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0热连轧飞剪及精除鳞控制系统优化探讨

2022-11-22 17:32张彦东
中国金属通报 2022年8期
关键词:机架尾部剪切

张彦东

随着时代的发展,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阔,对于钢铁生产加工行业而言,及时进行系统设备的优化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利于提高钢铁元件的生产效率,也利于创造更多经济效益,帮助到企业的发展。但为了确保系统设备优化升级的科学合理,在实际优化改造中,还应加强一些方法的研究,明确要点。本文以某钢铁有限公司的1780热连轧生产线的优化为例,分析该生产线的优化路径。相关内容如下。

1 飞剪控制原理分析

飞剪控制是重要的加工环节,对1780钢铁的生产加工质量具有直接影响。飞剪过程中,剪切的启动时间为飞剪控制的关键点,为了更好地控制飞剪加工质量,则需要合理控制飞剪启动时间,但如何精确地控制运行速度是优化工艺中的难点。深入分析可知,此加工过程中,关键检测设备为热金属监测器,若能够保障热金属检测器的稳定性,则能够有效控制飞剪的精度,进行实现系统的优化控制。因此,系统优化过程中,应注重热金属检测器的精确化。

飞剪加工过程中,带坯头尾剪切长度是由操作人员设定,结合热金属检测器实现检测坯位置的检测,相关检测信号会传入到PLC中,PLC根据信号以及尾部长度数据,启动飞剪系统,完成对钢铁元件的生产加工。系统设备自动运行情况下,操作人员需要对以下参数进行科学合理地控制,包括钢铁元件头部剪切长度(mm)、尾部剪切长度(mm)、速度超前率(0%~10%),速度滞后率(0%~10%)。

1.1 飞剪及除磷设备组成及系统配置

1780钢铁加工流程中,包括飞剪与除磷两个部分,从系统设备组成情况来看,包括多种结构,其中剪前辊道是重要的引导设备;配备了测速单元,对加工流程进行判定;剪前导尺可以对剪切长度进行控制;还包括飞剪转鼓、高压水除鳞箱;以及前后夹送辊、除鳞箱辊道等。飞剪设备主要为转鼓式结构,通过1台2300kW的交流电机带动,带动方式为齿式联轴器,该齿式联轴器还与减速机相连。实质的连接,即减速机输出端与联轴器下转鼓相连,上下转鼓由同步齿轮连接,交流电机运行时,通过上下鼓式齿轮的有机运作,完成剪切,实际的剪切执行是借助剪刃实现。精轧除磷环节主要由两片机架通过横梁连接而成。两横梁的固定方式以螺栓为主,固定于机架上,机架内部包括前后夹送辊、前导辊、中间辊道、上下两组集水管等。在优化设计中,除了设置了前后夹送辊等元件,还设置了上盖、侧面挡板等,使其与机架形成整体封闭的箱体,这可以防止水汽的外溢。

初始入口的设计阶段,需要进行固定钢材,借助夹送辊实现控制,控制系统由夹送辊、减速机、联轴器、万向接轴组成。入口的上方还包括液压单元,系统运行时,液压单元发挥作用,将钢材运输到指定位置,实现精扎,精轧阶段有机结合精轧结构的应用。此外,考虑到紧急情况的处理,可以借助液压缸将钢材从轧机中拉出。

具体而言,夹送辊是主要的器具元件,该元件的运行以减速机、联轴器、万向接轴传动,同时上辊无电机带动,区域无电机带动,是以钢板带动实现运行。出口夹送辊的主要作用,即结合夹送的方式将钢材表面的水处理掉。

1.2 系统软硬件配置

系统控制包括软硬件两个部分,硬件是重要的执行单元,软件是重要的控制单元。硬件部分的配置:Sie-mensS7-400PLC(由主框架和远程ET200M组成),PLC是重要的检测、控制执行单元,该PLC内部为Ethernet card工业以太网通信模块,基于该PLC的应用,实现了系统HMI与其他区域PLC的通信连接。从功能上来看,该PLC可以承担以下功能,能够针对飞剪进行控制,具体为点动控制;可以操作系统自动切头、切尾;可以操作除磷箱自动喷水,包括控制前后夹送辊上升及下降;实现对各个运行单元运行速度的控制。

