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幼儿在童话课程开展中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2022-11-22 15:34罗亚慧
关键词:恐龙困难童话

罗亚慧

(南京市雨花台区普德村幼儿园 江苏南京 210012)

引言

童话课程是一种新型的幼儿园课程。让课程内容跟孩子喜欢的“童话”结合,更是让课程变得丰富、有趣。在童话课程中,孩子也不再是坐在板凳上等待着老师传授新的知识,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亲身体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会遇到各种问题与困难,需要他们自主解决。

中班的幼儿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他们的思维也从具体形象思维往抽象逻辑思维发展。对于遇到问题或困难,他们也会有自己的想法,会动脑筋思考、并尝试解决。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指出,中班下的幼儿能够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对于遇到的困难也能够不依赖别人,能尝试挑战一定难度的活动和任务。可当今幼儿,在遇到困难时总有畏难情绪,或是躲避,或是不知所措。有的幼儿甚至觉得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寻求家长和老师的帮助。所以“我不会”成了口头禅,“你帮我”成了与他人的唯一的互动动机。久而久之,孩子习惯了成人的包办代替,却没有了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1]。

对于中班的幼儿来说,他们的认知水平有限,教师需要为幼儿创设环境,给他们探索的机会及条件,让他们在童话课程中发现问题,学会自主解决问题。作为孩子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家长和教师应少一些包办代替,多一些耐心,给幼儿锻炼的机会,鼓励幼儿正确地面对问题和困难。你会发现,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他们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一、鼓励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当幼儿遇到困难,教师鼓励他们去尝试解决,教育幼儿对于自己年龄段可以完成的事情,不要依赖别人,应自己独立完成。当幼儿努力尝试解决问题时,教师应及时给予肯定,不因做不好或做得慢而包办代替。例如,在童话剧《没有声音的运动会》中,孩子们想为老鼠爷爷制作一个大蛋糕。因为前期有对蛋糕的了解,孩子们设想的蛋糕是一个从上往下逐层变大的蛋糕。正好班级内有许多大小不一的纸盒,在大家的讨论下,孩子们决定用这些纸盒来完成“蛋糕”的制作。中班幼儿能感知物体的形体结构特征,他们能画出或拼搭出该物体的造型,并且中班的幼儿已经有能力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列,所以幼儿能够完成用纸盒按照一定顺序进行蛋糕拼搭的活动。但由于孩子的个体差异,活动中也发现,个别幼儿还是依赖同伴或者老师,还有的幼儿并非按照顺序垒搭,对于这样的情况,教师及时的介入,用提示的方式引导幼儿进行正确的操作,同时鼓励孩子,自己能够做到的事情尝试自己去完成。这也提示成人,在幼儿拥有一定的已知经验时,让他们成为自己的主人,鼓励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包办代替只能让幼儿形成依赖,久而久之也抑制幼儿的发展。

二、鼓励幼儿尝试有一定难度的任务

教师也要根据幼儿的能力来进行判断,并注意调整难度,让幼儿感受经过努力获得的成就感。例如,在童话课程《建设恐龙博物馆》中,幼儿在班级制作了多种纸盒恐龙,他们觉得这些咖色“皮肤”恐龙缺乏美感,于是想给恐龙穿上漂亮的“新衣”。他们决定给其中一只恐龙穿上淡绿色的外衣,于是通过反复添加白色和绿色颜料的多少,进行颜色深浅的调色。成功调出颜色后,还可以增加难度,教师鼓励幼儿,尝试用非白色的多种颜料进行调色,例如:黄加蓝调出绿色、红加蓝调出紫色、红加黄调出橙色等。若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幼儿操作有困难,也可以适当地降低难度或参与其中,不让幼儿因难度大而放弃。教师也可以让幼儿“试错”,幼儿“试错”的过程也是他们探索发现的过程,并赞许幼儿的行为,鼓励幼儿面对困难不气垒,不放弃,并让幼儿在成功解决问题或困难后,体验成就感。久而久之,孩子即使在遇到困难时,也会有敢于尝试意识,即便错误也能坦然面对,并知道“贵在坚持”,更有信心去面对一切问题。

