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门市枸杞栽培技术要点

2022-11-22 23:32尚伟军王有科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2年10期
关键词:分枝结果枝树冠

尚伟军,张 旭,王有科

(1.玉门市自然资源局,甘肃 玉门 735200;2.甘肃农业大学,甘肃 兰州 730070)

玉门市自2008年引种枸杞以来,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面积已达14 667 hm2,是目前国内种植面积最大县域之一。为了振兴玉门枸杞产业,本文从栽培环境条件、适宜品种和苗木选择、建园要求、土肥水管理、树形选择、病虫害防治、果实采收、脱蜡制干等方面总结了枸杞栽培技术要点。

1 栽培环境条件

玉门市年平均气温8.0~9.2 ℃,≥10 ℃年有效积温2 400~3 300 ℃,年日照时数在3 200 h 以上,年降雨量在100 mm 以下,平均无霜期在130 d 以上。土壤选择土层肥厚富含有机质,含盐量0.2%以下,pH 值 7~8.5,地下水位 1 m 以下。

2 适宜品种与苗木标准

2.1 适宜品种

复壮 1号、宁杞 5、7、10号、甘杞 1、2号等枸杞品种。

2.2 苗木标准

选择1~2年生扦插苗,苗高40 cm 以上,地径0.3 cm 以上,根系完整。禁用实生苗和根蘖苗。

3 建园标准

3.1 园地条件

地势平坦,交通方便;有灌排条件的沙壤、轻壤或中壤土;病虫及害鸟少。

3.2 密度设计

行距 2.5~3 m,株行距 0.8~1 m。

3.3 整地施肥

于栽植上年9—10月,将地按照面积0.1~0.2 hm2地块平整地面,高差小于10 cm,做好隔水埂。挖穴或开沟宽50 cm、深60 cm,挖出的表层30 cm 土与深层土分开放置,按照每株施腐熟有机肥或微生物有机肥4~5 kg、过磷酸钙2 kg、硫酸钾1 kg 的施肥量与深层土壤混合均匀,施在穴或沟30 cm 以下部位压实,然后将表层土壤回填复平施肥穴或沟,灌水沉实,镇压保墒待栽植。

3.4 苗木栽植

3.4.1 栽植时间 秋季10月中旬或春季4月中下旬均可栽植。

3.4.2 苗木处理 栽植前苗木修整,根据地径粗度剪留长度30~60 cm,修整后,按地径分级定量捆绑,整捆浸入ZHIWU007 系列3号300 倍液或杞护清园剂1 000 倍液中浸泡10~15 min 取出假植待栽。

3.4.3 栽植技术 在秋季挖穴或开沟施肥的栽植穴或沟上按设定株行距放线、挖30 cm 见方的栽植穴;将苗木根系浸蘸生根粉或萘乙酸100 mg/L 溶液泥浆栽植,栽植深度以根颈低于地面5 cm 为宜,栽后及时灌水。

3.5 栽植管理

3.5.1 扶正和绑缚 栽植灌水后地面晾至可进人时,扶正栽植苗干,并在苗旁插立粗度3 cm 左右、长1.5 m 的竹竿,插入深度30 cm 左右,插杆一定要保持直立,将苗干绑缚在插杆上,苗干与插杆之间保持1~2 cm 的间距,防止插杆阻挡萌芽分枝伸展。

3.5.2 选枝和抹芽 栽植苗木选择茎干高度40 cm左右有健壮萌芽的,在其上端选留2~4个健壮萌芽,抹去下部所有萌芽,并从上端萌发新梢中选一直立旺枝做树干延长枝,在其下部选间距10 cm 左右且对生的新梢做第一层的第一和第二侧生主枝,其余萌发新梢只要不影响选留树干延长枝和侧生主枝生长均保留。茎干高度40 cm 左右没有健壮萌芽和茎干高度在20~30 cm 的苗木,在下部或其上端选留一健壮萌芽做树干延长枝梢的萌芽,抹去上部所有萌芽,适当保留下部萌芽。

