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技术在推进生猪产业发展中的应用探讨

2022-11-23 06:42杨文兵
南方农机 2022年15期
关键词:猪舍养殖户生猪

杨文兵

(南陵县弋江镇人民政府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安徽 芜湖 242400)

信息化技术属于整合性内容,其涵盖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数据工程两方面内容,这促使该技术在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在生猪产业中应用信息化技术,可以强化对经营情况的管控,推广智能化生猪饲养模式,从而使养殖者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由此可见,在生猪产业中应用信息化技术意义重大。笔者从中国生猪养殖业的发展水平出发,对信息化技术在生猪产业整个流程中的应用进行详细探讨。

1 中国生猪养殖业的发展水平

1.1 中国生猪养殖业的基础

我国生猪养殖业发展时间较长,早在新石器时期就出现了相关的养殖产业。早期养猪主要是将猪当成重要的肉食来源,到了汉代之后,养猪的主要目的就是补充肉食来源。在科学技术和经济水平快速发展的当今,生猪养殖业也迎来了发展高峰期,人们通过不断实践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掌握猪本身的杂食性特征,促使我国生猪养殖质量得到飞速提升。不仅如此,为了能够充分促进和适应集约化养猪产业进步,我国积极研发能够全面满足生猪生长发育各种营养需求的全价配合饲料,同时从原材料选择等多个环节着手不断提升饲料的营养价值,促进猪饲料营养得到最优转化。

1.2 生猪养殖市场前景分析

长期以来,我国的生猪养殖业及宏观经济都受到“猪周期”的影响和限制。猪肉价格涨幅趋势极大地影响着未来生猪养殖业及国内整体宏观经济的发展。由于受到生猪养殖成本提高、环境保护约束以及生猪养殖疾病等因素的限制,加之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未来生猪供给将会受到极大影响。因此,未来猪肉需求将会呈现出上升趋势,生猪养殖毛利率也会逐渐走出低谷。而且我国近几年发布的补贴标准中有关生猪养殖的规定有利于促进生猪养殖业进一步发展。例如生猪养殖规模达到3 000头以上,根据相关标准补贴80万;生猪养殖规模2 000头以上,3 000头以下,根据相关标准补贴60万;生猪养殖规模1 000头以上,2 000头以下,根据相关标准补贴40万;生猪养殖规模500头以上,1 000头以下,按照相关标准补贴20万。同时,相关政策规定,生猪养殖用地作为设施农用地,按照农用地管理,无需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在不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的前提下,允许生猪养殖用地使用一般耕地,作为养殖用途不需耕地占补平衡。此外,生猪养殖圈舍、场区内通道和绿化隔离带等生产设施用地,根据养殖规模确定用地规模;增加附属设施用地规模,取消15亩上限规定,保障生猪养殖生产的废弃物处理等设施用地需要;加强禁养区整改调整政策支持,对禁养区内需要关停搬迁的养殖户,优先支持异地重建,对符合环保要求的畜禽养殖建设项目尽快进行环评审批,严禁采取“一刀切”的方法。由此可见,生猪养殖市场具有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1]。

1.3 信息化技术在生猪产业中的作用

在生猪养殖中应用信息化技术能够及时高效地获取养猪方面的信息,如猪肉价格、猪肉产量等。利用计算机来模拟相关价格,以此形成相关信息波动信号,从而对人们进行生猪养殖起到一定的参考或预警作用。除此之外,应用信息化技术能够预测行业基本情况和发展走势,这对于人们进行生猪养殖的相关决策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2 信息化技术在生猪养殖中的应用

2.1 饲料和营养管理

在生猪养殖过程中,饲料管理是重要的环节之一,甚至对生猪养殖成功与否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养殖户需要充分掌握生猪营养学和饲养学知识,对生猪养殖营养框架进行科学创建,同时在信息化技术的辅助下完成最适宜的猪饲料配置,保证饲料供给量处于合理状态,以此确保生猪成长过程中可以获取足够的营养,帮助养殖户获得长期经济效益[2]。

