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健康宣教对社区婴儿口腔健康行为的影响

2022-11-22 06:56闫婷润
中国社区医师 2022年28期
关键词:龋率不良习惯口腔疾病

闫婷润

100192 北京市海淀区西三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

近年来,婴幼儿龋齿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婴幼儿口腔健康得到关注与重视[1]。我国对口腔保健相关知识认知度不高,尚未开展婴幼儿口腔疾病知识教育,导致婴幼儿龋齿发病率逐渐增加,因此需要加强对婴幼儿口腔疾病的了解[2]。本研究旨在探讨腔健康宣教对社区婴幼儿口腔健康行为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21年4-12月于北京市海淀区西三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检的200例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签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 例。观察组年龄38~42 周,平均(39.21±1.17)周。对照组年龄37~41 周,平均(38.69±1.09)周。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婴幼儿出生时口腔健康、状态均良好;无先天性传染性疾病。

排除标准:家属存在认知障碍难以配合者。

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宣教干预,向婴幼儿家属讲解正确刷牙的方式和刷牙的必要性,普及口腔健康知识。观察组给予口腔健康宣教干预。①在社区举办婴幼儿口腔健康讲座,进行一对一健康教育,讲座内容包括正确刷牙方式、牙菌斑、口腔卫生健康概论、牙周问题,讲座时间30~45 min,邀请社区内婴幼儿家属参与,在讲座过程中,采用操作和理论方式讲解核心问题。了解家属对婴幼儿口腔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对不足之处进行指导,利于家属尽快掌握婴幼儿口腔保健基础知识。②为婴幼儿建立口腔健康档案,档案内容包括婴幼儿喂养习惯、婴幼儿牙体情况、婴幼儿牙齿咬合情况、婴幼儿口腔黏膜情况、婴幼儿口腔清洁方式、清洁开始时间、口腔保健各项情况、婴幼儿喂养习惯等。对婴幼儿家属的儿童口腔健康知识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健康行为、家庭环境、健康知识及个人特质等,对家属进行口腔健康知识指导。对婴幼儿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1~2年,通过分析婴幼儿口腔情况,制订相关措施,记录档案,结合实际情况调整干预方案和干预内容。③当婴幼儿进入萌牙期后,应在1岁前停止奶瓶喂养,选择适宜时间、正确的哺乳姿势进行喂养,降低后牙反、远中错、前牙开风险。④家属定期为婴幼儿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及时发现早期症状,改善预后。采用宣传栏、图片、广播等方式,对社区进行口腔健康知识普及教育,向家属播放口腔保健视频,在社区发放“牙病常识”健康教育资料。社区医生采用出诊、家庭访视等方式和家属交谈,入户体检,提高家属对婴幼儿口腔保健意识,改变不良口腔行为。⑤家属详细了解婴幼儿口腔保健知识,在婴幼儿成长过程中,应提倡采用不同保健方式,例如在幼儿牙齿萌出初期,避免幼儿含奶瓶入睡,幼儿2~3 岁,指导并且协助幼儿刷牙,指导幼儿掌握正确的刷牙方式,限制甜食摄入,给予幼儿食用五谷杂粮,锻炼幼儿口腔咀嚼能力,积极鼓励幼儿摄入蔬菜水果,增强自身免疫力,有效预防口腔疾病。

观察指标:①婴幼儿患龋率。②婴幼儿口腔不良习惯发生率。③家属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通过问卷调查形式对婴幼儿家长口腔健康知识认知度进行全面分析,调查问卷由本院口腔科调查组成员根据“儿童口腔危险因素和健康状况调查量表”进行制定,由口腔科专家审阅和修改。社区工作人员指导婴幼儿家属填写,若家属存在疑问,及时给予解答,调查问卷由社区工作人员进行发放,要求家属在60 min内完成填写,社区人员当场收回,交给调查组成员,调查组成员需要核对调查问卷,剔除回答不全的调查问卷,共发放200份问卷,回收20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

统计学方法:数据均用SPSS 24.0 统计学软件予以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婴幼儿患龋率、口腔不良习惯发生率及家属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比较:观察组婴幼儿患龋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口腔不良习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属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婴幼儿患龋率、口腔不良习惯发生率、家属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比较[n(%)]

讨 论

口腔疾病在临床较为常见,多由口腔细菌导致,易在口腔产生破坏性物质,导致牙齿表面及牙龈受到损伤。相关研究显示,龋病发生率不断增加,导致乳牙龋病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牙髓病、牙周病、龋病等口腔疾病发病率不断增加,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和口腔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将龋齿纳入三大疾病之一,需要重点防治。

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儿童乳牙疾病的患龋率较高,但接受治疗者较少,为改善儿童口腔健康状态,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口腔健康标准,如“无龋洞、牙清洁、无疼痛感、无出血现象、牙龈颜色正常”[3-4]。由于我国专科儿童医生较为缺乏,儿科口腔医生和儿童比例失衡,多数儿科医生超负荷进行门诊疾病治疗,无法有效预防婴幼儿口腔疾病发生,形成恶性循环[5-6]。

社区卫生服务是基层医院工作的重点,通过在社区开展健康宣教,提倡健康行为,鼓励人们选择利于自身健康的生活方式。在社区健康宣教过程中,围绕社区卫生保健工作为居民开展新型医疗服务模式,在宣教过程中不断更新观念,适应社会需求,干预幼儿不良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提高家属对幼儿口腔卫生的自觉性,参与口腔保健活动,达到维持幼儿口腔健康的目的,预防口腔疾病[7-8]。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婴幼儿患龋率、口腔不良习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家属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说明健康宣教可以取得较好的干预效果,能够提高家属对婴幼儿口腔知识的知晓程度,使婴幼儿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降低龋齿率。家庭口腔医生及社区基层口腔医生均介入婴幼儿口腔保健中,为每位婴幼儿建立口腔档案,包括预防保健措施、口腔疾病家族史、婴幼儿口腔检查、婴幼儿口腔行为习惯等,早期发现婴幼儿口腔不良习惯,有效预防龋齿,避免颌面部发育畸形。根据婴幼儿口腔情况,实施针对性干预措施,使婴幼儿建立良好的口腔行为习惯。建立全面口腔档案,进行随访宣教,使婴幼儿龋齿发生率明显下降,改善婴幼儿口腔行为习惯,预防口腔疾病,保障婴幼儿口腔健康。口腔健康宣教可以普及口腔卫生知识,提高婴幼儿家属对口腔疾病的了解程度,预防口腔疾病发生。

综上所述,通过在社区进行婴幼儿口腔健康宣教干预,可提高家属的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降低婴幼儿患龋率,改善婴幼儿口腔健康及口腔不良习惯发生率。

猜你喜欢
龋率不良习惯口腔疾病
养蚕消毒防病的不良习惯及应对
滁州市南谯区幼儿园儿童乳牙龋病的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吃饭老塞牙,小心口腔疾病找上门
临床预防干预在口腔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黄芩主要化学成分对口腔疾病作用的研究综述
骨性Ⅲ类错畸形上颌骨前牵引方法及辅助扩弓的研究进展
苏州市姑苏区小学生龋齿流行病学调查及预防效果评价
警惕伤肾的不良习惯
饭后不良习惯有害健康
河南省中小学生1991年至2010年龋齿患病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