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东至县多金属矿预查区地质找矿技术应用研究及找矿远景分析

2022-11-22 01:24马凌康
中国金属通报 2022年10期
关键词:金矿技术人员勘查

马凌康

安徽省东至县多金属矿预查区地质找矿项目,具体是利用地质找矿技术,评价地质特征,而后结合找矿潜力,确定预查区开发力度,由此保证在地质找矿技术参与下,能够获得可靠的钻探信息。据调查:该项目钻探深度为2km,地层构造剖面测量14k ㎡,项目投资规模259.36 万元,均由安徽省地质勘查基金支付。为了实现该区域现场矿产资源的深度开采,理应参照地质找矿技术应用成果,制定科学的技术规划,用于辅助相关人员高效完成地质找矿任务。

1 安徽省东至县地理位置与地质特征

1.1 地理位置

安徽省东至县预查区位于东至县西南方向,与县城有25km的间隔。在该勘查区内分布着滑坡区域。在预查区南侧坐落着彭泽县,整体区域的地势由北向南逐渐升高,具有较大的高程差,其中在预查区具有海拔高度为654.1m 的青草尖高峰,且有着繁盛的植物。在以往地质调研活动中发现此区域的地质条件不佳,呈现亚热带季风气候,强光照、高降雨,年均气温达到16.9℃,有63%以上的时间属于无霜期。同时,在夏季里,随着降雨量的增加,发生滑坡以及泥石流等病害的可能性偏高。干预查区农业种植产业发展阶段,多以大米作物为主,不具备丰富的工业发展基础,在华东电网系统运行保障下,预查区的供电条件较好,能够支撑地质找矿技术的电力应用需求。

1.2 地质特征

安徽省东至县区域地层以江南地层、扬子地层区为主。随着加里东运动、燕山运动等地质运动的变化,已然在预查区形成了丰富的地质构造,研究区位于扬子陆块北缘两个造山带的夹部位,大致以高坦断裂为界划为下扬子前陆带和江南隆起地带,其中江南隆起带北部的江南断裂与高坦断裂之间,为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南外带,称为“江南过渡带”。江南过渡带以新元古代—早古生代沉积为主,前南华纪沉积的一套碎屑岩建造构成了隆起带的褶皱基底。矿产资源主要赋存层位为青白口系邓家组、南华系休宁组、震旦系篮田组、寒武系黄柏岭、奥陶系,研究区褶皱基断裂构造发育,褶皱构造以印支期为主。地质勘探人员从钻孔处进行钻探发现此区域具有稳定的矿体层。尤其是东至县南侧的彭泽县分别着金矿资源,其金属矿物有方铅矿以及闪锌矿等。若能积极开发预查区矿产资源,有利于提高多金属矿产开采量。而在地层调查中分布着青白口系地层,多见石英砂岩等岩石成分,为了保证预查区多金属矿找矿技术在该项目中发挥出显著效用,需出具可靠的地质勘探报告,辅助找矿技术人员顺利完成多金属矿预查区找矿任务,精准评估找矿潜力,为后期采矿作业的实施给予安全保障,助力采矿人员成功实现预查区矿产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经过测量后发现在预查区中合计5 条金矿化蚀变带,且出露长度达到了920m,勘探职权在510m 长度内,需要根据预查区地层分布特征,编制可行性找矿计划,指引找矿技术人员在预查区对多金属矿实施全方位探测。