三、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有志者,事竟成”,自信是孩子将来在成长、学习和生活中获得成功的基本元素之一。尊重、赞许与鼓励是对孩子最大的信任,这也是培养孩子自信心的前提。因此,幼儿在解决困难的过程中,即使做得不够好,教师也应该鼓励、赞许,让他在做事中树立自尊和自信,从而在面对更多的困难时,都能积极主动地去面对。在童话剧《国王生病了》中,孩子们都想要扮演“国王”,但只有一个国王怎么办?在教师的引导下,孩子们决定通过唱歌、跳舞、念儿歌等方式来竞选。每位幼儿在父母的帮助下,提前做好节目准备,然后教师在班级提供表演的舞台,让幼儿进行表演。每一位幼儿的上台展示,其实就是一种锻炼幼儿的机会,他们都将在一次次的表演中获得信心与勇气。对于一些害羞的幼儿,教师也应给予鼓励,尊重每一位上台表演的小演员,认可他们的表演,鼓励他们大胆表现自己。其实,在童话课程开展中,孩子们有很多自主学习的机会,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探索、发现、解决问题,在一次次的活动开展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一点点地建立了“自信心”,从而帮助他们在今后的活动中都能够积极面对。

四、建立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

在师幼互动中,教师不是机械的灌输者、传授者,而是良好师幼互动环境的创造者、交往机会的提供者、积极师幼互动的组织者和幼儿发展的支持者、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例如,在童话课程《建设恐龙博物馆》中,孩子们分组制作纸盒恐龙,他们需要用宽胶带将纸盒黏在一起。有幼儿将胶带撕出好长一截,可发现胶带容易沾黏在一起,不能使用。当幼儿将胶带剪短,发现固定不住较大的盒子。这时教师可以介入其中,提醒幼儿互相合作,抓好胶带两端,不让胶带黏在一起。在童话课程《国王生病了》中,孩子们需要表演童话剧,剧中的“国王”角色十分关键,但因为幼儿的年龄及经验问题,他们不能较好地表演“国王”这一角色,这时教师可以参与其中,扮演国王,与幼儿互动。在这样的师幼共同表演中,孩子们也慢慢地了解到“国王”该如何扮演,教师通过多次的练习,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从而帮助幼儿在后期能够自行进行“国王”一角色的表演。

教师也可以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与孩子共同讨论童话课程开展中的问题,并讨论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把问题抛给孩子,让幼儿在一次次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经验,从而提高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幼儿遇到困难时,教师可以适当地示弱。教师的退位,让幼儿独立面对问题、解决问题[2]。例如,在童话剧《建设恐龙博物馆》中,孩子们用纸盒拼搭恐龙。他们首先要了解恐龙的外形特征,知道恐龙的基本构造,再进行搭建恐龙的创作活动。在进行到恐龙锋利的牙齿制作时,教师故意“糊涂”,告诉幼儿恐龙牙齿较小,用大纸盒不合适,表示出畏难情绪,把问题抛给幼儿,让幼儿进行思考,而不是全程帮助幼儿进行恐龙的搭建。孩子们在接到老师的“困难”后,根据中班幼儿乐于帮助人的特点,他们非常积极地去思考,调动已有经验,在班级里四处搜索替代品,最终他们找到了美工区的木棒作为恐龙牙齿的替代物。

童话课程是一个让幼儿通过童话故事引发的一个探究性的课程活动。在课程开展中会生成很多的问题、困难。对于中班的幼儿来说,这样的学习方式是有一定的挑战性的,所以教师作为“引路人”,在活动开展中是需要经常介入的,目的在于引导,帮助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的介入并不是全程的参与,必要时适时退出,给予幼儿探索的机会,让幼儿“试一试”,才会有后期的“小惊喜”。

