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模因论”视角下看新式网络流行语

2022-11-23 00:07
山西青年 2022年6期
关键词:模因模因论流行语

陈 頔

黑龙江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英国牛津大学生物学家理查德· 道金斯(Richard Dawkins)在《自私的基因》(1976)一书中最先把模因定义为文化传递单位。书中重点关注基因是怎样通过自我复制和竞争来推动生物的进化,并且由基因联想到人类社会中也可能存在文化传播的复制因子——模因。[1]苏珊· 布莱克摩尔(Susan Blackmore)认为模因是借助模仿来复制和传播文化的一种方式。[2]“模因”一词最早由我国学者何自然、何雪等人提出,一经出现便得到广泛传播,并被应用到各个学科领域中。本文运用模因理论,结合何自然在《模因论与社会语用》中提出的四个语言仿制类别,从语用学角度具体研究当代新式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原因和传播机制,以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了解和运用网络流行语。

一、“模因论”概况

模因论的形成经历了两个阶段:期模因被看作是文化遗传单位或者模仿单位,模因的类型在生活中有曲调旋律、想法思潮、时髦用语、时尚服饰、搭屋建房、器具制造等模式。后期,学者们将模因定义为大脑里的信息单位,是存在于大脑中的一个复制因子,而在现实世界里,模因的表现型是词语、音乐、图像、服饰格调,甚至手势或脸部表情。[3]

(一)模因特征

模因论是1976年英国生物学家理查德· 道金斯提出的。在道金斯看来,要想使某一事物被复制必须具有三个特点:遗传、可变和选择。当然,模因就具备以上三个特点。

1.遗传性

模因具有遗传性——传播的过程就是遗传的过程。如老师在课堂上授课时,所讲授的知识在老师和学生之间得到传递。

2.可变性

模因具有可变性——传递过程有时并不完整。人们在转述某一事件时,因为主观感情的存在或多或少地会增加或减少一些具体情节。

3.选择性

模因具有选择性——不同的模因有不同的传播能力,有些很容易传播,另外一些则很难得到传播。比如,某些歌曲中的歌词和旋律非常有记忆点,因此就能被人们很快地传播推广,反之则不然。

(二)语音模因现象

语言不仅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是模因发展最有利的工具。语言模因就是语言中的模因,它带着模因宿主的意图,借助语言结构,以重复或类推的方式反复不断传播信息的表征。语言模因靠模仿信息的表征来复制传播,除克隆式的模仿之外,会因模因的属性、宿主或语境不同而带有意义或形式上的变异。[4]语言不仅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研究语言中的模因现象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乔姆斯基认为,语言具备生物学特点,他强调了人在语言中发挥的创造性。人类的语言知识受大脑中的某种机制影响,它自然存在并能够在人类社会中代代相传。模因的信息传递并不要求像基因一样准确无误,它只是模拟和复制。任何一种新的语言表达形式都有可能被模仿。

二、语言模因类型

网络流行语本身具有产生时间新、传播速度快、内容形式新奇等特点,这类词语的产生、传播和发展充分体现了模因在语言交际中的作用,结合何自然(2003)在《模因论与社会语用》中提出的汉语仿制类别,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模因在网络流行语中的使用情况:

(一)引用:不进行改变处理而直接使用,也叫做直接引语。文章中的引文、名人名言、他人话语等都属于这一仿制类别。2019年某演员在一档综艺节目中说过一句“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这句话源于某演员与餐厅主厨关于如何准备食物的争论。主厨认为食物应该现做现卖,而某演员反对这一观点,坚持提前准备好足量的半成品,二人争执不下时,某演员说了一句:“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这句话本意上是为了强势表达自己的观点以让对方接受并改变,体现了某演员作为说话者对听话者的态度。节目播出后,这句话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发酵,在与他人争论某事时,人们常借用“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以轻松的方式来坚持自己的观点,达到活跃氛围的效果。节目中某演员的言论也被网友们调侃为“明言明语”,一时间,网络上各类“明言明语”层出不求,这也是模因现象在人类社会语言交际中的一个应用案例。

