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乡建者的乡愁
——汪瑞霞《从乡愁到乡建:江南村镇的文化记忆与景观设计》读后★

2022-11-23 12:55叶康宁
关键词:村镇景观设计江南

叶康宁

(南京艺术学院艺术学研究院)

汪瑞霞教授的大著《从乡愁到乡建:江南村镇的文化记忆与景观设计》最近在商务印书馆梓印行世。迩来平居多暇,将全书拜读一过,获教良多,也颇多感慨,聊书数语,以志收益。

据我所知,汪教授致力于江南水乡村镇文化景观设计研究已经有十数个年头了,她十年磨一剑。为了打造既有传统文化特色,又有现代居住便利环境的江南文化村镇,十年来,每一个节假日,她都奔走在考察调研的旅途中。如她自己所说:“多年来我和课题研究团队先后对周庄、同里、西塘、震泽、乌镇、焦溪、杨桥、奔牛等江南古村镇进行实地调研。”这十多年来,她把考察调研和设计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作了深入细致的思考。为了让自己的思考更有深度,她焚膏继晷、夜以继日地埋头攻读各种历史和理论书籍。这些闪烁着前贤智慧火花的书籍和她丰富的艺术设计实践经验照亮了她的学术之路,让她终于在探索的道路上收获累累硕果。今天的这部书稿,就是其硕果之一。

我们都知道传统村落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是维系华夏子孙文化认同和繁荣发展的民族文化根基。然而,白云苍狗,陵海变迁,伴随着城镇化、现代化的高速发展,乡村建设在取得一定成果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棘手难题,城市病蔓延,传统村落景观面貌受到巨大冲击,传统村落的文化“物种”正在迅速消亡,数千年来乡村稳定而均质的生存状态完全被打破,寻找失落的乡愁成为中国人共同的心理需求。

汪教授的大著筚路蓝缕,从无到有,正是对这种文化寻根现象最好的回应,必将为当前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村镇建设实践提供学理的支撑和有益的启迪。此著立足于文化记忆理论,综合运用了设计学、景观设计学、建筑类型学、符号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从社会维度、时间维度、媒介维度、功能维度这四个层面,研究了江南村镇的文化记忆与景观设计的融合共生。以期通过基于文化记忆的景观情境重构,来处理好村镇保护与乡建发展之间的平衡关系,意义深远。

她的研究既有宏观的理论视野,又能够处处与村镇建设的实践结合起来。概而论之,她的新著《从乡愁到乡建》有以下亮点:

其一,从设计研究转向跨界研究,打破了人文基础研究与设计应用研究之间的藩篱。她大胆引入了文化记忆理论,并且运用娴熟,从社会、时间、媒介、功能四个维度建构景观设计的逻辑框架,以期将全民普遍存在的怀旧与乡愁转化为当代村镇可持续发展的规范性和凝聚性力量,突出了乡建中“人”的核心价值所在。近几十年来,西方人文社科理论屡屡成为国内学者的研究利器,但能如汪教授这样,将西方理论与本土实践了无痕迹的有机结合,却极为少见。她的论著既是乡建观念的全面总结,又是乡建优秀案例的全方位展现。

其二,从功能修复转向灵性激活,提出基于深度研究的村镇景观设计。针对当前快速城镇化背景下的新农村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中出现的重硬件设施、“涂脂抹粉”式美化和轻乡村自然禀赋特色等而造成的乡土文化“失范、失序、失忆”等问题,提出通过对江南村镇水岸共生的自然环境、集社合一的经济社会和诗性融通的文化观念等多元要素的深层研究,分析传统江南村镇景观形态生成的内在基因,通过选择、分解和提取江南村镇文化记忆的符号要素,组建江南村镇文化景观语言符号系统,重构具有江南地域感知的景观情境,彰显江南文脉精神内核的延续性、凝聚性结构。

其三,从形式表征转向系统建构,将村镇空间看作一个融合共生的景观系统。在论著中,凸显了乡愁在乡建中的重要性。在她看来,乡愁是乡建的基础,不能体现“乡愁”的乡建会隔断文化的脐带,造成记忆的断层,也会失去乡建本应该凸显的区域文化特色。广阔的乡村不仅为人们提供了物态的生产、生存空间,还是一个村落文化记忆的媒介和精神符号,更是让个体在相互信任的集体层面上平等交流的环境和交往空间。村镇文化记忆的建构是一个历史书写、知识生产的过程与结果,依托基于生产、生态、生活的不同类型空间与人的生命融合共生的景观系统设计而实现,回忆共同的传统经典和行为准则有利于实现身份认同、增强文化自信。这些观点对我们正在进行的乡村建设极有应用推广价值。

其四,从集体乡愁转向个案研究,聚焦江南这一最具文化底蕴的区域。这些年区域研究热,区域在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等基础学科研究中备受重视,但艺术学对区域研究的重视却远远不够。汪瑞霞教授认识到乡愁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个体情感,乡愁文化承载着一种普遍存在的情感寄托、一种刻印在人们心灵深处的文化记忆和道德原则。在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涉及家国情怀的乡愁主题比比皆是,成为一个永恒的话题,可谓一部人类心灵观念发展史诗。而江南这一文化底蕴深厚的区域是研究以乡愁个体情感内驱力和原动力来促进乡建设计绝佳的样本,她说:“江南村镇是一种稳定的社会存在,它具有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是人民念兹在兹的精神家园,更是中国人理想中的“桃花源”。然而,经历了近现代化社会发展、农村经济体制转型、城镇化快速推进等冲击,江南村镇景观呈现出趋同化、表象化与空心化之特征”,所以,“运用文化记忆理论建构一种以江南村镇空间文化景观为载体的回应乡愁问题的样本”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难能可贵的是,汪教授的研究并不止步于此,她还将其从事江南水乡村镇文化景观设计的实践成果给大家做了分享。我们一直都在提倡学术是天下的公器,但是,一涉及具体的经验就各有各的“枕中秘”,同行是冤家的心理,在人文社科领域也一样地根深蒂固。所以,汪教授能把她在江南水乡孟河镇进行古镇文化景观设计的实践做切片式的展示,无疑有助于学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设计学还是一个相对年轻的学科,需要更多的学人用更博大的胸襟分享最新的成果、经验和心得。汪瑞霞教授的这本新著,是她十数年研究工作的小结,对设计学赋能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的有效实施提供了宝贵的样本和启示,必将会成为设计学中国化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猜你喜欢
村镇景观设计江南
全国村镇银行综合业务发展排行榜揭晓
全国村镇银行综合业务发展榜单
垂直绿化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小编有话说①
小编有话说②
小编有话说①
云南村镇银行发展迅速
伍丹景观设计作品
蔡清景观设计作品
王彦军景观设计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