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非洲猪瘟对中小养殖场(户)带来的影响及应对建议

2022-11-22 07:38武文莉范珍燕刘蓓桦
猪业科学 2022年4期
关键词:猪只猪瘟疫病

武文莉 ,范珍燕 ,刘蓓桦

(1.甘肃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甘肃 兰州 730000;2.北京市顺义区动物卫生监督所,北京 101300)

由于在非洲猪瘟暴发之前,国内养猪业呈多头并进、多种发展模式并存的局面,且整个行业也没有经受过毁灭性疫情的洗礼,因此,整个养猪行业的生物安全意识普遍较为淡薄,尚无生物安全布局,生物防控措施多流于表面,未能将有关措施落实到实处。这便导致自2018年8月3日我国首例非洲猪瘟病例确诊以来,非洲猪瘟病毒给我国养猪业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也给养猪从业者带来了巨大的打击和挑战。那么在非洲猪瘟疫情常态化的当下,作为我国养猪行业存在形式较多的中小规模养殖场(户)受到了怎样的冲击?在非洲猪瘟疫情出现后的这3年多,又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文章仅从中小规模场(户)的角度出发,总结以往中小规模场(户)在应对非洲猪瘟疫情的经验教训,以及总结先进的整体管理理念、技术水平和发展模式,以期为今后中小规模养殖场(户)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

1 非洲猪瘟

1.1 症状及特点

非洲猪瘟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和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疾病,具有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等特点,给生猪养殖业带来了很大的威胁和损失。猪是非洲猪瘟的常见宿主,家猪和野猪易感。通过对已感染非洲猪瘟的淋巴组织切片,进行组织学检查和镜下染色,发现感染非洲猪瘟病毒的淋巴细胞中的细胞核被破坏,这对猪来说是非常严重且致命的疾病,但却对人类的来说并不患病,因此,非洲猪瘟并不是一种人畜共患病。

1.2 传播途径

在目前已发现病毒中,非洲猪瘟是最大的动物病毒之一,因其具有强大的基因组结合和免疫释放机制,且随时可以发生基因突变,给疫苗的研发和更新带来巨大的困难。根据相关研究表明,非洲猪瘟主要通过以下方式进行传播:

(1)与带有非洲猪瘟病毒的人员或物体直接接触。这种方式是主要传播方式,其主要由于运转生猪的车辆及人员在各大猪场辗转运猪,大大增加了其身上携带非洲猪瘟病毒的概率,而当有外来人员和车辆进入猪场没有进行彻底消毒时,则极大可能会导致非洲猪瘟病毒在猪场内扩散,从而形成非洲猪瘟疫情的规模性暴发。

(2)生猪饲料中可能掺杂非洲猪瘟病毒的厨余物。根据相关调查研究发现,为节约饲养成本,我国部分生猪养殖场(户)有将厨余物饲喂生猪的习惯,也在一定程度上能让部分厨余资源得到回收。但不可否认的是,厨余物的成分比较混杂,其质量参差不齐,且并没有一定的检疫措施来确定其是否混有非洲猪瘟病毒,因此,给生猪饲喂厨余物具有极高的可能性让生猪感染非洲猪瘟。

(3)生猪及其产品在不同地区之间的流动加大感染风险。尽管我国在关于动物疫病防控方面中的相关管理规定明确表示,动物性产品在调离本产地之前均必须经过相关检疫部门的检疫,且只有相关检疫指标全部合格之后才能流入其他地区,进入市场。但在实际生产实践中,由于种种原因,相关检疫要求未能落实落细,多流于表面,这为非洲猪瘟在不同地区间传播提供了可乘之机,也对广大养殖场(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1.3 防控要点

1.3.1 一经发现,紧急扑杀

目前,尚未有应对非洲猪瘟特效的治疗药物,因此,在发生非洲猪疫情后,必须及时将养殖场内所有的猪群进行严格的扑杀和无害化处理,且根据实际情况划分疫区和威胁区,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养殖场区内的污染物和疑似携带病毒的各类制品进行妥善处置,以免病毒向其他周边地区扩散蔓延,造成更多的经济损失。在封锁隔离期间,应严格控制一切生猪及产品的调动,禁止无关人员和车辆随意进入疫区,并对封锁区内进行严格消毒,每日两次,连续持续两周以上。当疫区内的最后1头患病猪被扑杀无公害处理完毕,且经过检疫合格后才能够解除疫区的封锁。