系统软件采用西门子S7系列的PLC软件系统,该软件系统可以进行灵活的编程,可以结合实际需求进行编程、设计,具有功能强大的特点,基于该软件系统设计,可以集成多种设备的应用。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中,有机结合Mi-crosoft Windows 2000的Simatic WinCC系统,可以实现度系统设备运行情况的查看,形成有效的监控。从软件部分的设计来看,具有良好的开放性、灵活性,易于企业进行操控,也便于维护,同时还能够针对故障问题进行及时报警,提升排除故障的效率。

1.3 系统工作方式

1.3.1 飞剪剪刃位置控制

系统设备运行过程中,飞剪过程分为不剪刃与剪刃两个环节,当不执行剪刃操作时,切头是处于水平位置,是一种相对静止状态,此时切尾刃处于垂直状态。切刃与切尾刃呈现垂直交错状态。当带钢到达指定位置时,剪刃执行飞剪操作,此过程中切头剪刃由等待位置旋转至220°,然后再由220°启动加速,加速至16.8°,进入到剪切区域,剪切至0°,实现对钢材的剪切。飞剪过程中会持续到-20°的位置,然后形成制动,一直制动回调到130°,完成制动流程,再调回到270°进行等待,当接收到下一个命令时,飞剪剪刃会重复执行上述操作,往返实现持续的生产加工。

切尾系统在收到切尾指令时,剪刃开始运作,旋转至240°的位置,然后执行切尾操作,从240°运行至16.8°,此过程以加速状态完成,实现对钢材的切尾。一般会运行至-20°的位置,到达该位置后开始制动,制动回调到130°位置,此时制动程序停止,剪刃回到等待位置。待收到下一个命令时,会重复以上流程。

1.3.2 飞剪工作方式

飞剪功能运行前,要满足有关条件:首先要检测到信号,同时各个传感器应提供正确的位置、速度、温度等信号,待有关信号满足时,操作台发出飞剪指令时,系统会自动执行飞剪工作。另外,还需要确保飞剪润滑系统的正常。

(1)点动与手动方式。飞剪系统运行前,以上系统应全部满足,进而确保飞剪质量。飞剪操作阶段,借助操作台,设计了两种方式,一种为点动,一种为手动,点动为自动操作方式,点动操作执行时主要是结合预先输入的程序。手动剪切,即结合需求,工作人员可以进行自行调节进行飞剪。具体开启有关操作方式的方法是在操作控制平台上进行选择。具体控制中,应结合主操控台选择有关操控方式,操作方式选择手动后,剪切运行完全依赖工作人员的操作,剪切过程的速率可以进行把控,进行实时对系统的现精确化控制。

(2)自动方式。飞剪自动控制方式即钢材剪切过程的自动化运行,此过程中只需要工作人员在操作台上打开相关按钮即可。剪切自动化控制过程中,除了要满足以上条件外,还需要满足以下条件;就地操作箱与主操控台的控制需要调至“主控”位;主操控台“自动/停止/手动”功能要选择在“自动”位置上;与此同时,在HMI上要调整至“全切”位置,包含在HMI上对飞剪参数的设定,如进行设计剪切长度、切尾延后率等。当以上操作完成后,PLC会自动自行操作,判断钢材的位置,按照预先设定的参数,进行钢材的剪切,同时会经过计算分析,控制剪切速度,确保剪切工作的质量。自动剪切运行方式具有较高的自动化水准,其启动、停止的执行全部有逻辑条件出发,例如,飞剪前,对带钢进行热检是重要一环,PLC将对热检信号的距离、速度进行计算、计算出最佳的启动时间、剪切速度,当热检过程出现一些问题,不能够满足有关需求时,PLC会根据有关信号中断系统运行,这样可以保障飞剪操作的精确,满足最初的设计要求。

