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转型视域下的中法电力合作:特征、机遇与挑战①*

2022-11-23 02:28
法国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核电能源法国

王 冰

一、引 言

能源转型(Energy Transition)是各国在能源领域基本达成共识的努力方向。能源转型一词历史悠久,最早由美国政治家和媒体在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后创造出来,后来经由美国总统吉米·卡特在1977年4月18日的一次电视讲话而广为流传,1979年第二次石油危机的爆发则进一步凸显了能源在世界政治中的地位。在1981年的联合国大会期间,能源转型一词被进一步明确为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此后,能源转型在全球范围内都有所使用。①可参见https://en.wikipedia.org/wiki/Energy_transition。就定义而言,能源转型是指包括资源使用、系统结构、规模、经济性、最终使用行为和能源政策等方面变革在内的能源体系发生的一次重大变化。能源转型强调能源体系整体发生的状态变化,而不仅仅是单个能源技术或燃料来源的调整。②Arnulf Grübler, “Diあusion: Long-term Patterns and Discontinuities”, in Nebojša Nakićenović and Arnulf Grübler, eds., Diあusion of Technologies and Social Behavior, 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1991, pp.451-482.信用评级公司标准普尔(Standard & Poor’s)将能源转型定义为“全球能源部门从基于化石能源(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的生产和消费调整为依赖风能、太阳能和锂离子电池等可再生能源的过程”。③S&P Global, “What is Energy Transition?” (2020-02-24), https://www.spglobal.com/en/research-insights/articles/what-is-energy-transition, 访问日期2021年12月10日。也有学者倾向于广义的定义,即将煤炭替代柴薪、石油替代煤炭也包括在内;不过就狭义而言,当下的能源转型主要是指以低碳发展为主要特征的能源体系调整。

中法两大国同为重要的能源消费大国和生产大国。法国是2020年全球第12大一次能源消费国④Statista, “Primary Energy Consumption Worldwide in 2020, by Country”(2021-07) , https://www.statista.com/statistics/263455/primary-energy-consumption-of-selected-countries/, 访问日期 2021年12月9日。,2019年在能源生产方面排名第22位⑤U.S.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Total Energy Production 2019”(2019), https://www.eia.gov/international/rankings/world?pa=12&u=0&f=A&v=none&y=01%2F01%2F2019, 访问日期 2021年12月9日。。同时,两国也是世界上排名相对靠前的碳排放大国,法国2018年碳排放居全球第19位⑥Union of Concerned Scientists, “The 20 Countries that Emitted the Most Carbon Dioxide in 2018”(2020-08), https://www.ucsusa.org/resources/each-countrys-share-co2-emissions, 访问日期 2021年12月9日。。因此,中法两国都面临着既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又要实现能源领域低碳转型的双重挑战。

能源转型是中法两国能源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两国共同努力的方向。两国能源转型合作不仅有助于两国未来的低碳发展,也是全球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源领域是全球温室气体最大的排放源,与能源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占到全球的70%左右,其中供暖和电力排放又占到30%左右,是能源领域最大的排放源。可见,能源转型任务重,电力领域转型任务可谓最重。因此,研究在能源转型背景下的中国电力领域合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不过,国内外学术界目前对中法电力合作的研究相对较为分散,主要集中在具体项目层面或者特定电源研究①李宏策、刘传书:《中法能源合作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注入动力》,《中国外资》,2019年第18期,第68-69页;王婷、蔺洁、张汉军:《主要国家新能源政策进展及启示》,《全球科技经济展望》,2019年第6期,第9-15页,62页。,相对重视对个别案例经验的纵深挖掘②苏志鹏:《法电向综合能源服务转型的启示》,《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9年第13期,第45-47页。,尤其是对能源转型与中法电力合作的相互关系研究相对匮乏。因此,本研究旨在梳理两国电力合作的历史和特征,关注中法电力合作对中国能源转型的作用以及后者对中法电力合作的约束。本研究可能的贡献包括总结不同政治制度国家电力合作的成功经验,能源转型背景下跨国电力合作可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不仅有利于推动两国电力合作进一步走深、走实,而且有望为两国能源转型和共同引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提供有力支撑。

二、中法电力合作的阶段与主要内容

中法电力合作的项目建设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两国共同建设的大亚湾核电站项目。几十年来,两国电力领域合作由浅入深、由小到大,成为两国在能源领域务实合作的亮点。从能源转型的视角观之,两国电力合作的40年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且每个阶段分别具有不同的重点内容。

(一)能源转型的相对停滞期(20世纪80年代-21世纪初)

这一阶段属于中法两国电力合作的起步阶段,大亚湾核电项目的建成投产有力地推动了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此后,中国电力合作由点及面逐步延伸开来。这一时期中法电力合作的主要内容是通过新建核电等电力项目,满足中国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即保障电力供应安全。以法电集团为代表的法国企业最初在中国仅仅作为技术提供者和服务商,20世纪90年代后,才开始投资于中国电力市场,先后参与了包括山东中华电力和广西来宾BOT等在内的项目投资。

