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那曲安多县多才玛铅锌矿矿床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

2022-11-22 17:32王克瑞朵高德
中国金属通报 2022年8期
关键词:铅锌矿矿化流体

王克瑞,朵高德,刘 祺

西藏那曲安多县区内部从晚古生代时期开始就经历了长时间的构造活动,不仅改变了底层的构造,也使地形的建造类型比较丰富。在这基础上,地质的断层、褶皱发育结构也比较完全,岩浆岩活动性比较强。在此期间,由于构造环境发生了许多变化,导致成矿的作用非常复杂,类型也变得复杂多样,在不同的矿床上也能表现出多样化的控矿因素。属“三江”多金属成矿带北段沱沱河的成矿远景区。通过近几年来相关人员的辛勤工作,在此地区发现了许多矿床、矿化点和矿化信息,发现的矿物主要有铅、锌、银、铜、铁等。在初步工作之后,工作人员将成矿类型确定为热液型、中低温热液型铅锌银矿等。

1 地质特征

西藏那曲安多县多才玛铅锌矿位于昌都-兰坪双向后河盆地前陆以南,毗邻黔北区块。这一地带内所裸露出的地层主要是二叠纪-三叠纪九十道班组、甲丕拉组灰岩、侏罗纪古近纪沱沱河组砂岩等,且这一地带内时常就会有火山进行活动,从而形成了火山碎屑岩。带内地层、岩浆岩均受北西向断裂控制,呈北西向展布。多才玛铅锌矿床的铅锌矿体位于区域大断裂F2中,该断裂为张性正断裂,北倾,近东西向展布,沿断裂带形成宽200m~400m不等的破碎带,目前认为该断裂倾角在60°~80°之间,为区内主要的控矿构造。在孔莫陇矿段主矿体的北侧,存在推覆构造,南面的二叠纪地层推覆至北面的古近纪地层之上,形成一个东西走向的推覆构造,其断裂面向南倾,推覆面倾角60°左右。

区内由于岩浆经常侵入到地形中,促使当地地形的活动比较活跃,各种类型的岩株状也相继产出。在这其中,印支期闪长岩本身带有碰撞之后呈滞后性型的花岗岩特征。在燕山晚期,会有一些呈中酸性的侵入岩产出,自身本就带有一些后碰撞的特点。而喜马拉雅山上的一些特殊的岩石类大多都在大陆抬升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当地的断裂构造发育一般都是从北西西向从东西向进行延伸,大部分都会逐渐形成大范围的破碎蚀变地区,宽度一般都会大于200m,最大的一条破碎蚀变地区宽度则大于9500m。像重晶石化、石膏化和碳酸盐化这些物质都会在带内蚀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

2 多才玛铅锌矿矿床地质特征

2.1 矿化带所形成的特征

通过技术人员进行详细的前期工作之后,在工作的区域当中总共画出了SbⅠ、SbⅡ、SbⅢ和SbⅣ共计四条矿化蚀变带。

SbⅠ矿化蚀变带:该异常带分布在详查区主断裂带F2向北大约2km这一范围内,长度大约在8km,而宽度则在300m~700m左右。这一带当中所具有的物探异常表现大约在视极化率的2%~4%左右,大多都是以低阻中等极化作为变现的特征;锌元素含量一般在800×10-6~>2500×10-6,银元素含量一般在300×10-9~>1500×10-9。在这一地带当中,主要有古近纪沱沱河组紫红色砂砾岩和二叠纪九十道班组灰岩这两种岩类。根据当前的情况来看,还有6条探槽都会在当地的矿化带当中进行一定程度的揭露控制,也会有少量的铅、锌逐渐进行矿化。

SbⅡ矿化蚀变带:该带的异常主要分布在了详查区中部,长度大约为19km,而宽度大致在200m~400m之间。它不仅与区内主断裂F2相吻合,还是区内的主要含矿地点之一。通过以往预、普、详查工作开展,该带基本达到详查程度,是工作区目前控制程度最高的矿带,该带内圈定出孔莫陇矿段、共圈定铅锌矿体18条,并且大部分矿体具有很大规模,找矿效果较好。

