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中河道的治理

2022-11-23 05:00孟天旗李学新
农村科学实验 2022年10期
关键词:农田水利河道水利工程

孟天旗 李学新

(山东省莘县水利局,山东 莘县 252400)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量的不断增加,严重影响了河流处理的正常发展,也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为了解决这一现实问题,我国必须认识到水污染控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不断改进和创新河流污染控制,以保证这项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的外部发展氛围和空间,确保河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科学性。其中,水污染控制难度较大,管理人员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认识水污染控制的重要价值。积极运用各种现代水污染控制技术和方法,避免各种水污染问题,尽量减少不利影响。

1.农村水利工程河道治理的新要求

1.1 充分依据流域特征

在河道管理实践中,必须充分发挥区域水资源利用需求的主导作用,有效配置和利用水资源。同时,在进行河道规划时,应充分考虑河道的流向、流域面积、支流数量等特点。以小流域为河道处理的基本单元,严格遵守水资源自然活动规律,避免“污水处理后排放”等不良现象。

1.2 坚持生态水利理念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对河道管理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因此,在农村水利工程的河道管理实践中,必须深刻贯彻生态水利的理念。在实践中,相关人员可以在河道周围种植适应性强的植被,充分发挥植被的多种生态功能,如水土保持、水利、生态环境保护等。植被种植还可以显著改善区域生态系统,提高流域的自然恢复能力。此外,为了有效提高河道的承载力,必须科学规划河道宽度和漫滩面积。

1.3 提升自我修复能力

为保证农村水利工程河道治理效果,一方面要利用人工方式处理河道堵塞、污染等问题,另一方面要提升河道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例如,工作人员可结合河道原有生态系统,引入水生植物等,保持河道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提高河道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

2.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中河道治理存在的问题

2.1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缺乏合理性

在当前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合理的情况,导致当前的河道治理工作不理想。很多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会出现选址错误、施工质量差、施工设备老化陈旧等情况。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如果出现了选址错误的情况,不仅不能有效解决附近居民缺水用水的问题,还会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意义丧失。由于农村与城镇具有一定距离,地理位置较为偏远,政府对其管理和资金支持方面的力度不高,导致村民滥用周边河道的情况。一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建设之后不能有效地发挥出使价值,不能够很好地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衡的情况,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

2.2 群众参与深度不足

农村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复杂性的工程,如果社会公众不积极参与,河道治理成效将会受到严重影响。目前,一些河道周围的农村居民没有认识到河道的重要性,向河道中随意丢弃生活垃圾、排放生活污水,在很大程度上污染了河道水质,导致河道及周边生态平衡遭到破坏。长期以来,农村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工作由政府单方面发起,乡村居民的治理主体作用并未得到体现。近年来,即便各地开展了一系列环保宣传活动,但由于农村居民的实际参与深度不足,其难以在短时间内树立环保理念,不能及时转变自身生活生产方式。

2.3 无视生态技术推广工作

通过对河道治理问题的分析研究,发现河道淤积是最严重的现象,污水排放不达标,存在严重的垃圾堆放问题,严重影响了整个区域的环境。虽然国家积极加强对河道管理的支持,但居民的环保意识逐步增强,主动参与河道管理,但整体管理难度较大。管理人员采取的管理措施不够有效,难以真正保护环境。原有的管理目标难以实现,部分员工管理观念落后,忽视了现代防护技术的运用和分析,直接忽视了生态护岸技术的推广。严重影响了河道管理的有效实施。大多数地区采用的环保技术相对机械化、传统化,国家也没有相应的政策和管理手段为技术推广提供相应的制度支持和保障。

2.4 河道污染问题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与国家大型水利工程相比,在管理力度方面相对较小。并且由于城市化的逐步推进,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数量逐渐递增,大多数的工业废水都存在污染物严重超标的情况。没有经过科学严谨的手段处理便输送到村庄的河道当中,使河道自净能力难以适应排放速度,导致河道的严重污染。不仅会造成河道附近生态环境的破坏,还会造成饮用水的污染。除此之外,一些农民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过度使用农药,农药会沿着农田附近的沟渠流入到河道当中,影响河道的水质。