这一时期,由于国际油价相对低迷,中国能源转型和其他国家情况类似,处于相对停滞阶段,尽管如此,中法核电等项目合作给中国带来了急需的技术、设备和人员培训。特别是,法电集团等法国企业为中国培养了大批核电建设、运维及研发人才,为中国清洁能源转型奠定了重要的智力基础。

(二)能源转型的缓慢发展期(21世纪初-2015年)

进入新世纪,在此前大亚湾核电建设运营的经验基础上,中法电力合作呈现全面发展的良好局面。这一时期中法合作几乎包括了核电、水电、火电、可再生能源等各种电力项目的开发和运营。例如,国电集团和法电集团分别于2007年和2012年签署合作协议,在火电项目、燃气发电项目、风电项目和海外项目方面开展合作。从能源转型的角度来讲,中国继续夯实了能源转型基础,主要体现在中国核电全产业链的整体能力趋于成熟,开发了中国第三代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华龙一号”等先进核电机型,并实现了核电项目的出口。此外,中法合作可再生能源项目也得以稳步推进。除了合作广度不断拓展,中法电力合作程度也不断加深。2013年底,法电集团(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成立,负责公司所有在华业务。2014年 3月,法电集团与中广核签署了《全球伙伴合作协议》,旨在深化双方在工程、运行与维护、核燃料及核技术等领域的合作,随之双方签署了英国新建核电项目合作协议。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这一时期的全社会用电量需求不断提升,中法合作的火电项目也有所增加。虽然绝大部分火电机组采用了超临界、超超临界①超临界、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具有显著的节能和改善环境的效果,超超临界机组与超临界机组相比,热效率要提高1.2%~4%,一年就可节约6000吨优质煤。详情见https://baike.baidu.com/item/超超临界机组/3066899?fr=aladdin。等成熟的低碳发电技术,但是火电,特别是燃煤电站发展面临的国内外压力不断增大。在国内,以北京为代表的大城市普遍面临严重的雾霾威胁,民众对于碧水蓝天的呼声不断提高;在国际范围内,中国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煤电大国,国外媒体对中国煤电的污染和碳排放也愈加担忧。可以说,这一时期各种电源的综合运用有力地保障了中国电力供应安全的同时,也给后期的能源转型造成了不小的压力。这一阶段的能源转型仍未进入中法电力合作的优先议程,能源转型的步伐相对缓慢。

(三)能源转型的加速期(2015年至今)

在前期积累的基础上,中国电力行业清洁发展的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均呈现积极的发展趋势。2014年,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中国能源领域发展的“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指导方针,即推动能源消费、供给、技术和体制革命,加强国际合作,能源领域清洁转型的步伐开始加快。特别是2017年习近平主席正式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这对能源和矿业的清洁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际上,法国、德国等西方国家纷纷开始通过立法、科研和产业支持等方式,加快本国和全球能源转型步伐。在法国政府的大力推动下,2015年召开的巴黎气候大会通过了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为全球能源和电力行业的发展指明了清洁、低碳的发展转型道路。在这种背景下,中法电力行业清洁、低碳合作步伐不断加快。

在这一时期,两国电力合作的突出领域是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开发。2020年,法电集团与中国能源投资公司(CEI)签署了海上风电项目合作协议,在上海北部地区建设和运营502兆瓦的海上风电项目。②Dimitris Mavrokefalidis,“EDF inks agreement to develop its first offshore wind projects in China”(2020-07-03),https://www.energylivenews.com/2020/07/03/edf-inksagreement-to-develop-its-first-offshore-wind-projects-in-china/?__cf_chl_rt_tk=MrCQw9htsZ_.KH7aVoBr.0adO40.9JGOPwC0_Wy3FHE-1639037759-0-gaNycGzNB9E, 访问日期2021年12月10日。这一时期,随着太阳能光伏和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在中国能源结构中的占比不断提高,弃风弃光③可再生能源由于各种原因无法顺利接入电网而被有效消纳的现象。的现象日益突出,亟待解决。在这种背景下,中国与法国等欧盟国家开展了长期的电力体制改革合作,先后引入了支持可再生能源并网固定上网电价、固定上网补贴、绿色证书等支持机制,并且开始着手电力市场和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试点,着力挖掘改善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各种灵活性资源等。特别是,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向国际社会庄严承诺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中国的“30·60目标”宣布之后,中法两国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全面铺开,氢能等新兴能源领域的合作发展向好。

三、中法电力合作的主要特征

自20世纪80年代起步至今,中法电力合作的40年历程中,双方合作成果颇丰且特征突出。从能源转型的宏观视角来看,两国在电力领域的合作具有如下几个显著特征。

(一)以核电项目合作为基石,可再生能源为亮点

核电项目是一项高度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双方在技术层面的精诚合作,更需要两国在政治层面的高度互信。中法核电合作已经成为两国能源合作乃至两国关系的基石,两国的电力企业在其中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