SbⅢ矿化蚀变带:该矿化带主要分布在了工作区中部,大致呈东西走向进行分部,长度大致在3.0km之间,异常带宽100m~1200m,该带中出露古近纪沱沱河组紫红色砂砾岩和少量二叠纪九十道班组灰岩,带内主要有高岭土化、褐铁矿化、方铅矿化、闪锌矿化等,该带控制程度较低,只在矿化带东段利用少量探槽和钻探工程控制,圈定出茶曲怕查矿段,圈定出铅锌矿(化)体5条,具有一定规模。

SbⅣ矿化蚀变带:该矿化带位于工作区东部,呈北西西向展布,长约5.0km,异常带宽400m~700m,该带中出露古近纪沱沱河组紫红色砂砾岩带内主要有高岭土化、褐铁矿化、方铅矿化、闪锌矿化等,该带目前仅有少量探槽和钻探工程控制,圈定出多才玛矿段,圈定出铅锌矿(化)体3条,规模较小,但是该带有大部分地物化综合异常地段前期由于工作量限制等多方面原因没能进行工程揭露验证,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2.2 矿段特征

2.2.1 孔莫陇矿段

孔莫陇矿段主要位于详查区西段,大约是在63勘探线~112勘探线之间,长度大致在9.25km,宽度大约在100m~800m。为物化探综合异常段,在这其中,孔莫陇矿段的视极化率值一般是在2%~3.5%这个范围之中,而这个矿段的主要特征就是高极化、高相位。1/1万土壤测量结果当中已经表明,铅元素含量在500×10-6~>2500×10-6,锌元素含量在1000×10-6~>2500×10-6,银元素含量在300×10-9~>1500×10-9,异常带在平面上主要呈现的是条带状向东西方向进行展布,这与已知的矿化带也是比较符合的。

当前这个矿段的地表主要是按照200m~400m间距的地物化剖面进行全方位覆盖;钻探工程在进行的过程中,主要运用400×160m的网度在39勘探线~128勘探线间运行,而17勘探线~64勘探线的网度已经到达了200m×160m,7勘探线~36勘探线也已经基本达到100m×80m的网度。孔莫陇矿段当中的地带内岩石大致都比较的破碎,主要是以早二叠纪九十道班组生物碎屑灰岩。

2.2.2 茶曲怕查矿段

茶曲怕查矿段主要是位于详查区中段,一般都会集中在茶曲怕查矿段的东南侧,长约2.7km,宽250m~450m。为物化探综合异常段,在这其中,茶曲怕查矿段的视极化率值一般是在2%~4.5%这个范围之中,而这个矿段的主要特征就是高极化、高相位。1/1万土壤测量结果当中已经表明,铅元素含量在500×10-6~>2500×10-6,锌元素含量在1000×10-6~>2500×10-6,银元素含量在300×10-9~>1500×10-9,异常带在平面上主要呈现的是条带状向东西方向进行展布,这与已知的矿化带也是比较符合的。这个矿段具有比较低的控制程度,岩类主要以第三纪沱沱河组砂砾岩和泥晶灰岩这两种为主,矿性的岩石主要是砂砾岩。

2.2.3 多才玛矿段

多才玛矿段主要位于详查区东段,长度大致是在6km,并沿着F3断裂带进行分裂展布。在这其中,虽然视幅频率(Fs)曲线比较宽,波状也比较的缓慢,可是激电的强度却不高,视幅频率最高可达1.6%。视相位值高于-3mrad,视电阻率大于300Ωm,由此可以看出,多才玛矿段的特征仍然是高极化、高相位,控制程度也比较低,大致都是由槽探和少量的深部工程进行控制,含矿的岩性主要是以九十道班组灰白色灰岩为主。

2.3 矿体特征

孔莫陇矿段圈中具有的铅锌矿体总共有18条,含有6条主矿体。在这其中,主矿体大多是以铅矿体为主要的因素,含矿的岩性一般都是(方铅矿化褐铁矿化)碎裂灰岩、结晶灰岩,锌矿体较少,多在近地表出露,且产状较缓。矿体呈薄板状、板状、哑铃状、纺锤状等,产状的范围大致会在18°~40°之间,长度也会在300m~1400m这个范围之中,平均厚度2.07m~82.5m。与此同时,矿体的品位主要是在7勘探线~36勘探线之间,向东西两侧我们可以发现,矿体的品位变得越来越少,而厚度则是呈现由南向北逐步变薄的趋势。对于一般的情况来讲,南段的铅锌矿床自身的厚度也比较大,品位相对而言也是比较高的,而相反的方向的厚度与品位也会逐步下降。

