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栽香菇绿色栽培要点

2022-11-22 23:32李彩虹杨万俊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2年10期
关键词:转色杂菌菌袋

李彩虹,杨万俊

(甘肃省高台县经济作物推广站,甘肃 高台 734300)

香菇是食药兼用菌类,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的特点,在提高人体免疫力、防癌抗癌、抗衰老等方面有明显的食疗作用[1]。香菇不但营养丰富,而且味道鲜美,是国际公认的健康食品,售价达 8 000~20 000 元/t,效益可观。截至2017年底,甘肃省香菇栽培数量达3 000 万袋以上,产量42 000 t 以上,产值3.36 亿元以上,香菇产量占全省食用菌年产量的35%,产值占全省食用菌年产值的37.3%[2]。袋栽香菇栽培具有技术简单、周期短、产量高、效益好、原料来源广、配方形式多等优点,是目前河西走廊香菇栽培的重要方式[3],也是废弃物再利用的主要中间环节。本文从绿色发展角度介绍了香菇袋料栽培要点。

1 栽培方式和季节

在日光温室、塑料棚等保护设施内生产,生产设施应选用安全、无毒、无有害气体挥发的材料。香菇属低温型菌类,10~20 ℃生长良好,河西走廊春秋季日照时间短、昼夜温差大,以春季和秋季生产为宜。

2 菌种选择

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遗传性强,抗杂菌及病虫害性能强,菌丝体生长健壮、洁白浓密,没有杂菌感染,具有香菇特有菇香气味,无酸、臭、霉等异味的优良菌种,确保菌种质量符合GB 19170-2003 香菇菌种标准。

3 袋料栽培准备及配方

3.1 培养基配方

配方一:杂木屑78%,麸皮20%,糖1%,石膏1%,杂菌清0.01%,含水量60%~65%,自然pH 值。配方二:杂木屑 20%,玉米芯 58%,麸皮 20%,糖 0.5%,石膏1.5%,含水量60%~65%,自然pH 值。配方三:杂木屑20%,玉米芯 58%,麸皮 20%,糖 0.5%,石膏 1.5%,含水量 60%~65%,自然 pH 值[4]。

3.2 装袋灭菌

3.2.1 装袋 采用低压聚乙烯袋,袋长55~65 cm、宽15~18 cm。先将塑料袋的一头扎起来,每袋装料3~4 kg,将料装至袋内3/5 处即可,装料后扎紧袋口,留好接种口以便接种。

3.2.2 灭菌 菌袋按层采用“#”字形排列码放,层与层、袋与袋之间留有空隙,便于蒸汽灭菌,达到彻底灭菌的效果。一般采用常压蒸汽灭菌锅灭菌,在0.015 MPa 压力下灭菌2 h;猛火快攻达到100 ℃的时间不超过4 h,温度达到100 ℃后中火维持8~10 h,最后旺火猛攻几分钟停火,闷一夜出锅。闷锅的同时做好接种室消毒工作,接种环境用甲醛等消毒液彻底消毒,接种室消毒要彻底、不留死角。将袋料及时运至接种室冷却至30 ℃时接种,拌料、装袋、灭菌应在6 h 内完成。

4 人工接种及管理

侧面打穴接种,侧面等距离打3 穴,每穴都接种[5]。接种时将菌种填满接种穴,用胶粘纸封帖穴口。接完种的菌袋在培养室培养。接种时确保无菌操作,接种环境用甲醛、高锰酸钾和来苏尔原液进行彻底消毒。接种速度要快,拉开棉塞迅速接种后立即塞好棉塞,避免杂菌感染。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机械手接种,防止感染和侵入杂菌。接种过程中菌种瓶口要一直靠近酒精灯火焰,菌种离酒精灯火焰6~8 cm 为宜。

5 生产管理

接种后的栽培袋放置在发菌室或菇棚中上架培养[5],排列要紧密,菌袋可摆8~10 层,堆垛之间保留一定距离有利于料袋通气。温度保持为25~28 ℃,相对湿度保持为60%~70%,确保空气流通、上下温度均匀。白色菌丝长满菌袋,菌丝密接生长旺盛时,可做块出菇。菌丝培养90 d 后便可达到生理成熟,可脱袋出菇。

6 脱袋出菇

6.1 脱袋时机

一般接种60~90 d 后栽培袋菌丝即可长满整个菌袋,菌丝生长强壮有力,生长到一定时段菌丝开始收缩,培养基与塑料袋之间出现空隙,此时便达到了脱袋出菇的条件和标准。

6.2 脱袋标准

菌丝接种后生长约90 d 时、菌袋内菌丝浓白、长满整个菌袋、接种穴周围出现泡状突起(子实体隆起)、红褐色斑点物出现在接种穴周围、手抓菌袋有弹性时为脱袋的适宜时机。脱袋最适温度为16~23 ℃。

6.3 脱袋方法

解开袋口,扒开塑料薄膜。根据菌丝成熟情况确定脱袋的多少。当整个菌袋菌丝体膨胀时,可脱去整个塑料袋;当一半膨胀隆起时,脱去塑料袋的一半,待菌丝长好后再脱去剩余的塑料袋[6]。

