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临夏州“甘味”品牌建设

2022-11-22 15:03张雪娟马学琴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2年4期
关键词:甘味临夏州农产品

张雪娟,马学琴

(甘肃省临夏州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甘肃 临夏 731100)

“甘味”品牌是甘肃特色农产品的省级区域公用品牌,是一个开放共享的三级体系,包括省级品牌、地方区域品牌和企业品牌。“甘味”品牌体系建设是甘肃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临夏州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质量、发展前景和发展效益,在提升农产品价值、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其本身蕴含的吸引力、创造力将成为临夏州农产品软实力的象征和体现。

临夏州依托特殊的资源禀赋,紧密结合牛、羊、菜、果、薯、药、菌等特色产业,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不断优化农业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以两个“三品一标”建设为重要举措,以“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标准化”为目标,着力培育打造一批产业链条长、知名度高、市场竞争力强、符合消费者需求、具有区位特色优势的农产品区域品牌和企业商标品牌,争取将更多的临夏州农产品地方区域品牌和企业商标品牌纳入“甘味”知名农产品品牌目录,走出一条符合临夏州实际、具有临夏州区域特色的品牌强农之路,进一步提升临夏州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1]。汇集各方力量,采取有力措施,大力推进“甘味”品牌体系建设全面提质增效,通过品牌引领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推动临夏州农业现代化健康快速发展,增创现代农业发展新优势[2]。

1 临夏州“甘味”品牌建设概况及意义

临夏州利用农产品资源禀赋,以“牛羊菜果薯药菌”七大特色产业为重点,部分特色优势农产品入选“甘味”品牌目录,其中“东乡贡羊”“和政啤特果”被列入“甘味”区域公用品牌目录,“沧山牧歌”牌牛肉、“博强”牌鸡蛋、“松鸣岩”牌啤特果、“燎原”牌奶粉、“安多牧场”牌牦牛肉被列入“甘味”农产品企业品牌目录[3]。

现阶段临夏州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继续培育打造河州肉牛、花椒、百合、藜麦、金银花、食用菌等地方特色品牌,逐步加大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的数量,不断延伸加工链条,提升临夏州农产品品牌的市场竞争力。临夏州现有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21家,其中甘肃康美现代农牧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探索创造的“康美模式”被评为国家畜牧行业优秀模式,该集团公司已形成了从饲草种植、牛羊良种繁育及育肥、屠宰加工、熟食品生产到多渠道市场网络销售的全产业一体化模式,成为了临夏州畜牧业领域的龙头企业;广河县的甘肃腾渊农牧业开发有限公司以烤全羊为代表的羊肉制品行销甘肃省;东乡县沃农牧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依托“东乡手抓”和“东乡贡羊”品牌优势,在东乡农特产品包装销售、电子商务线上推广销售及展示东乡新农业、打造东乡好味道等方面已初见成效[4]。临夏州注册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有“东乡手抓羊肉”“刘家峡红枣”“刘家峡西红柿”“和政啤特果”“康乐牛”等,目前部分特色农产品仍未申请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未被纳入“甘味”知名农产品品牌目录。为了打造培育一批在全国“站得住、叫得响、卖得好”的农产品企业品牌,需重点打造“河州牛”“河州羊”“河州花卉”等农产品品牌,建立健全“甘味”知名农产品品牌体系,立足临夏州农业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利用农产品消费的地域差异性特点和特色农产品品质优异特性,适应市场多样化、个性化、高端化需求,进行有效的品牌定位、形象塑造和宣传,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大力提升地域品牌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创建具有临夏州特色的农产品品牌形象[5]。

2 临夏州“甘味”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经营主体品牌意识不足,缺乏品牌保护意识

在政府的引导和大力支持下,小部分农产品入选“甘味”品牌目录,但部分企业和农户缺乏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意识,仍然采用传统的单独经营销售模式,没有应用统一地理标志品牌的意识,缺乏地域产品品牌保护意识。部分地区品牌宣传力度不足,导致地理标志品牌范围内的农户对其生产的农产品认知不足,部分农户甚至不知道自己生产经营的农产品获得了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6]。

2.2 品牌农产品的质量有待提高

食品卫生安全问题是基本的民生问题,“甘味”品牌作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能否长久经营并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关键在于农产品本身的质量。临夏州部分经营企业生产规模小、生产加工体系不完善、生产设备落后,仍应用小作坊式的生产模式,农产品加工存在一些问题,如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添加剂超标使用、微生物细菌检测不合格等。如何扩大农产品生产规模,应用科学的检测手段和监管体系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是目前需着重探讨解决的重中之重[7]。

