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CT联合MRI检查在颅底沟通性脑膜瘤临床诊治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22-11-22 09:07郭红剑庄卫国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2年1期
关键词:脑膜瘤准确率变形

郭红剑 吴 钢 庄卫国

宁夏吴忠市人民医院放射影像科 (宁夏 吴忠 751100)

起源于颅内正常脑膜覆盖部位,沿邻近间隙、解剖腔(孔)向邻近部位蔓延的脑膜瘤,在临床上称为沟通性脑膜瘤[1]。在临床上根据肿瘤的起源进行划分,分为颅源性、眶源性以及转移性,其中以颅源性多见,转移性少见;患者的临床表现由瘤体所在部位决定,颅内起源患者常表现出颅内症状和体征[2]。颅底沟通性脑膜瘤病变范围大且早期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检出率低。为提高颅底沟通性脑膜瘤的临床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本文分析了MSCT联合MRI检查在颅底沟通性脑膜瘤临床诊治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分析本院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39例颅底沟通性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病理检查、影像学检查等确诊。其中男性14例,女性25例,年龄18~70岁,平均年龄(45.87±6.21)岁,病程2~14个月,平均病程(8.54±2.51)月。所有患者均进行MSCT、MRI检查。临床表现:头晕20例、呕吐25例、眩晕22例、咽部不适14例,视力下降18例,步态障碍10例。

纳入标准:无碘试剂过敏史;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临床资料不完整者;肝肾功能异常者;有其他脑部肿瘤者。

1.2 方法

1.2.1 MSCT检查 检查仪器选用GE 64排多层螺旋CT进行扫描。扫描前准备:检查前患者身上所有影响扫描的金属异物需进行排除。扫描参数:管电压120kV,管电流200mA,扫描层厚及层距均为0.5cm,螺距为1.0。体位:患者于扫描床上平躺,仰卧位。基线:听眦线,扫描范围:向上扫描至患者头顶,首先进行平扫,平扫完成后注入80mL碘普罗胺后进行增强扫描,扫描完成后利用CT后处理工作站,对患者轴位扫描图像进行冠状位、矢状位图像重建。将图像数据传输到PACS系统,由诊断医师针对扫描图像进行阅片和分析诊断。

1.2.2 MRI检查 检查仪器选用GE 1.5T磁共振,扫描前准备:排除患者身上金属异物,患者平躺于扫描床,取仰卧位,患者需要闭目,告知患者尽量减少眼球转动,保持呼吸平静,这样可有效减少检查时的运动伪影。标准头部线圈,进行快速自旋回波(TSE)序列T1WI、T2WI、DWI、矢状T1WI和FLAIR序列轴位成像。先进行平扫,常规扫描后进行PWI扫描,注入钆贝葡胺试剂进行增强扫描。扫描完成后进行图像后处理,最后由诊断医师进行阅片得出诊断结果。

1.3 观察指标对患者所得图像进行分析,以手术后结果为基准,比较MSCT、MRI单独检查和联合检查对颅底沟通性脑膜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以及肿瘤对周围受侵部位(骨质、软组织)诊断符合率。

1.4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描述;计数资料通过率或构成比表示,并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检查对颅底沟通性脑膜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比较在MSCT、MRI单独检查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CT+MRI检查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4.87%、89.74%、97.43%,明显高于两种单一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检查对颅底沟通性脑膜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比较[n(%)]

2.2 不同检查对颅底沟通性脑膜瘤向周围受侵部位符合率比较MSCT侵犯周围骨质检查准确率79.48%,优于MRI(56.41%),MRI周围软组织检查准确率为84.61%,优于MSCT(51.28%);而MSCT+MRI在周围骨质、软组织检出准确率分别为94.87%、97.43%,优于两者单独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检查对颅底沟通性脑膜瘤向周围受侵部位符合率比较(例)

2.3 图像分析

2.3.1 肿瘤位置 39例患者肿瘤发生部位均为颅底,其中31例患者为颅眶沟通,5例为颅鼻沟通,3例患者为颅颈沟通。

2.3.2 MSCT图像分析 39例患者图像可见广基底与硬脑膜相连、有脑外肿瘤征象,平扫多数为稍高密度,少数为等密度;64.10%(25/39)患者肿瘤周围可见水肿,17.94%(7/39)患者肿瘤内有钙化,出血、坏死、囊变情况少见。增强扫描为均匀强化。39例患者均有占位效应,肿瘤导致邻近组织被压迫,患者脑组织变形,脑池和脑沟则变浅。其中31例颅眶沟通中有13例眼外肌受压变形;1例颅眶沟通患者可见其肿瘤为扁平形,不规则。基底广泛,眶尖部骨折呈膨胀性改变。2例颅鼻沟通导致鼻咽腔变形,咽旁间隙狭窄甚至消失。有4例患者存在“虫噬样”改变。