1.3.2 防大于治,加强科学日常管理

加强科学日常管理不仅是防范非洲猪瘟病毒传播流行的重要手段,也是疫病防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实际的生产实践中,科学日常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这样不仅能降低疫病流行的概率,还能一定程度上提高养殖效果,降低养殖成本和风险。在日常管理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建立完善的疫苗接种制度,定期为猪群做好疫苗接种工作,着重做好常见传染病的针对性预防控制,尽量避免猪群中出现交叉感染情况;2)根据猪群的不同年龄、性别、生长发育情况,合理进行分群、饲料配制,以满足不同猪只生长发育需求;3)保持猪舍的干净整洁,定期对猪舍、食槽、饮水槽等进行消毒清理,为猪只营造干净安全的生长环境,提高猪群的抵抗力,降低疫病感染风险;4)及时隔离、淘汰病猪,以免对整个猪群造成影响;5)规范生产流程,加强对饲养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提高饲养员防疫知识和素养;6)严格控制养殖场区内人员和车辆进出,且在进出口处必须设有消毒设施,做好消毒措施;7)生猪饲料必须统一购买,不能将不明来源的饲料混合饲喂,且在贮存期间加强管理,避免出现发霉、污染等现象出现。

2 生猪中小养殖场(户)面临的现状

2.1 场区地理位置不合规、场内设施等硬件设施配套不齐全

出于生猪养殖规模、资金等有限的因素,中小养殖场(户)大多缺乏合理的规划,没有合理布局,导致大部分养殖场的场区场址选择不合理、生产区和生活区没有明显分区、多集中于人口密集的地区,且猪舍设计、粪污处理、保暖排风、消毒设施等不够完善,相关配套设施也不齐全,而有些短板并不能在日后弥补,非常不利于非洲猪瘟的防控。

2.2 饲养员专业素质不高、防控意识较差

首先,不同于规模化养猪场,在中小规模场(户)招聘的饲养人员多以节约人工成本的角度出发,忽略了对饲养人员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筛选,故大部分中小规模养殖场(户)内从事饲养的人员专业养殖技能存在明显不足,在疫情防控方面缺乏经验和意识,没有渠道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也无专业的技术人员对其进行指导,实难进行科学防疫。其次,部分的中小规模场(户)中还存在以经验养猪的现象,不注重日常管理,未意识到科学管理的重要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非洲猪瘟疫情防控的难度。

2.3 市场混乱,从业门槛低

近几年来受到非洲猪瘟疫情的影响,猪肉价钱在短时间内“猛涨”,市场准入门槛低,且使得许多“外行人”争相进入生猪养殖业,而这部分从业人为中小养殖规模场(户)壮大了规模。正因为这部分人更缺乏养殖技术和知识,引发更多的疫情防控隐患,这也是中小规模场(户)非洲生猪在应对猪瘟疫情防控难度增大的一个因素。

2.4 缺乏严格的疫情防控管理制度

在疫情防控方面,很多中小规模养殖场(户)负责人缺乏有关知识经验,忽略防疫的重要性,未设置高效的杀菌消毒的设施,没有建立相关疫情防控的制度。当疫情来袭之时,没有必要的预防手段;在疫情来袭之时,疫病消毒设施没能发挥出应有的效能,使得养殖场(户)更没有应对的能力。

2.5 养猪场管理不严格

生猪中小规模场(户)多属于养殖户自营,没有制定猪场进出相关规定,许多外来人员可随意进入猪场,且没有进行严格的消毒措施。同时养殖场内分区不严,故饲养人员可来回穿梭于生产区和生活区之间,且存在混饲其他畜种的情况,从而使猪场养殖环境混杂,增加了疫病感染的风险。

