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团辅·促成长”
——基于团体心理辅导技术探索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的创新和育人作用

2022-11-22 16:54姚方圆
智库时代 2022年35期
关键词:学生党员团体辅导

姚方圆

(山东师范大学)

一、团体心理辅导技术

团体心理辅导技术是在群体情境下,通过建立团体、约定规则、营造氛围、设计活动,鼓励和引导成员围绕共同的主题参与活动并分享感悟,利用团体成员之间互相影响的力量,从而达到澄清观念、提高认识、改变行为、促进成长和完善人格的目标。

团体心理辅导由1-2名领导者主持并控制整个过程,通过团体成员之间的人际交互作用,使每个成员在辅导过程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和分享,从而达到认识自我、探索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发展良好的生活适应能力及完善人格等效果。建立一个有意义或有功能的团体,需要具备四个要素:有一定的规模,少则3-5人,多则十几人到几十人;彼此有共识,即要有共同的目标、理想、兴趣和价值观等,具有团体凝聚力;互相影响,即有成员互动;形成团体规范,且为团体成员遵守。良好的团体具有导向、聚焦、坚持和评估的作用。团体辅导有一个关键点,特别注意活动最后的分享环节,成员的体验和感悟是对整个过程的升华。活动的场所主要以室内为主,便于控制群体,掌控整个过程,现也在逐步开发户外拓展,增加吸引力,提升参与度。

二、增强组织凝聚力,将团体心理辅导技术应用于基层党组织

团体心理辅导技术适用于群体、主题广泛,活动新颖,简洁高效,节约成本,在心理辅导中应用广泛。由于基层党组织也是群体性质,且组织活动方式比较传统,学生参与度和积极性都不高,因此可以运用团体心理辅导技术的优势,在基层党组织上建立团体,形成群体凝聚力,开展主题明确和形式新颖的活动,提高组织生活会的质量,利用朋辈影响的力量,由“教师主导”转化为“教师引导、朋辈促进、全体互动”的培养模式,促进学生党员全面、健康发展。

将团体心理辅导技术引入到党建活动中,最大的优势在于利用团体动力,激发学生党员的内部动机,调动主体性和积极性,开发新颖的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建设创新型、活力型党支部。以学生党建工作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通过讨论、互动和角色扮演等方式,促使学生党员在培养过程中获得更加深刻和真实的认知,也可以使行为的改善更为持久。

三、育人为本,因生施教,注重提升学生党员的综合素质

在参与群体上,可以增加入党积极分子,建立他们与党支部、党员的联系,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向优秀的党员看齐。入党积极分子是一个人数较多的群体,但是“利用度”并不高,高校中普遍存在对入党积极分子培养不足现象,仅局限于党的基本知识培训班。另外,高校中也存在入党积极分子与党支部、学生党员的脱节现象,接触少,联络少,导致优秀学生党员不能起到良好榜样示范作用。

在组织生活会方面,传统的形式缺乏活力、动力和吸引力。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高校思政会上首次点评“95后”大学生时指出“现在高校学生大多是“95后”,再过两年,新世纪出生的青少年也将走进高校校园。他们朝气蓬勃、好学上进、视野宽广、开放自信,是可爱、可信、可为的一代。”通过实践教学发现“95后”的学生党员个性鲜明且独特,在西方文化和思想的冲击下,有比较开放和民主的成长环境,接受新事物快,运用新媒体的能力强、频率高。因此,基层党组织在开展活动上,要适应新形势,拓展新方法,发展新模式,采用新技术,引入团体辅导技术这种新模式即为了创新党组织活动,坚持以生为本,做到因生施教。辅导内容可以设计新颖形式,比如“疾风劲草”热身活动、 “党员自画像”、分享“最成功的一件事”“我最喜欢的党员楷模”“撕纸”中感受双向沟通、“观影观心”和“生涯兴趣岛”等活动,以上活动可以在室内进行,也可以拓展户外方式,提高主体性和参与度,注重学生党员的内涵发展,提升综合素养。

四、以评促建,评建结合,制定动态量化并反馈教育成果

活动开展前先设计主题和形式,其中加入专业化的心理测量,使用信度、效度和区分度较高、流行性和适用性强的测量问卷,比如人格的EPQ和16PF、职业的MBTI和价值观问卷等,让学生党员对自己有更多的觉察和认识,对党和国家的价值观有更多的理解和认同,引导学生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同时,这些测量数据也可以为辅导效果提供反馈,也能作为辅导过程的参考数据。