1.3.3 轧件速度检测

飞剪过程中,速度对剪切精度、剪切动作执行的顺利与否具有重要影响,因此,要对飞剪过程的运行速度检测,确保飞剪速度在科学合理的范围内。飞剪轧件速度测定过程中主要包含以下几点:

(1)测速辊头部速度检测,针对测速辊头部速度检测而言,主要依靠增量编码器,其安装于测速辊上。系统运行过程中,当带钢头靠近时,测速辊会快速升起将带钢顶住,此过程中,借助增量编码器,可以将速度运行信号发送到控制单元,由控制单元对剪切时间、速度进行控制,保障飞剪达到设定要求,达到测量的长度要求。测速辊直径是固定的,为1000mm。

(2)带钢头部速度测量。测量过程中,主要是结合两个热检元件间的距离,结合带钢运行时间的明确,借助公式得到带钢头部速度。

(3)带钢尾部速度测量。实际测量过程中,主要是结合在除磷箱后部的夹送辊,其是一种堕辊,系统运行时,带钢下行,夹送辊随之运行,此过程中,借助对码盘脉冲数的分析,形成对带钢尾部速度的测定。

(4)计算精轧机入口速度作为带钢尾部速度。计算过程中,根据金属秒流量相等的原理,结合机架带钢出口速度、出口厚度、机架带钢入口厚度三个物理量,计算出轧机入口速度,将其作为带钢尾部速度。

1.4 注意事项

①系统架构的优化过程中,切边剪切机构应能满足对钢板剪切功能的要求,同时要保证剪切机构与切边机构的连锁关系。②系统架构优化中,需要注意调整上剪刃沿钢板方向的运行位置,促使切边剪切钢板与剪刃滑块之间的水平作用力最小,这也可以促使钢板滑块与机架之间的摩擦力减小,提高剪切效率,有效预防一些故障、问题的发生。③剪切机构中曲柄之间的位置应合理,确保在一定范围内,满足剪切钢材的需求。

2 除鳞机手动及自动工作方式

除磷机的运行控制中,包含自动与手动两种工作方式。具体执行哪种除磷方式的操作,需要依靠工作人员的选择。除磷水系统中包含入口出口除磷水和除磷箱预充水。夹送辊位置压力控制主要包括夹送辊的零位标定、定位操作机压力控制。当除磷水及夹送辊运行处于自动运行方式时,带钢会自动运行至前夹送辊,夹送辊自动压下且会设定辊缝;然后带钢会被送到后夹送辊,由于自动运行,会压下并设定辊缝,此过程中会自动打开除磷水。自动运行至F1咬钢时,夹送辊的压力环会投入,具体是以HMI上的设定压力执行下压动作;当热金属检测器HMD303失钢时,系统收到信号会取消夹送辊压力。带钢离开前夹送辊时,后夹送辊会自动运行,打开到180mm。手动控制阶段,将除磷水及夹送辊运行调整至手动运行,HMI上的相关水阀按钮要全部通过手动操作实现控制。另外,为了确保系统的可靠运行,以及展开有关独立检查工作,除磷水阀的开闭也可以在自动运行情况进行手动控制,实现有效控制干预。

3 区域控制时序

飞剪及除鳞系统运行控制过程主要是运行速度、时序的控制,优先控制过程中,如何切实反映出带钢实际速度,然后科学合理的调整飞剪剪切速度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解决该问题,住宅飞剪剪切速度、区域辊道速度与带钢实际运行速度的有机融合,进而体现运行配合的良好,保障剪切精度、剪切动作的顺利执行。