3.5.3 剪梢与抹芽 选留的树干延长枝长度达到20~25 cm 时,于 15~20 cm 处剪截促分枝;选留的第一、二侧生主枝长度达到15~20 cm 时,于10~15 cm 处剪截促分枝;剪截新梢萌芽后,在树干延长枝萌芽中选间距10 cm 左右且与一、二侧生主枝不重叠交错分布的1~2个萌芽作为第三、四侧生主枝,其余萌芽只要不影响选留的树干延长枝和侧生主枝生长的保留作为当年临时结果枝,有影响的萌芽抹掉;选留侧生主枝长度达15 cm 时于10 cm处剪截促分枝,分枝后剪去背上和背下分枝,保留两侧分枝。依次类推,剪梢与抹芽3~4次,即可形成第一层4~5个侧生主枝的树冠骨架结构。

3.5.4 病虫防治 从5月上旬开始间隔15~20 天喷1次杞护杀虫剂或其他杀虫剂,连续喷4次,以后视害虫发生及时喷药防虫害。从6月中旬开始间隔15~20 天喷1次杞护杀菌剂或其他杀菌剂,连续喷3次,以后视病害发生及时喷药防病害。

3.5.5 施肥与灌水 当80%的新梢长度达到30~40 cm时,随灌水土壤施N-P-K 含量20%-15%-15%的复合肥625 kg/hm2,间隔 25 天施 N-P-K 含量 20%-15%-15%的复合肥225 kg/hm2。8月下旬开始树体喷施0.3%的磷酸二氢钾3次。栽植后立即灌水,间隔10~15 天连灌3次,以后视土壤墒情灌水,落叶后灌足冬水。

3.5.6 松土除草 栽植后,结合灌水后松土及时旋耕除草。

4 土肥水管理

4.1 土壤管理

4.1.1 平整地面与浅耕 早春土壤解冻后对地块低洼积水处进行局部平整,减轻积水危害。平整后全园进行一次浅耕,深度5 cm,以利土壤保墒、增温与通气,促进树体萌发生长。

4.1.2 中耕除草 灌水后应及时旋耕除草,深度15 cm 左右。禁止化学除草。

4.2 施肥

施基肥于秋天最后一茬果收完后或春天土壤解冻后,距树干一侧30 cm 外围沿栽植行开沟施肥或深播施肥,开沟宽深40 cm;播肥深度20~25 cm;施腐熟农家肥 45~75 m3/hm2或微生物有机肥 900~4 500 kg/hm2。追肥分5月中旬、6月上旬、7月上旬3次施入,将肥料均匀撒施在距树干20 cm 外的树冠下,用地面机械旋耕施入或播种施入土壤中;每次施复合肥100~150 g/株;于7月中旬至8月上旬随灌水土壤冲施高钾型腐殖酸水溶肥300 kg/hm2或叶面喷施植物营养液400 倍液,补充树体营养,促进后茬果实膨大,防止早期落叶。

4.3 水分管理

4.3.1 灌水 灌水要均匀,每次灌水量为600~900 m3/hm2,全年灌溉 6~7次水。

4.3.2 排水 及时排出田间积水。

5 整形修剪

5.1 树形选择

根据玉门市环境气候条件选择分层半圆形树形。干高40 cm;树冠两层,第一层主枝4~5个,厚度80~100 cm,冠幅 120~150 cm;第二层主枝 3~4个,层间距30~35 cm,厚度30~40 cm,冠幅70~80 cm,树高1.6~1.8 m。