首先,中法核电合作起步早、起点高。中法核电合作最早始于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支持之下,中国政府于1978年决定引进法国核电设备和技术,开发建设大亚湾核电站。这是中国内地第一个大型商用核电站,已经成为中法务实合作的典范,不仅极大地促进了大湾区经济发展,而且为中国电力领域低碳转型提供了样板,因而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工程。截至2018年底,大亚湾核电站累计上网电量3508.61亿度,其中对港供电累计达2488.18亿度,满足了香港四分之一的电力需求。如果从清洁能源的角度来看,大亚湾核电基地六台机组累计上网电量达7098.48亿度,与同等规模的燃煤电站相比,累计少消耗标煤约2.19亿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约5.74亿吨,相当于种植了约160万公顷(约等于8个深圳市的面积或1个北京市的面积)的森林。①大亚湾核电运营公司:《大亚湾核电站商运25年对港供电近2500亿度!》(2019-05-06),https://news.bjx.com.cn/html/20190506/978657.shtml,访问日期2021年12月14日。此后,法电集团又获得了岭澳(目前大亚湾核电基地的一部分)、红沿河、田湾等多个核电项目的技术咨询和服务机会。同时,在法电集团的牵头带领下,法国核电设备主供应商阿海珐、阿尔斯通及 87 家中小企业通过技术转让、组建合资企业、在中国设厂生产等方式,成功进入中国核电市场。在金融支持方面,早在2010年,法国开发署就通过政府间双边协议,为中国可再生能源项目提供1.2亿欧元的信贷支持。②凤凰资讯:《法国开发署将向中国可再生能源项目提供1.2亿欧元》(2010-03-11),https://news.ifeng.com/world/201003/0311_16_1572720.shtml, 访问日期2021年12月9日。

其次,中法核电合作深度大,示范效应好。在中法启动核能合作伊始,中方在民用核能领域处于初级发展阶段。通过大亚湾项目这一双边合作项目,经由法国外派专家培养出的中方技术人员,逐渐成长为中国核电建设运营的中坚力量。从人才培育等角度来看,中法合作为中国核电行业塑造了一条“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自主发展之路,中国通过自主技术创新开发建立了“华龙一号”“国核一号”等核电机组。此后,法国的欧洲压水堆EPR(Evolutionary Power Reactor或European Power Reactor)技术又应用于台山等核电机组,其中2018年投入商业运营的台山1号机组,是全球首台实现并网发电的EPR三代核电机组,法电集团也因此成为首家在中国投资建设核电项目的外国企业。此外,中法两国还在燃料处置等核电全产业链以及新一代核电技术方面开展了广泛合作。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中国目前已经具备了百万千瓦级核电站的自主设计、自主制造、自主建设和自主运营能力,形成了完整的核电工业体系。而随着中国核电能力的成长,法电集团也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外国电力投资商,中法双方在核电产业互利共赢的效果十分明显。

最后,中法可再生能源合作方兴未艾。经由中法双方电力合作集中投资于核电领域的发展阶段后,近年来中法电力合作的创新趋势更加突出,而在海上风电等可再生能源领域合作开发势头迅猛。例如,法电集团2016年收购UPC亚洲风力管理有限公司80%的多数股权,以此进入不断壮大的中国可再生能源市场。①法电集团:《法电集团入主中国风电行业,开拓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市场》(2016-07-15),https://asia.edf.com/zh-hans/edf/fa-guo-dian-li-ji-tuan-ru-zhu-zhong-guo-feng-dian-xing-yekai-tuo-quan-qiu-zui-da-de-ke-zai-sheng-neng-yuan-shi-chang, 访问日期2021年12月9日。2019年,法电集团宣布,与中国国家能源投资集团共同投资位于江苏东台的502 MW海上风电项目。在风电开发领域,全世界普遍的趋势是率先开发难度最小的陆上集中式风电项目,而海上风电开发难度要远大于陆上风电,原因在于海上风力发电技术落后陆上风力发电近十年,成本也要比陆上风电高出2~3倍。②投资者报:《海上风电面临三大技术难题》(2010-06-28),https://news.bjx.com.cn/html/20100628/250997.shtml,访问日期2021年12月9日。也正因为这一突出的时代及技术背景,该项目作为外国企业在中国投资和运营的第一例海上风电项目,不仅具有非凡的双边合作意义,也足见中法两国合作开发可再生能源和推动能源转型的决心和魄力。③人民网:《国内首个中外合资海上风电项目在江苏东台全部建成投产》(2021-11-21),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29141169415433264&wfr=spider&for=pc, 访问日期2021年12月9日。此外,一批法国中小企业跟随着中法电力合作的良好趋势而进入中国市场。例如,法国明波公司2007年为在中国风电领域推广先进的计算流体力学(CFD)技术和建模技术,减少在复杂地形中风流建模的不稳定性,培训了大批优秀的中国风电工程师。④北极星风力发电网:《法国明波进驻中国 支持中国风电行业发展》(2014-08-25),https://news.bjx.com.cn/html/20140825/540001.shtml, 访问日期2021年12月9日。