2.6 缺乏生物防控意识

随意处置病死猪及其有关的废弃物是中小规模场(户)缺乏生物防控意识的主要表现。正如央视报道的“黄河死猪事件”所暴露出的问题,这正是由于相关从业者的生物防控意识不强,且没有完善的养殖废弃物处置制度导致,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疫病感染、扩散风险,也增大了疾病防控难度。

3 应对建议

3.1 科学选址、合理规划,完善基础设施

中小养殖场(户)在建设场区之前多咨询专业人员设计场区规划图,着重要注意的有以下几点:1)生产区与生活区分开,育肥区、仔猪区和母猪区需合理分配;2)必须建有合格的疫病防控设备,进场门口必须设有进出车辆消毒间;3)猪舍设计要合理,必须考虑到舍内生猪数量等实际问题,且要做到舍内通风、取暖设施制备完整,以提高猪只生活质量。

3.2 提高饲养员素养

在实际生产实践中,聘请具备专业知识技能的饲养员对于中小养殖场(户)来说,不仅增加人工成本,也不具有现实可操作性,但也不能因此放弃提高饲养员专业能力水平。在基层畜牧工作站中,具有很多具备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且畜牧站也会不定期开展专业技术培训等,可根据实际情况,引导场内饲养人员积极参加。另外还可利用网上平台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但考虑到场区内饲养员的知识水平有限,因此网上平台上的学习,可先由场区负责人先行进行学习,后根据生产实际再传授给饲养员的效果可能较好。

3.3 开展新入行者从业前培训学习

对于养猪行业新入行人员,需先行了解养猪行业的实际情况,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养殖整个流程要点,尽量避免“头一热”地扎进生猪养殖业,这对于开办养殖场具有重要意义。

3.4 加强饲养管理

在猪场日常管理中,作为软硬件设施均不能媲美大规模养殖场的中小规模养殖场(户),必须要从日常管理中下硬功夫。可在利用现有设施设备资源的情况下,有条件的场户可进行设施升级,无条件的场户需更加注重日常管理。一是增加通风,勤打扫猪舍,改善猪舍采光,定期开展消毒、灭鼠、杀虫等工作,改善猪只生活环境。二是场区周围要避免种植过多的树木,避免野鸟等小动物栖息,降低因外来物种而感染疫病的风险。三是确保饲料质量,不给猪只饲喂厨余物,不能只顾眼前降低成本,而忽略厨余物可能携带病毒的可能性,从而增加场区内疫病感染的风险。

3.5 提高疫病防控管理水平

每个养殖场必须建立科学的防疫制度,这是抵御疫病风险的重要一环。第一,必须要有完备的疫苗接种制度,根据猪只不同生长阶段,为猪群定期做好疫苗接种,着重做好常见传染病的针对性预防控制,以免在猪群中出现交叉感染情况。第二,严格控制进出场区人员和车辆的管理,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场区,且必须要有严格的消毒制度。第三,做好病死猪的无害化处理,严禁乱丢乱弃,更严令禁止流入市场,若出现可疑流行性病例时,及时采取隔离措施,精准“拔牙”,并向有关部门报备,争取控制疫情规模扩散。第四,定期对猪场内的所有设施设备进行消毒处理,且需要定期更换消毒药品,以免猪只产生耐药性。

4 结语

中小养殖场(户)作为当前生猪养殖产业中的主力军,对于整个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必须对其加以重视。非洲猪瘟疫情对中小养殖场(户)的影响巨大,因此,必须将功夫下在平时,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增强预防控制是中小型养殖场(户)预防非洲猪瘟疫情发生的关键。

猜你喜欢
猪只猪瘟疫病
猪气喘病的防治措施分析
宋代疫病防治中的问责与监督*
深度学习在猪只饲养过程的应用研究进展
基于姿态与时序特征的猪只行为识别方法
基于动物疫病检测信息的随机模型分析
猪瘟疫苗在猪瘟防治上的应用技术
小规模养猪对常见猪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解读我国猪瘟的流行现状及控制与净化措施
日本猪瘟疫情未见缓和,将首次对野猪使用疫苗
动物疫病监测在疫病防控中的作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