活动过程设计为四个篇章,共有八个主题:理论建构、信仰对话;榜样哲理、人际交往;悦纳自我、珍爱生命;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在每个主题的结尾会收集学生党员的现场作品、分享感悟和课后作业,作为教学评估的支撑材料。整个团体辅导过程结束后,根据自编调查问卷《高校学生党员对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的创新和育人作用的满意度调查》来反馈整个团体辅导的效果,了解培养过程中需要调整和完善的细节,为进一步提高学生党员的培育提供参考依据。

五、聚焦需求,主题突出,建立程序化特色党建培养模式

整个团体辅导过程分为四大篇章,即理论篇、人际篇、成长篇和职业篇,内容包括培养学生党员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榜样示范与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珍爱生命与接纳认同自我;职业生涯探索与就业指导。每个章节下设两个主题,即理论建构和信仰对话、榜样示范和人际交往、悦纳自我和珍爱生命、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共八个主题。

(一)理论建构,信仰对话,争做有理想信念的新时代青年

理论知识的学习、领悟和践行是高校学生党员培养的薄弱环节。在理论建构方面,基层党组织应紧贴时政,根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提出的很多新提法、新思想、新举措、新论断,结合党情、国情和校情的实际情况,并联系学院的专业特色和优势,探索学生党员培养的新形式。一是引导学生党员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团体活动时一同观看《厉害了我的国》纪录片,学习我国所取得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以小组为单位分享观影体会,培养学生党员的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同时提升使命感和责任感,增强爱国主义情感。二是带领学生党员与崇高信仰对话。走进老党员的家里,了解他们的入党动机和初心;坐在名师课堂中,聆听优秀教工党员的教诲和指引;学习党员楷模的事迹,如何做一名合格党员。三是组织学生党员进行现场教学。通过参观校史馆,了解校史校情,认同学校文化,提升对学校的责任感、对党组织归属感;参观红色革命基地,重温革命岁月,接受革命精神的洗礼;参观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感受浓郁的科技文化氛围,增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理念,成为创新实践型人才。

在本篇章设计三个活动环节,最开始进行一场“最佳记忆力”的破冰活动,团体成员之间了解彼此,互相认识,建立团体关系,然后根据人数分开小组。首先是团体成员一起观赏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通过小组讨论,从中国桥、中国路、中国车等中国系列的超级工程,每组选择一项,分享从中学到的精神列在A4纸上并在组间传阅;其次是名师课堂,团体成员一起聆听优秀教工党员的事迹,感受老师们的党员岁月,可以在结束后进行提问。最后的活动是高频词有奖竞赛,根据时政热点搜集高频词,比如“两学一做、三严三实、四个伟大、五大发展理念、党建六位一体及新党章的相关内容”等等,采取小组之间竞技的方式,活跃现场气氛,得分最高的小组可以获取精美礼品,以这种“玩中学,学中乐”的方式加强学生党员的理论素养。现场教学活动可结合学院党建培养规划而定。

(二)薪火相传,榜样示范,打造和谐融洽的人际交往网络

根据行为主义学派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观察学习和替代强化对个人行为的改变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在高校中,不仅重视学习成绩,综合实践、科研创新、人际沟通和组织领导等能力也非常重要。高校中推优发展的党员都是各方面比较出色和拔尖的学生。因此,可以充分利用朋辈资源,将高年级优秀的学生党员作为低年级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观察学习的对象。并且,如果党支部是建立在专业上,共同因素更多,互通性更强,更有利于年级之间的经验传递和共享。笔者带领的党支部即以专业为基础,曾经组织学风建设活动之学生党员进课堂,检查出勤率,倡导无机课堂等,得到良好的反馈效果。笔者曾在党支部以团体辅导的形式,将教室桌椅摆成“回”字形,举行“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主题党日活动,邀请支部内已成功保研的学生党员分享传递学习经验和科研方法,低年级同学表示非常实用,受益颇多。另外,大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问题已成为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人际问题主要源于性格差异和价值观冲突,家庭教养方式的差异很容易引起宿舍矛盾,但最主要的表现还是缺乏沟通。社会心理学中,沟通过程由七个要素组成,包括信息源、信息、通道、信息接受者、反馈、障碍和背景,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都会影响沟通的有效性,进而产生人际交往问题。