3.1 带钢速度检测

时序控制中,带钢速度检测应确保有效,能够真实反映出带钢运行情况,而为了有效检测出带钢运行速度,则需要采用合理的检测方法。具体检测中,采用多种方法测定,确保检测效果可靠。①结合测速辊测量头部速度,辊径是固定的,其周长为1000mm。基于测速辊的增量编码器进行测定。具体而言,当带钢头接近时,测速辊上的编码器会将速度信号反馈于飞剪控制系统,系统对飞剪时间进行计算,得到最佳控主数据,确保剪切符合要求。②热检测量带钢头部速度,结合钢铁1780热连轧生产线,在生产流程中安装了3个金属热检测器,将其分别安装于生产线的初始端、中间环节、尾部环节,实现对钢铁的运行速度的测定。③尾部速度测量阶段,主要是借助后送辊上辊的码盘脉冲设备,对该设备进行分析,进而得到实际的数据变化特点,再通过计算分析,得到尾部带钢速度。④精轧机入口速度测定,借助金属秒流量相等原理,有机结合F1机架钢出口速度、出口厚度、F1机架带钢入口厚度,计算出F1机架入口速度,该速度即为带钢尾部速度。

通过对以上速度的综合分析,系统实现带钢速度的合理检测及验证。

3.2 飞剪及精除鳞区域时序控制

带钢运行速度的精准控制是基础环节,也是确保飞剪加工合理的保障,为了确保飞剪及精除磷的科学合理,则应对整体系统进行有机调整,使各个加工环节的衔接科学合理,达到设计要求,同时这也是加工生产是否合格的关键。对此,应飞剪及精除鳞区域控制时序进行有效调节控制。具体控制方式如下:

①初始准备,工作人员将飞剪及精除鳞运行方式调整到自动位置,此时,剪刃处于等待位置、传动结构运行等待、辊道结合预先设定的速度运行。②辊道检测单元收到带钢信号时,热感元件发挥作用对钢材进行探测,此时飞剪区域辊道以HMI设定的速度运行,同时粗轧中间辊道应与飞剪区域辊道速度同步。③当热感元件收到金属元件信号时,飞剪辊道速度以设定速度运行。④当辊道尾部的热感元件收到带钢信号时,代表钢材已经进入可加工操作范围,此时根据该信号判定,剪切飞头运行,辊道速度仍然维持设定速度运行。飞剪剪刃运行到减速点时,除磷系统开始运行,进行对钢材的除磷,具体而言,除磷系统中的前送辊会延时自动压下到HMI设定的辊缝,然后执行除磷操作,该阶段的运行速度是以轧入口的速度运行。⑤当辊道尾部的热检测仪检测出钢信号的下沿时,飞剪切尾呈现被激活,该程序执行时,除磷箱前夹送辊延时自动抬起到HMI设定辊缝,飞剪剪刃冷却水15s后自动关闭。之后,除鳞水系统会自动关闭,除鳞箱后夹送辊抬起,前夹送辊抬起至最大开度。此运行阶段,飞剪区域的辊道跟随精轧入口的速度运行。⑥当检测单元失去钢信信号时,系统会恢复到初始状态,如除鳞箱夹送辊中的压力自动取消,飞剪区域辊道以HMI设定的速度运行,步序器自动返回初始环节,等待下一环节的剪切。

4 结语

本文结合某企业钢铁1780热连轧飞剪及精除鳞系统的优化进行了分析,该系统有机结合了全面控制的措施,实现了点动、手动、自动3种控制模式,主要是对带钢速度的测定,结合了4种检测方法,包括测速辊测量头部速度、热检测量带钢头部速度、依靠脉冲设备尾部速度测量、借助金属秒流量相等原理测量精轧机入口速度。在控制时序上采用了逻辑严密的顺序控制的步序器。从控制效果来看,使得飞剪及精除磷系统运行稳定,除磷效果显著,带钢头尾质量合格,轧制节奏稳中有升。

猜你喜欢
机架尾部剪切
无人驾驶替代农药喷雾车机架动静态特性分析
腹板开口对复合材料梁腹板剪切承载性能的影响
连退飞剪剪切定位控制研究与改进
N的最大值是多少?
兆瓦级风电机组前机架结构强度优化设计研究
海洋大探险
N的最大值是多少?
最多支持36块显卡 德国水冷品牌AlphaCool推出矿机机架
剪切与冲切的辨析及工程算例
一种解决轧机和剪切线共享一台WINCC服务器所产生的弊端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