(二)以电力体制改革为主线的政策标准协调不断深入

虽然中法两国的能源结构存在显著差异,但法国在能源结构调整、保障能源安全和维持合理能源价格之间保持平衡的经验,一直以来被视为中国可以学习借鉴的范例。与“先弃核、后去煤”的激进式德国能源转型不同,法国高度重视核电在保障能源安全和维持合理能源价格等方面发挥的基础性作用。法国是全球公认的核电大国,现有在运的核反应堆58座,国内电力消费的71.6%来自核电①人民网:《法国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2020-07-15)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 72235172170593272&wfr=spider&for=pc, 访问日期2021年12月9日。,有力地保证了能源转型的顺利有序推进。同时,法国在电力体制改革方面也采取相对谨慎稳妥的方式,以对法电集团进行分拆为抓手,成功实现了“放开两端,管住中间”,即在发电和配电售电环节(“两头”)充分鼓励市场竞争,在输电环节(“中间”)维持一定的受监管的垄断。而这种做法也是当前中国电力体制改革主要遵循的方向之一;同时,在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和发展电力交易市场方面,法国也坚持市场力量和政府引导并存的做法,避免完全依赖市场而造成的电价上涨、长期投资不足等问题。这对中国的能源及电力决策机制也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再者,法电集团是欧洲国有企业改革和转型的成功典范,其先进的企业经营理念和保持竞争力的做法,具有突出的示范效应,也受到中国国有企业和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具体而言,中法电力政策协调和合作的特点如下:首先,电力政策协调成为中法经济和气候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64年中法两国于美苏冷战的背景下建立外交关系以来,中法关系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下始终保持了较好的韧性,务实合作特征突出。在两国外交关系整体格局稳定的基础上,两国政府高度重视能源合作,将其作为2001年启动的中法战略合作的重点领域之一。在中法高级别经济财金对话的框架下,中法能源对话作为该领域两国最高级别的磋商机制,一直以来为促进两国能源政策协调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一、二届中法能源对话分别于2017年和2018年在中国和法国举行,其中电力合作是双方探讨的核心议题。欧盟被公认为是全球气候变化行动最稳定的引领者和规范性力量,法国在其中更是起到了“领航员”的作用。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贡献中国智慧。中法两国在气候变化领域合作基础扎实、前景广阔②新华社:《中法气候变化领域合作基础扎实、前景广阔》(2020-12-12),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5882928870174519&wfr=spider&for=pc,访问日期2021年12月9日。,中法电力体制改革和电力市场建设合作则是落实气候变化合作的务实之举。

其次,政策和标准协调成为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务实之举。在2017年召开的首届中法能源对话中,双方签署了《中法核电标准规范合作协议》,这标志着中国在核电标准方面开始进一步与国际接轨,为中法企业联合开发第三方市场打下了基础,也为中国核电走出国门提供了最有力的质量保障。在大亚湾项目建设期间,中法两国采用了法电集团一体化的 AE 管理模式①AE管理模式强调设计、制造、建设一体化,即总体工程管理。国际上的AE模式有两个共同点:第一是AE公司的集成作用,他们能集成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资源和技术能力,以建设好的核电站;第二是AE公司的引领作用,他们在核电建设中起主导和“龙头”作用,能够引领行业内其他企业进行创新、发展。详情请见经济日报:《核电AE公司管理模式的价值》(2013-11-13),https://news.bjx.com.cn/html/20131113/472287.shtml,访问日期2021年12月9日。,而不是由供货商主导的“交钥匙”工程。AE全产业链管理方式强调明确各主体责任,有效地打破了各行业板块间的隔阂,从而实现了全产业链的协同发展,推动了技术进步,这为中国企业学习国际先进核电工程经验和对接技术标准提供了宝贵的机会。此外,中法、中欧电力体制改革交流也催生了当前耳熟能详的可再生能源固定上网电价(FIT)、绿色证书、碳交易、电力市场以及虚拟电厂(VPP)等先进理念和措施。简言之,中法政策对接为中国核能、可再生能源以及电力系统快速发展和顺利转型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