7 出菇管理

7.1 菌丝转色

菌丝长满袋后10~15 d,菌袋表面有2/3 结瘤时可进棚进行转色管理。塑料大棚地面摆放出菇时,菌袋间距 10~20 cm,按 35~40 袋 /m2摆放,用消毒后的纸刀将袋沿纵向四周各划一长口。划口后 4~7 d,将光照增加至100~300 Lx,菌袋由白色转成棕色时间温度控制为18~20 ℃,昼夜温差不超过5 ℃,湿度控制为80%左右[7]。转色后脱掉袋膜,转色后颜色以棕红色为最好[8]。

7.2 催菇管理

通过通风降温、见干见湿、适度光照等措施人为创造冷热、干湿、明暗的环境刺激菌丝结实[9],采菇后通风6~7 d,控制水分让菌丝干燥,然后连续变温3~4 d,刺激形成第2 潮菇蕾。

7.3 出菇管理

脱袋后4 d 内,栽培棚内温度控制为25 ℃,湿度控制为90%,不通风;第5~6 天,适当通风,促菌丝倒伏;第7~8 天,喷淋水冲洗料袋表面黄色分泌物,1次 /d,连续 2次,喷水时适当通风;第 9 天开始创造昼夜温差[10],促使菇蕾形成。香菇长至7 成熟,菌膜未破、尚未开伞时为采摘适期。第一潮菇采收后,清理菌袋上残留的菇柄及杂菌,然后停水养菌,7~10 d 后按头潮菇操作方式开始第2 潮菇管理。一般可出 5~6 潮菇[11]。

8 病虫害及杂菌综合防治

病虫害防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主要采取调控环境温度、湿度,加强通风管理等措施,促使菌丝生长旺盛,避免杂菌侵染[12]。使用化学药物防治病虫害时,须符合NY/T939 规定。

8.1 把好预防关

8.1.1 选好菌种 菌种质量符合GB 19170 香菇菌种标准,科学选择品种,利用菌种的抗性减少杂菌感染。

8.1.2 选好菌袋 袋料栽培塑料袋应选择质量过关、正规厂家生产的薄厚均匀、无沙眼、耐高温高压的聚乙烯塑料袋。

8.1.3 把好灭菌关 常压灭菌前期快速升温,达到100 ℃时稳定保持8 h;锅内菌袋排放时中间留有空隙,确保菌袋受热均匀、灭菌彻底[13];灭菌水量要加足,不能因为补水、烧水时人为断火等原因造成中途降温;拌料后迅速移至灭菌室及时上锅,防止料袋内原料发酵造成感染;加热灭菌锅升温要快,在4 h内达到100 ℃。

8.1.4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接种室在接种前须严格消毒,彻底消杀杂菌;接种过程中要用酒精灯火焰对菌种瓶进行封口、对接种工具进行消毒;尽量使用大块菌种,尽量避免杂菌侵染;及时清理接种室内,确保室内清洁干净。

8.1.5 改善环境因子 香菇菌丝在温度、湿度等环境因子适宜时生活力旺盛,抗性强,感染杂菌的概率小[14]。日常管理工作中,要及时通风、喷洒水分。

8.2 常见病害防治

8.2.1 香菇褶腐病 保持菇棚通风良好,湿度降低至75%以下能较好地抑制病菌;发病香菇及病袋及时移出棚外,喷洒450 倍甲基托布津或百菌清后进行堆酵处理[15]。

8.2.2 香菇黑斑病 转色时加强转色管理,及时剔除感病菌袋,减少传染机会。加强通风管理,合理控制湿度和温度。发生病害后将病袋移出棚外,连续喷洒多菌灵药液或浸洗45 min 以上,杀死菌袋表面的病菌。

8.3 常见虫害防治

常见虫害为菇蚊。喷雾:菇类专用杀虫剂菇虫净杀死成虫,降低产卵量。注射:对在袋料内为害的菇蚊幼虫,可注射25%的菊乐合酯2 000 倍液。诱杀:利用菇蚊对病斑的趋性,在香菇堆放地选留部分被菇蚊为害较重的菇作诱饵,并在袋内施加少量呋喃丹,诱使菇蚊产卵,及时将其杀死。削除:发现病斑后及时削除,削干净黑色病灶,并涂抹5%的石灰水,及时将削下的病斑烧毁或深埋。

9 采收

菇盖色泽从深开始变浅,菇盖将全部展开,边缘内卷,孢子开始弹射时为鲜菇采摘适期,此时菇肉质地结实,分量较重,外形美观。

10 包装、运输和贮存

按《NY/T658 绿色食品包装通用准则》《NY/T1056 绿色食品贮藏运输准则》的有关规定执行。

猜你喜欢
转色杂菌菌袋
胶东地区设施栽培奥尼尔和米斯蒂蓝莓花色苷代谢研究
河南省食用菌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到宜阳县开展科技服务
香菇菌棒转色期胞外酶活性变化
安全生物转色解决激素转色的品质困扰
葡萄转色期干梗掉粒 多是溃疡病
东北林业大学成功研发“袋顶出耳技术”
茶树菇感染杂菌的原因和控制方法
生产食用菌 石灰用途广
交换生的计谋
固定菌袋插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