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灌注成像对急性颅脑外伤动态变化的诊断价值研究*

2022-11-22 09:07王海全孙凌云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2年1期
关键词:脑损伤脑组织颅脑

王海全 孙凌云 蒋 伟 黄 浩 胡 齐

四川大学华西广安医院神经外科(四川 广安 638500)

急性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神经外科常见病,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交通业的飞速发展,TBI的发病率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1]。TBI患者临床表现以头晕、恶心呕吐、嗜睡等为主[2],若不及时诊断并治疗,会危及患者生命。目前临床常采用CT平扫诊断TBI,虽可提供较为有效的参考信息,但是该方法对于无显性出血以及病灶较小的患者具有一定的误诊率[3]。此外,部分轻型颅脑损伤患者表现为局部脑挫裂伤,普通CT对于低密度区域组织的性质难以判断,从而影响后续的治疗以及患者预后。CT灌注成像(CTPI)因其快捷、简便、准确以及重复性好等优点逐渐应用于临床,可通过直接测定脑组织灌注情况为TBI的诊疗提供新的信息,具有较强的应用意义[4]。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本院诊治的90例TBI患者临床资料,旨在探讨CTPI对TBI动态变化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5月至2018年7月诊治的90例急性颅脑外伤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中男50例,女40例;年龄35~65岁,平均年龄(48.35±5.61)岁;入院GCS评分为9~15分,平均GCS评分(13.02±0.84)分;受伤原因:高空坠落31例,交通事故40例,其他19例。

纳入标准:均经X线平片、CT复查等确诊;患者临床资料完整;均在本院行常规CT和CTPI检查。排除标准:休克患者;对造影剂过敏者;既往存在心脑血管疾病等其他影响脑灌注疾病者。

1.2 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先进行伤情评估,然后进行常规CT检查和CTPI检查。仪器采用PHilips Brilliance 256iCT,常规CT检查参数设置:管电压为80kV,管电流为120mAs,层厚为5mm。待确定灌注扫描面积后,给予患者静脉注射对比剂碘普罗胺,注射剂量为40mL,速率为6mL/s,然后注射生理盐水10mL,注射速率同前者。在对比剂开始注射的同时进行CTPI检查,设置参数:管电压和管电流同常规CT检查,扫描速度为0.9s/360°,总时间为65s,层厚为10mm,覆盖范围为80mm。扫描结束后将数据上传至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处理分析,得到脑灌注伪彩图。选择临床经验在5年以上的两名放射科医师和一名神经外科医师共同进行分析。

1.3 观察指标1)以复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常规CT检查和CTPI检查对于颅脑损伤类型的诊断符合率;2)分析脑灌注伪彩图参数,包括局部脑血流量(rCBF)、局部脑血容量(rCBV)和MTT。测量不同脑损伤区域以及对侧镜像区域的上述参数;3)分别于入院24h(CT1)和48h(CT2)内进行普通CT检查,并于CT2时间内同步进行CTPI检查,获得脑灌注伪彩图参数,将上述脑损伤面积与伤后第7天(CT3)复查的普通CT结果进行比较。根据其与CT3中脑损伤面积的符合率分为低估(<CT3中面积的75%)、高估(>CT3中面积的125%)、一致(面积为CT3的75%~125%)。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结果CTPI对于脑挫裂伤、脑内血肿、硬膜下血肿和蛛网膜下腔出血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CT(P<0.05),两者在硬膜外血肿中的检出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结果[n(%)]

2.2 各部位CTPI参数变化病灶出血核心区的rCBV和rCBF与镜像区相比明显降低,MTT显著延长(P<0.05);病灶周围低密度区rCBV、rCBF和MTT也有所降低或延长,但总体趋势小于核心区(P<0.05)。病灶周边正常密度区灌注参数与镜像区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2。

表2 各部位CTPI参数变化(±s)

表2 各部位CTPI参数变化(±s)

注:a表示与镜像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表示与病灶出血核心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不同部位 rCBV(mL/100g) MTT(sec) rCBF[mL/(100g·min)]病灶出血核心区 1.02±0.38a 12.34±5.80a 5.34±2.22a病灶周围低密度区 2.39±0.94a,b 9.68±3.45a,b 25.36±8.09a,b病灶周边正常密度区 3.24±1.02 5.74±2.18 38.86±8.55对侧镜像区 3.76±1.09 5.48±1.95 40.08±11.08 F 158.293 72.606 352.871 P <0.001 <0.001 <0.001

