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生活化设计

2022-11-23 05:51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平罗县城关第六小学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2年16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生活化作业

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平罗县城关第六小学 夏 琨

小学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关联性、思维性较强的学科,加上小学生认知能力及思维能力的薄弱性,单纯地依靠课堂教学难以实现知识的长时记忆以及灵活运用,合理的课后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是必不可少的学习环节。在新课改推动下,如何有效平衡教学需求以及精炼减负的关系,让课后作业充分发挥其原本教育价值成为困扰教师的问题。生活教育理念的提出无疑为课后作业设计提供了全新的改革思路,而生活化作业的有效实施需要教师进一步思考与实践。

一、小学数学作业生活化设计的意义

课后作业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拓展,更是学生巩固与反思的重要途径,可谓是小学数学不可取代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意义不容小觑。具体而言,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落实新课改的教学要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传统的专题训练式课后作业显然与新课标的教学要求背道而驰,而生活化作业设计从学生最近发展区出发,以学生较为熟知且感兴趣的生活事物为载体,引导学生去实践与思考。生活化作业设计可谓是新课标教育理念的有效落实,有助于促进素质教育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第二,提升作业教育价值。活泼好动、思维活跃、个性突出是小学生的成长特性,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应遵循学生的身心特点。相较于传统作业模式,生活化作业设计具有灵活性与针对性,促使学生能通过课后作业弥补课堂学习漏洞、巩固数学知识、锻炼思维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基于生活视角能转变单一的知识型作业功能,促使小学数学课后作业的教育价值得以充分显现。第三,唤醒学生的学习自觉性。长期以来,小学生秉持任务心态完成作业,而小学数学作业相对难度大且枯燥,难免存在敷衍了事的现象。采取生活化的作业设计打破了学生常规认知,由枯燥的“写”作业转变为“做”作业、“玩”作业,带来全新体验。有助于促使学生以积极乐观的情绪投入其中,主动完成知识的巩固与拓展、整合与重塑。

二、小学数学实施生活化作业面临的问题

作业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教师的广泛重视。随着素质教育改革进程的推进,小学数学课后作业设计也在悄然发生改变,由题海战术逐渐向精讲精练模式转变。但是在应试教育观念尚存的当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仍然存在诸多局限性,革新速度与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并不匹配。具体而言,其问题主要集中于以下方面。

(一)作业内容维度狭窄

第一,以计算类题目为主,实际应用性较弱。现阶段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以夯实算理、提升计算能力为主。题型设置以单纯地计算类题目居多,而对思维类与应用表达类题目鲜少涉及,与学生日常生活相脱离。枯燥乏味的数字计算不仅削弱了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兴趣,而且不利于数学知识实际应用能力的提升。第二,以仿例题训练为主,缺乏创新拓展。小学数学课后作业的教学定位不够明确,单纯的作为课堂知识的复习巩固,题型选择大多以教材例题为依据,大量重复类似的题目,以促使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此种课后作业设计形式看似具有针对性,但是专题专练意味浓重导致学生仅仅是套用解题思路,并不能做到举一反三,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由此可见,小学数学课后作业设计的弊端限制了其教学价值的有效发挥,以新课标要求为主导,实施改革创新势在必行。

(二)作业形式较为单一

目前,小学数学作业形式的创新力度不够,仍然以传统的写作业为主,不仅削弱了作业的趣味性,而且偏离了打造应用型数学的教育目标。第一,趣味性较为欠缺。小学生处于天真烂漫、活泼好动的成长时期,容易被新奇的事物所吸引。但是一些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时,过于关注知识的巩固,而忽视了学生的兴趣与成长特性。以教材知识为蓝本,以习题为主要形式的数学作业难免会让学生怨声载道,丧失主动完成的欲望,影响作业育人成效。第二,实践性明显不足。重知识轻思维、重输入轻输出是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设计作业的出发点是怎样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装进大脑,而并非怎样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此思维观念的作用下,小学数学以书面作业为主,社会实践类的活动鲜少涉及,造成数学知识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脱节,学生的实践经验积累较为匮乏,无形中限制了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发展。

(三)作业评价欠缺人文性

小学数学作为一门理性学科,在展开作业评价时,教师往往注重严谨性、规范性,而忽视了必要的情感关怀。最为突出的问题是作业评改的符号化、分数化。教师根据学生运算结果是否正确,在每道试题上标注对或错的符号,汇总整体的得分即算完成评价,鲜少给出鼓励、赞赏或指正的评语,使小学数学的作业评价多了一丝严肃,少了一些温度。对以感性思维为主导的小学生而言,更加渴望看到教师鼓励性的语言,而教师所采用的符号化评价方式无法满足学生的内心需求,学生无法感受到被认可,无形中打击了学生的期待感,起不到激励与导向作用。此外,现行的小学作业评价往往以教师为绝对主导,单纯以最终的结果呈现为依据,缺乏过程性的关注与指导。单一视角的评价方式使学生的思维亮点以及知识薄弱点未能得到深度挖掘、分析,影响教学评价的诊断性功能。

