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左云县肉羊产业的发展思路

2022-11-22 13:39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2年5期
关键词:柠条养羊肉羊

冯 伟

(左云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山西 左云 037100)

左云县地处晋蒙交界,海拔高度1 000 m,夏季平均气温20℃,年均50%的绝对湿度,日均7.6 h 的光照度。左云县是中原农耕文明和北方草原游牧文明的交界区域,形成了宜牧、宜草、宜羊的天然格局。因无霜期较短,适宜种植低秆胡麻、豌豆、马铃薯、莜麦等作物和苜蓿、草木犀、沙打旺、柠条、草玉米等草种。特别是每年7 月—8 月雨热同期的气候特点,非常适宜牧草生长。

1 资源优势

全县境内5.4×104hm2草地,包括天然草地1×104hm2,灌草丛草场2.67×104hm2、疏林草场0.2×104hm2、人工草地1.53×104hm2,草地资源丰富。

根据动物的生理特点和营养需要,羊是食低草的草食动物(啃食),牛是采食高草的动物(用舌卷食)。左云县所有草场80%以上为低草,土质贫瘠,农户又不能提供大量的农作物秸秆,而且养牛周期长,加之牛肉消费市场需求相对较窄,因此,左云农村历史上就形成了养羊的习惯。建设养羊大县是一项科学的选择,前景广阔,是左云农民增收的最佳之路。

1.1 标准化园区建设、区位优势明显、覆盖面广

2021年,全县羊的饲养量达到35×104只,建设标准化养殖小区67 个,棚圈面积达到32×104m2。其中:根源牧业责任有限公司存栏种羊2 500 只,边塞双兴绒山羊种羊场存栏种羊1 100 多只,目前均处于良好运转中。特别是张果窑的白羊牧歌10×104只肉羊养殖园区,以及圆通泰、青圪旦、昌茂源、家和等羊场运作良好。

1.2 良种化程度有提高

全县建设有根源牧业责任有限公司和边塞双兴绒山羊2个种羊场,两场建设已运作良好,具有一定的供种能力。在小京庄、三屯、张家场、管家堡乡镇优势区域内有50%~60%的繁殖母羊具有双羔能力,为后期肉羊产业的提质增效打下了基础。

1.3 饲养方式开始转变

左云县肉羊生产,特别是在优势区域,饲养方式正在转变,较大园区的肉羊育肥已全部按照全过程圈养程序化管理、科学配料、程序防疫等流程。不少农户的羔羊培育已由单一的饲料饲喂,开始引入反刍配合饲料,管理方法向更加良性方向发展。

2 现状和存在问题

2.1 良种覆盖率低

品种良种化程度一直是各地养羊过程中的瓶颈,在左云主要表现在:一是有80%的母羊体型偏小;二是改良本地土种羊的工作还未全面推开,良种杂交利用率太低,繁育手段落后,人工授精工作没有全面推广;三是从事品种改良的技术人员缺乏。

2.2 专用饲羊草料供应不足

长期以来,肉羊、肉牛养殖主要采取自牧放牧方式,不种青料,不储青料。近年来,随着羊群的扩大,饲养方式正在转变为舍饲或半舍饲,需要适量补饲粗料和精料。由于肉羊饲草料生产发展慢,优质牧草种植面积小,大部分农户还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种草优于种粮。草料基地建设还没有跟上步伐。

2.3 出产方式落后,大户引领示范作用亟待加强

全县养羊的主体约有8 500 多户,每户养羊平均30 只以上,约占全县养羊的70%规模化程度低,大户引领示范作用未充分发挥。

2.4 营销模式传统,品牌意识淡薄

当前,左云出栏肉羊仍以原始、传统的营销模式出售,优质没有享受到优价。同时,左云羊肉产业没有形成特色品牌,传统的营销模式加淡薄的品牌意识,很难抵御市场风险。

2.5 产业链条较短

左云羊产业大部分肉羊在本地简单屠宰后上市或运输销往外省市。没有自己的活羊交易市场,现有小型屠宰起不到龙头效应,仅有的一个较大型屠宰场,因选址违规,无法正常运转。导致优质羊肉在产业链底端徘徊,不能享受到更好的深加工、精加工和现代营销等顶端产业链高附加值的收益。肉羊产业没有市场缓冲、低价补充和风险抵消能力,从而造成全县肉羊产业抗风险能力较弱。

3 发展目标与对策建议

3.1 继续推动良种体系建设,确保肉羊产业提质增效

优质的品种在养羊的各种因素中起主导作用。良种的科技贡献率占第一位,达到40%以上。没有好的良种,产羔上不去,肉的品质也上不去,效益也上不去。

3.1.1 确立主推品种和配套组合,大面积养多胎母羊

进一步完善根源牧业有限公司种羊场,使该羊场供种能力覆盖全县主要优势区域,形成一整套良性运转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同时,抓好全县基础母羊的提质增量工作。要达到出栏百万肉羊的规模,至少有多胎母羊35×104只,2 年3 产,每胎平均产羔成活2只,为后期发展奠定基础。