再次,法国企业积极为中国政府建言献策。以法电集团为代表的法国企业不仅常年深入参与中国电力项目开发,而且主动参与中国政府机构的气候政策制定、电力市场设计等政策咨询,通过举办和参加研讨会等方式,将法国和欧洲乃至国际上的先进理念引介到中国。例如,2021年1月,法电集团与中央党校就能源领域促进低碳和应对气候变化问题进行深入研讨;2021年5月,法电集团与中国国家能源局围绕“碳中和目标下欧洲电力市场设计的路径与挑战”进行深入交流,为中国电力市场的高标准建设提供建议。此外,法电集团高管代表团每两年访问一次中央党校,就中国经济发展、国企和民企作用等问题与党校师生进行研讨。法电集团也是为数不多的与中央党校保持长期交往的外国企业之一。除了参与中央政府部门的研讨座谈以外,法国电力企业高管也积极参与中国地方政府市长论坛等活动。例如,法电集团和施耐德电器受邀参加2020年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为地方经济发展和能源转型建言献策。以电力合作为代表的中法能源政策协调已经成为一个有别于其他双边能源合作的惯例和亮点。

(三)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务实合作

除在中国国内的项目合作和政策协调以外,中法两国企业已经通过合作,带动中国企业走进法国和欧盟市场,甚至共同开拓其他国际市场。2015年,中广核与法电集团签订初步协议,共同开发英国欣克利角C核电项目,依照当时的协议,双方将分别占该核电站项目股份的33.5%和66.5%。这一项目在中国能源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是中国核电企业第一次走进发达国家市场,也被认为是实现我国核电真正走出去的第一项目。

除核能走出去以外,中法双方可再生能源合作的领域也不断拓展。中广核于2014年在巴黎成立中广核欧洲能源公司,进军欧洲清洁能源市场,随后中标的法国格鲁瓦风电场是法国及欧洲的首个规模化漂浮海上风电示范项目中标项目。2017年,中广核又成功收购了法国Alize陆上风电项目100%股权。①中国日报网:《【十九大精神进央企】中国广核集团:对外投资与履行责任并重做“一带一路”的积极践行者》(2017-11-27),https://china.chinadaily.com.cn/2017-11/27/content_35063724.htm?msclkid=35f560aecebd11ecb8a76e9e6cb07896, 访问日期2021年12月9日。到2019年,中广核已在法国、英国、比利时、爱尔兰、荷兰和瑞典等国运营了13个清洁能源项目。②李宏策、刘传书:《中法能源合作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注入动力》,《中国外资》,2019年第18期,第68-69页。2019年,中国远景能源(Envision)通过收购法国的风电开发企业弗洛西塔公司(Vélocita Énergies),为法国勃艮第地区40MW陆上风电项目提供了16台EN-131/2.5MW型风机,这也是中国第二大风电整机厂在西欧地区建设的第一个商业化项目。③风电头条:《重磅!中国风电整机商法国“诺曼底登陆”》(2019-04-19),https://www.163.com/dy/article/ED4QF0SE0514C30V.html, 访问日期2021年12月9日。2020年,中集来福士(CIMC Raffles)与法国达尔芬公司(Dolfines)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利用达尔芬公司的浮式风电技术在欧洲和亚洲开发能源项目。④欧洲海上风电:《这家中资企业和法国合作浮式风电!》(2020-04-14)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3904089959663277&wfr=spider&for=pc, 访问日期:2021年12月9日。2019年3月25日,康恒环境公司(SUS Environment)与中投集团( China Investment Corporation)、法国国家投资银行(Bpifrance)、法国奎德兰公司(Quadran)在法国签订《可再生能源开发平台共建合作协议》,将重点发展第三方市场。⑤徐纶:《康恒环境与中法企业签订四方可再生能源合作协议》(2019-03-29),http://www.ceh.com.cn/epaper/uniflows/html/2019/03/29/06/06_49.htm, 访问日期2021年12月9日。可再生能源已经成为中法两国企业在法国和第三方市场合作的新增长点。

(四)科研合作日益深化、与时俱进

中法两国在能源和电力领域的科研合作不断做深做细,有效地支撑了中国在电力行业和更广泛领域的低碳、清洁转型。早在2011年,法电集团就在北京成立了中国研发中心,借助其法电研究总院的强大实力,研究和拓展发电领域的先进数字仿真技术,并围绕可持续发展城市数字模型、可再生能源、智能电网和电动车充电系统等领域和中国开展合作。⑥郭莹:《法国电力加速能源创新转型,赋能低碳未来》,《电气时代》,2021年第6期,第14-15页。2018年初,中广核与法国替代能源与原子能委员会(CEA)签订了核研发技术领域合作协议,双方启动了在核反应堆技术、先进燃料和材料、燃料循环后端等方面的深化合作。⑦新华社:《中法深化核研发技术领域合作》(2018-01-09),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89119885399041555&wfr=spider&for=pc, 访问日期2021年12月9日。此外,法国电力企业也充分利用自身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优势,为中国城市能源结构优化和城市低碳发展提供咨询。2016年,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空间与生态规划研究中心与法电集团中国研发中心联合签署了《战略合作意向书》,共同进行低碳城市规划设计研究。⑧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城市空间与生态规划研究中心与法电集团中国研发中心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2016-05-23),http://www.tjupdi.com/new/?classid=9148&ne wsid=16864&t=show, 访问日期2021年12月9日。