2.2 注重选育和优化

在生猪养殖过程中,养殖户可以利用改良和优化生猪品种的方式获取最佳饲养品种,这也是猪种选配后的结果体现。应用信息化技术,养殖户可以构建生猪品种选育及优化模型,促使其深入研究相关数据,确保生猪性状基因可以得到最佳整合,确保能够获取最佳繁育方案。

2.3 生产信息管理

当生猪养殖呈现规模化和集约化态势时,养殖户对生猪养殖信息统计过程的工作量就会急剧增加。为了确保养猪生产信息能够得到全面整合,养殖户需要科学应用计算机技术,确保所整合的信息能够在其日后养殖中发挥参考价值。以往的信息统计过程,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等来完成统计、记录等工作,此种工作方式不仅效率较低,而且错误率高。应用信息化技术后,养殖户就可以主动搜索目标信息,并且快速地进行整合,以最快速度形成报表,极大地节约了信息管理时间[3]。

2.4 猪场经营管理

就猪场管理工作而言,猪场工作人员不仅要对生产信息进行合理化管理,还要在猪场发展经营过程中有效应用信息化技术。信息化技术能够在人事、财务等多方面发挥作用,并全面构建信息化的档案。当经营管理信息化有效形成之后,其可以在生猪养殖过程中发挥作用,同时充分提升猪场经营运行效率。

2.5 猪舍内外环境监测

生猪养殖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就是环境因素,尤其是在生猪生长繁育、疾病管控等方面的影响更加明显。就传统养殖模式而言,以往利用人工方式评估养殖环境条件的工作方式存在极大的主观性,使得评估结果的精准性相对较低,同时也导致检测反馈情况存在明显的滞后性。整合应用信息化技术和物联网传感器,可以全面监控猪舍内外的环境,不仅可以对猪舍内部氨气、硫化氢等气体浓度进行监测,还可以全面监控室内空气的温湿度以及光照等。当监测目标达到设定的临界值时,相关报警装置会立即启动,完成自动报警工作,相关工作人员能够及时采取处理措施,从而使猪舍内外环境与生猪生长所需环境保持一致[4]。

2.6 环境的调控系统

将信息化技术和物联网技术进行有效整合,可以远程调控猪舍内部的环境。当计算机与养猪场内设备连接后,就可以实现猪舍远程调控,例如远程调控风机设备开关,不但能够及时调整猪舍环境,而且还能极大地缩减人力成本。

2.7 智能饲养

在猪只身上装设相应的电子耳标,可以及时掌握猪只的健康状态以及成长指标等,更可以根据猪只的生长情况科学调整饲料营养配比。在信息分析整合模拟过程中,对猪只采食量等进行全面估算,同时自动化调节饲料设备供应量,从而使提供的饲料量更加合理和精准。此外,在生猪养殖中应用信息化技术,还可以对某个时间段的饲料供应量进行管控,从而避免出现饲料浪费问题,尤其是对怀孕母猪或哺乳期母猪开展智能饲养的效果更加明显[5]。

2.8 设备信息化管理

想要使猪场向信息化管理方向过渡,就要将信息化技术引入猪场,并完成信息化技术的合理化运用。根据不同阶段生猪饲养需求对相关猪舍进行设计和改造,有效预留信息化接入点,为后续设备的引入应用提供条件。从当前的养殖场设计和应用来讲,漏缝地板的应用效果最为明显。

3 信息化技术在生猪交易中的应用

由于生猪规模化养殖不断发展,当产销信息出现模糊性时,会导致生猪产业出现一定的损失或波动。相关产业信息的公开透明为生猪养殖获取效益提供了极大的基础条件,信息化技术也使得生猪销售发生变化,从线下开始向线上平台发展。