2 安徽省东至县历史地质找矿成果

2.1 1970 年~1995 年

在安徽省东至县周边曾多次实施矿产勘查工作,早在1970年就已经开始对周边区域的矿产资源分布情况进行广泛勘查,并且取得了相应的找矿成果。其中在1970 年~1980 年期间,先后勘查磷矿以及金矿、瓷土矿,在1:50000 精度测量中,石英矿(含金)分布范围较大。而且在1980 年还开设金矿勘查项目、铀矿勘查项目,而且在1990 年以前,当地还特意调配了勘查队伍,采用化探测量技术、航磁测量技术实现金矿找寻。根据史料记载,在1983 年的近两年时间里,东坑坞到高化塘区域内均显示金矿勘查异常结果,而且结合地质草测技术还对4600m3的施工槽沟予以勘查,预估金矿产量高达111.04kg,并且在1988 年在赵家岭位置也记录了金矿勘查资料,甚至在地矿勘查局参与下,当年还曾在九华庄处发现金矿。多年积攒的历史信息,能够作为地理位置地质找矿凭证,用于辅助找矿人员明确找矿方向。另外,在20 世纪末,以1:10000 精度实施化学测量工作,也出现了20条金矿异常情况,均可充当找矿依据,助力找矿技术人员汲取历史找矿经验,依托找矿线索制定可行性找矿计划。

2.2 2003 年至今

在进入21 世纪以来,找矿工作依旧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于2003 年,当地技术人员专门针对金矿进行勘查,而且在文本信息记录上具有对应的普查地质报告,能够辅助技术人员了解往日地质分布特征,结合普查报告相关信息,此时开展的地质普查工作具体位置以中畈区为主。而后在2004 年花费两年的时间开设东至县金矿普查工作,其中长发矿业企业于2008 年获取探矿权,金矿资源产量超出1t。时至今日依然在金矿勘查中投入一定精力,多金属矿产资源产量突破1.161t,可以参照历史找矿成果优化技术应用成效。

3 安徽省东至县多金属预查区地质找矿技术应用措施

3.1 区域矿产勘查技术

在安徽省东至县多金属预查区实施地质找矿工作,应当在实践工作中应用区域矿产勘查技术,技术人员应当充分结合矿床特征,确定当前在勘查区域内的地质矿产分布结果,之后对此区域的矿产覆盖范围予以确定,指引采矿人员有针对性的完成采矿任务,也能从此项技术应用成果中预判找矿潜力。例如在安徽省东至县兆吉口,技术人员在勘查中发现了50 个铅锌矿,以脉状分布在此区域内,并且依托铅锌矿的棕红色颜色特点以及西倾向规律,测量铅锌矿实际厚度及其标高,记录对应的勘查结果后,还需要对周边区域的矿产特点加以总结。经过对中畈区的矿产进行勘查,从多金属矿物分析中,发现该地段有黄铁矿、金矿、黄铜矿等矿产资源。技术人员在查找金矿时,还可以根据裂隙发育程度、矿石破碎度、构造面特征确认是否存在金矿,以便凭借金矿化普查结果,制定科学的找矿方案,以期从找矿中顺利获取金矿资源。

通常情况下,在开展矿产勘查工作时,还应当利用地质测量方法作为辅助技术,作为一项可行性较强的地质现象观察方式,若找矿人员能在勘查区加强地质资料的汇总,能够获取更可靠的矿产勘查数据,并且也能对矿产勘查技术成果起到解释参考作用。从相关研究中,于矿产勘查技术实践应用中,关于地质测量方法的运用,可以搭配1:100 万的比例尺图纸,而后凭借不同矿产资源的分布特性,确定勘查区矿产资源类型。根据对安徽省东至县预查区的分析,其分布着大量的铅锌矿,此时应当对铅锌矿成矿原因进行分析,多出现在角砾岩、泥灰岩、石英岩中,以预查区地质构造特点,验证铅锌矿矿产资源丰富。