以法电为代表的法国企业在自身转型的同时,不断探索以科研促进中国能源转型的成功路径。例如,在数字化方面,法电集团在中国与专注云计算技术的浙江远算进行合作,研发计算机辅助工程(CAE)工业软件云平台,预期能给中国的工业用户提供基于云端的软件即服务(SaaS)解决方案,助力中国工业用户实现数字化转型。①郭莹:《法国电力加速能源创新转型,赋能低碳未来》,《电气时代》,2021年第6期,第14-15页。

当前,在中国“30·60目标”的指引下,氢能生产、存储和利用等相关技术研发享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在这种利好的大背景下,法国公司也纷纷在中国布局研发中心和产业市场。2020年底,法国液化空气(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分别与四川中核国兴科技有限公司和鸿达兴业签订了氢能合作开发协议;2020年11月,法国法玛通公司与东方电气集团东方锅炉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氢能项目合作协议,共同建设氢能产业园。②陈语、张倩:《氢能领域外资在华布局升温》,《中国外资》,2021年第3期,第80-81页。

四、中法电力合作面临的机遇

40年来的中法电力合作成绩斐然,越来越呈现出与其他双边能源和电力合作不同的特色。当前,与化石能源相关的碳排放在全球碳排放中占有最大份额,而电力和热力生产企业所产生的碳排放最多。在此背景下,2010年到2018年,中国的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虽然快速上升,但与作为能源技术大国的法国相比,中国依然低61.0个百分点。③张宁、薛美美、吴潇雨、代红才、张运洲、刘林、张栋:《国内外能源转型比较与启示》,《中国电力》,2021年第2期,第113-119页,155页。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中法两国在清洁电力领域的合作潜力巨大。展望未来,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特别是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趋势下,中法电力合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机遇。

(一)进一步深化核能合作

核能是一种零碳排放的电力能源,可以为能源领域总体减排和能源转型奠定基础。同时,随着各国纷纷将提高可再生能源比例作为实现本国“双碳”目标的主要路径,电力系统面临能源转型和安全建设的双重挑战。风能、太阳能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具有间隙性的特点,因此各国普遍的做法是以其他能源作为基载负荷电源,保持电力供应安全,同时强调开发电力系统中的灵活性潜力。而相比于煤电或天然气发电,同时具备稳定和清洁双重优势的核电是最佳的基载负荷电源。

在核能合作方面,中法两国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力度。首先,确保现有核电机组安全稳定运行。2011年日本大地震并引发福岛核事故后,全球反核声音一度高涨,通过国际同行评估等合作改进运行安全,已成为核电行业的通行做法。其次,在中国和第三方市场合作新建核电项目。中国已经具备核电全产业链的设计、建造、运行和维护能力,并开发了“华龙一号”等先进核电机组。截至2021年底,全球共有 28 个国家表示对核电感兴趣,正在考虑、计划或积极努力将核电纳入其能源结构。①国际原子能机构:《2021年国际核电状况与前景》(2021-08-30),https://www.iaea.org/sites/default/files/gc/gc65-inf6_ch.pdf, 访问日期2021年12月9日。全球核电发展的前景广阔,中法两国可以借助各自优势,在开拓中国市场和第三方市场方面实现更多互利共赢。再次,双方可以深化前沿核电技术研发合作。高温气冷堆、小堆和铅冷快堆,甚至是热核聚变等先进技术都具有可观的应用潜力。最后,在双碳的背景下,核能供暖、核能制氢等核能综合利用也具有巨大开发价值,中法双方在这些领域深化合作必将为双方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机遇。

(二)促进可再生能源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

在低碳、清洁能源转型的背景之下,中法两国都有继续提高可再生能源比例的重大需求。2020年,法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到总发电量的23.4%,依据相关规划,到2030年该比例将提高到40%。②Clara Bauer-Babef,“It’s crunch time for France’s tumultuous renewable energy debate”(2021-08-26),https://www.euractiv.com/section/energy/news/its-crunch-time-for-frances-tumultuousrenewable-energy-debate/,访问日期2021年12月9日。截至2020年底,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总规模占总装机的比重达到42.4%,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达到29.5%。按照中国的整体能源发展规划,到“十四五”末,可再生能源的发电装机占中国电力总装机的比例将超过50%。③国家能源局:《国新办举行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有关情况发布会》(2021-03-30),http://www.nea.gov.cn/2021-03/30/c_139846095.htm, 访问日期2021年12月9日。