本篇章包含三个活动环节,最开始启动活动是重温入党誓词,明确党员身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党爱党,在党为党,对自身应有更高的准则和要求。首先分享最喜欢的一名党员,可以是党员楷模,可以是父母长辈,也可以是身边的师长朋友,每位成员在组内需要阐述具体原因,其他成员认真聆听,小组之间讨论后并指派一名代表来分享讨论结果。其次是请优秀党员代表就一个点分享个人经验,比如专业方法、科研训练和学习与工作的平衡等等,用更真实的“过来人”经验告知孰轻孰重,可以避免误区,少走弯路。并且,通过优秀党员的成功事迹也可以帮助低年级党员提升自我效能感,为了梦想不断努力奋斗。最后是人际沟通的三个游戏,包括“捕风捉影”“不理不睬”“解开千千结”和“折纸游戏”,通过小游戏来感受人际交往中倾听和双向沟通的重要性,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理解感恩,掌握技巧,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网。

(三)悦纳自我,珍爱生命,提升自身心理素质及抗压能力

目前高校中大学生的焦虑、抑郁和社交恐惧等负性情绪仍不容乐观,由负性生活事件诱发抑郁症的情况也很常见,进而会导致较强的自杀意念和行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乃至生命造成极大的威胁。高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在党支部活动中,我们也应该引入生命教育的课题,增强抗压抗挫抗打击能力,力争培养身心健康发展的学生党员。正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弥足珍贵的个体。同样,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应该教育学生学会接纳自身的不完美,不能过分强迫,根据耶克斯道德森定律,任务难度不同时,目标动机过强并不一定能取得理想效果,反而中等水平的成就动机可以更好地完成任务。同时,在遇到挫折时,学会用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困境,保持平常心,控制情绪,集中各方资源解决问题。

本篇章设计三个环节,启动活动是人格测验,选用艾森克人格测验问卷(EPQ),测试前先讲解人格的含义、构成、类型、影响因素、人格障碍及如何培养健全的人格等内容,此处重点引入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四种类型,让学生对自我进行探索,对人格有清晰的认识。测试结果在活动结束后进行探讨和分享。首先是“党员自画像”,根据对自我的探索,不限定内容,通过画像加深理解和认同,挖掘自身的潜能和优势,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分享,随机挑选组员分享个人自画像;其次是“生命之美,你我共绘”海报制作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将生命的美好用彩笔展现出来,每个小组制作一张海报并分享内容以及对生命的理解;最后是“爱的力量”活动,体验被摔过程中来自主观支持、客观支持的真实感受,学会利用各方面的支持力量,逆境中成长,培养自身顽强的意志力。

(四)生涯规划,就业指导,领跑优胜劣汰的浩荡求职大潮

英国哲学家怀德海在《教育的目的》中讲到“在中学阶段,学生应该伏案学习,在大学里,他该站起来四面眺望”。目前,高校对于大学生在校期间进行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不断探索职业发展培养的新模式,倾向于从低年级就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大学期间尽早做好对内、对外的职业探索,明确自身的性格优势、职业兴趣、能力和职业价值观,了解当今社会的求职环境和就业形势,弥补自身短板,走出就业误区,解决职业困惑,做一个有准备的新时代大学生。在基层党组织培养学生党员的过程中,也应引入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相关的内容,本篇章也是设计三个活动环节,首先畅玩“兴趣岛”, 根据霍兰德职业兴趣的六种模型共有六个岛屿,通过动画的形式介绍岛屿情景让组员自由选择,每个岛屿指派一名代表分享上岛原因,明确自身兴趣。接着是由熟悉人指出谁不应该在哪座岛屿,从“镜我”角度加深对自我的认识。然后每个岛屿组设计一张主题海报并解析,用来吸引观光游客。其次是职业定位,衔接上面活动继续探索,霍兰德的六种兴趣类型,即研究型、企业型、实际型、现实性、艺术型和常规型,根据自身专业安排学生提前搜集毕业后就业岗位及特点,探究每种类型对应的工作岗位,衡量双方之间的匹配程度,知不足而弥补,未雨绸缪。最后是使用职业探索工具“生涯决策平衡单”来解决常见的就业困惑,比如“考研vs工作,体制内工作vs体制外工作,大城市工作vs回家乡工作,创业vs就业”等,量化简洁,理性决策。此环节应注意提醒学生,决策平衡单是源于认知心理学中信息加工的有限决策理论,选择的不是客观最佳方案,而是选择主观最满意的方案。

猜你喜欢
学生党员团体辅导
中国队获第63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最新出版团体标准
十二星座家长怎样辅导作业
“自然态”科技创新辅导之无心插柳
新形式下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路径探析
生涯规划团体辅导课程开展研究
全面从严治党视角下的高校学生党员管理路径刍议
论高校学生党员模范作用发挥
论民办高校学生党员的培养理念及其价值研究
美团体打广告抗议“中国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