茶曲怕查矿段圈出铅锌矿体5条,矿体编号为CM1、CM2、CM3、CM4、CM5。

多才玛矿段圈出铅锌矿体3条,矿体编号为DM1、DM2和DM3。

多才玛矿区各矿段矿体资源量如下:

孔莫陇矿段:KM1矿石量25.9万吨,铅、(锌)金属0.43万吨;KM2矿石量48.8万吨,铅、(锌)金属0.93万吨;KM3矿石量353.781万吨,铅、(锌)金属21.22万吨,银金属26.66t;KM4矿石量973.33万吨,铅、(锌)金属21.54万吨,银金属61.23t;KM5矿石量4051.16万吨,铅、(锌)金属88.14万吨,银金属233.37t;KM6矿石量8701.47万吨,铅、(锌)金属204.54万吨,银金属1026.76t;KM7矿石量2.95万吨,铅、(锌)金属0.07万吨;KM8矿石量23.43万吨,铅、(锌)金属0.47万吨;KM9矿石量7.25万吨,铅、(锌)金属0.12万吨;KM10矿石量8805.95万吨,铅、(锌)金属250.62万吨,银金属1162.22t;KM11矿石量4009.51万吨,铅、(锌)金属162.96万吨,银金属707.32t;KM14矿石量3.3万吨,铅、(锌)金属0.09万吨;KM15矿石量3.79万吨,铅、(锌)金属0.02万吨;KM16矿石量27.2万吨,铅、(锌)金属0.76万吨;KM17矿石量3.16万吨,铅、(锌)金属0.02万吨;KM18矿石量42.19万吨,铅、(锌)金属0.7万吨;KM19矿石量98.89万吨,铅、(锌)金属1.6万吨;KM20矿石量289.84万吨,铅、(锌)金属2.37万吨。合计矿石量27471.90万吨,铅、(锌)金属756.60万吨,银金属量3217.56t。

茶曲怕查矿段:CM1矿石量23.47万吨,铅、(锌)金属量2.27万吨;CM2矿石量4.8万吨,铅、(锌)金属量0.09万吨;CM3矿石量691.7万吨,铅、(锌)金属量27.96万吨;CM4矿石量17.44万吨,铅、(锌)金属量0.29万吨;CM5矿石量26.99万吨,铅、(锌)金属量0.44万吨。合计:矿石量764.4万吨,铅、(锌)金属量31.05万吨。

多才玛矿段:DM1矿石量6.03万吨,铅、(锌)金属量0.23万吨;DM2矿石量5.47万吨,铅、(锌)金属量0.04万吨;DM3矿石量16.92万吨,铅、(锌)金属量0.47万吨。合计:矿石量28.14万吨,铅、(锌)金属量0.74万吨。

多才玛矿区总计:矿石量28264.44万吨,铅、(锌)金属788.39万吨,银金属量3217.56t。

2.4 围岩蚀变特征

常见矿化主要为方铅矿化、闪锌矿化、白铅矿化、菱铁矿化、菱锌矿化等。方铅矿、闪锌矿主要以细脉形式产出;白铅矿化、菱铁矿化、菱锌矿化主要以次生富集的形式沿岩石的层理、节理面或裂隙面产出。矿化强弱与裂隙发育程度有关,裂隙密集且宽时,形成矿脉较多,含矿品位亦较高。

3 矿床成因

3.1 控矿因素

构造控矿:在多才玛铅锌矿矿床区域内,相关工作人员已经在此地发现了一些矿化体,它们主要都是沿着沿二叠纪灰岩的走向进行张性断裂发育的。

地层控矿:矿化体一般都产在了早二叠世九十道班组碎裂岩化灰岩以及泥灰岩当中。虽然在古近纪沱沱河组紫红色砂砾岩底部也能见到一部分的矿体,但矿体规模较小、矿化体程度有可能会比较弱。由此可以看出,矿化体与灰岩地层之间存在着很大程度上的关系。

