效,有效提高养蚕收入。

(4)加大先进实用技术的示范推广。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新模式,对不适应时代发展的内容进行革新。大力推进生产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加大高标准种养示范基地的建设。西河镇、文圩镇、新圩镇、蒙山镇桑蚕产业基础较好,在这些乡镇建设桑蚕标准化示范园,示范推广优质桑蚕新品种、小蚕共育技术、大蚕省力化饲养技术、方格蔟自动上蔟营茧技术、桑园肥水一体化、桑树病虫害绿色防控等现代桑蚕生产技术。充分发挥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和典型引领作用,辐射带动全县蚕农应用新技术进行桑蚕生产,推动蒙山县桑蚕业提质增效。

(5)将生态、桑蚕、丝绸、文化、旅游等融合发展。近年来,蒙山县相继获评全国最美生态旅游示范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广西特色旅游名县。结合特色旅游建设,开发桑蚕农事体验、农桑文化展示、桑蚕科普、桑蚕休闲观光旅游等一体的体验基地。打造建设丝艺小镇,建成以丝绸展销为主导,集参观、展销、文化、旅游为一体的特色工业旅游综合体。

(6)推进人才建设,提升从业人员素质。多层次、多渠道开展技术培训和交流,提升从业人员专业水平[3]。不定期派遣农业部门的技术人员前往高校或科研机构学习桑蚕新技术。农业部门有针对性地对经营主体和蚕农进行桑蚕技术培训,并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搭建技术传播和信息交流平台。蚕农可以通过信息交流平台了解桑蚕行业的大数据、最新动态、市场走向、季节性病虫害防治等相关问题,以此开阔蚕农的视野,提高风险防御能力[4]。打造一支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桑蚕产业队伍。

(7)提倡复合经营和综合利用,提高蚕业生产资源的利用率。增加投入,促进桑蚕资源综合开发与利用。加快对在蚕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桑叶、桑皮、桑枝、桑果、蚕沙、蚕蛹等进行饲料用、食药用、生态用功能的开发,多元发展,积极拓展桑蚕资源的新功能、新用途。提高蚕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因地制宜开展桑园种养模式,利用冬季落叶的时节,在桑地套种蔬菜,增加蚕农收入,利用冬闲空余蚕室饲养鸡、鸭等农禽。近年来,蒙山县新圩镇谢村村冬季桑地套种菜花,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7 结语

通过梳理蒙山县桑蚕发展的优势、历史与现状,并对该县桑蚕产业发展前景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蒙山县具备适宜蚕桑发展的有利条件。(2)蒙山县桑蚕产业的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科学划分农业种植区。(3)提高蒙山县桑蚕产业的经济效益必须推广应用“良种+良法+良具”模式进行桑蚕生产;进行蚕业合作经营和产业化经营;进行先进实用技术的示范推广;提升相关从业人员素质;进行桑蚕资源综合开发与利用;将生态、桑蚕、丝绸、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通过以上措施推进蒙山县桑蚕产业全面转型升级,提升桑蚕产业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水平,从而促进蒙山县桑蚕产业提质增效,最终实现农民增收。

[1]覃艺卉,梁和.蒙山县种植结构变化对桑蚕业发展的影响及其建议[J].新农业,2020(5):30-31.

[2]徐俊良.养蚕手册[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9.

[3]肖海兵,杨明禄,杨艳合,等.新疆蚕桑业的发展历史、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J].丝绸,2019,56(7):9-14.

[4]黎书明,朱光书.浅谈桑蚕高效饲养技术推广及应用实践[J].蚕学通讯,2019,39(4):52-54.

10.3969/j.issn.2095-1205.2022.01.02

S883;F326.3

A

2095-1205(2022)01-04-03

梁忆群(1969- ),女,汉族,广西蒙山县人,大专,农艺师,研究方向为水稻、水果、桑蚕等作物技术推广。

猜你喜欢
蚕农桑蚕桑园
《桑蚕文化对生活的影响》教学设计
七里坝桑园
关于对丙麻乡蚕桑产业发展的思考
关于科学桑蚕养殖技术带来的思考
躲雨
家乡的桑园
浅析桑蚕生产产业的生态保护
桑赤锈病防控措施
始兴首批春茧鸣锣开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