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预防鸡群啄癖

2022-11-22 23:38张秀敏段然张艳红赵建敏崔晨光
北方牧业 2022年6期
关键词:雏鸡鸡群鸡舍

张秀敏,段然, 张艳红,赵建敏,崔晨光

(1.保定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河北 保定 071000;2.石家庄市行唐县畜牧工作总站,河北 石家庄 050000;3.保定市蠡县农业农村局,河北 蠡县 071400)

在影响养鸡业发展的众多因素中, 鸡群啄癖行为是一大因素, 啄癖行为是鸡群的一种不良的嗜好,又叫异食癖。 其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啄羽、啄蛋、啄肛、啄趾、鸡群间互啄等症状为主,从而造成鸡群损伤或死亡,给养殖户造成不可忽视的经济损失。 啄癖行为的发生可见各个日龄段,但以雏鸡、中雏时多见,密集饲养、笼养的方式最易发生。 往往在出现一例后能快速蔓延整个鸡群。 发生啄癖症状后,鸡群情绪紧张、易受惊吓, 影响鸡的生长发育; 产蛋鸡发生啄癖,能降低鸡群的机体抵抗力及产蛋率,导致其他细菌性疾病的感染;肉鸡发生啄癖,除会降低鸡的抗病力, 还会导致肉鸡的肉料比和肉品质受到严重影响。 因此,多措并举加强管理是预防鸡群发生啄癖的关键。

1 临床症状

1.1 啄羽行为,以啄食羽毛为主,先是个别鸡只互啄,后发展为全群互啄。 直至鸡只身体背后、翅膀等部位羽毛稀缺。

1.2 啄蛋行为,产蛋期的蛋鸡在产蛋后出现个别鸡啄蛋,从而引发扩散至鸡群啄蛋。

1.3 啄肛行为,多出现在鸡产蛋期尤其是刚开产期,由于在产蛋时肛门括约肌开张,肛门外翻未能及时收回,脱肛而吸引其他蛋鸡啄肛。

1.4 啄趾行为,此症状较多在雏鸡阶段时发生,由于雏鸡脚趾上的血管红色印记比较明显,而吸引雏鸡将其啄出血, 从而引发其他雏鸡互啄,而死亡。

2 发病原因

2.1 饲养管理不当

雏鸡阶段不及时进行断喙操作, 同时不根据生长情况及时修喙; 不根据鸡群生长阶段及时地分群调整;个体强弱鸡只一起混养;育成鸡和产蛋鸡在调整新分群时,不精准实施,新入笼的鸡会因被啄而出现鸡群互啄现象; 鸡群的饲养密度大;没有针对不同的季节随时调整光照,光照太强,光照时间分配不合理;鸡舍饲养环境差,空气污浊,地面潮湿,舍内温度高、湿度大、通风不良,闷热不适;不定时对鸡群进行饲喂,时间不合理,饲料量、饮水量供应不够;对患外伤出血、脱羽、脱肛等现象的病鸡、不及时隔离饲喂治疗;不定时捡蛋等。

2.2 饲料日粮中营养的不均衡

饲料各营养之间的搭配不合理, 由于某些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 高能量饲料的缺乏造成鸡的采食活动的调节、身体的机能紊乱,舌部味觉的异常等引起啄癖。 如饲料中粗饲料、 青饲料、动物性蛋白质的含量不足;硫、盐等矿物质、微量元素的缺乏不足, 不能满足机体对营养物质的需要,使新陈代谢紊乱而产生啄癖。

2.3 其他疾病的原因

如鸡沙门氏菌病、 大肠杆菌病等细菌性疾病造成的泄殖腔的外翻、脱出,皮肤、脚部的外伤等因素,均可导致啄癖行为的发生。

2.4 生理原因

初生的雏鸡,由于对外界诸事物的好奇,如颜色、异物等出现互啄;在鸡群性成熟阶段,由于性激素在体内分泌的较多, 也能致啄癖异常行为的发生。

3 防治措施

3.1 实行科学管理,保持优良舒适的环境条件

3.1.1 预防、制止鸡群喙癖行为发生,最好方法是对雏鸡进行断喙, 蛋用雏鸡可在饲养至8日龄左右时进行初次断喙。 在进行雏鸡初次断喙后,因有个别雏鸡的喙有再生现象,育成鸡可在18 日龄时对个别鸡进行二次修喙,80 日龄时可再次进行修喙。

