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角下沉浸式场域的搭建设计

2022-11-22 14:13郭昱刘威宏
艺术家 2022年8期
关键词:场域感官受众

□郭昱 刘威宏

新媒体技术正逐渐融入场域空间,使沉浸式场域在各个领域中发挥着艺术性作用。本文通过分析沉浸式场域的空间构建、氛围营造、叙事语境,提出了场域设计的方法与原则,以叙事结构为基础,利用新媒体技术手段,将光影空间与人们的感官进行连接,通过交互性叙事的方式建立多层次的感官体验,引导人们实现自我成就与认知的提升。

一、沉浸式场域的概念

19 世纪中叶,库尔特·考夫卡首次提出了场域的概念。场域可以被定义为在各种位置之间存在的客观关系的网络,场域内受众的每一个行动均被所在场域影响。这里的场域并非单指物理环境,也包含场域内人们的行为以及与此相连的许多因素。

新媒体视角下的场域,更像是一种沉浸式空间。当自身感官的水平不足以接纳场域内产生的信息时,人们会感到焦虑。而当场域内信息匮乏,且自身感官水平偏高时,人们会感到放松。所以,合理研究与界定场域内信息与人们感官的平衡,是进一步提高场域内受众体验感的基础。1988 年,米哈里整理并提出了沉浸式场域的体验感要素,其中包括受众者注意力的集中、行动与意识的融合、失去自控意识、时间感知扭曲、自发性目标体验,这些都是基于人们的基础感官而建立的。当场域内产生的信息与人的感官水平都较低时,人们会进入一种无感的状态;而当场域信息与人的感官水平都偏高时,人们才会兴奋、紧张且注意力集中。

沉浸式场域理论的研究可以为各个类别的空间搭建沉浸式场域。场域内交互性叙事的方式可以引导人们进行一些有目的性的活动,同时,这些活动会通过行为暗示的方式引导他人的注意力集中或转移,在潜移默化中使场域空间与场域受众者产生知觉融合,激发场域内所有人的心理愉悦状态。

二、沉浸式场域的表现特征

(一)真实与数字双重形态

沉浸式场域是真实空间与数字信息的有机结合,基于新媒体技术的声、光、电装置,在原有的真实空间中进行虚拟场景的氛围营造,以摆脱空间内部分物理性质的束缚。以数字信息进行空间意境的表现,通过交互装置来引导受众者的心理和行为,并将其反馈于场域中,使受众与场域内各要素进行融合。英国新媒体艺术家罗伊·阿斯科特曾提出,场域要为参与者创造多重空间形态,让参与者在不同情境中寻找那些新要素。

(二)物理与精神多层维度

有别于传统意义上外部表征所展示的现实空间,数字技术搭载的沉浸式场域具有高层次、多维度特征。沉浸式场域包含物理空间、光影空间、心理空间等多个维度,其产生的功能超越了时间的限制,各要素之间进行多个维度空间的转换,构建出受众由内而外的场域关系架构。位于美国华盛顿中心区的越战纪念碑,就利用了场域内物理空间与精神空间叠加的手段。

(三)场域内涵的动态语境

除了感官上的空间营造,沉浸式场域还突出了展示空间内的设计主题,这类主题是人们对自然、生命、社会、历史、文化的思考。新媒体技术搭载的沉浸式场域,可以将场域内原本不可能发生和体验的事件变为可能,受众以不同的参与方式与自我个性活跃于场域中,为场域增添了新的要素。这些要素影响着场域中的每一个人,为场域作品增添了新的意义,而这些意义又进一步成为场域内的要素,驱动人们对客观世界进行动态的认识与思考。

三、沉浸式场域的内涵构建与表达

(一)信息表现与概念传达

场域内的信息表现要注重事物的概念传达,适应人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规律。人们的认知大多是事物对感官的刺激而形成的概念,例如,跟一个人提到柠檬这个词,脑海中最先出现的大多是类似于黄色的椭圆形、酸涩的味道等的具象认知。所以,沉浸式场域在图形、颜色、声音等信息的表现上,也要参考自然界中存在的具象概念。这些具象概念的表现力更直观,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受众的感官。