三、小学数学作业生活化设计策略

(一)关注日常生活,捕捉学生兴趣点

对小学生而言,数学作为较复杂的科目,兴趣是激发学习热情的原动力,也是维持学习动机持久性的重要因素。但是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后作业并未关注学生兴趣,学生以任务心态对待作业,其自觉性与主动性难以保证。对此情况,教师捕捉学生的兴趣点,围绕日常生活现象或问题设计课后作业,让枯燥乏味的数学计算训练转变为对生活的感知与体验,提升学生对数学作业的接受度,以达到巩固数学知识的目的。例如,在讲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布置生活观察类作业。首先,让学生寻找家中所涉及的长方形与正方形物品,并观察生活实际事物的形状、结构及类型。以具象化事物为载体,自主总结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特点,形成观察报告。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运用生活材料独立制作一个长方形及正方形物品。其次,在作业解析课上,教师组织学生轮流汇报自己的观察结果、展示动手创作的作品。在分享所见、所知、所感的过程中,达到巩固与拓展的目的,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通过转变数学作业形式,让学生体会探索数学知识的乐趣,进而转变被动的任务式学习态度,以主动愉悦的心态对待数学作业,提升作业完成质量。

(二)作业内容生活化,丰富知识体验

受到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小学数学课后作业以知识性教育功能为核心,导致“高分低能”问题普遍存在。小学阶段作为数学思维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应冲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推动作业内容生活化,拓展学生的数学视角,丰富数学知识体验。例如,在讲解“年、月、日”相关知识时,此章节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可设置生活化的作业内容。首先,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现象,如造成2月天数差异的原因以及如何判断2月的天数,或是围绕父母生日推断当年的年、月、日情况等,以实际生活现象为媒介梳理数学知识。其次,教师增加探究性的作业内容,让学生的数学作业不再局限于数学知识的搬运与套用,而是创造性地运用数学知识。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制作一个生活日历,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更为直观深入地理解年、月、日变化规律。同时,借助开放性的探究式作业,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教师充分利用日常生活素材,拓宽小学数学作业内容范围,为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创造相对宽松的空间,引导学生将感性的生活体验上升至理性数学认知的层面,形成层次丰富的数学知识体验。

(三)作业形式生活化,实现学以致用

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以促使学生学以致用为最终落脚点。因此,教师应转变专题专练的题海式作业形式,立足“教学做合一”的生活化教学视角,对课后作业形式进行创新,在巩固数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与创造能力。例如,在完成“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课堂教学之后,教师可以设计体验交流类、生活实践类数学作业。购物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日常活动,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数学知识。因此,教师可以以购物为主题设计生活化作业内容。如让学生跟随父母到超市采购日用品,观察各类商品的价格标签,借助生活实际场景,回忆课堂学习内容,加深对小数意义、性质的理解。让学生帮助父母计算购买商品的总价,以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在此基础上,以课堂交流互动的形式,组织学生反馈作业完成情况,针对实践活动过程及结果进行分享,引发学生的思维交互。借助小数运算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教师通过打破传统的作业组织形式,让数学作业从以教材为中心的模式化内容设计中摆脱出来,以生活实践活动代替单纯的纸上计算,建立多元化的数学认知体验,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建立积极正确的认知,形成正向的内在学习动机。

(四)作业主题生活化,培养探究能力

在传统模式下,教师更多地关注于一课一得,作业围绕每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展开练习,虽然提升了数学作业的精准性,但是这与素质教育聚焦持续发展的目标要求仍然具有一定的差距。对此情况,教师应尝试采取长作业模式,以生活化的主题为载体,将特定周期或是相同板块的知识串联起来,引导学生完成整体性探究,促使学生洞察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形成结构化的知识体系。以“扇形统计图”单元教学为例,教师设计社会调研类的长作业,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能力以及信息处理能力。首先,明确作业探究主题,构建探究共同体。教师坚持优势互补的原则,采取组内异质分组方式构建探究小组,以分工合作的方式完成作业。让学生围绕日常生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作为作业探究方向。可以是本校学生最喜爱的运动,也可以是小区居民每月的用水情况,还可以是亲朋好友的饮食爱好等。小组成员通过思考与协商的方式自主确定作业主题。其次,制定作业实施方案,明确成员分工。在确定作业主题之后,小组成员拟订具体的落实计划,包含需要哪些数据,调查方式、时间与结果,职责分工等,并以作业规划表的形式整理出来,作为作业执行依据。最后,作业的具体实施与反馈。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收集数据,并规定时间地点进行集中探讨,书写作业日志。教师根据作业日志了解学生探究进度,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展开集中讲解或是个别指导,保证作业方向的正确性。在学生完成长作业之后进行总体讲评,聚焦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升华知识理解层次。

(五)作业评价生活化,推动个性发展

评价是小学数学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作业同样需要设置生活化的评价,对学生的付出给予积极的回馈与有效的指导,以激发学生的数学作业成就感,推动学生数学能力的个性化发展。以“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单元教学为例,首先,采用生活化的评价方式。教师要转变“以分数论英雄”的数学作业评价方式,不是以解题结果的对错作为评判学生作业态度及效果的标准,而是关注学生的数学作业所呈现的知识理解、数学思维以及学习方法等情况。并根据学生的作业反馈情况,提出层次化、针对性的指导意见,真正达到查漏补缺的作用,放大学生的学习优势,弥补学习劣势,提升学习效果,激发学习自信。其次,扩大作业评价主体。教师摒除“一人独裁”的作业批改与评价方式,将学生、家长纳入作业评价主体。可以尝试实行学生互评互改的作业评价方式,促使学生学习积极的作业态度以及高效的学习方法,同时以其他学生发生的错误进行自省,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以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营造学生之间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通过调整小学数学作业评价方式,打破传统作业模式的局限性,实现教、学、评一体化的生活化教学模式,推动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四、结语

总而言之,作业在小学数学教学体系中占据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仍然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未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教育价值。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传统的作业设计模式难以满足新时期教学需求,需要教师立足生活教育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要求,积极尝试多元化的作业设计模式,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增添动力。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生活化作业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中班幼儿生活化美术活动的实践探索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作业
我想要自由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