2.3 CT与CTPI对脑组织活性的早期评估与CT3中脑损伤面积相比,CT1和CT2一致性较差,50%以上患者的检查低估了病变面积,与CT2同时获得的CBV、CBF伪彩图显示的脑损伤面积与CT3一致性较好,明显高于CT1和CT2(P<0.05),而MTT伪彩图与CT2相似,47.78%的图像低估了病变面积,见表3。

表3 CT与CTPI对脑组织活性的早期评估[n(%)]

3 讨论

TBI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故早期明确颅脑损伤的类型和程度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上常用的CT平扫虽具有分辨率高、扫描速度快等优点,但是TBI病灶具有可以不断增大的显著特点,可通过展位效应的形成增加颅内压,并对患者的神经功能产生影响[5]。同时随着神经元受损的不断加重,脑组织坏死范围可不断增大,甚至继发性颅脑损伤[6],故在早期诊断中需要辨别并保护病灶内部尚存的脑组织,普通CT平扫仅在表现为高密度的急性出血病灶具有较强的辨识能力,而对于低密度区域的脑组织活性难以鉴别,同时部分TBI患者存在意识障碍、躁动等症状,会在扫描过程中产生伪影对扫描结果产生一定程度的干扰,从而影响TBI诊断的准确率[7]。本研究针对不同类型的TBI采用常规CT平扫和CTPI两种检查方法,结果显示CTPI对于脑挫裂伤、脑内血肿、硬膜下血肿和蛛网膜下腔出血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CT,两者在硬膜外血肿中的检出率比较无明显差异,提示CTPI可更为准确地诊断TBI的损伤类型,为后续治疗提供更为精确的指导。分析其原因,可能是部分TBI发生时早期病灶出血性损伤并不明显或者表现为以水肿为主要变化的非出血性挫裂伤等原因,导致其在常规CT扫描中无法显影[8],或者显影不明显,难以判断;此外,挫伤病变位于额叶直回等部位时会收到眼眶的骨伪影干扰[9],上述情况均会导致常规CT的漏诊或者误诊,从而降低其诊断准确率。而CTPI是利用高速螺旋CT对选定区域进行扫描和数据采集,通过后处理工作站形成TDC曲线,计算关于脑组织血流灌注情况的参数,可以与常规CT扫描同步进行,且不受上述因素干扰,可在TBI发生早期通过对损伤区域的脑组织暗区、半暗区的参数变化评估损伤病灶和周围血流灌注情况,从而更为精确地确定病灶类型[10-11]。

本研究对病灶不同区域的脑组织灌注参数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病灶出血核心区的rCBV和rCBF与镜像区相比明显降低,MTT显著延长;病灶周围低密度区rCBV、rCBF和MTT也有所降低或延长,但总体趋势小于核心区,而病灶周边正常密度区灌注参数与镜像区比较无显著差异,同时与CT2同时获得的CBV、CBF伪彩图显示的脑损伤面积与CT3一致性较好,明显高于CT1和CT2,这与既往研究结果相一致[12],进一步表明CTPI检查应用于TBI诊断可更早、更为准确地显示损伤病灶的范围和脑组织活性,有利于TBI的鉴别诊断。CTPI主要反映脑组织功能变化,有研究显示早期脑组织灌注参数通常表现为CBF和CBV降低、MTT延长,即可判断该病灶为死亡组织,而CBV正常或者轻度增加,则表示该部位为半暗带[13],与本研究中灌注参数变化表现相符,可作为鉴别TBI的有效方法。TBI的发生后脑组织形态会发生一定变化,病灶以及周围区域灌注也会发生一定变化,机体脑血管由于自动调节机制的存在,CBF的降低会使脑血管舒张,CBV提高以维持足够的脑灌注水平,若缺血区域组织的CBV降低,则表明脑血管自动调节神经功能受损,难以维持足够的脑灌注水平[14-15],故利用CTPI可在TBI早期根据灌注参数数值以及图像形态变化对其损伤程度、类型以及范围进行判断。

综上所述,CTPI应用于TBI诊断可显著提高诊断准确率,同时可通过血流灌注参数的变化更早、更准确地显示脑损伤病灶的范围以及程度,为早期治疗以及患者预后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猜你喜欢
脑损伤脑组织颅脑
电针对慢性社交挫败抑郁模型小鼠行为学及脑组织p11、5-HTR4表达的影响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综合护理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的临床干预分析
蒙药嘎日迪-13治疗脑缺血模型大鼠脑损伤的研究*
探讨磁共振增强减影技术在颅脑出血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常见的颅脑损伤有哪些
尿激酶对脑组织影响的研究进展
不同宫内缺氧时程对胎鼠脑组织STAT3表达的影响
高原习服黄牛脑组织不同部位SLC25A6 mRNA绝对定量分析
基层医院颅脑损伤的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