后期热液改造:一般来讲,方铅矿、闪锌矿这两种矿石大多都会沿着裂隙所具有的构造产生独特的脉络,这也体现出了一个热液成矿的原理。与此同时,后期热液改造主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具有开放空间填充的主要特点,这也属于后生成矿的一种类型。

3.2 矿床成因

(1)根据当前的岩石的走向和大地的构造进行分析来看,其矿床呈现的具体原因主要是在二叠纪北羌塘地块南侧的古特提斯洋盆向北方进行俯冲,在三叠纪地块北侧的古特提斯洋盆向南方进行俯冲。俯冲主要是通过古生界和早中生界当中形成一种富成矿金属的弧岩浆岩,还会形成一种具有弧后富还原性的流体碳酸盐岩,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构建矿源层。自从我国新生代发展以来,陆内盆地也在逐渐发育的过程当中。而具有氧化型的沉积物自然不会覆盖在从前的地层之上,这样也会形成一种独特的岩性或是界面。

具体成矿过程为:逆冲推覆构造挤压驱动氧化(SO42->H2S含量)的盆地流体由逆冲带根部带向前锋带侧向迁移,同时萃取流经地壳岩石的金属形成富铅锌成矿流体,区域走滑或引张诱发成矿流体垂向排泄,主要在前锋带内,陡倾断裂输导流体灌入有利的构造-岩性容矿空间,氧化的成矿流体和富H2S的浅表流体两种流体混合导致金属硫化物沉淀成矿。多才玛铅锌银矿床产于盆地边缘受古溶洞构造控制的多才玛式。

(2)根据多才玛铅锌矿区已经取得的资料进行系统综合研究。①多才玛铅锌矿区的矿体大部分都集中在了1勘探线~36勘探线之间,主要的矿体在延伸之后能够到达1500m~3800m,在这个范围当中富含三种矿段,具体分布在了1线~10线、18线~22线、28线~32线。通过相关的人员进行对比之后分析,多才玛铅锌矿区的南北方向与东西方向的交汇出比较容易找到富矿,东西方向主要是导矿构造,而南北方向主要是容矿构造。②多才玛铅锌矿床的矿石类型主要有铅矿石、锌矿石、铅锌混合矿石,这几种矿石的大多数都会伴生成为银元素,具有很明显的分带性。如若铅锌矿体本身比较富裕,那么伴生的银质量和含量也就越高;相反,如若是铅锌矿体的含量本身比较低,那么伴生的银也会比较低。且在伴生的时候,铅矿石所伴生的银要比锌矿石的质量好。根据我国已经研究出的结果进行分析,由于早期的地形逆冲构造积压了盆地当中的流体,将矿床由深部向地表浅的地区移动,而流经地壳岩石的液体和金属也会成为一种富含铅锌矿物质的流体,而区域的滑落或者是扩张都会导致矿流体进行排泄,从而形成一种独特的空间,我们也会称之为岩性容矿空间。氧化后的流体和一些富含硫化氢的浅表流体进行混合之后,也会使金属硫化物进行沉淀,从而形成一种矿物质。

在多才玛铅锌矿床所在的地区当中,由于在形成后期出现了逆冲断裂(带有走滑)的地形构造破坏,会使多才玛铅锌矿床中的矿体在南部进行断裂,从而将矿体进行分离。由此可以看出,在孔莫陇矿段南侧肯定会存在一比较丰富的铅锌银矿体,这也会使相关人员在本区继续寻找铅锌银富矿体的主要调查地区。

猜你喜欢
铅锌矿矿化流体
温度对贵州喀斯特黄色石灰土有机碳矿化、水稻秸秆激发效应和Q10的影响
CO2矿物封存技术研究进展
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流体压强与流速
喻璇流体画
铅锌矿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及成矿模式的研究
猿与咖啡
贵州黄壤性水稻土不同粒径有机碳之间的矿化差异
浅析克什克腾旗朱家营子高岭石成因
铅锌矿区土壤重金属含量及木本植物吸收特征
铅锌矿在矿产勘查方法方面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