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与MRI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2022-11-22 09:08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2年1期
关键词:分型夹层主动脉

严 涛

西电集团医院影像科 (陕西 西安 710077)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主动脉内膜撕裂,使主动脉在血液冲击下中膜分离,形成真假腔[1]。持续的血流冲击将导致夹层从破口向近、远端蔓延,假腔扩大。该疾病有发病较快、预后凶险等特点,根据文献可知,约20%的AD患者在送往医院前死亡,约30%于住院期间死亡,未经治疗者24h病死率达25%,并随时间推移显著上升[2]。通过及时确诊掌握病情,并指导临床治疗,有助于更好的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CT是一种无创口的检查方式,其主要特点包括扫描速度快、分辨率高等,是诊断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以及常用手段[3]。MRI以其高软组织分辨率、无辐射等特点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中亦应用广泛[4]。因此,本研究观察CT与MRI在AD诊断中的应用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对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62例AD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前检查方式分为CT组(n=32)和MRI组(n=30)。其中CT组男21例,女11例;年龄38~69岁,平均年龄(53.24±8.63)岁;DeBakey分型[5]Ⅰ型13例,Ⅱ型9例,Ⅲ型10例。MRI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39~68岁,平均年龄(52.76±8.25)岁;DeBakey分型Ⅰ型12例,Ⅱ型9例,Ⅲ型9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患者经手术治疗已经确诊为主动脉夹层;术前行CT或MRI检查患者;初次患主动脉夹层患者;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排除标准:合并动脉瘤患者;不能主动配合或未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

1.2 检查方法CT:采用美国GE Lightspeedpro 64排螺旋CT行胸腹部扫描;扫描参数:管电压120kV,管电流230mA,层厚0.625mm,重建层厚1.25mm,准直器宽度64mm×0.625mm;扫描范围自主动脉弓上3~5cm至腹主动脉分叉处下3cm;增强扫描使用高压注射器选择肘前静脉位置穿刺以4.5mL/s注入碘罗普胺(370mg/mL)+0.9%NaCl。所得图像、原始数据传到AW 4.6工作站,后重建采用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技术进行图像处理。

MRI:采用美国GE HDE 1.5T超导MR机,待患者平静呼吸后,行自旋回波左前斜位与轴位扫描,扫描野视(FOV)300~330mm,层厚7.0mm,回波时间(TE)7.5ms,重复时间(TR)114ms;左前斜位电影参数为层厚5.5mm,层距3mm,FOV 300~350mm,TR/TE 50ms/12ms;于肘静脉注射15mL钆喷酸葡萄糖行增强扫描,扫描完毕后,对大血管心脏腔内的血液流动情况进行观察,播放工具多使用电影播放软件。数据观察、分析选派专业性强、工作经验丰富的影像科医师来进行,最终结果由两位医师协商统一。

影像数据由2名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影像科医师进行双盲观察、分析,协商统一结果。

1.3 AD分型标准DeBakey分型[5]:Ⅰ型:起自主动脉近端,累及整体或大部分主动脉;Ⅱ型:仅累及升主动脉;Ⅲ型:起自降主动脉在左锁骨下动脉开口以下。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T与MRI诊断AD分型比较CT与MRI对AD患者分型诊断与手术结果一致,符合率均为1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CT与MRI诊断AD分型比较(例)

2.2 CT与MRI检出情况比较CT与MRI对AD患者真假腔、撕脱内膜片、内膜破口诊断与手术结果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组对主动脉分支受累、主动脉钙化检出率大于MRI组,对附壁血栓检出率小于MRI组(P<0.05),见表2。

表2 CT与MRI检出情况比较

2.3 图像分析典型病例影像分析见图1~6。

3 讨论

部分类型主动脉夹层病情凶险,多预后较差[6]。通过CT、MRI等技术尽早诊断该病,并根据诊断结果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治疗后通过定期随访实时掌握患者病情,有助于患者预后良好,缩短康复周期、保证其生命健康安全。本研究中,CT与MRI对AD DeBakey分型及真假腔、撕脱内膜片诊断与手术结果符合率均处于较高水平,表明CT与MRI在AD诊断中均具有良好价值。相关研究显示,CT可以经过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对影像进行处理,对主动脉影像进行多方位、多角度以及多层面的细微观察,使AD内的膜片、血管及分支血管受累情况、破口的数量以及准确位置等信息显现的更直观,有助于对主动脉夹层的分型,为其分型提供可靠依据,从而指导医师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和方式[7]。MRI的优势主要表现在无电离辐射、对软组织分辨率高以及覆盖的范围较广等方面,可准确判断AD的类型,使真假腔、内膜片的显示更加直观,内膜撕裂口所在位置和大小等也能更加清晰显示,对AD诊断亦有重要价值[8]。

李豪刚等[9]研究显示,分支血管形成真、假两腔或自主动脉假腔发出,是分支血管受累的征象,SE序列显示分支血管受累并不是没有限度的,且MRI对主动脉壁及内膜钙化不敏感。本研究也发现,CT组对主动脉分支受累、主动脉钙化检出率大于MRI组,与上述研究基本一致。另外,CT还能够为医师提供主动脉血管的扩张程度等数据信息,对手术支架的型号选择、人工血管长度等都能提供依据[10]。三维重建处理软件能动态模拟手术过程,从而帮助指导手术操作,CT在AD术后进行血管重建的畅通率、血管支架的内漏以及血管支架的位置移动等各种类似情况的检查中亦有重要价值[11]。置入起搏器、AD支架等则限制了MRI的使用。本研究还发现,MRI对附壁血栓检出率高于CT,对AD假腔内血栓与主动脉壁内血肿(AIH)鉴别诊断有一定意义。文献显示,AIH是AD形成的一种早期状态,其位于中外膜之间,无内膜破裂,可致动脉壁更脆弱,向内破裂形成AD,CT平扫为较高软组织密度,增强无强化,T2WI对慢血流表现为高信号,陈旧性血栓呈低信号,对假腔血栓检查有重要意义[12]。且CT检查亦有所禁忌,对于碘过敏或有严重肝肾功能损害的患者均不能采用CT检查。因此临床选择检查方法应该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进行合理判断。

综上所述,CT与MRI在AD分型、真假腔、撕脱内膜片、内膜破口诊断中均具有良好价值,CT在主动脉分支受累、主动脉钙化检出方面优于MRI,MRI在附壁血栓检出方面优于CT,2种方法各有优劣,临床应根据患者情况适当选择。

猜你喜欢
分型夹层主动脉
蜂窝夹层结构的制备与应用进展
颈部动脉夹层磁共振成像多序列评估与信号解读
肺炎克雷伯菌RAPD基因分型及其与氨基糖苷类药敏分型对比研究
压缩载荷下钢质Ⅰ型夹层梁极限承载能力分析
预见性疼痛护理在支架置入术治疗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效果
主动脉也会长溃疡
CT三维及X线在股骨转子间骨折分型的可靠性
不得不防的“健康杀手” ——主动脉夹层
还原主动脉夹层疾病
关于主动脉夹层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