5.2 整形修剪

5.2.1 2~3年生幼树整形 在栽植当年培养第一层树冠骨架的基础上,于落叶后萌芽前,在选留的第一层主枝前端选择伸展方位与分枝角度适宜的分枝做延长枝,并于15 cm 处短截促分枝;对后部培养的枝组选出延长枝并短截促分枝;其余枝条有发展空间的短截促分枝,无发展空间的保留做结果枝,过密无存在空间的枝以及细弱枝、刺枝、穿堂枝等疏除。对中心主干延长枝于距第一层最上的侧生主枝50 cm 左右处剪截,清除15 cm 以下的分枝,形成层间。萌芽后,中心主干延长枝剪口下15 cm 范围选出上层2~3个侧生主枝和主干延长枝,当侧生主枝长度达到15~20 cm 时于10~15 cm 处剪梢促分枝,分枝后及早剪除侧生主枝背上和背下枝,保留两侧枝;当主干延长枝长度达20 cm 左右时于15 cm 处剪梢促分枝,剪口下留1~2个中弱枝。依次类推培养上层树冠骨架;上层与下层主枝之间35 cm 主干上的枝条全部剪除,保持层间距离;下层主枝与枝组延长枝从前端选择一个与母枝伸展方位相近的分枝做延长枝,长度达15 cm 左右时继续剪梢促分枝,保留两侧斜生枝,去除背上直立枝与背下枝,直至达到树冠大小。

栽后第3年整形,于落叶后萌芽前,对未达到树冠设计大小的主枝延长枝继续短截培养;对有存在空间的中壮枝保留结果;对无存在空间的枝条及树干、主干、主枝上的萌生枝和树冠下的萌蘖枝全部清除;对达到树冠设计大小的主枝延长枝不短截,疏除其上的直立枝和背下枝,枝头分枝角度过小或过大的回缩到后部分枝角度50°左右的分枝处;对主干延长枝于分枝角度50°左右的分枝处剪截,停止垂直延伸。萌芽后抹除无存在空间位置的萌芽;及时疏除背上直立枝和背下枝,短截有发展空间的中壮枝,完善主枝与枝组结构,形成树干高度40 cm、相近主枝伸展方位相向且分枝角度60°左右、间距10 cm左右、层间距35 cm 左右、下层冠幅120 cm 左右、上层冠幅80~90 cm、树体高度160~180 cm 的树形。

5.2.2 成龄期(4~15年)树体修剪 休眠期修剪,落叶后至萌芽前,依据树形结构,进行树冠内徒长枝与穿堂枝的清理。保持树冠通风透光。同时短截20%~30%的结果枝,剪留长度10~15 cm,调节生长与结果平衡关系,更新结果枝。缩剪结果枝过长和细弱干枯部分,保持树冠层次清楚、枝条整洁与布局均匀。

5.2.3 生长季修剪 4月下旬至7月上旬,抹除树干与树冠内萌发的多余无用芽,每隔7~10 天抹除1次,连续抹3次;去除短截更新枝上和树冠内萌发的背上直立枝和背下枝以及没有存在空间的过密的新梢;剪截有发展空间的新梢,剪留长度10 cm左右;下垂结果枝生长到近地面30 cm 时摘心停长,防止新梢拖地与影响地面通风,促进树体营养物质积累。同时,及时清除树冠下的萌孽条,减少无效消耗。

6 病虫害防治

6.1 农业防治

6.1.1 合理密植、整形修剪与清园 合理的株行距、树形结构,能使园地和树冠通风透光,弱化病虫滋生条件;晚秋与早春修剪后将园地上的残枝、枯叶、枯草等杂物集中,进行焚烧杀菌杀虫处理或粉碎并用清园剂溶液浸泡后翻入土壤或覆盖在树冠下,减少园地病虫源,增加土壤肥力。

6.1.2 合理的土肥水管理 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为主,配合相应比例的氮磷钾营养元素,分次适时施肥,并确保水分供应,灌水后要及时除草,保障树体的健壮生长。

6.2 物理防治

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和趋色性,架设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1 台/4 hm2或悬挂黄色和蓝色粘虫板300~450 张/hm2诱杀枸杞木虱、瘿螨、负泥虫、蓟马、蚜虫及周边防护林、农作物害虫,起到联防联控的作用。

