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如何度夏

2022-11-22 20:04任万杰
新农村(浙江) 2022年6期
关键词:瓷枕度夏凉水

■任万杰

炎炎夏日,很多人会好奇:在没有电扇、空调等电器的古代,人们是如何应对炎热的呢?其实古人远比我们想象的智慧,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会用各种方式为自己降温。

吃唐代,人们就已经会制作公开出售的“冰棍”了。大木桶里放上冰(冬天取来储藏在地窖中以备夏用),撒上盐以降低冰的融点,再将盛有蔗糖水的小铁盒排列在桶中,插入小木棍,过一会,就冻成了冰棍。

到了宋代,夏天除了能喝到冷酒,还能吃上各式各样的冷饮,并且已有了刨冰。北宋都城汴京,一到农历六月,街道两旁就摆满了冷饮摊;南宋时,市集上的冷饮更加琳琅满目,夜市的冷饮铺甚至要卖到三更时分才打烊,当时的都城临安城里广受欢迎的冷饮有“冰雪甘草汤”“雪泡豆儿水”“凉水荔枝膏”等。

明清时期,冰镇饮食已经充斥寻常巷陌,盛夏时节有很多小贩挑着担子沿街售卖“凉水”。

穿魏晋前,男人也和现代人一样爱打赤膊,女人则喜欢穿“开裆裤”。这种“开裆裤”并不是单穿的,一般外穿深衣,里面穿胫衣,胫衣可看作是裤子的雏形,但它只有裤管,没有裤裆,故叫“开裆裤”。

到了唐朝,薄、透、露的“半臂装”和“袒胸装”深受女性青睐。半臂装可以看做是古代的短袖衫,在当时相当前卫;而袒胸装则更大胆,穿上既性感又凉快。

其实,在“富人披丝绸、穷人穿麻布”的古代,衣物的材质比现代人常穿的棉和化纤制品都要凉爽。有研究称,当外界温度高于皮肤温度时,皮肤会不自觉地吸热。这样看来,古人穿的纱袍、长裤,不仅能覆盖皮肤,宽宽大大的造型还非常通风,形成“小对流”,与今天的阿拉伯人用长袍蔽体有异曲同工之妙。

住汉代,皇宫里设有冬夏两用的“空调房”,冬季用房叫“温调殿”,夏季用房叫“清凉殿”。清凉殿内有多重降温装置:以石头为床,用玉晶盘装冰块,还有仆人站在一旁对着扇扇子。

唐代,长安城地位较高的大臣家里也都纷纷建起“空调房”——“含凉殿”。含凉殿内有“扇车”,相当于今天的空调扇,只不过依靠的不是电能而是水能,用水转动扇叶,风扇再对着凉水吹就能形成冷气。

明清时期,皇家宫殿房间内出现了可移动的冷源,即贮放冰块的柜子,上面镂空,作为冷气出孔,中部空间还可储存食物,如西瓜、冷饮等。

住凉屋也是古人消暑度夏的方式之一。凉屋通常傍水而建,利用机械原理将水送至屋顶,然后水流沿着屋檐往下淌,大有人工“水帘洞”之趣。

用在古代,无论宫廷权贵还是平民百姓,夏天用扇子扇凉最为普遍。最早的扇子出现于商代,是用五光十色的雄雉尾羽制成,故称之为“翟扇”。到汉代,出现了用绢制成的团扇,又称罗扇、纨扇,其形多为“圆如满月”样式,也有梅花形、方圆形等;至唐代,用绘画、书法作装饰的团扇已经相当流行。到宋代,出现了方便收纳的折扇。而在普通百姓家里,用蒲葵叶子制成的蒲扇因经济实用而被广泛使用。

除了扇子,形态各异的瓷枕也是古人度夏的必备“神器”。瓷枕的枕面长度一般不超过20 厘米,内部中空,下端有孔穴可以透风,四周能透气。由于瓷器表面有一层冰凉的釉面,躺上去凉爽舒适,故为古人夏季寝具之首选。

猜你喜欢
瓷枕度夏凉水
吃凉水
瓷枕,透心凉
瓷枕,透心凉
度夏
听名画里的人讲述度夏宝典
瓷枕的门道真不少
编程热需要泼凉水——成长如同“马拉松”,家长不应“加速度”
妙趣横生话反冲
寂寞冻成冰
让玩具陪宝宝清凉度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