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游戏精神探索

2022-11-22 11:40
好家长 2022年9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精神幼儿园

文 胥 艳

玩耍是幼儿的天性,游戏是幼儿园教学的重要内容。游戏精神的意义是通过游戏教学活动,实现幼儿的自我成长和发展。从幼儿教学游戏的特质来看,幼儿园游戏教学活动能够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让幼儿在游戏中有所收获,培养幼儿的治理能力和开放思维。由此可见,探寻和重塑游戏精神对引导幼儿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探索游戏精神的重要意义

(一)符合认知水平

幼儿游戏带有极强的趣味性,具有创造性、娱乐性、互动性和教育性等多项特征。幼儿游戏旨在开发或发展幼儿在游戏中展现的能力,其中包括设计能力、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动手能力和艺术能力等。游戏能在幼儿、教师和家长之间建立良好的互动模式,为幼儿创设积极的、有活力的教育环境。因此,从游戏本质上来看,探索和重塑游戏精神是一个优化教学游戏的过程,以此促进幼儿的发展。

(二)创设良好环境

幼儿教育中融入游戏精神是为了让教育贴合幼儿的发展规律,创设幼儿喜爱的游戏氛围和学习环境,使幼儿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幼儿对世界的了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周围的环境和接触到的事物。由于年龄的限制和自身认知能力的局限,幼儿难以较快接受系统的知识。教师用游戏配合知识教学能够减少课堂的枯燥感,提高幼儿的知识吸收效率,减少幼儿对系统性学习的抵触心理和其他负面情绪。

(三)促进身心健康

幼儿没有接受过社会规则的规训,缺乏规则意识和社交意识,容易出现以自我为中心、焦躁易怒、缺乏同理心等问题。将游戏精神融入幼儿园教育中,实际上是为幼儿的道德实践提供了土壤。由于游戏具有互动性和趣味性,幼儿在游戏过程中需要和同伴进行沟通。教师能引导和帮助幼儿学习如何与人相处,了解在生活中“应该做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养成合作互助、相互分享的良好习惯。例如,幼儿在角色扮演游戏中,通过扮演警察可以认识到哪些行为是错误的,有利于幼儿建立正确的是非观念,主动约束自己的行为。

二、探索游戏精神的原则

(一)游戏和教学相结合原则

将游戏精神融入幼儿园教育,主要目的是寓教于乐,在游戏中促进幼儿自身成长和发展。因此,在应用游戏教学时,教师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游戏教学应当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幼儿心思单纯、经历简单,复杂的游戏反而会对幼儿学习和成长造成负担,超过幼儿认知范围的知识很难被幼儿吸收。因此,游戏精神融入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从幼儿的角度选择游戏内容,如“躲猫猫”等户外游戏;二是教学游戏要注意趣味性,无聊的教学游戏反而会使幼儿失去参与兴趣。如果幼儿不愿意参与游戏,教师无法看到教育效果。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在教育性和趣味性之间找到平衡。

(二)开放性原则

在将游戏精神融入幼儿园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幼儿创造实践和动手的机会。一方面,教师要增加户外游戏的频率,减少游戏的重复性,增强游戏的可实践性;另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思考,开拓幼儿的思维,增强幼儿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例如,放风筝是一项传统游戏,能够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身体素质。教师要遵循开放性原则,为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供空间。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思考“风筝为什么会飞”,即使幼儿的答案“天马行空”,也能够促进幼儿思考。

(三)实践性原则

游戏精神中的实践性是幼儿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能够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激发幼儿的创造能力。传统的教学游戏通常由教师准备相关素材,然后组织幼儿游戏。这种教学活动的缺点是幼儿无法按照自己的想法选择或设置喜欢的玩具。教师可以适当地创新和使用游戏素材,增强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如使用废旧报纸折叠飞机、用塑料瓶造望远镜等。

