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市农作物种业“卡脖子”情况分析

2022-11-22 11:30吴灵军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2年2期
关键词:平凉市卡脖子种薯

吴灵军

(甘肃省平凉市种子站,甘肃 平凉 744000)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其发展水平关乎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的命脉[1-2]。近年来,平凉市切实加强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管,着力提高新品种试验、示范服务水平,创造性开展工作,使平凉市种子工作迈进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1 种业发展成效

1.1 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进一步加强

平凉市地形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样,农业种质资源丰富,记录定名的植物有4 500 余种。1949 年以来,平凉市已进行了3 次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2020 年启动了为期3 年的第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成立了普查与征集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专业团队,在全市范围内举办了种质资源培训班,邀请甘肃省农科院作物所专家王兴荣授课。7 县(市、区)专业技术人员对平凉市种植的粮食、油料、纤维、果树、蔬菜、牧草和绿肥及糖、烟、茶、桑等农作物的古老、珍稀农作物地方品种、种植年代久远的育成品种和珍稀、濒危农作物野生近缘植物种质资源进行了广泛征集。截至2021 年11 月底,共收集种质资源376份,上交甘肃省农科院作物所种子类种质资源376份,其中可提交国家审核的种质资源205 份。

1.2 自有品牌种子逐年增多

新品种研发和创新,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备条件。“十三五”期间,平凉市农业科研、农技推广、种子部门和生产经营单位通过努力,先后育成玉米、小麦、马铃薯、高染、荞麦、豆类和蔬菜等各类农作物品种34 个,其中,西平1 号、普冰151、静麦系列、灵台系列等小麦品种,平荞2 号等荞麦品种,平杂6 号等高粱品种,平椒3 号等辣椒品种,庄薯3号、庄薯4 号马铃薯新品种,已在平凉市大面积推广和种植,这些新品种的选育推广,为平凉市农业生产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庄浪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育成的庄薯3 号,列为甘肃省良种推广补贴项目重点补贴品种和高产创建首推品种。2020 年甘肃博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育成的博奥001、G977 玉米品种和H6662 青贮玉米品种,通过省级审定,填补了平凉市近30 年来在玉米品种育种上的空白。

1.3 优良品种推广速度加快

平凉市目前承担国家、省级农作物新品种试验及绿色通道试验和联合体试验20 多项,并通过科研、推广及生产经营单位的长期努力,在新优农作物品种引、育、推方面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平凉市玉米、小麦等种子年精选量达1 755 万多kg,统供量3 267 万kg,统供面积17.87 万hm2,包衣量285 万kg,包衣面积8.93 万hm2。推广优质冬小麦新品种9.33 万hm2;推广普通型、粮饲兼用型和饲用型玉米品种8.2 万hm2;推广淀粉加工型、菜用型、粮菜兼用型等优质专用脱毒马铃薯新品种6.47 万hm2。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9.5%以上。其中,小麦达到99%以上,玉米达到100%。小麦、玉米品种分别已经过了5 次、8 次更新换代,换代年限在平凉市已缩至5~6 年。良种对粮食的贡献率提高到45%以上。

1.4 种子基地建设初具规模

经过多年的努力,平凉市通过项目整合、信息引导、政策激励等措施,按照自然、区位和技术优势,建成辖区内以东部塬区和西部庄浪、静宁2 县为主的冬小麦原良种种子繁育基地0.1 万hm2左右,年产种子410.08 万kg;建成以庄浪马铃薯脱毒种薯繁殖基地1.67 万hm2,年生产种薯43 750 万kg。同时,通过近年创新建设,庄浪马铃薯脱毒中心已完成微型薯雾培生产,目前年生产脱毒苗8 000 万株,生产原原种1.2 亿粒,生产原种7 000 多t,庄浪县已成为甘肃陇东乃至甘肃省脱毒种薯繁育与供种的重要基地之一。2017 年1 月原农业部发文认定平凉市为“第一批苹果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平凉市主要农作物种子生产、贮藏和加工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种子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