沉浸式场域在图形的表现上,要多利用具象几何体的形式,这类几何体的构成大多都遵循自然规律。此外,不同的图形结构会给受众带来不同的视觉冲击,如尖锐的图形会给人带来恐惧、紧张、焦虑等心理感受,较圆润的图形则会给人带来稳定、安全的感觉。不同的颜色会唤起人们脑中不同的概念与感受,如深蓝色会给人带来理性、安静、空虚、深邃的感觉,而暖黄色会给人带来温暖、舒适、可依赖的感觉。在声音的表现上,要尽量还原自然。以数字技术搭建的森林场域为例,场域内要有风吹树叶声、鸟声、水流声,这些声音也要产生一些变化,如风声大时鸟声起,流水声强时风声弱。声音的呈现可以借鉴杜比音效。场域空间的信息传达可以借助场地光线的变化与温度变化,实现多感官体验,通过数字信号向受众传达概念信息,引导受众产生自发的行为与心理,同时将受众的思维反馈于空间中形成概念网络,共同传达场域内的概念要素。

(二)情境与叙事的融入

主题故事是一个作品的灵魂,场域的构建需要研究怎样展现作品主题叙事的核心。在场域构成元素上,需要设计围绕故事主题的叙事活动,以故事线为导向,营造场域氛围,合理安排情境中的元素与材料,并通过新媒体技术手段来实现。场域中声、光、电所展示的信息,应是尽量表达故事主题性的积极线索,确保场域内情境与叙事顺畅进行。

场域内的叙事风格要按照不同的受众群体区分。如果场域内的受众大多是儿童,就可以将场域的整体氛围构造成明亮、欢快、光鲜亮丽、饱和度较高的纯色环境,因为儿童更乐于接受对自身感官有较强刺激的颜色。区别于儿童对求知欲的渴望,年轻人更善于在情节丰富的故事中总结规律并构建自己脑中的概念系统,以寻求经验的积累,所以在年轻人受众的场域叙事构建上,可以选用回忆类的情境,如儿时的城区、故乡的回忆、温馨的校园、初恋的感觉等,激发年轻人温馨、苦涩、不舍、释然等错综复杂的心理。

此外,沉浸式场域的搭建还可以用有一定联系的不同空间环境的切换进行叙事表达。当受众进入场域空间时,空间的序列变化使受众逐步沉浸于作品的主题叙事中,成为场域的主题和新媒体艺术作品的受体。受众在逐步欣赏的进程中不断接受环境信息的刺激,从而跟随作品的叙事过程,充分理解主题,从简单的观察与欣赏进一步达到理解展览空间,最终理解并适应展览场域。

(三)受众者身份的互动

沉浸式场域给受众者带来的体验,是被带入一段具体的经历中,并伴随着产生期待、经历、回忆、反思的心理过程。沉浸式场域的搭建需要着重体现每个互动情节给受众带来的经验。这些经验会使人们与过去的经验产生共鸣,实现场域内受众对以往经验与自我身份的深刻认知。

当人们进入并沉浸于设计场域时,环境中需要有相应的传感设备对受众的动作进行检测,通过计算机分析后实时做出反馈。从某种程度上讲,虽然每个参与者的行为与心理都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但场域的搭建要做的像对受众者的身份私人订制一般,进入场域的每个人都是故事的主角。场域需要将精准的传感器装置与逻辑稳定的代码作为支撑。

(四)场域内涵的价值引导

场域所展示的价值,绝不限于场域本身传达的信息与观念,更重要的是场域内的每一个叙事情节都要引导人们思考。一个场域的搭建要以满足受众群体自我实现的追求为目标和原则,基于情境与叙事的场域展示,建立受众对作品的认知,并引导受众根据自己的个性与喜好激发场域内的各个要素。在人们获得场域给予自身的即时性反馈后,这一系列的体验最终会转化为人们的记忆与经验,使人们在体验的过程中经历从主动参与到共同创造的演变。