(四)个性化原则

幼儿具有独特的个性和成长环境,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在将游戏精神融入幼儿园教育中,教师要注重幼儿的差异性和幼儿的差异化发展。以往的教学活动往往是所有幼儿一起玩同一个游戏,而且在整个幼儿园教育阶段重复性很高。这种活动方法并非每个幼儿都适用,不少幼儿对某些游戏不感兴趣。幼儿的差异化教学并非指“一对一”教学,主要强调丰富幼儿园教学活动、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性、尽可能为幼儿的个性发展提供支持。

三、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游戏精神的探索

(一)游戏设计贴合幼儿心理

游戏设计要贴合幼儿认知水平。一方面,只有贴合幼儿心理和兴趣的教学活动才能更好地发挥教育效果,加深幼儿的游戏体验,帮助幼儿获得活动经验;另一方面,能够吸引幼儿参与游戏过程,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游戏精神和意识。因此,教师在进行游戏设计时,要对幼儿的心理状况和兴趣习惯展开调查。一是研读相关的幼儿心理书籍,找到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二是开展调查,了解幼儿的性格习惯。有的幼儿受家庭宠爱较多,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教师就应该在游戏过程中加强文明礼仪教育。有的幼儿比较内向,教师应当在游戏精神中注入勇敢、自信的观念。针对刚入园的幼儿,教师在游戏前要明确分工,消除幼儿的迷茫感。例如,在搭积木游戏中,教师可以将幼儿进行分组,让一名幼儿负责寻找材料,另一名幼儿负责组装材料。完成一个作品后,两名幼儿再交换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学会互相合作,减少由于过于胆小而不参与游戏的情况。

(二)在游戏教学中培养幼儿自理性

培养幼儿自理能力是幼儿园教学的目标之一。好的教学工作应当是娱乐性和教育性相统一,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如何自理。幼儿园阶段的自理能力主要包括自主吃饭、简单打扫、自主整理和基础交流等能力。虽然这些能力在家庭教育中能得到培养,但是家庭环境不同于社会环境。对幼儿园来说,将自理能力教育融入教学活动中是一条很好的教育途径,其优势在于游戏教育区别于口头教育,更具有实践性和生动性。口头教育很容易让幼儿产生畏惧、抗拒等情绪,而游戏过程中的自理能力教育更像一个游戏环节,幼儿更乐于接受和学习。以自主吃饭教育为例,传统的“粒粒皆辛苦“的大道理教育模式很容易被幼儿当成“耳边风”。如果教师让幼儿模仿认真吃饭的小猪佩奇,幼儿就容易接受且乐于接受。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游戏时,应当将自理能力的培养融入其中,可以通过穿衣比赛、角色扮演等游戏,培养幼儿的自理性。

(三)增强教学活动的互动性

教师在幼儿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师既是所有活动的开发者和组织者,又是幼儿学习和成长的引导者。不少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将自己置身于教学活动外,仅扮演一个规则制定者的角色。这种做法虽然能够树立教师的威信,但会给幼儿带来压力。教师应当参与游戏过程,在适当的时机对幼儿的行为进行引导和纠正。有的幼儿有难以改掉的坏习惯,如干扰游戏、抢夺玩具、不爱午睡等。教师应当加强和幼儿之间的沟通互动,通过和幼儿做朋友等方式,指出幼儿的错误,做出正确的示范,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在探寻和重塑游戏精神的过程中,教师要做的就是回归儿童精神,站在儿童立场上看待问题,从儿童的角度设计教学活动。一个良好的环境是幼儿教育的重要资源,幼儿能否健康发展与当下的环境是相辅相成的。幼儿游戏不仅能激发幼儿参与各项学习活动中,还能为幼儿的自主活动和展示能力提供条件。在游戏教学过程中探寻和重塑游戏精神,教师应不断改进和创新,用更加多元化的方式开展幼儿游戏环境创设,促进幼儿全面地发展。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精神幼儿园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有效性探究
关于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思考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爱“上”幼儿园
想念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