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加快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的思考

2022-11-22 06:49赵旭龙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2年11期
关键词:水土保持环境保护农业

赵旭龙

(甘肃省高台县三清渠水利管理所,甘肃 高台 734300)

在经济稳步发展的今天,环境和发展的契合性成为了备受瞩目的焦点。环境与发展受到广泛关注,应采取科学的方式使生态环境建设和发展密切结合,在开发利用资源的过程中维护生态环境。

1 加快水土保持的意义

由于我国农业发展与自然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相关农业生产者必须要充分意识到水土保持工作的价值和意义,合理开展水土保持工作,结合我国环境保护政策,进一步加强日常监督与管理。在我国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问题尤为严重,水资源以及土壤资源遭受的污染与破坏,进而出现比较复杂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问题。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现象非常明显,在广大农业耕种区域内部,水土流失问题已经成为阻碍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成为我国农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阻碍因素之一。在此前提下,更加需要相关部门针对水土流失问题的实际管控形式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合理开展水土保护工作以及与之相关的生态环境建设工作,针对我国地理环境以及生态环境的实际情况,在保护我国水资源以及土壤资源的前提下,进一步促进我国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转型与升级。深入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有利于逐步完善我国环境保护以及生态保护工作体系,在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前提下,逐步提升农业经济发展的社会效益以及环境效益。水土流失是破坏生态环境的重要源头,因为我国地理环境相对特殊,加强水土流失的治理力度意义重大。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黄河河底每年增高4~10 cm,对于土的来源进行分析,发现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除了减少了自身范围外,还影响到黄河下游经济建设,应高度重视水土流失治理的意义,采取科学的方式,保持水土,确保国家经济发展更加繁荣[1]。

2 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

从概念层面上分析,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属于两个范畴。二者在范围上的差异明显,水土保持的范围主要是考虑人为与自然因素所引起的水土流失,据此采取相应的预防与治理方案,关注的对象主要是水土;生态环境建设则重点考虑整个生态空间,涉及对象较为广泛,不限制于水土、大气等。按照地形情况分析,我国山区面积较大,超过国土面积的70%,如果对水土资源未能进行有效的治理,将会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根据相关统计分析,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到了国家总面积的1/4,危害程度日渐扩大,沙漠化速度也在逐年递增。水土流失使得生态环境明显恶化。可见,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应采取科学的方案,使水土保持工作稳步的开展,同时有效推动生态环境建设,促使现实问题得到科学化的处理。

3 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现状

3.1 水土保持措施不足

当前情况下,我国虽然已经出台了一些环境保护政策以及相应的文件,但实际在我国部分偏远地区以及山区合理推行水土保持依然遇到诸多问题。由于我国部分落后地区以及偏远地区并未建设较为全面的水土保持工作体系,相关工作人员正式开展水土保持以及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由于相关农业生产者并不能够合理运用更加全面的农业生产技术,未能保护脆弱的农业生态环境。因此,在农业生产者开展农业种植工作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水土流失以及其他环境污染问题。部分山区地带因为认知以及技术等的限制,水土保持措施不够合理与完善。在对水土流失问题进行治理的过程中,治理的标准较低。水土保持属于综合性的工作,如果要对相关的问题加以处理,应将多种措施整合起来,展示出整体功能,使得综合保护水平明显提升。但就目前情况来看,水土治理的配套措施存在着不健全和不完善的情况,部分地区始终将经济水平的提升作为重要内容,忽视了水土资源的保护价值,对其造成了不可逆的危害[2]。

3.2 产业化发展速度较慢

现代农业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环境保护工作。多年来,我国一直在大力推广环境保护和生态保护政策,主要目的是进一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谐共生,从而为我国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稳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但实际上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速度较慢,水土保持工作也依然没有形成产业化的发展趋势,在部分偏远地区,农业产业与水土保持工作之间并不存在紧密关联,部分农业生产者并没有充分意识到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也没有在农业耕种环节中充分贯彻落实水土保持工作的整体要求。就水土保持的产业化发展动向分析,主要是遵循着相应的综合治理开发原则,确保水土资源得到保护,同时也让生态环境建设拥有可靠的基础。很多地区反映出水土保持产业化不到位的情况,如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西部地区,因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产业结构调整不够合理,使得资源的优势未能充分展现,特色经济产业难以有效开发。