2.3 网络营销体系不完善

“甘味”品牌虽然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优势,但临夏州地处我国西北部,地理位置闭塞、人口密度稀疏,群众受教育程度相对南方地区较低,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相对南方地区较落后,网络营销技术人员紧缺,导致临夏州“甘味”品牌在市场上不能实现对口宣传,网络营销发展起步晚、基础差、发展慢,“甘味”品牌不能有效发挥品牌特色优势。临夏州“甘味”品牌农副产品主要依靠传统的营销流通渠道,农副产品销售渠道过于狭窄,虽然部分企业开展了农产品线上销售,但存在物流成本高、冷链储藏设备落后等问题,企业的经济效益未能增加。

3 “甘味”品牌建设对策

3.1 增强品牌意识,强化品牌精准定位

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注册商标、认证地理标志、培育品牌、提升质量管理水平、挖掘文化底蕴、开拓科技创新等手段,培育创建知名农产品品牌和驰名商标,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营销,提高核心竞争力。利用临夏州农产品的资源禀赋,依托事业单位、协会、学会、合作社等积极申报注册一批农产品地理标志,打造申报一批具有临夏地方特色的“甘味”农产品品牌。组织开展农业品牌提升行动,进一步把临夏州农产品品牌做大做强,让州内更多品牌入选“甘味”农产品品牌目录。充分发挥有实力、有影响力的涉农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在农产品品牌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加快申请“临夏紫斑牡丹”“东乡贡羊”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继续推荐申报一批地理标志农产品。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农产品,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使其明白冒用地理标志品牌的违法后果,全力维护临夏州“甘味”品牌的形象。挖掘品牌文化,完善农产品品牌培育,建立健全临夏州农产品“甘味”品牌体系。

3.2 加大监管力度,提高农产品品质

结合临夏州“甘味”品牌建设的实际情况,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和监管机制,进行标准化生产,实现产品质量全程监管,确保“甘味”农产品的质量。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和“品种、品质、品牌、标准化生产”建设,完善营养品质评价体系,建立健全“甘味”农产品产地环境评价体系,构建准确详实的“甘味”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数据,为“甘味”农产品在水土洁净、隔离条件好、病虫害少的产地环境中生产提供科学依据。让广大消费者全面了解“甘味”农产品的营养品质特征,增强品牌公信力和市场认可度。完善质量安全评价和可追溯体系,使绿色有机“甘味”农产品通过信息化追溯平台,实现全程可追溯管理,为全州农产品提质增效提供可靠的监管体系。

打造“甘味”知名农产品,大力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省内外科研院所、国家龙头企业加大农副产品开发利用方面的合作,形成多样化、市场化、精细化的系列产品,不断提升临夏特色农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建设一批“三品一标”示范区,争创一批“品质过硬、特色突出、竞争力强”的特色农产品品牌,在永靖县创建国家级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临夏县被列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的基础上,力争将临夏州其他县打造为国家级示范县或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面提升临夏州农产品“甘味”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3.3 完善市场网络体系,拓展营销渠道

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平公益”的原则,在“牛羊菜果薯药食用菌”七大特色产业主产区,加快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建设步伐,建立健全牛羊肉批发市场机制。在蔬菜、食用菌、马铃薯、中药材、花椒等特色优势农产品主产区,改建一批区域性农产品批发市场,配套建设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及物流、电商运营管理等基础设施。在生产相对集中、市场基础较好的乡(镇),建立产地初级交易市场。在食用菌、高原夏菜、中药材等种植区以合作社、家庭农场为建设主体,加快特色农产品仓储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实现农产品错峰销售、均衡供给。充分发挥央企龙头企业对农业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并利用其销售平台打造“临夏州农特产品展馆”,将临夏州以“牛羊菜果薯药食用菌”为主的特色农产品,以“东乡手抓羊肉”“康乐牛排”“广河甜醅子”“花餜餜”“临夏酿皮”等为主的手工产品进行线上销售,优先宣传推送临夏州优质农特产品相关信息,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生产、经营、消费无缝衔接,不断完善实体店与网店相结合的品牌农产品营销体系。

调动各类宣传资源,深挖“甘味”品牌的内涵,提升“甘味”宣传视频的质量,编发“甘味”宣传资料,利用各类宣传渠道,加大宣传推介力度,讲好“甘味”品牌故事。引导鼓励州内有条件、有实力的涉农企业、合作社等在国内大中型城市建立销售网点,设立专柜,直供直销,打造稳定的产销链。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参加国内外大型农产品展销会,建立健全农产品产销市场体系,提升临夏州农产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甘味临夏州农产品
二次相遇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甘味”农产品
“甘味”农产品 公益广告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临夏州走访纪实
农产品争奇斗艳
临夏州妇幼保健服务现状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