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发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与探索*

2022-11-23 06:42郑如玉翁兴宇
南方农机 2022年15期
关键词:双创院校中职

单 杰 , 郑如玉 , 翁兴宇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扬州分院,江苏 扬州 225000)

0 引言

近年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经济呈现日益下滑趋势,导致各行各业的发展都受到影响,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现象也屡见不鲜。课题组调查发现,不少高职院校毕业生毕业后没有从事本行业以及相近行业,而是更青睐服务行业,例如餐饮、房地产、旅游等相关行业。这背后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源自于自身竞争力不足,首先,自身专业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并且实践经验几乎为零,很多院校的专业课设计课题或者实验操作平台甚至是十几年前的老课题、老机器,与当下日新月异的发展严重脱节;其次,学生经过几年的学习,最终能证明自己专业素养的材料不够,技能大赛等技能类赛项其实只有极少数学生能通过筛选进入其中,而大部分学生对于技能掌握很可能还是处于了解层面,或者初级工层面;最后,高职院校学生最大的问题是自身创新意识薄弱,对于专业知识的汲取模式仍然是投喂式学习,对于课本以外的知识大部分人几乎从未涉及,加之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人员流动受到限制,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锻炼或者获取相关实习经历的经验,从而导致他们离开学校进入社会后难以适应快节奏的工作环境[1]。随着国家对于解决各行各业就业压力问题的重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各级部门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市级、省级、国家级的创新创业大赛都在如火如荼地举办,从层次、覆盖面、参与度等多个维度考量,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从研究型本科到应用型本科、从高职院校到中职院校再到技工类院校都纷纷组建队伍参赛,但是各类参赛队伍还停留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初级阶段,从深度上而言“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创融合”的理念并未完全发挥出来,这对于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事业的发展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2]。

1 现状与问题

1.1 硬件条件不达标

目前,不少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创新创业教育,但是相应的配套并没有跟上。除了部分本科院校有较为完善的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大部分高职院校或者中职院校并没有建设孵化基地,或者是孵化基地建设仍然停留在起步阶段,除了场地部分之外,管理规章制度以及相应的专业辅导教师配备仍然欠缺,学生很多好的想法和点子在起步阶段由于得不到支持,很有可能就停滞不前或“胎死腹中”。此外,当学生在推动创新创业项目的时候遇到瓶颈,由于自身缺乏实战经验,并且专业知识较为薄弱,很多时候会选择半途而废。这种情况在工科类专业领域尤其严重,特别是在进行创新作品研发时,缺经费、缺场地、缺设备、产品研发周期长等因素,都将导致项目进展缓慢,无法按照计划进行,从而很难在相关大赛中突出重围。这就导致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流于形式,比赛难以取得好成绩,领导重视程度下降,陷入恶性循环[3]。

1.2 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指标单一

2015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和教育部印发的《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等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相继出台,明确指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之源,也是富民之道、公平之计、强国之策,对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打造发展新引擎、增强发展新动力、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意义,是稳增长、扩就业、激发亿万群众智慧和创造力,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公平正义的重大举措[4];要求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和创新思维养成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按照高质量创新创业教育的需要调配师资、改革教法、完善实践、因材施教,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集聚创新创业教育要素与资源,建设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群)。然而时至今日,大部分高职院校和中职学校对于创新创业教育仍然流于表面和口号,双创教育成果唯比赛成绩论,评价指标单一,将学生自主创业率或者学校参赛作品获奖率作为创新创业教育推动抓手,这一现象将导致创业率提高,但是创业质量却有所下降,创新创业大赛作品多而不精,滥竽充数,最终将本末倒置,完全忽视了双创教育本来的目的:职业教育当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以及实践动手能力为引导。

1.3 双创教育师资结构不合理

目前,创新创业教育除了部分走在前列比较成功的高职院校以外,大部分职业类院校都存在一个通病,就是创新创业教育管理结构混乱,没有明确的主管部门。大部分高职和中职类院校将双创教育直接归类于学生就业指导部门,或者是学生工作管理部门,只抓创业不管创新。这一举措将导致创新创业教育缺乏专业性以及全面性指导,只能止步于创新创业通识教育或者讲座。主管部门的局限性将导致学生在创新实践性方面严重脱节,创新创业沦为空话,推动也局限地停留在比赛层面,即便是参赛作品也多以文创类作品为主导,钻入思维的“牛角尖”,难以突破。而辅导员由于自身行政岗位的特性,自身专业领域很可能与本院学生或者本院专业的教师不同,专业课教师的专业理论和实训能力较强,但对行业动态变化敏感性不强,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解也不够深入,所以二者很难建立良好的合作沟通途径,最终将导致双创教育各自为战,缺乏统筹规划,难有成效。此外,部分院校响应号召,建立创新创业学院,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发展,但实际却是“换汤不换药”,学生的专业课教育仍然是由各自教学管理部门负责,这一举动加剧了专业课教师与创业导师的沟通产生脱节,即懂“创新”的不懂“创业”,懂“创业”的不懂“创新”[5]。