3.1.2 鸡群的饲养密度要合理, 适宜的饲养密度可大大减少鸡群各种疾病发生, 增加鸡的生长速度。 当鸡群饲养的密度大时,由于鸡个体间的活动空间变小, 而呼吸时呼出二氧化碳气体增加,同时粪便增多,会使舍内的空气变得更加污浊,影响鸡群的健康,更易发生啄癖。 要根据不同日龄鸡群,随时调整鸡群的密度,保证鸡群有合适的生长环境, 从而预防鸡群喙癖行为的发生。

3.1.3 鸡舍要安装通风系统、 定时进行换气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及时清理鸡粪,避免粪便等产生的有害气体积聚,要保持鸡舍温度、湿度适宜。

3.1.4 要严格执行鸡群的分群管理, 根据鸡群的日龄、个体强弱、大小进行分群饲养,保证个体小的、体质弱的鸡不被欺负。

3.1.5 对鸡群要加强监控, 强啄鸡必须进行隔离或淘汰, 因为当有一只鸡出现啄癖行为该病会在很快的时间内引发其他鸡只效仿。 引发全群发生啄癖。 对出现脱肛或啄伤有出血时的鸡,要单独护理、饲养,可在肛门等损伤的局部皮肤上,涂抹紫药水或碘伏,亦可用硫磺软膏、涂撒消炎粉等, 有症状的病鸡可给予抗菌药物治疗。

3.1.6 料槽、水槽要保证充足,不能发生鸡群抢料、抢水的现象;饲喂时间、料水量要定时够量,饮水要清洁;勤打扫卫生,勤消毒,保持鸡舍的卫生干净,饲养环境保持安静,无刺耳的嘈杂声;保持每天定期捡鸡蛋的习惯,不能给有啄蛋癖行为的鸡提供啄蛋的机会。

3.2 日粮配合应力求全价和平衡

鸡群饲喂的饲料营养要平衡, 在配制饲料日粮时,严格掌握饲料中粗蛋白质、粗脂肪、食盐、粗纤维、蛋氨酸、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等各种营养的平衡及供应量, 如鸡群在生长过程中缺乏某种营养物质, 也极易造成鸡群喙癖行为的发生, 如饲料中由于缺乏食盐而引起啄癖行为的发生,饲料中食盐的用量可添加至2%左右,连续饲喂3 天,饮水的供给要充足,可快速控制啄癖行为,但食盐饲喂不能长期过量,防止鸡群发生食盐中毒。

3.3 控制光照强度

要严格控制鸡舍的光照时间和强度, 光照对于鸡群来说比较敏感,光照过高时,轻可致使鸡群出现不安、 躁动, 重度时会增强鸡的攻击性,出现啄癖行为。 因此,控制光照的时间和强度,亦可减少鸡群啄癖行为的发生。 夏、秋季节由于光照时间、强度增加,均已超出鸡的可受范围,啄癖行为更容易发生。 在此段时间,可采取降低光照的时间和强度, 如在鸡舍窗户增加遮阳帘,也可采用人工控制光照时间和强度,来有效地控制啄癖现象发生。

3.4 控制寄生虫

潮热的夏季,是寄生虫滋生的季节,要随时注意鸡群的健康状况,尤其是是否有鸡的皮肤寄生虫病的发生。 夏天空气中的湿度增加、气温较高,鸡体由于被羽毛覆盖,鸡舍内部寄存的螨虫、蜱虫、跳蚤等寄生在鸡的羽毛上,滋生大量寄生虫,造成鸡体骚痒难耐,从而会发生自啄、被啄羽毛,诱发其他鸡的互啄行为,造成啄癖现象的发生。 有效的预防治疗方法是在鸡群的饲料中添加抗寄生虫药物,如口服或喷洒阿维菌素、伊维菌素等体内外杀虫药物来预防,同时要保障饲料和饮水的质量,防止被寄生虫污染,鸡舍要定期进行消毒杀虫,消灭库蠓、蚊子等吸血昆虫,定时对病死鸡及污染的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

4 体会

鸡群啄癖行为的发生不是偶然的, 肯定是由于一种或多种原因作用的诱发产生的, 这就需要我们在养殖过程中, 加强饲养管理,提高养殖人员的责任心,随时观察鸡群有无异常,多方面了解掌握鸡群动态,对鸡群不同阶段的生长情况了解得要彻底明白,细心认真的对诸多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及时采取措施, 防患于未然,才能杜绝和减少鸡群啄癖现象发生,也能大大减少鸡群其他异常情况的发生,从而减少经济损失,获得更大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雏鸡鸡群鸡舍
影响鸡群均匀度的原因及改进对策
如何提高雏鸡成活率
鸡舍救无人机
喂鸡
画里有话
别请狐狸建鸡舍
鸡场免疫失败的原因及注意事项
鸡群日常的观察与应对
鸡舍
雏鸡质量检查及孵化程序调整(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