1.5 种子质量检测能力逐步提升

种子质量是保证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的基础。因此,要充分发挥平凉市种子质量检验监测中心的作用。把保障种子质量始终放在首位,对种子生产、收购、加工、贮藏及销售等全过程进行全方位质量监督检测,严格把好品种源头、市场准入、种子质量3个关口,确保种子质量。仅2020 年春季平凉市共抽检玉米、胡麻、大豆、高粱等农作物种子样品36 份,代表种子数量26 万kg,通过检验均达种子质量标准。同时,平凉市种子站督促相关县(区)对辖区内冬小麦种子生产田、马铃薯种薯生产田进行自检,检验覆盖面达100%。在此基础上,平凉市种子站在冬小麦完熟期进行监督抽查,在马铃薯盛花期对庄浪县陇源薯业生产的原种、一级种薯生产田进行监督抽查,查看种薯田的前作、面积、品种、种薯级别、种薯来源、田间隔离、田间质量及生产档案等情况。保证冬小麦种子和马铃薯种薯生产完全按照生产技术操作规程进行,确保种子(薯)质量符合国家质量标准。

1.6 种子市场经营有序进行

加强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备案,进一步健全备案登记、种子经营档案管理制度。目前,平凉市7 县(区)有种子生产经营企业4 家,种子经营企业1 家。每年“有重点、严要求、早部署”,对种子企业种子标签、经营许可证、种子经营档案、品种审定、委托经营管理、二维码制作及可追溯能否实现等进行重点监管,并按照“经营有记录,流向可查寻,质量能追溯,责任易追究”的原则,进一步健全备案登记、种子经营档案管理制度。对平凉市备案经营网点669 家所经销玉米品种备案达到了全覆盖,备案单共计2 587 份,其中委托代销备案364 份,经营不在分装备案2 223 份。经营农作物种子品种240 多个。对涉及有种子质量问题或者存在种子安全风险的企业,要求一律停止销售,已销售的要追回,有效降低了农业生产损失,维护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截至目前,平凉市未发生重大种子质量安全事件。

2 农作物种业“卡脖子”情况分析

平凉市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占比较低,小麦自主选育品种占比15%,马铃薯占比49.33%,其余栽培品种均为周边市(县)育成品种调入,玉米栽培品种长期以来依靠省内外科研和企业调进。平凉市栽培的蔬菜品种90%以上种子为外调,并且部分为国外品种,同国内蔬菜栽培区相同,据统计,甜菜类国外品种在农作物生产中占比达90%;胡萝卜品种中,国外品种占50%;番茄、萝卜、白菜、马铃薯、黄瓜、辣椒、菠菜等国外品种占比10%~40%。虽说平凉市自育品种占比低,但主要农作物立足国内种源也有一定的保障。但应看到,平凉市种子部分品种单产水平尚有较大提升空间,商业化育种体系的不健全和核心原创技术的空白、企业少、规模小、地域性强等,成为制约平凉市农作物现代种业发展的主要“卡点”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相对滞后,资金、人力投入不足,保护与利用主体分散,存量少、质量低。种质资源精准鉴定及新基因发掘利用不够,对一些品种的功能性状基因的挖掘不足,没有办法找到真正能适应提高产量的、专用的、抗虫的、抗除草剂的这些基因的组合,未能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二是农作物育种科技创新能力弱。育种基础性科研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科研育种力量分散,“产、学、研”结合不紧,“育、繁、推”衔接不够,致使平凉市各类农作物自育自繁品种所占份额不高,市场上大量依赖外调品种。三是农作物种子生产抵御风险能力较弱。平凉市种子繁育基地面积小,基地地块分散,种子生产、加工设备落后,生产过程机械化程度低,受自然和市场等因素影响较大,从而使良种生产的可持续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较差。同时,由于农产品价格的波动及生产力成本的增加等多重因素影响,制种成本上升,比较效益下降。四是企业竞争力不强。由于平凉市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造成部分种类品种适宜种植区地域狭窄,如庄浪和静宁2 县,只能繁育生产销售当地的小麦品种,外县(区)品种在当地适应不强,而当地品种因种植习惯等又不宜受外县(区)农民接受。目前,平凉市种子生产经营企业仅4 家,企业地域性强,规模小,流动资金不足,受地理因素影响品种多,种子田布局分散。因此,经营活动只针对当地,没有专门的科研育种机构和人员,企业普遍存在“重引种轻育种、重繁殖轻选育、重内销轻外销”的现象。五是种业服务手段落后。种子部门技术手段较弱,工作经费不足,难以满足品种管理、质量检测和信息服务的需要,制约了种业服务工作的有效开展。

