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工匠精神”德育功能体系的构建*

2022-11-22 13:54谢雯婷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11期
关键词:技工工匠精神工匠

谢雯婷

(桂林市交通技工学校 广西桂林 541004)

想要将学生培养成具备工匠精神的专业人才,需要技工院校改进教学方式和手段,积极转变教学理念,构建丰富的特色校园文化,充分体现职业院校的办学特色,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在当前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职业院校必须要坚持以职业需求为导向,对人才进行全方位的培养,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信念和精神,更好地完善原有的德育体系,提高职业院校所具有的德育功能。

一、工匠精神概述

“工匠精神”在2016年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主要是指从业者对任何行业岗位都保持着一种追求卓越、创新创造的精神。作为一种职业精神,工匠精神主要是指像工匠一样,对自己的产品和工艺提出了较为严格的要求,对产品和工作追求完美和极致,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拥有饱满的热情[1]。培养具备工匠精神的人才,有助于提高社会的文明程度,也是推动中国制造不断前行的精神动力。工匠精神落脚于企业,有助于促进企业之间的竞争,促进企业不断改进产品,完善服务,推动企业在未来实现稳定的发展,打造良好的品牌资本,同时也有助于促进员工实现个人成长;工匠精神落脚于个人,有助于让从业者对职业本身产生敬畏和热爱之情,能够保持兢兢业业的职业精神状态,面对工作所带来的挑战和困难,能够时刻提高自身的修养,以更加精益求精的态度,处理和解决所有问题。

同时,从业者还在不断地追求突破和创新,保持着对职业不断追求完美的信念,对今后中国和世界的发展来说都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培养和传承工匠精神,需要技工院校的积极配合,首先应针对当前的教育结构采取优化措施,为培养大国工匠奠定良好的基础条件,同时也应将工匠精神纳入德智体美劳五育教育体系中,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将工匠精神融入于技工院校人才培育工作中,探索具体可行的德育培育途径和手段,帮助学生提高对职业精神的认知,不断升华学生自身的职业道德,由此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与2025战略计划实现良好的对接。同时也有助于技工院校培养更多技术技能型人才,解决人才供应方面存在的问题。技工院校必须要注重开发和运用工匠精神所具有的德育功能,为将来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技能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持。

二、工匠精神对技工院校人才培育的现实意义

在当前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背景下,必须要注重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才能够更好地贯彻和落实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计划。在此过程中,为了推动我国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技工院校必须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工匠精神,让学生能够保持敬业、精益、专注和创新的精神内涵。

1.促进技工院校教学改革

在工匠精神的引领下,加强技工院校德育体系的构建有助于完善当前的专业教材内容,采取新型的教学手段,培养技能型人才,更好地满足国家战略计划的发展需求。技工院校作为向国家输送优秀人才力量的重要阵地,必须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提高人才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促进学生顺利就业。对此,高职院校要帮助学生养成精益求精、敢于创新的思想品质,加强对自身专业未来前景和就业趋势的了解,能够在具体的岗位中发挥自身的工匠精神,而这有助于促进我国2025战略的实现[2]。技工院校必须要将人才培育作为重要使命和目标,充分发挥工匠精神所具有的德育功能,积极改革教学工作,为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促进战略计划的顺利实现

目前世界上广为认可的制造强国,主要是德国和日本,这两个国家拥有许多具有代表性的企业,不仅包含悠久的历史文化,同时也有受到全世界广泛认同的产品和工艺,能够拥有这一地位的重要原因与其所具备的工匠精神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香奈儿首席鞋匠曾说:“一切手工技艺皆有口传心授。”作为一名合格的匠人,不仅需要具备过硬的手艺和本领,同时也需要在自己的工作中传递耐心和专注的精神,面对任何困难,都能够保持坚持不懈的品质,培养这种特质,有助于加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而这也是重要精神文化的传承,对于企业和个人来说都十分重要。在当前2025战略计划实施的过程中,将工匠精神融入于技工院校德育功能体系构建过程中,有助于技工院校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使命,加强在职业精神层面的引领和教育,帮助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也能够从工匠精神中感悟匠人的精神内涵,时刻恪守重要的品质,有助于为社会培养战略科技人才、高水平技能人才等,推动我国战略计划在未来得到顺利的落实。

三、技工院校工匠精神德育功能体系构建策略

技工院校必须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加强对工匠精神的实践和运用。具体来说,需要构建人才培养的路径体系,首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建立人才培育的德育体系,与企业共同努力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同时也要明确工匠精神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将其贯穿于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全过程,带领学生加强对工作和实践的认知,通过与校企之间的合作,让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

1.加强思想观念的培养,提高师生对工匠精神的认知

结合目前国内的相关研究情况来看,主要集中在对工匠精神内涵的界定方面,部分院校和专业教师仍然采取传统的思想和教育观念,并未带领学生了解工匠精神所蕴含的德育功能。对此,为了帮助学生加强对工匠精神的认同,学校应借助新媒体的多种手段,大力宣传工匠精神的内涵[3]。比如,我校创建了“小工匠”这一特色校园文化品牌,通过树立各种校园“小工匠”为榜样,如茶艺小工匠、篮球小工匠、舞蹈小工匠、管理小工匠、学习小工匠、汽修小工匠等,用身边的同龄人激励学生,让学生逐步理解工匠精神的实质与内涵,形成正确的职业态度。除此之外,学校也建立了专门的官方微信公众号、抖音号,宣传评选出的各类“小工匠”及其重要事例。通过这种方式为广大学生树立良好的模范和榜样,通过采取物质和精神嘉奖的方式,让学生和教师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工匠精神所带来的震撼和影响。构建德育功能体系必须要扎根于现有的德育体系,引导教师加强对工匠精神和相关职业精神的学习和了解,储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加强对工匠精神和德育教育之间的研究和探索。通过这种方式突出和强调工匠精神在技工院校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以更加严谨和负责的态度,面对和处理自己在学习中所接收的任务,从各种实践活动中,培养细致和精益求精的品质,从而提高自己对职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2.构建工匠精神德育功能理论体系