1.4 课程体系不完整

大部分高职院校或者中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由学生就业指导部门推进,其授课模式大多数是在原有就业指导课的基础上增加部分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授课内容,其形式多为公共基础课或者讲座模式以及集中开班的SYB创新创业培训班,这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创业能力的形成的作用微乎其微。此外,目前创新创业教育理论授课与实践练习比例失调,仍然是以理论授课为主,很多高职或中职类院校并不具备创新创业实践练习的条件,所以学生在思想上对于创新创业理念仍不够重视,仅限于学分的获取。创新创业相关系统化的教材匮乏也成了创新创业教育推进流于表面的原因之一,教材内容往往以通用类知识为主,与专业相结合的双创内容较少。市面上有关创新创业的教材内容往往大同小异,从高职到中职、从低年级到高年级所用教材几乎变化不大,教材内容的更新也无法跟随主流经济的发展,专业区分度几乎为零,课程定位和培养目标模糊,缺少学科之间的渗透和融合,此外教材内容与地方经济发展脱节。以上问题均导致当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缺乏针对性和科学性[6]。

1.5 缺乏创新思维与能力

当下创新创业项目的立项与孵化仍然面临一个根本问题:学生没有想法或者是找不到想法。课题组通过观察发现,当代高职院校或者中职院校的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明显滞后于社会的发展,绝大部分的想法或者灵感都来自老师,自身严重缺乏创新意识,思考能力不强,或者创新创业的想法落后于时代的发展,仍然停留在几年前。除此以外,即使部分学生有一些想法或者计划,却难以落地。在实施阶段空有积极性却没有方向性。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学生自身能力的不足以及专业知识限制等,例如机械专业的学生拥有很强的创新能力以及动手能力,但商业计划书的撰写却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无法将想法呈现在商业计划书之内,甚至出现语言问题比比皆是、内容主次不分、商业数据存在明显漏洞等问题。而商学院的学生对于创新意识又存在短板,对于创新作品把握不够。此外最常见的问题还有团队成员结构不合理、人员分工存在争议,遇到瓶颈难以克服,最终热情退去,计划失败或者是草草收场。产生以上现象的根本原因仍然是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不足,知识结构单一,缺乏实践经验,难以完成一个综合创新创业计划项目。

2 解决措施

2.1 建立“学校-企业”联动发展模式

以企业需求为引领,紧扣时代热点。首先,加强校企合作可以利用企业资源解决一部分学校硬件不足的弊端,从时间和质量维度上都能更好、更快地建立校企合作创新创业工作室,既可以依托企业平台孵化学生自己的项目,也可以引进企业项目,给学生提供更多创新创业案例的实战经验。其次,学生可以通过参与企业生产实践,萌发新的创新创业思路,开拓视野,又可以将比赛中有潜力的项目进一步在企业进行孵化,依托企业强大的硬件条件以及成熟指导团队的优势,将创新创业教育落到实处,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地方产业[7]。

2.2 建立双创工作室

加强校企合作建立双创工作室,不但可以让学生进入到真实的创业生态圈中,为今后创新创业积累经验,还可以解决学校双创师资结构单一的弊端。通过加强校企合作,聘用企业有丰富创业经验的企业导师作为学生的创业导师,可以解决原先校内老师知识结构单一的弊端。定期进行校企交流,让专业课教师也能深入到企业去学习真实的创业案例,贴近本专业相关行业最新的发展动态,紧扣发展热点,逐步成长为既懂“创新”又懂“创业”的双师型教师,将从企业所学的先进创新创业理念带入平时的课堂中,探索有自我风格的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课堂”,将双创教育理念融进专业课的每一个知识点中[8]。

2.3 双创教育与专业人才培养相结合

首先,需要明确将双创理念根植于人才培养方案中,从根本上制定合理的、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并为之建立相应的配套措施。例如建立完善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贯穿于学生专业学习的整个过程。其次,需要调研地方经济产业特色选择或编写符合本校学情的创新创业指导教材。除此以外,还需要结合各个专业的不同,将部分专业课程纳入双创课程体系,甚至引进跨学科知识点,构建“专业+创新”的交叉学科教材[9]。

2.4 建立完善的教育体系

建立“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以赛促业”为引领的教育体系,通过设立相应激励机制,鼓励并支持专业课教师以项目组为单位指导学生成立自己的双创团队,同步培养自己和团队的专业素养和双创意识。加强与兄弟院校的联系交流,学习经验,共同探索符合自身条件的创新创业教育之路[10]。以比赛为抓手,整合各项资源,备赛参赛,总结赛事经验,逐步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做好创新创业辅导工作,争取实现创新成果转化,创业孵化培育等目标。

3 结语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性人才的一种教育手段,其重要程度在育人过程中是不可取代的,尤其是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能力等方面至关重要,不管是对于地方产业发展还是解决劳动就业问题都有着重要意义。课题组根据调查研究列举了高职院校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缓慢可能存在的相关问题,并提出一系列相关改善措施,希望能够为培养新时代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的高质量人才添砖加瓦,为职业院校构建和完善高质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双创院校中职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新形势下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