(二)移植:即形式不变,但意义有所改变,适用的语境也发生了变化。比如“绿茶”一词,最初单纯指茶叶的一个种类名称,后来演变为形容一个女人外貌清纯,人前单纯善良,人后工于心计。这个词也就由中性词变成了贬义词。例如:“别忙着骂绿茶了,现在都叫红茶女孩了”“你看她文文静静的,其实可绿茶了”;再比如“柠檬”一词,最初指一种酸性水果。柠檬的酸味被人们联想到嫉妒他人时心中的酸楚情感。“柠檬”一词最开始是用在他人身上,暗含嘲笑嫉妒之意。不过后来,它的贬义色彩越来越少,常用于形容自己,有调侃意味,表达对他人某些优越条件的艳羡。“我柠檬了”也就是“我羡慕了”,类似表达还有“吃柠檬”“柠檬树下你我他”“柠檬女孩”“柠檬精”等,都是同样的意思。不过这个词也常用来形容被他人的浪漫爱情甜到不能自已的心情。类似表达还有:“打酱油”“查水表”“翻车”,以及贬义词“坦克”等。

(三)嫁接:嫁接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内部构造不变,但其中某一关键词变为了同音不同义之词,如“真橙爱你每一天”(某橙汁饮料广告),用“橙”代替“诚”,既指产品选用真材实料,也指商家对消费者诚意满满。再如“一臭万年、香遍万家”(王致和臭豆腐广告),用“一”取代“遗”,强调了产品历史悠久且质量有所保证。第二种是内容结构不变,但应用于不同语境使词语间出现不同联想,如:大宝护肤品的广告语“要想皮肤好,早晚用大宝”。第三种是在不改变结构的条件下完全改变内容,并用其他词语替代。如:“你发微薄,我发微笑”“冷对考试卷、不怕得零蛋”等。语言的嫁接也体现了人类语言的可创造性以及丰富的联想性。

(四)词语变形:指在词语发音不变的情况下改变词语形式。不同于嫁接的是,词语变形后与原来的含义一致。例如,一些数字谐音词:1314(一生一世)、9415(就是要你),以及一些词语变形:好康(好看)、是个狼人(是个狠人)、与你无瓜(与你无关)等等词语。

(五)还有一些特殊的拼音首字母组合,用缩写后的单词组合来表达词语原义。如:xswl(笑死我了)、zqsg(真情实感)、yyds(永远的神)、dbq(对不起)、yxh(营销号)等等;另外,还有一些外来的缩略语,如nbcs(No body cares/没人在乎)、wtf(What the fuck/搞什么)。这些新潮的字母缩略语,一方面体现了新时代背景下社会特点和参与人群的变化,00后、05后在网络上逐渐活跃起来;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经济政治全球化带来的外来文化对民族语言文化发展的影响。

三、网络流行语广泛传播的原因

某些语言通过信息复制、加工、传播成为网络流行语这一过程,与模因的种种特性相吻合。因此,网络流行语也是语言模因的一种体现,它的出现和发展可以用语言模因论加以解释。在这一理论框架下,可以具体分析一个语言信息是如何流行起来并成为网络流行语的。

(一)模因潜在的语言环境

这就涉及到了一个语言信息在成为模因及广泛传播时所处的社会与认知语言环境,即语境。信息被复制而成为模因的原因,也就是流行语得以流行的原因,即流行语流行之前,是人的心理意向和当时的语境条件决定选择某一信息来推广和传播,当人们对信息引起共鸣时,就会参与复制、仿效、加工,最终成为家喻户晓的流行说法。[5]当一个语言信息在特定的社会语境下产生时,经常会产生出人意料的传播效果。比如上文提到的某演员在综艺节目中和主厨争吵时说的“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这句话,之所以被广泛传播并成为网络流行语,原因之一就是这一语言信息产生时的语境。某演员在节目中的这句话表明了一种强势的态度,体现了说话人不顾听话人意愿的对话不合作意图,引起了网友的气愤和反感,认为此语过于霸道,不够尊重人,因此他们纷纷开始使用这句话,借以表达不赞同这种不礼貌的待人接物方式的态度。这句话也就带上了调侃和嘲讽的语用功能。