3.2 航磁异常检测技术

在该项目中还可以通过航磁异常检测技术,实现深部找矿,基于地球物理磁法对预查区矿产资源进行探测,能够按照不同精度测量方式,记录航磁异常检测结果,自此在磁场环境下,依托磁场与矿产资源分布位置的相关性,总结找矿结果。其中以1:50000精度航磁异常检测技术,对该项目中的矿区进行探测,能够判定预查区的位置在磁场梯度带内,以南东向为正磁场分布方向,以北西向为负磁场分布方向。其中经过航磁异常测量,磁异常点主要体现在高化塘金矿与兆吉口铅锌矿处,验证此区域具备丰富的矿产资源,采矿人员能够根据找矿人员提供的磁异常分布位置图确定矿产资源分布范围。以1:10000精度航磁异常检测技术对预查区矿产进行探测,可以参照2010年的技术应用成果。即对6km2范围内的地质矿产进行普查,设定点线距离分别为40m、100m,由此得出在此项技术参与下合计获取四处磁异常点,特别是在余村附近,技术人员理应在找矿技术普查报告中标注好磁异常点,以供相关人员有效利用磁异常点位置图明确矿产分布面积。

在预查区运用航磁异常检测技术时,可以凭借对异常特征与地质特征的综合分析,对多金属矿产进行合理探测。其中还需注意的是,应当在技术实践初期,对航磁异常特征的分析步骤予以归纳。如横向分辨率的异常表现,可以通过对预查区地质平面构造进行分析,并在磁性体规模以及埋藏深度参数确定上,对预查区矿产分布规律提出明确的分析路径。至于垂向特征的分析,常需要找矿人员对预查区断面特征进行观察。随着多项地质特征资料的整理,可增加此项技术应用成果的可靠性。

3.3 沉积物与土壤探测技术

于安徽省东至县多金属矿预查区项目中应用地质找矿技术时,还可以通过测量沉积物,分析土壤元素特点,给出可靠的找矿结果。其中技术人员在测量沉积物时,能够凭借水系沉积物的测量数据,利用异常元素归纳矿石特征。例如在变质岩中测量出异常元素,可结合元素分析技术,对元素种类予以确定,与此同时还可以从矿石构造发育方向验证异常元素组合范围,由此得出该区域异常元素范围广泛,密度大,可作为重点找矿区。此外,在应用地质找矿技术阶段,还可以对土壤成分的异常元素予以统计。经过技术人员探测预查区的土壤,发现以砷元素、金元素、锑元素为主要的异常元素,规模有2km2,具备密集性特征,主要坐落于余村周边区域,此时能够利用异常元素,精准分析找矿潜力,即异常元素密集处表明矿产资源集中可能性较大。在对预查区土壤特性进行分析时,应当加强土样的精准采集,可以利用钻探取芯方式,对预查区岩体周边土壤进行采样,而后将样本送至实验室,等待预查区滑动面土壤检测报告的出具。实验室检测结果可作为预查区土壤特征评判依据。同时,因沉积物类型多与矿产分布特征存在密切关联,故此在运用此项技术时,应当实现样本信息的有效收集。

3.4 地球元素广度探测技术

矿物集中分布能够形成矿产,此时能够依据元素分布规律,将元素分布规模较大且密集的区域纳入重点找矿项目中。鉴于此,找矿技术人员能够利用地球元素广度探测技术,做好预查区元素勘查工作。技术人员可以利用异常元素特点,对各个元素的异常点范围予以确定。经过统计后发现铜元素异常点位置共有38 处,而且位于预查区周边中棚一带也具有金元素异常特征,而且在东南处显示锑元素异常,异常点有14 处,至于砷元素异常点则有24 处,能够从多处异常元素点分布状态中,对可能大量覆盖着矿产资源的区域予以评估,自此辅助技术人员顺利找到对应的矿区,进而增加矿产开采量。