3.1 产品交易平台化

在互联网的辅助下科学构建电子商务平台,用户能够在移动端或PC端进入网络平台中查询所需产品的交易信息。用户利用实名验证的方式可以成为会员,成为会员之后,可以将产品交易相关信息发布到平台上,并通过平台完成相应交易。电子商务平台的出现,有效破除了传统线下交易中的时空局限,这为拓宽销售范围提供了必要条件。除此之外,用户可以全面获取自身所需的最佳交易信息,无需通过经纪人来有效获取相关信息,在平台上买卖双方就可以直接对话。简言之,产品交易向平台化转变后,生猪的相关交易成本得到明显降低,同时在利用平台交易信息的基础上构建产品大数据中心,这对于促进生猪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起到了引导性作用[5-6]。

3.2 产品交易合同化

当电子商务平台得到普及应用,生猪交易开始向期货交易的方向转变。交易双方在平台提供交易信息的基础上利用合同化的交易模式,从而确保价格的可控性。通过生猪期货交易的方式,使生猪期货具备一定的规避风险功能,养殖者通过观察期货交易现状判断市场未来走势,并适当调整生猪养殖的规模[7-8]。与此同时,根据期货市场“卖后养”的方式规避交易风险,尽量降低生产经营的盲目性,从而使相关收益得到稳定增长。

3.3 产品交易追溯的可行化

全面应用自动化控制技术、统一编码技术等先进技术,可以对生猪交易完成建档工作,生猪从生到死整个流程都被全面监控和追踪,这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生猪养殖交易信息。消费者利用终端或平台也可以获取到此类信息,从而判断猪肉价格。除此之外,利用动画或视频的形式展示生猪生长饲养过程以及产品制作环节等,使消费者对产品的质量更加放心。

4 生猪产业未来发展方向

黑龙江省养猪学会理事长魏国生认为,我国生猪产业养殖在进行适度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科学应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加快生猪生产方式的变化,促进我国生猪产业未来朝着规模化、专业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9-10]。同时应充分结合我国生猪产业当下发展实际情况,确定一般规模养殖户、散养户以及大规模养殖户的生猪养殖比例。积极推动生猪规模化养殖场以及养殖小区的标准化建设,不断提高养殖场实际生产能力。通过开展专业合作组织的方式,最大程度地提升我国生猪饲养散户组织化程度,同时积极发展饲养小区,以此提升生猪养殖规模化水平,有效缓解生猪散养造成的一哄而散或一哄而起的问题。加强对生猪养殖疾病防治、信息服务、健康养殖、繁育和环境保护支撑体系的建设。生猪养殖不仅属于资本型产业,也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相应地就要求养殖户本身要投入大量资金,更需要其本身具备良好的技术技能,擅长经营和管理工作[11-12]。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信息化技术可以对生猪产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在对相关技术进行选择时,要保证技术和实际情况或需求保持一致性。同时,可以合理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以此来妥善解决生猪养殖信息化方面的问题。除此之外,生猪养殖信息化处于不断发展的动态化过程中,这要求养殖场管理人员要全面掌握全新的技术以及方案等,为生猪养殖向信息化管理转变提供保障。未来我国生猪养殖会逐渐朝着规模化方向发展,相应地也就需要国家加大对生猪产业的扶持力度,确保信息化技术在推进生猪产业发展中的科学应用。

猜你喜欢
猪舍养殖户生猪
生猪中暑的诊断及治疗
旗开得胜!5亩养出过万斤金刚虾,虾中60元抓虾!养殖户:有信心养
生猪贴“秋膘” 管理要跟上
牛年开盘鱼价创新高,养殖户如何避免“有鱼价没鱼卖”的尴尬?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平凡人物·平凡故事:年底了,养殖户喜迎丰收
阳光猪舍的夏季管理
阳光猪舍的夏季管理
阳光猪舍健康养殖技术助力冬季养猪量价齐飞
不同通风模式对保育猪舍冬季环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