2.3.3 MRI图像分析 患者MRI图像T1WI多数为等信号,少数为低信号,T2WI信号不均,与肿瘤列血管、钙化、囊变有关。增强扫描为明显均匀强化。有26例颅眶沟通患者肿瘤直径均大于3.5cm,其中1例患者可见其肿瘤呈哑铃状,T1WI等信号,边界清楚,以广基底与脑膜相连,周围无水肿,占位效应明显;有25例患者有“脑膜尾征”。15例视神经被包围、受压。

2.4 典型病例典型病例影像图分析结果见图1~6。

图1~图6 患者,86岁,女,间断性头痛三月来院。平扫CT提示:左侧鞍旁占位,大小约99mm×73mm,轮廓较清,边界较清晰。平扫:CT值约38HU(图1~图2)。MRI检查见图3~图6。病理结果:(颅内)梭形细胞肿瘤,瘤细胞围绕血管呈同心圆层状排列,考虑:脑膜瘤。

3 讨论

颅底沟通性脑膜瘤在临床上发病率低,但是此类肿瘤生长位置特殊,且跨度广,处于颅底位置有着复杂的解剖结构,颅底也存在着大量的血管和神经,在临床上患者并无特异性的表现,增加了临床诊断的难度,在处理上需要联合多学科进行诊断治疗[3]。寻找有效的影像学方法对肿瘤的位置、大小、范围以及肿瘤和周围血管、神经、骨质等关系进行了解,对临床治疗有重大意义[4]。

3.1 颅底沟通性脑膜瘤MSCT、MRI特征性颅底解剖结果复杂颅底间隙多,解剖孔多,可与鼻腔、眼眶、颈椎管等相连接,肿瘤主要就是通过颅底骨对周围组织进行侵犯沟通[5]。由于颅底沟通性脑膜常沿着颅底的裂缝、孔道进行匍匐生长,其成长形态多不规则,常为“哑铃状”[6]。MSCT、MRI作为为侵入性检查,有着高分辨率、多方位成像的优点,对肿瘤的基本情况显示极佳,作为诊断的辅助方法十分重要,也可为患者的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7]。在本研究中通过MSCT、MRI检查,发现有92.30%(36/39)的患者呈现“哑铃状”。39例患者均有占位效应,肿瘤导致邻近组织被压迫,患者脑组织变形,脑池和脑沟则变浅,其中31例颅眶沟通中有13例眼外肌受压变形,是由于肿瘤导致患者的眶上裂或者是出现视神经增宽,视神经在被包围受压的情况下移位,进一步引起眼外肌受到挤压、变形;5例为颅鼻沟通鼻腔、鼻咽、副鼻窦变形,最终导致患者咽旁的间隙消失[8]。3例患者为颅颈沟通患者其颈静脉孔、枕大孔、颈椎管均有变形或增大的情况出现。出现此种现象均与肿瘤的大小、生物学特征有关系[9]。本研究结果显示,在MSCT检查时,肿瘤一般为高密度或等高密度,64.10%(25/39)患者肿瘤周围可见水肿,增强扫描为均匀强化;MRI检查中反馈为稍高长信号或等信号,增强扫描为明显均匀强化。患者在影像学上有不同的特点呈现,但是有一定的共性,这可为肿瘤在临床的诊断鉴别中提供参考[10-11]。

3.2 MSCT联合MRI检查在颅底沟通性脑膜瘤中的应用价值在进行诊断中,通过MSCT检查,可清楚了解患者的眶上裂、视神经管、筛孔等部位的变化,清晰地显示出病灶内较为微小的斑片、钙化情况,但是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于在检查中可能有运动伪影的出现影响检查结果,对检查准确性造成干扰;MRI检查有着极佳的软组织分辨率,在了解肿瘤对周围软组织侵犯的程度上有明显的优势[12-13]。而在本研究中,MSCT和MRI单独检查对肿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上比较无差异(P>0.05),而MSCT侵犯周围骨质检查准确率(79.48%)优于MRI(56.41%),MRI周围软组织检查准确率(84.61%)优于MSCT(51.28%),两者联合检查,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以及对周围组织侵犯情况诊断准确率均有所提高,提示在临床诊断时,使用MSCT和MRI联合诊断效果更佳,有助于提高临床诊断正确率,降低误诊和漏诊的情况[11,14]。

综上所述,MSCT、MRI检查在颅底沟通性脑膜瘤临床诊治中均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两者联合诊断,可减少误诊和漏诊的情况,可为临床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猜你喜欢
脑膜瘤准确率变形
脂肪瘤性脑膜瘤相关研究进展
脑袋里长瘤一定得手术吗
查出脑瘤怎么办
乳腺超声检查诊断乳腺肿瘤的特异度及准确率分析
多层螺旋CT技术诊断急性阑尾炎的效果及准确率分析
不同序列磁共振成像诊断脊柱损伤的临床准确率比较探讨
颈椎病患者使用X线平片和CT影像诊断的临床准确率比照观察
别忽视脑膜瘤
变形记
谈诗的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