3.3 管理维护工作不到位

在我国推行环境保护政策的过程中,部分相关工作人员并没有深入到乡村地区,也没有严格考察、监控优惠政策的实际贯彻情况。同时,没有合理开展正常的管理工作以及日常维护工作,也没有定期到农村地区考察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分析水土保持工作的具体问题。部分工作人员发现水土保持工作以及生态环境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没有及时上报给上级管理部门,也未能积极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合作关系,没有统一开展较为全面的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相应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很多地区的生态环境监督队伍建设相对健全,但是具体的管理和维护队伍未能进一步优化,虽然有着相应的岗位设定,但却无人参与后续的管护工作。权力、责任以及利益等不同的方面反映出一些问题。部分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工作采取了积极的措施,但是受人为因素的影响,相应的工作成效不尽如人意。

3.4 科学技术推广应用不足

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工程需要政府投入大量资金推广全新的科学技术以及农业种植技术,但实际上相应技术在实际研究以及后续推广等诸多环节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农业科学技术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技术无法紧紧跟随农业经济的发展脚步,实现技术的改进与创新,从而导致我国部分农业生产技术较为落后,在部分偏远地区依然使用较为落后、单一的农业耕种技术,对生态环境、土壤环境、地下水环境造成了较为严重的污染与破坏。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产业结构呈现出明显的变化趋势,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也应及时调整。传统研究内容以及方式等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在推广相应的技术手段时,反映出各种问题。当前仍然缺乏相对新颖的项目,加之部分新型技术未能对外分享,研究出的科研成果无法转化为生产力,从而阻碍了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的发展。

4 加快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的策略

4.1 逐步建立并完善监测机制

由于我国不同乡村地区所面临的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水土流失问题有所不同,所采取的水土保持措施以及生态环境建设形式也存在诸多细节差异。面对这种情况,则更加需要相关部门肩负起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责任,研究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之间的密切关系,进一步建立健全具体的监测机制以及管理制度。由相关部门为主导,统筹规划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关系以及利益关系。对于水土保持情况应做好及时的监测和分析,了解水土流失的具体情况,这是实现统筹规划的重要条件[3]。为了让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更加到位,行政主管部门要开展相应的监测工作,对于水土流失的现状进行细致的分析,构建起相对可靠且合理的水土保持信息系统,打造出完善的网络体系,实现监测网点的细节布置,由此为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

4.2 着力研究新型经济作物

为了使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的目标顺利实现,可以考虑新型经济作物的有效研发。很多地区之所以出现水土流失情况,主要是因为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低下,很多作物无法起到防范水土流失的效果。经济作物在实际研发的过程中应考虑其对于水土保持的重要影响,使其为生态环境建设作出贡献,满足当地自然经济需求,制定多元化的建设方案,确保经济效益最大化。

4.3 建立管护执法队伍,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若是未能建立管护执法队伍,将会影响到生态环境建设的全过程,也会受到更多不利因素的影响。管护执法队伍成员重点是落实监督工作,分析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实际情况。同时,在管护水土保持工作的过程中,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为治理水土流失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协调发展社会经济,拓宽投资渠道,优化投资环境;实现政府的科学宏观调控,保证税收、财政与信贷等发挥引导作用,使得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目标同步实现[4]。

4.4 积极推广新型科学技术

随着现代农业技术以及相应管理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相关部门要在农村地区推广新型科学技术以及农业生产技术,加大宣传力度,使农业生产者认识到农业生产技术的实际应用价值以及主要的应用形式,充分发挥现代农业生产技术以及种植技术的重要作用。要将相关的技术举措和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结合起来,提升综合治理成效。已引进的水土保持植物,如黄花菜和桑树等,应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科研部门要加大研发力度,实现产业化经营的目的。

5 结语

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工作联系紧密,是目前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是保护环境和资源的有力举措,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确保生态环境建设和水土保持工作有效推进。

猜你喜欢
水土保持环境保护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环境保护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水土保持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水土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