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得起也要输得起

2022-11-22 17:27钱如俊
好家长 2022年4期
关键词:好胜心胜利者失败者

文 钱如俊

父亲拿来一团橡皮泥,扔到桌上,让两个孩子比赛捏小狗,谁先捏出来,就算谁赢。一段时间后,大宝抢先捏好,捏出的小狗鼻子、眼睛、尾巴活灵活现,大宝手舞足蹈,大声嚷嚷着。一旁的二宝刚刚捏好狗的身子和腿,看到哥哥得意的样子,一巴掌把大宝的小狗打成了一摊泥,大宝捂着脸大哭起来。

谁都希望自己是一个胜利者,兄弟俩比赛捏小狗的结果是:大宝赢了,二宝输了。然而,二宝输不起的态度必须引起父母的重视。

有好胜心的孩子敢于竞争、追求卓越,这种好胜心能促使自己积极向上。但是,好胜心是一把双刃剑,好胜心过强的孩子做事时,往往求胜心切,难以承受挫折,一旦输给别人,就容易情绪低落、愤怒。久而久之,孩子容易变得极度自私、输不起。

怎样才能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道路上的种种竞争?

有些孩子只能接受赢,无法接受输。这与父母日常生活施加的影响有很大关系。有的父母是争强好胜的人,他们在与他人竞争时,总想处处拔头筹,稍不如意就大发雷霆。这样的父母自然希望孩子也能够处处示强、样样能赢。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孩子觉得“赢”是一件天大的事。还有的父母在家庭里和孩子做竞争游戏时,总是故意让着孩子赢,一方面父母出于对孩子的爱;另一方面父母也想用赢去鼓励孩子更加积极上进。这样一来,孩子的世界里输已经被父母的好心筛选掉了,剩下的只有赢。有竞争,就会有输赢。父母不改变上述做法,仅靠说教无法让孩子真正明白输的合理性。

父母在日常活动中,不能一味地护着孩子,要让孩子亲身体验竞争的不同结果。在竞争过程中,父母不要只扮演失败者的角色,要适当扮演胜利者角色,让孩子品尝失败的滋味。孩子成为失败者之后,或哭或闹。这时,父母虽然可以放任孩子宣泄情绪,但是一定要坚守契约,除了安抚外,不能让步,这是锤炼孩子耐挫力的需要。孩子只有尝到失败的苦,才能够客观对待竞争的输与赢,其好胜心才会趋于理智。

赢了,在竞争中证明孩子某方面确有所长,对孩子会有正向激励作用。然而,有些孩子会为赢所伤,有了成绩就骄傲自满,失去向上的动力,这样的孩子“赢不起”;输了,孩子的短处显露出来,对孩子有反向的抑制作用。内心脆弱的孩子在一次次失败的体验中,会怀疑自己,丧失自信,这样的孩子“输不起”。孩子要既“赢得起”也“输得起”。在孩子赢时,家长用偶尔的输使他清醒,让他知道山外有山,把赢变成孩子向上的动力;孩子输时,家长一定要让输变得有价值,引导孩子从输中找到自己的不足,鼓励孩子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告诉孩子,只要克服不足,他会在下一次竞争中成为赢者。

对于好胜心强的孩子,“输得起”比“赢得起”更加重要。“输得起”不仅是一种自信,还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猜你喜欢
好胜心胜利者失败者
过年了
怕吵到你
哲 理漫 画
关于好胜心
不要把孩子从弱者变成失败者
太想赢,未必是好事儿
胜利者和失败者
山鸡起舞
胜利者与失败者
成功者对失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