五、开展幼儿感兴趣的,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的童话课程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当孩子对一件事物发生了兴趣,自然会全神贯注地去做。教师在幼儿教育中,要通过各种途径发现孩子的兴趣爱好,并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制定活动的内容,从而让孩子喜欢探索发现问题,并愿意自主解决问题。例如,童话课程《建设恐龙博物馆》的开展。因为孩子看了关于恐龙的书籍,对恐龙感兴趣,想让恐龙生活在我们的周围,所以经过与孩子们的讨论,才将班级创设成恐龙博物馆。再如,因为一次图书馆阅读,孩子们喜爱上绘本《没有声音的运动会》,他们对故事中“老鼠爷爷过生日”很感兴趣,也希望自己能在班级进行一次像老鼠爷爷一样隆重的生日会,于是教师根据孩子的兴趣点与需要,与孩子们共同确定了童话课程《没有声音的运动会》。

童话课程的内容不仅是幼儿感兴趣的,也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例如,在童话课程《建设恐龙博物馆》中,中班下的幼儿已能够理解恐龙的相关知识,可以更深入地去开展活动,即便遇到问题,也能结合自己的经验,解决问题。若此课程给托小班的幼儿去开展,他们的已知经验不能支持后面的活动延伸,再加上动手能力不强够、表达不够清晰、合作意识薄弱……在后期的活动开展中,会更加地被动。同时,孩子们在被动的学习下也会慢慢形成依赖性,长期以往,当幼儿遇到问题与困难则不愿尝试解决,阻碍了幼儿的发展。

六、做好家园沟通,做到家园共育

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成人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学习和模仿的目标,作为家长应当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鼓励幼儿。幼儿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的生长也是有着自己的特点与规律。放手幼儿,让幼儿尝试解决问题和困难。不能因为幼儿年纪小和速度慢就包办代替,要相信幼儿的能力[3]。在童话剧《十四只老鼠的幸福生活》中,为了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孩子们变身小老鼠,在班级里过着幸福的生活:自己擦桌子、扫地、穿脱衣服、叠被子等。我们也将幼儿在园的“幸福生活”以照片加文字的形式展现给家长,让家长能够了解到幼儿在自理能力上的发展情况。除此之外,我们也会根据课程开展的情况,开设竞赛活动《我的小手真能干》,提醒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也要督促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幼儿得到更高的提升,便于幼儿在竞赛活动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我们应把家庭教育与幼儿园的教育产生合力,从而产生最大的教育价值。例如,在童话课程开展中,教师与家长定期互相反馈幼儿在探索、学习中的表现。可制定“调查记录表”,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或困难”“解决的方法”,通过“绘画记录”或者“幼儿讲述,家长记录”的方式表现出来。对于努力尝试解决问题或困难的幼儿,家长也可及时地鼓励幼儿,并向教师反馈幼儿的近期表现,努力做到家园共育,有助于孩子更好地发展[4]。

童话课程的开展是一个多方位联合的教育。幼儿学习的场所不能仅限于幼儿园,家庭、社会都是幼儿学习的场所。例如,在《建设恐龙博物馆》童话课程中,为了能在幼儿园建设恐龙博物馆,孩子们需要先了解“博物馆”。于是家长利用亲子时间带幼儿去各大博物馆进行参观,并做好记录;邀请博物馆相关的工作人员来幼儿园给幼儿讲述“恐龙”的故事;邀请建筑师来幼儿园进行房屋构造的简单讲解……孩子们在多元的活动中,更加积极地去体验,从而更愿意尝试去了解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这样多方位的共同教育能帮助幼儿开拓视野、增长知识,能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5]。

童话课程的开展,孩子们还将遇见大大小小的问题与困难,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他们学习与锻炼的好机会。作为老师应做好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为幼儿创作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条件,培养其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当他们能有“想要尝试解决困难”的意识时,已经是向“成功解决困难”迈进了一大步。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幼儿们在面对问题与困难时会越来越积极,越来越勇敢[6]。

猜你喜欢
恐龙困难童话
童话镇
选择困难症治疗仪
选择困难症
午夜童话镇
恐龙笨笨
恐龙跑的快吗?
恐龙大逃亡
第十二章 再见,恐龙!
有困难,找警察
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