(二)说话人期望发挥的语用功能

人在传递语言信息时具有主观意识下的能动特性。有些语言信息原本只有一种含义,但通过联想和类比,人们赋予其新的语言含义,使其发挥某种语用功能。如:“元芳,你怎么看?”这句话最早出自影视剧《神探狄仁杰》,剧中狄仁杰经常询问李元芳对案情的看法。李元芳通常回答:“大人,我觉得此事另有蹊跷”或者是“此事背后一定有一个天大的秘密”。网友们很快便学会将这一对话应用到不同语境,网络上一时出现了“元芳体”的语言潮流。这句话也常被用作疑问句,人们把它放在句尾或段尾,以开玩笑的方式表达质疑、嘲讽或询问意见等语用功能。借“元芳”发问,网友们不一定需要真正的答案,只求表明自我情感即可。

(三)语言信息具有易于模仿的特征

语言模因在复制和传播过程中表现出多样化、易模仿、好记忆的特点。而这些特点与网络流行语的特征相同。网络流行语顺应时代、结构新奇、内容简单。这些网络词汇便于被赋予各种含义,能够满足人们追求简单、多样和愉快生活方式的心理。示例如下:

示例1:-你幸福吗?

-我姓曾

示例2:厨余垃圾、生活垃圾、可回收垃圾,请问你是什么垃圾?

示例3:-你最近有看《琉璃》吗?

-当然,这部剧太令人上头了。

例1源于记者的一段街头采访,网友纷纷用起“幸福体”来表达善意调侃之意;例2起源于近年来政府大力推行的垃圾分类政策,而网友们则模仿并赋予它新的语用功能;例3对话中的“上头”指一时冲动、失去理智,后来被引申为过于狂热地喜欢某人或某物,如:上头姐妹、上头女孩等。类似的还有“奥利给”“我太难了”等等。

(四)语言信息传递的媒介

近年来,各类网络词语层出不求,除了上述几个传播原因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即信息传递的媒介越来越便捷。究其根本,经济和科技的进步促进了大众传媒的发展。发达的网络环境、便捷的通信设备,给语音信息的模因式传播提供了便利的条件,自媒体的及时性和广泛性使得网络流行语中的模因分子复制、传播和发展的速度值达到最大化。比如:微博等社交软件的普及大大方便了网络流行语的产生、传播和发展,许多网络用语通过微博这一互联网媒介为大众熟知并流行起来。

四、结语

将模因论应用到语言学来研究各类问题具有广泛的学术价值和实际意义,本文介绍了模因遗传、可变和选择三个语言特点,从引用、移植、嫁接和词语变形四个方面研究了模因论在网络流行语中的具体应用类型,并从模因潜在的语言环境、说话人期望发挥的语用功能、语言信息易于复制模仿及语言信息的传递媒介四个角度分析了模因在网络流行语复制、模仿和传播过程中发挥的能动作用,以便达到人们更好地了解和运用网络流行语的目的。当然,由于时间和经验有限,问题研究得还不够全面透彻,有待未来进一步深入探讨。

猜你喜欢
模因模因论流行语
跨文化传播视域下的英语教学模因论分析
流行语译成古文也有腔调
这些年我们听过的流行语
排行榜
那些“刷屏”的2016流行语,你会用古文说吗
模因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从模因论视角看外语教学
模因论视域下的网络语言汉英翻译
An Analysis on Advertising Languag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emetics
新闻标题与模因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