6.3 生物防治

5—8月树体及时喷枸杞护杀虫剂、印楝素、除虫菊素、鱼藤酮、藜芦碱、狼毒素、苦参碱等植物源农药和杞护杀菌剂、苏云金杆菌、白僵菌、农用抗菌素、阿维菌素等微生物农药防虫防病。

6.4 化学防治

6.4.1 清除越冬病虫源 在病虫越冬前或树体变色萌芽前,采用杞护清园剂或4~5 波美度石硫合剂+48%毒死蜱乳油1 000 倍液对树体、树冠下地面、田边、地埂进行全面喷雾,清除园地病虫源。

6.4.2 生长期病虫防控 4月下旬至6月中旬用杞护杀虫剂500 倍液喷洒树冠及周边的地埂与渠道杂草,间隔 15~20 天喷 1次,连喷 4次,或用 45%的毒死蜱1 000 倍液+1.8%阿维菌素1 000 倍液+16%四螨哒螨灵2 000 倍液,或45%毒死蜱1 000 倍液+5%除虫菊素乳油800 倍液+16%四螨哒螨灵2 000 倍液交替喷洒树冠及周边的地埂与渠道杂草,间隔15~20 天喷 1次,连喷 3次,控制害虫。6月下旬至8月下旬,用杞护杀菌剂750 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粉剂)500 倍液或50%硫磺悬浮液400 倍液喷洒树体,间隔 15~20 天喷 1次,连续喷 2~3次,防治病害。9月至10月上旬用杞护杀虫剂500 倍液或45%的毒死蜱1 000 倍液交替喷布树冠,间隔期15~20天,连喷 2次,防治瘿螨、蚜虫、木虱、负泥虫等;9月上旬树体喷洒杞护杀菌剂750 倍液或50%硫磺胶悬剂400 倍液,防治炭疽病(黑果病)、白粉病、灰斑病,减少越冬病虫源。

6.4.3 喷药方法 尽可能采用雾化程度高且有风送功能的机械喷药,保障叶面、叶背和树冠内外喷布均匀周到。

7 果实采收

果实色泽红润发亮、质地坚硬时及时采收,采摘时要轻采轻放,将成熟果实带果柄采下,禁止顺结果枝捋下来,防止将未成熟果实和叶片采下,以及损伤果实。

8 果实清洗脱蜡和制干

8.1 鲜果清洗脱蜡

为清除果实表皮灰尘和其他残留物,破除鲜果表皮蜡质层,缩短脱水时间,在制干前将鲜果放入3%~4%的食用碱溶液中冲洗2~3 min 沥水取出放在果床,晾晒或烘干。

8.2 鲜果制干

8.2.1 自然晾晒 将摊放鲜果的果床置于通风的塑料拱棚中或阳光下自然晾晒4~5 d,果实含水率降至13%以下。

8.2.2 设施制干 主要有烘房和烘道烘干2 种。烘房烘干是将摊放鲜果的果床垂直叠放置于烘房中,利用电热泵热风循环、除湿、脱水制干。烘道烘干是将摊放鲜果的果栈垂直叠放置于烘道里,利用煤炭锅炉或煤炭炉热风、除湿、脱水制干。含水量控制在11%~13%。

9 干果除杂、色选、分级与包装贮藏

制成干果之后,利用风力除杂机清除果柄、叶片等轻质杂质,利用色选机分除黑果、油果及石砾杂质等,利用色选机按照GBT 18672-2014 标准进行分级;用安全环保材料进行包装;在清洁、干燥、阴凉、通风、无异味的常温专用仓库或0~5 ℃的低温冷库中贮藏。

猜你喜欢
分枝结果枝树冠
桃树不同粗度结果枝的生长结果习性初探
一株吊兰
树冠羞避是什么原理?
桃树结果枝组的培养和修剪
榕树
树冠
结果枝叶片数影响早熟柑桔果实品质
克伦生葡萄冬季修剪留芽量及负载量试验研究
带移民和拯救的二次加权分枝过程的有关性质
受控两性分枝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