3.1.2 确立配套体系,开发高档羊肉品牌

纵观国内外养羊发展经验,利用优良的配套体系生产大量的高档肉品已成发展趋势。建议左云县父本羊应以白头杜泊为主,母羊应以小尾寒羊与杜泊公羊杂交的杜寒羊为主,纳入体系内加以推广。

3.1.3 配置和启动人工授精站点

首先应在优势区域内选择基础较为好的规模养殖园区,先建立5~10处人工授精站点,外聘有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边培训边带徒示范。以县畜牧服务中心牵头,财政配套经费,走配种商品化的路线。

3.1.4 积极推广繁控技术

先进的繁殖控制技术主要包括早期断奶、同期发情、超数排卵、胚胎移植等,特别是同期发情技术在生产中是一项事半功倍成熟技术,对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提高生产效能具有重要意义。

3.2 加强饲草料体系建设、夯实养殖基础

可供左云选择的草种并不多,主要是苜蓿、草木犀、沙打旺、柠条和草玉米。对核心禁牧地带应严格管护,其他地区则应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特别是柠条,播后3年内不能放牧,第四年可分片轮牧,第五年进行第一次平茬。对人工种植的灌木草场,第四年就应进行科学利用,此时的牧草一般都进入生长旺盛期,不利用也是一种浪费。此外,还有大量的林下草地,嫩枝落叶对冬牧羊群是最好的草场。平茬后的柠条是羊的最好牧草,还有大量的闲置耕地及人工种植的草玉米、草莜麦等。

左云县现有1.67×104hm2柠条,按2 年一平茬,1.67×104hm2可产鲜草6×104t,可满足12×104只繁殖母羊需要。全县共计1 780 hm2灌草丛草场,若减去1.67×104hm2柠条,尚有1×104hm2可利用草场,按0.27 hm2一个羊单位计算,可满足近4×104只繁殖母羊需要。全县现有1.77×104hm2可利用自然草坡,0.6×104hm2疏林草场,按每年产草量210 kg/0.067 hm2计算,可满足9×104只能繁母羊需要。经初步了解,全县至少有1×104hm2闲置耕地和近15 000 t可利用农作物秸秆,至少可满足10×104只繁殖母羊的需要。

综上所述,全县放养35×104只繁殖母羊并不会造成草地过载。左云建设百万肉羊大县,具有饲草料保证,而且具有可操作性。

3.3 大力发展适度规模养殖

鼓励农户利用现有庭院或农户老旧院子(无人)改造成圈,以自家条件适度规模经营。政府只在棚圈改造上做少量帮扶即可。而且农户家庭经营实行种养结合和自繁自养,机制灵活,与企业化经营相比,具有组织成本低,沟通协调成本低、内部环节少、运行费用省等优势,利于左云肉羊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3.4 抓好动物疫病防控

坚持防疫优先,落实动物防疫主体责任。搞好布病、口蹄疫、小反刍兽疫、羊痘等羊疫病防控是羊健康养殖的前提,做好防疫是成本最低的降低疫病风险的有效方法,科学保健是提升经济效益的最佳途径。县乡两级要充分发挥好兽医实验室作用,定期开展羊的疫病监测,确保羊常规疫病监测结果均达到有关规定标准。同时,积极开展动物流行病学调查工作,重点排查羊快疫、羊肠毒血症、炭疽病等,对区域内和外来病种的流行情况摸底、追踪、信息汇总,进行了科学分析和评估,及时分析掌握周边地区动物疫情动态,确保外来羊的病源不传入本县。

3.5 培育龙头企业,加快肉羊产业化进程

为促进全县养羊业的发展,因地制宜,至少培养壮大一个羊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取缔私屠乱宰。围绕全县养羊生产,开发深加工产品,打造左云肉羊名牌,引领肉羊产业可持续发展。

3.5 抓好粮改饲工作

计划2022年全县确保0.53×104hm2粮田退出种粮,政策上退出户仍可享受种粮补贴。在草的品种方面,考虑多年生与当年生相结合,养羊场要建立自己的苜蓿基地,可与农户签订供草合同,实行订单操作。另外,对现有的柠条要加大力度尽快平茬。

3.6 大力开展科技培训工作,提升经营主体的素质

当前我国农牧业发展的主题是科技创新。左云县的农业优势产业就是养羊业。要把亮点做大,就要重视优势产业的科技创新,大力开展养羊实用技术的培训与示范,提高畜牧技术人员和养羊场户的饲养管理水平,增加养殖的科技含量。一是进村入户、入场与一线操作人员共同研究探讨,科学养羊的“切入点”规范养羊规模;二是聘请省、市养羊专家全程参与全县的养羊宏观规划和技术指导,以及对技术人员和从业者的技术技能培训;三是派出专业人员和规模羊场管理人员外出观摩学习,吸取先进的外地经验与左云实际相结合,走出左云自己独特的羊产业之路。

猜你喜欢
柠条养羊肉羊
学会这五招 轻松节约养羊成本
早春养羊需防六大病害
分头行动
影响肉羊养殖效益的关键因素分析
续写《亡羊补牢》
生态畜牧业肉羊养殖技术
我在西藏种柠条
柠条的营养特性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肉羊健康高效养殖百问百答
肉羊快速育肥综合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