4 多金属矿预查区地质找矿的远景发展

4.1 提升化探工作质量

针对多金属矿预查区地质找矿工作进行远景分析,为了取得满意的工作成果,还应当进一步提升化探工作质量。其中较为关键的是加强对采样方法的有效把控,并且利用质量监控技术,规范地质找矿技术应用流程。在采样过程中,由于该地区以丘陵地貌为主,造成采样区域多分布着风化碎石成分,要想从中获得可靠的样本,至少需要将采样深度控制在20cm 以上,且尽量远离风积物等杂质,之后还要在采样阶段借助标记法,妥善处置样本,避免化探工作中因样本混乱影响数据精准度。严格执行采样规范要求,不得混样、错号,严禁选择性采样。无法识别出的矿石或可能矿化地段,可进行连续采样。矿石采样要根据其类型、用途、矿物主要指标的变化程度来确定。样品分析、测试严格执行操作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内检矿物样品必须由送样单位编码、送原分析单位进行验证,外检样品亦编码,附分析方法的说明,送指定检验室进行外检,按相关规范执行。实验室流程试验样和扩大连续试验样在采集前应与实验单位共同编制采样设计,在采集时还要考虑到矿石的贫化。送检样品主要组分含量应低于所代表矿石类型的平均品位。当矿石中有共、伴生有用组分时,采样时应一并考虑。

化探工作中可以按照长100m,宽40m 的网格化采样方式,增加此次采样数据可信度,而且还要保证点距偏差量在0.5 以内,及时剔除偏差较大的采样点。在应用质量监控技术优化化探工作成效时,应当依据三级质检制度,严格管理采样行为,包括规范采样点以及采样方式等,最终确保化探工作能够在高精度采样作业辅助下提升工作质量。

4.2 精准测量工程点

在该项目找矿远景分析阶段,理应借助工程点测量事项,优化测量效果。其中共计25 个测量工程点,包含19 个探槽测量工程点。在工程测量期间,相关人员应当先行明确测量标准,即依靠坐标系统与高程基准测量仪,增加此次测量工作的精准度。同时,还需要提高现有资料利用率,本项目中采用了1954 年设立的北京坐标系统,自此获取了完整度较高的测量数据。另外,在展现找矿技术优势时,可以借助南方银河网络系统,实现预查区坐标值的精准转换,并且搭配着对应的复测工作,促使该区域测量结果符合预期找矿技术应用要求。

4.3 综合分析勘查样本

在对预查区分布的矿产资源进行查找时,应当采用多样性分析方法,对样本进行合理勘查。适用于本项目找矿技术应用条件的勘查样本多以基础分析样、矿石光谱样等多种样本为主。此处以基础分析样本为例予以阐述,在样本分析中,相关人员可以从预查区中的矿化蚀变结构中进行连续采样,之后在专业人员的分析中知晓岩性。经过分析后得出预查区样本中富含铜银等元素,亦可采用刻槽分析方法,于地层出露区域依据矿种、层位基准进行刻槽,自此获取1.5m 厚度的矿样,通过分析样本了解预查区矿体性质。

4.4 加强预查区钻探

关于地质找矿技术应用远景的分析,为了保证此项技术体现出实践价值,需加强对预查区的钻探研究,技术人员务必重视槽探工作成果。本项目中已对1500m³矿石开展槽探工作,依靠人力对预查区的矿石进行挖掘,其中宽度可设计为1m 左右,之后对挖掘后裸露的矿石结构进行采集。由于钻探环节可以辅助技术人员掌握蚀变矿化规律,自此优化工作质量,使地质找矿技术在未来项目中精准分析找矿潜力。

5 结论

综上所述,安徽省东至县多金属矿预查区能够充分应用区域矿产勘查、航磁异常检测、沉积物与土壤探测、地球元素广度探测等技术,精准评价地质找矿潜力,用于指引相关人员采取有效措施,深层次分析该区域地质资源分布范围。对此,应从化探工作质量、测量工程点、分析勘查样本、预查区钻探等远景发展路径等方面着手,促使地质找矿技术在安徽省东至县多金属矿预查区表现出显著的应用优势,为我国地质矿产行业的良性发展给予保障。

猜你喜欢
金矿技术人员勘查
洗碗机是金矿 还是冰山
长治市植保站组织技术人员调研指导病虫防控工作
气球上的五星期(九) 光束与金矿
浅析水文地质勘查中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工程地质勘查的问题
矿产地质勘查的基本特点分析
煤矿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和使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勘查工程的要点及合理布置
蒙面偷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