四、新媒体技术在沉浸式场域体验设计中的应用

(一)传感设备实现场域内的即时反馈

传感设备可以侦测场域内人们的行为活动与轨迹范围,并通过计算机对各类信息进行处理,体现场域中不同的图案、声音、温度、事件等变化。场域可以通过压力感应、体感识别、声音识别等传感技术,根据所识别的行为来构建即时性反馈的信息,以维持场域内整体叙事的节奏运行。压力传感器可以在界定范围内精准探测到人群密度,红外测距传感器可以精准感知界定范围内人与环境的距离变化,体感识别传感器可以通过识别人物的动作来改变场域内不同要素的配置与事件的触发活性,声音传感器可以通过分析场域内受众的声音来改变环境音并进行更多合理有效的反馈。场域内的每个即时反馈都像故事的小插曲一样,多样化的事件预设能进一步提高参与者的自由度,提高场域的沉浸感。

除了受场域空间限制的传感设备,基于新媒体技术的超感官设备为场域内所有人的感官互通提供了可能。头戴式的超感官设备能对人体脑波输出的数值进行加工,使场域内声、光、电设备做出相应反馈。基于新媒体技术的传感设备通过侦测受众的行为来连接受体与场域,可以使场域中的全体受众共同影响故事的走向,而场域内各要素的引导,会将叙事过程变为人们的积极探索,让受众自发推动故事朝着他们所期待的方向发展。

(二)大数据技术调控场域内整体氛围

基于新媒体技术的Touch Designer 软件与Python 编程语言相结合,可以对各种大数据网站提供的API 进行数据调用,获取实时数据,如从高德地图的API 中调用到目标城市区域的天气状况、温度、风向等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特定处理来调控场域内的光线变化、温度变化、颜色变化等。在一个仿生森林的场域空间中,大数据技术可以实时调取外界的天气与风力系数,使场域内产生相应的环境变化。外界风力较大时,场域内的树枝与树叶会颤抖,并产生相应的音效,当外界下雨时,场域内也会有雨声,并伴随鸟儿扇动翅膀飞走,松鼠抱着松果躲到树洞里等。

总部位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新媒体艺术团队Ouchhh 在其作品Date Gate中展示了天文背景与沉浸式场域的结合。该团队利用大数据技术,调用光的通量来风格化、形象化场域内的信息要素,将太空中不断变化的数据变成了场域中环绕着人们的声、光、电信息,带领人们融入场域。

(三)投影设备在场域内的多媒介表达

投影通过借助幻影成像设备,将数字影像与场域空间结合,以场域中的石头、树木、雾幕、气体、受众身体等多种介质来进行图像的映射,给人们呈现出虚幻、错位时空、万物联系的沉浸式体验。以自然景观为基础构建的沉浸式场域为例,当投影设备在石头与树木上进行映射时,树木会长出新叶,石头会产生光斑与颜色变化,犹如将大自然的生命力唤醒了一般。以场域中的雾幕作为介质成像,人们穿过雾幕的一瞬间就犹如穿过了丛林仙境的大门进入了新的领域。借助Black Trax 动捕设备来识别佩戴者的空间位置与身体轮廓,可以在人的身体上进行投影,使人体投影与环境投影产生共鸣。全息投影设备通过衍射与折射的原理在“空气”中进行图像呈现,可以将展示元素与场域融合在一起。

新媒体艺术团队Teamlab 的作品《油罐中的水粒子世界》通过投影成像的方式在“油罐”中展示了自然元素“水”的主题。从天而降的瀑布为沉浸式场域增添了生命活力,场域中的受众也作为场域的一部分,与“水粒子”产生互动,当人们触碰水流时,瀑布的流动方向也会随之变化,使沉浸式场域的视觉表现更生动。投影设备在场域内的多媒介表达,可以为场域提供天马行空的视觉要素,也能为不同场域内的视觉表现创造无限可能。

从观赏到互动,再到主动创造与思考,新媒体艺术与新媒体技术为沉浸式场域的营造和搭建带来了无限可能。在传统意义上的空间展示中,物理空间构造、环境光线和声音的变化、温度变化都具有局限性,而新媒体技术支撑的沉浸式场域打破了传统展示空间的局限性。沉浸式场域搭建的研究,为更多领域的艺术化场域搭建拓宽了思路。

猜你喜欢
场域感官受众
新文科建设探义——兼论学科场域的间性功能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受众观的演变
受众需求视野下对电台编辑工作的优化措施探究
查无此人
感官训练纸模
刘晓玲:突破学校德育的场域困境
感官训练纸膜
韩剧迷受众心理解读——以《来自星星的你》为例
注意力 约会力 亲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