3 突破平凉市农作物种业“卡点”的建议

3.1 打牢基础,重点是抓好种质资源保护和种子基地建设

种质资源是种业创新的物质基础[3],首先要做好种质资源征集和保护利用工作,充分利用好农作物种质资源征集成果,对征集和收集的种质资源进行繁殖和基本生物学特征的鉴定评价,进一步强化种质资源开发利用,把资源优势有效转化为产业优势。同时,按照当地农业部门高质量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具体措施,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农作物种子生产优势区域,特别要抓好马铃薯繁育种、冬小麦种子繁育、优质蔬菜种苗繁育和农作物新品种展示等基地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基地建设水平,降低种子生产受自然和市场等因素影响,从根本上解决种子基地面积小、基地分散、机械化水平低、基础设施落后的不良局面,高质量打造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智能化良种繁育基地,全面提高种子生产能力和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为农作物繁育种提供基础保障,确保种子供应数量和质量安全。

3.2 技术创新,重点是抓好种子企业强优势、补短板、破“卡点”工作

要加快启动实施破“卡点”攻关计划,联合科研、推广、种子、企业等科研育种力量,“产、学、研”结合,“育、繁、推”一体,做好农作物良种联合攻关,在小麦、玉米、马铃薯等作物育种方面,加快优质高产、适应性广及专用品种选育,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对其他一些品种,如经济作物的选育要实现零的突破,彻底改变企业“重引种轻育种、重繁殖轻选育、重内销轻外销”的不利局面。

3.3 培育主体,重点是抓好龙头企业和营商环境

重点培育平凉市甘肃博奥农业科研试验性企业及庄浪县陇源薯业、灵台县鑫丰种业等种子企业进行“产、学、研”的融合,促进农业科研、技术、人才及社会资金等向种业企业的集聚,建立“育、繁、推”种业发展体系,购置先进的种子生产、仓储、运输等全产业链设备,建成种子营销市场网络平台健全、生产加工设备先进、生产经营实力雄厚、种子售后技术服务到位的现代种子企业。走“育、繁、推”一体化发展之路[4],增强企业持续创新能力,建设商业化育种中心,建立运行高效的规模化育种技术体系和平台,开展品种研发,明确育种目标,增强育种针对性,培育一批具有重大应用前景的新优农作物品种,扩大各类农作物自育自繁品种所占市场份额,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使平凉市农业企业真正实现“走出去,创品牌,提效益”。

3.4 安全评价,重点是制定完善品种展示评价体系

对农作物品种进行安全展示评价是在良种推广区“优中选优”,并强化事中事后监管、规避农业种植风险的重要举措。建立全市统一的农作物品种安全展示标准,构建市、县、乡3 级农作物品种安全评价体系,完善评价过程,制定科学的品种安全评价标准及评价内容,组织本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种子推广、农业科研机构、种子经销商(企业)和种植大户对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抗病性、抗逆性、专用性、适应性等方面进行评价,准确掌握各个农作物品种在各生态区种植时的大田表现。

猜你喜欢
平凉市卡脖子种薯
本期导读
马铃薯种薯退化的原因及预防
种子科技:打赢种业翻身仗 如何破解“卡脖子”难题
全省农业科技“五五”工程暨农业“卡脖子”关键技术攻关推进会在黄冈召开
卡脖子与保鲜问题
平凉市出台生态护林员管理实施办法(试行)
平凉市国家投资项目评审中心
平凉市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研究
马铃薯种薯贮藏性能和贮藏技术分析
平凉市2012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