在开发和运用工匠精神德育功能的过程中,技工院校要立足于贯彻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构建完善的理论体系,以此作为支撑才能够探索更加高效的德育培育途径。目前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社总库对工匠精神的检索结果,能够表明高职院校工匠精神的相关研究在我国起始于2016年,此后,才真正得到了学界和其他领域的关注和研究。而且这些文献基本集中于理论研究,期望在内涵、性质、要素和层次方面得到统一的界定。一些学者往往是借鉴于国外学者所提出的说法和观点,得出相应的结论,由此形成了业界所普遍认同的概念——工匠精神主要是指从业者对自身工作和职业的执着,在从业过程中,对产品和工艺精益求精的品质,同时也具有突破极限和创新创造的意志。关于工匠精神和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挖掘工匠精神所具有的作用。未来构建工匠精神德育功能理论体系的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围绕工匠精神的几个精神内涵,针对这几个核心层面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索,从而形成理论体系的主要框架。相关人才培育方案可以依据理论体系,进行实践方面的延伸,借助一些典型事迹,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职业诉求和目标,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念。理论体系必须要追求通俗易懂,便于学生更直观的接受,同时也要为学生今后的职业规划做好充分的指导,便于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践行。技工院校可以采取灵活的手段,对理论体系进行宣传,促进学生对相关内容进行传播和共享。

3.构建工匠精神德育功能实施体系

基于工匠精神德育功能理论体系所形成的理论框架,学校能够根据相关指导性意见建立德育功能的实施体系,在理论体系的基础上进行实践层面的扩充和延伸,带领学生了解工匠精神德育的职业属性和内涵。学校要以工匠精神为主要目标,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维度,从技工院校的实际情况出发,树立完善的人才培养目标,建立外部力量和人才培育目标之间的逻辑关系,并由此形成完善的模式机制和培养路径。在长期的坚持过程中,帮助专业任课教师和学生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围绕工匠精神所具有的职业属性和内涵,对教师进行工匠精神的培育。首先,作为工匠精神的先行者,师资团队必须要具备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符合专业教师任课的要求,不断提高自己的师德品质,为学生做好表彰和榜样。教师必须要确保自己的技术精湛,在讲解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力求熟练,同时也要带领学生在自己所学的专业领域中,保持精益求精的品质。面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教师必须要以更加包容和理解的态度,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性意见,积极服务于学生。其次,学校必须要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工作,将工匠精神融入于校园文化内,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品牌。教师可以借助演讲比赛或展览的文化活动,带领学生了解工匠精神的主题,在学校内部打造良好的工匠精神环境,也可以借助丰富的活动和竞赛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最后,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抓住理论教育的主阵地,带领学生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也可以借助校外实习和参观的机会,让学生领悟工匠精神。

4.构建工匠精神德育功能评价体系

为了充分发挥工匠精神的功能体系所带来的激励和导向作用,技工院校需要进一步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帮助学生进一步加强对工匠精神内涵的认知和感悟,也可以定期反思和总结自我,促进教学工作实现有效的改革和完善。专业任课教师必须要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评价标准和方式,让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专业特色,抓住每次外出实习和参观的机会,学习各个领域的工匠榜样,在自己步入岗位之后也能够发挥工匠精神。对此,教师应设计递进式的评价目标,让学生能够由浅入深地提高自己的职业潜能和兴趣。比如,在初级评价阶段,主要以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为标准,根据学生在实习活动中的表现进行优劣的评价,让学生能够提高自身严谨负责的态度,认真对待教师所发布的任务和要求,教师需要挖掘每位学生所具有的职业潜能和优势,让学生能够加强对自己专业的认同感。教师也可以采取分阶段评价的方式,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阶段,让学生了解自己所能够达到的能力和水平,在此范围内完成分内的任务,符合技工院校人才培育的基本要求,并实现不断突破和创新,努力挖掘自己的潜能和才智。除此之外,教师也应该根据实训和实习环节中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尽可能避免采取批评机制,打击学生的自信心。而是应围绕工匠精神的主题,让学生在感悟工匠精神的过程中,践行和模仿自己榜样的品质。

结语

综上所述,技工院校必须要注重对工匠精神内涵的教育功能的开发和应用,将其引入到具体的人才培育工作中,构建完善的德育功能理论体系、实施体系和评价体系,打造更具特色的院校文化,引导学生加强对工匠精神的认知。因此,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案例,发挥工匠精神所具有的导向和激励作用,让学生在感悟和思考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认同感。同时也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职业态度和精神,有助于促进技工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有效提升,为国家战略计划的贯彻和落实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技工工匠精神工匠
90后大工匠
从技工到英雄
工匠神形
工匠赞
致敬!老工匠
技工与专家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浅谈技工院校UG/NX4.0教学
以牙还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