2.5 非法建设占用河道

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农村规划工作得到了深入开展。部分人员在乡村布局与规划过程中,为提高有限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制订的规划方案涵盖了河道周边区域,大幅度减少了原本规划的河道面积。同时,部分乡村企业的责任意识不足,在建设过程中污染了河道生态环境。此外,一些村民缺乏良好的环保意识,在河道周围大面积种植农作物,或占用河道开展水产养殖等,导致河流污染较为严重。

3.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中河道治理的对策分析

3.1 强化河道建设与管理

通过分析当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存在的问题,可以发现很多问题的出现都是由于原始问题。这些原始问题主要是由于河道在建设初期没有制定合理的建设位置。由于我国地势较为复杂,水资源分布不均匀,所以在建设水利工程的时候难免会出现选址不合理的情况。在出现了这种情况之后,临近河道的区域会承受比较多的水资源,不用担心日常灌溉。但是也会存在一定的影响,那就是由于水资源过多,出现强烈降雨的天气时可能会面临洪涝灾害,对农田的种植和经营产生不利影响。另一方面,远离河道的居民区会出现日常用水的不方便,对于日常生活没有给予应有的便利。因此,想要有效解决小型农田的水利工程河道治理问题,需要强化河道的建设与管理。在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河道治理过程中,需要针对原始问题进行优化改进。利用河道周边的建筑物来保障水流的顺畅,进而起到良好的防护整治效果。例如,在当前阶段,很多地区都会采用建设丁坝、护岸、锁坝等方式来治理河道。在建设这些工程项目之前,需要对河道的整体情况进行全面的考察,保证相关设计建设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在保障了科学布局之后,使上下游的水流保持顺畅和稳定,对水流进行集中,降低水流对两侧防护材料的冲刷程度,提升了河道两侧的安全性与稳固性。

3.2 加强社会宣传

河道治理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仅依靠政府部门的力量难以全面完成河道治理任务。因此,要引导社会公众积极参与进来,形成治理合力,逐步改善农村水利工程河道治理效果。在具体实践中,相关部门需综合利用电视、网络、报纸等各类媒体,广泛宣传河道保护的重要性,增强民众的河道保护意识,自觉抵制各类可能会污染河道或破坏河道生态的不良行为。为保证宣传教育效果,要着重讲解河道保护与农民群众利益之间的联系,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参与热情。同时,可联合学校、村委会等相关主体,组织以河道保护为主题的讲座活动,有效提升居民、学生等各类社会群体的河道保护意识。此外,要充分引入社会力量,鼓励公益组织参与河道保护,经常性组织以环保为主题的公益性活动,如捡拾河道垃圾等。通过采取这些举措,可以有效提升社会公众的重视程度,进而营造全员参与河道治理的良好氛围。

3.3 积极推广生态护岸技术

河岸生态保护技术的推广应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河道的治理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管理人员应将微观分析与宏观研究有效结合,了解不同生态护岸技术的要求,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河道管理中。创新管理方式,确保整体管理水平稳步提升。管理人员在开展各项管理工作前,应着重分析各种问题,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环节比较复杂,规划部门应了解合理的河道建设要求,不得过分追求美学影响河道建设。注重实体效益,兼顾美学与现实效益的协调与平衡,充分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其中,生态护岸技术的运用有利于美学与实用效益的协调。工作人员应了解河道的具体宽度,尽量避免雨季雨量过大造成河道抬高,影响整个河道的安全。此外,技术人员还应重视对不同技术的分析和研究,以找到最合适的生态护岸技术,确保河道控制的有效运行。

3.4 注重河道清淤

在当前阶段,引起河道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是河道淤积以及污水排放和垃圾堆放等,这些行为都会造成河道水流不畅。随着时间的推移,河道由于长期污染,河道淤积问题已经越来越严重。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已经制定的相关措施来提升对河道的治理工作,越来越多的民众也提升了环境保护意识。在对河道污染进行治理的过程中,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制定科学完善的河道治理方案,保证处理措施的有效性。河道清淤工作作为河道治理过程的重点内容,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对河道水质进行全面的检测,了解水质污染与河道淤积的具体原因。制定严格的河道治理措施。当地水利部门应当采取定期清理淤泥的方式,将河道中存在的淤积量进行降低,提升河道的防洪防涝能力。工作人员在对河道清淤的过程中,需要将清淤的过程进行详细地记录与分析,为今后的相关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数据。在清理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当地与水利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河道疏浚方案,保证整个工作的实际效果和质量。做好河道清淤工作,避免河道淤积影响水流的顺畅。