当前,中法两国的可再生能源开发与合作已经进入了“深水区”。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目前集中式太阳能光伏和风能开发都已经初具规模,未来分布式光伏和分散式风电开发将成为新的增长点。中国多地推出了“光伏整县推进试点工作”等举措,双方合作空间巨大。法国在可再生能源分布式开发方面经验丰富,可为中国提供借鉴。中法两国虽然已有协议支持在水电方面开展合作,但至今法国企业在中国水电项目中并未有较大参与,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此外,分散式风电、深远海风电、大功率风机等难点领域可以作为两国合作的重点方向。未来,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部署,能源开发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势必受到重视。在这方面,法国和欧盟也有宝贵经验值得借鉴。中国新能源企业在拓展海外业务过程中,可能面临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等政策的负面影响。吸收借鉴法国经验,与法国企业合作开发海外市场,是中国电力企业走出去,推动能源外交和转型的一条捷径。

(三)新一代电力技术和管理领域加强合作

在低碳、清洁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之下,中国对各种低碳电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需求日益迫切。总结起来,主要集中在可再生能源、完善电力体制改革以及综合能源管理等方面。为了实现“30·60目标”,中国不仅需要自主创新,还需要引进国际上的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

首先,在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方面,减少弃风、弃光等方面的技术需求最为迫切。截至2020年底,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总装机的比重为42.4%,但是中国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的消费比重为24.3%,其中一个原因是可再生能源并网和消纳问题。法国和欧盟在储能技术、智能电网技术、灵活性技术等方面研发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此外,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制氢技术也具有广泛前景,但氢气产业链还有诸多技术难题有待突破。2020年9月,法国政府宣布启动《法国脱碳氢能发展国家战略(2021-2030)》,总投资达70亿欧元。①Fermin Cuevas, Junxian Zhang, and Michel Latroche, “The vision of France, Germany, and the European Union on Future Hydrogen Energy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Engineering, No.7 (2021),pp. 715-718.双方这方面的合作前景广阔。此外,在“去煤”的背景下,废弃煤电厂的综合利用已经被很多国家纳入发展规划,其中锅炉等其他设备经过简单改造可用于燃气电厂和其他用途,此中的技术改造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其次,在电网技术方面可以加强合作。法电集团拥有在全球范围内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的良好经验。法电集团通过20年来的投资,使得用户平均断电时间降低了6倍。智能电表在法国得到大力推广,预计通过点阵式安装,年装表数量可以达到800万枚,计划于2021年将达到3500万枚,较10年前增加110多倍。②南方电网报:《法国电力向综合能源服务转型的启示》(2020-04-08),https://shoudian.bjx.com.cn/html/20200408/1061574.shtml, 访问日期2021年12月9日。智能电表的普及一方面有助于风险分析和控制、预防性维护,从而吸引配网投资;另一方面有助于配电网的故障排查、分析诊断、自愈和人工处理,调节发售电的平衡,让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有着更加动态灵活的供需匹配。

五、中法电力合作面临的挑战

虽然中法电力合作有很多有潜力的合作领域,但在中美竞争与合作并存、中欧经贸合作的氛围遭到少数政客破坏的大背景下,中法电力合作依然面临诸多挑战。

(一)法国国内的不确定性

中法电力合作面临的挑战首先是可能影响两国关系的法国国内政治局势。一段时间以来,在涉疆、涉藏和涉港等问题上,部分西方政客对中国内政横加干涉;部分西方媒体通过不实报道,对中国政府进行丑化和污蔑,使得中国在西方国家民众中的形象受损。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调查显示,美国、意大利、日本、法国和英国约有三分之二或更多的受访者对美国的看法好于中国。①LAURA SILVER, “China’s International Image Remains Broadly Negative as Views of the U.S. Rebound”(2021-06-30),https://www.pewresearch.org/fact-tank/2021/06/30/chinas-internationalimage-remains-broadly-negative-as-views-of-the-u-s-rebound/, 访问日期2021年12月9日。特别是新冠疫情暴发以来,西方国家在新冠病毒溯源问题上企图孤立中国。在西方盟友的强大压力下,在欧盟经济复苏步伐缓慢之际,法国国内的狭隘民族主义和保护主义力量可能有所抬头。虽然当前法国在病毒溯源、华为投资5G等问题上并未全面紧密跟随其他西方国家,但是法国在这一问题上的外交独立性还是未知数,中法两国电力合作的深入发展面临潜在影响。在国际舞台上,法国外交的最大鲜明特点是其独立自主性。早在美苏冷战的年代,法国戴高乐政府冲破重重阻挠与新中国建交,被传为中法关系史上的一段佳话。在俄乌冲突的背景下,中法能源和电力合作面临更多挑战。在2022年4月的法国总统大选中,马克龙成功连任,这给中法、中欧关系和双边务实合作增加了更多确定性。从整体来看,虽然马克龙要面对人权问题、《中欧投资协定》的批准以及中国与立陶宛争端等棘手问题,但是马克龙有望提供稳定欧盟和中欧关系所需要的领导力和远见。在马克龙的领导下,中法和中欧合作有望继续保持相对稳定。②澎湃新闻:《中欧观察|在马克龙当选之际对中欧、中法关系发展的三点建议》(2022-04-28),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31308627973070433&wfr=spider&for=pc, 访 问日期2022年4月28日。

(二)外部环境存在不确定性

中法电力合作在政治上受到欧盟和美国的外部影响。法国是欧盟成员国和重要领导力量,其对华政策也势必会受到欧盟的影响。作为美国的欧洲盟国之一,法国虽然在澳大利亚单方面毁弃核潜艇协议一事上对美澳两国不满,但是并未从根本上影响到法国与美国之间的盟友关系。当前,美欧在涉及中国核心利益的诸多内政问题上对中国指手画脚,欧盟也指责中国在中东欧关系发展问题上分裂欧洲,中欧投资协定目前陷入停滞,这些都将对中法两国在中国、法国以及第三方市场的电力合作健康发展构成潜在的威胁。在中广核与罗马尼亚政府签署建设两台核反应堆建设协议一年后,罗马尼亚以国家安全为由撤销中企核电项目。③GCR Staあ, “‘Existential danger’: Romania switches from China to US for help in building reactors”(2020-10-12),https://www.globalconstructionreview.com/existential-danger-romaniaswitches-china-us-help/, 访问日期2021年12月9日。这也为中国电力企业海外投资敲响了警钟,即不友善的外部环境严重影响可能会逐步显现。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对中国部分实体实施单边制裁,2019年,美国商务部将中广核列入制裁名单,指责其涉嫌“参与或促成了获取美国先进核技术和材料以转用于中国军事用途的努力”。在美国肆意挥舞长臂管辖制裁大棒的背景下,欧盟成员国与中国的海外电力合作可能会采取相对谨慎的态度,或者放慢合作步伐。在美欧盟友关系的影响下,法国对华政策能否维持相对独立性和韧性,值得进一步关注。

(三)产业合作有待开发新的增长点

中法双方在能源领域的产业合作,需要在扩大规模、拓展深度以及双向投资方面下功夫。当前中法两国能源合作的亮点是核能,但是除此之外,法国电力企业在华业务量相对有限。例如,中国市场在法电集团的整体营业收入中占比很小。①张慧:《法电的中国之道》,《能源》,2014年第9期,第76-79页,112页。受多重因素影响,法国电力企业在中国市场多为提供技术和服务,投资项目的数量和领域有待拓展。在这方面,不断深化的中国电力体制改革,可能为法国企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在能源转型的背景之下,中法双方的合作不应止步于核电项目,拓展到包括水电在内的所有清洁能源领域合作,应该是中法能源合作的大势所趋。

此外,对法投资和开发第三方市场的难度加大。虽然中广核、远景能源等中国电力企业正在陆续走入法国和欧洲大陆,但是,中国电力企业在法国和欧盟的数量仍然偏少,投资规模有待扩大。而且,随着2019年欧盟《外资审查框架草案》在欧盟理事会获批,投资于关键基础设施的中资企业可能面临更多的制度与安全审查,加之全球新冠疫情仍未得到有效控制,有关项目的施工面临成本上涨、用工短缺的困难;此外,欧盟已经推出或可能推出更多类似“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的经贸投资领域碳排放管控举措,未来,中法两国企业如何冲破外部环境的不利影响并持续深化务实合作,需要双方发挥聪明才智,共同努力。

结 语

在过去40年间,中法两国在电力合作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能源转型的视角看,大致可以分为转型相对停滞期、缓慢发展期和加速发展期三个阶段,虽然每个阶段合作内容不同,但其整体上的一致性和连续性,为中国能源转型的顺利推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法电力合作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中国的能源安全,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可靠、可负担的电力供应,同时也为中国的能源转型做好了准备。双方电力合作以核能合作为基础,以可再生能源为新的增长点;在围绕电力体制改革的政策对接方面特色明显;中法两国企业合作的市场从中国走向法国,进而走向第三方市场;双方合作日趋务实,前沿科技研发合作稳步推进。

展望未来,双方电力合作需要巩固已有的核电合作基础,进一步拓展可再生能源合作,并且在新一代电力技术和综合能源管理经验领域加强相互学习。尽管中法电力合作面临着法国国内政治和对华关系不确定性增加、美欧外部环境制约以及产业合作难度加大等诸多挑战,但是中法电力合作潜力依然巨大。中法电力合作在保障本国能源安全和能源转型的同时,也必将为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做出贡献,更为不同政治制度国家之间开展务实合作积累宝贵的经验。

猜你喜欢
核电能源法国
国际能源署:今年清洁能源投资将再创新高
第四代核电 高温气冷堆
核电工程建设管理同行评估实践与思考
百年初心精神 点亮核电未来
莫奈《睡莲》[法国]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中国核电生长
法国MONTAGUT教你如何穿成法国型男
法国浪漫之旅(二)
法国凯乐美我涂我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