3.5 完善制度体系

为顺利推进河道治理工作,需进一步完善农田水利工程的河道管理制度,详细划分各部门的职责权限,加强部门间的配合与协作,以便高质量完成农田水利工程河道治理任务。可设置专门的河道管理部门,统筹负责河道治理工作,以避免出现互相推诿责任等问题。要结合河道实际污染情况,构建统筹负责的河道治理小组,由小组长负责与其他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定期交流和汇报工作情况,充分共享河道治理信息。在河道治理实践中,需向个人分配任务,落实责任机制,提高河道治理工作效率。分阶段开展考核活动,依据既定的河道治理目标完成情况考核相关责任部门及人员,提高部门及人员的参与积极性。由于河道治理任务繁重,需要较多的资金支持。因此,地方政府需结合实际情况,增加河道治理专项资金,严格贯彻专款专用的原则,切实满足河道治理的资金需求。同时,可引入企业等社会力量,拓展河道治理资金的来源。此外,主管部门需动态监督河道治理进程,依据相关制度做好赏罚工作,调动各部门的参与积极性,进而提高河道综合治理能力。

3.6 做好河道载弯与扩宽

在构建河道水利工程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做好河道的载弯与扩宽工作。因为河道通常都会具有一定的形状,通常情况下,会呈现出弯曲程度的河道形状。这样河道设计不仅可以缓解河道水流的流动速度,还可以适当降低出现水流流失情况的概率。但是河道弯曲形状的设计需要结合当地水流实际情况,以免对河道造成不利影响。因为完善的河道形状虽然能够减缓水流速度,但是也会增加旱涝灾害出现的可能性。因为在弯曲的河道处,凹面经常会受到水流的强烈冲击,造成了河道凹面上的土层不断减少,凸面则会因为水流速度过快引发泥沙的淤泥。因此,如何在保持河道弯曲程度的情况下避免洪涝灾害的发生,需要制定合理的弯曲程度。当地水利部门需要利用自身的优势,充分调查不同地区的河道实际情况,合理扩宽河道宽度,增加水流的流量。狭窄的河道会减缓水流速度,但是如果河道内拥有庞大的水流量,或者面临强烈的降雨天气,很容易造成河道涨水速度过快,增加了出现洪涝灾害的可能性。合理扩展河道,可以有效降低河道的涨水速度,为水利管理部门提供更多的河岸加固工作时间。

3.7 丰富河道植物种类

通过在河道两侧种植多种类植物,既可以增强河道整体美观性,又可以促进河道生态系统中物质、能量与信息的交换,有助于维护河道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在具体实践中,要综合考虑农村水利工程河道特点及植物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合理选择植物种类。第一,注意生态适应性。不同类型的植物具有不同的生态习性,选择的植物要能适应河道立地条件。例如,河道附近土壤含水量较高,可种植水杉、银叶柳等耐水湿植物。第二,生态功能优先。在河道种植植物的主要目的是发挥植物的生态功能,如保持水土、固土护坡等,因此,要优先考虑植物的生态功能。依据河道治理实际需求,选择具有优良生态功能的植物。如河道两侧土壤不耐冲刷,可种植狗牙根、南川柳等具备良好固土护坡作用的植物。第三,以乡土植物为主。相较于外来植物,乡土植物的环境适应性较强,可提高植物的成活率,降低管护成本。第四,保持物种多样性。要想保持河道植物群落的稳定状态,需搭配种植多种类植物。这样既可以营造丰富的群落景观,又能延伸河道生物食物链,充分发挥植物群落的生态作用。

4.结论

河道治理成效直接影响农村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也关系到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受诸多因素影响,目前在农村水利工程河道治理中面临着河道污染、非法占用等不良问题,阻碍了河道治理效果的提升,不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针对这种情况,相关部门需加大河道治理力度,坚持生态治理理念,在保障河道防洪等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切实维护河道的生态功能。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各项制度与机制,激发相关部门、社会主体参与农村水利工程河道治理。

猜你喜欢
农田水利河道水利工程
水利工程施工中高边坡开挖与支护技术的应用
论述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管理的要点
生态水利工程在水资源保护中的运用
探究水利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及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
水资源平衡调度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水利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的工作重点探究
弯道之妙
农田水利渠道工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现状和对策
撮粮之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