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柞树的育苗栽植及病虫害防治

2022-11-23 13:31马震亚
广东蚕业 2022年4期
关键词:柞树白粉病幼虫

马震亚

浅谈柞树的育苗栽植及病虫害防治

马震亚

(甘肃省小陇山林业保护中心麻沿林场甘肃陇南742303)

柞树具有较强的经济价值和实用价值,为珍贵的用材树种,且在我国诸多地区均有分布。为进一步发挥柞树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文章围绕育苗、栽植与造林技术进行分析,对白粉病、褐斑病、肖黄掌舟蛾、刺蛾、黄二星舟蛾等常见病虫害防治进行探究。

柞树;育苗技术;栽植技术;病虫害防治;植树造林

柞树,又名橡树、栎树,多属落叶乔木科,少数为灌木科,其主要分布于我国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山东及四川、贵州、广西、河南等地区。柞树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枝叶繁茂且树干苍劲、树形优美,经过合理人工检修后独具神韵,多数为园林风景、别墅庭院风景主要景观树种首选。同时,柞树纹理细密,具有极强抗腐蚀性,材质坚硬,可向家具制造、农具制造、建筑制造提供高质量木材。柞树叶内含有丰富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纤维素等营养成分,为柞蚕喂养主要饲料,树皮、树叶具有一定药用价值,有着收敛止泻功效。柞树有着较高的观赏价值、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因此,在育林管理中,需重视柞树的育苗栽植技术,并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以保证林木健康生长,提高林木经济水平,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1 育苗栽植造林技术要点

1.1 育苗

1.1.1 苗圃选择

柞树育苗阶段,需要提前选好适宜的苗圃。虽柞树适应性较强,在大部分条件下均可生长,但对于育苗而言,尽量选取良好的地势与土壤。苗圃常选取平坦区域,也可选择较为平缓的向阳山坡地带。土地方面,苗圃土地需具备较强的土壤肥力,土层较厚且土质疏松,排灌便捷。为确保柞树幼苗移栽时的便捷性,可将苗圃选择在造林地附近或交通运输便捷区域。

1.1.2 苗圃地整理

确定柞树育苗苗圃后,需利用农用机械对土壤进行深耕,深度至少为30 cm左右,以增加土壤的疏松度,促进土壤内有机质活力的发挥。深耕后,将土壤耙平,破碎大块土,并及时清除石块、垃圾等杂物。耕作及清理工作后,开始育苗床制作,首先,为了避免雨水侵蚀,提升抗旱能力,应选取高床形式建立育苗床,且确保高度在15 cm左右,宽度在120 cm左右。通常育苗床长度无明确标准要求,可按照育苗数量来确定,当育苗数量较大时,应设置多个育苗床,且每个育苗床之间至少有50 cm的间距,为今后苗床管理提供便捷条件;其次,高床可有效防涝,但若苗圃区干旱严重,也可将育苗床做成平床,只要不影响育苗即可;再次,完成育苗床设之后,要及时开展施肥作业,该阶段施肥被称为底肥或基肥,通常用有机肥,也可适当添加氮肥,或是整地将基肥施入。施肥量方面,通常以1亩/2 000 kg有机肥、15 kg复合肥或15 kg尿素为标准,确保土壤肥力提升,满足柞树幼苗生长阶段的肥料养分需求。

1.1.3 种子催芽

柞树种子采集阶段,应优选高大柞树,采摘个大饱满的柞树果实。完成种子采集后,在播种前15 d左右将种子放入清水内浸泡2 d~4 d。捞出种子后于阴凉干燥区域晾干,随后开展种子催芽工作。通常催芽方式较多,多采取堆放催芽方式,将浸泡且晒干的种子铺放在塑料布上,用喷壶喷洒适量水分,随后利用草苫盖严种子,每天进行3次洒水,3次翻动,保证种子始终处于湿润状态。在超80%左右种子裂口后,即可将其用于播种。

1.1.4 育苗播种

完成催芽后,应及时进行播种,不可将种子放置太久,避免出芽过长或种子失水,影响幼苗生长发育。在播种阶段,首先,应在苗床开垦深约5 cm的沟壑,沟壑之间距离为30 cm。随后,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进行填土、压实,浇1次透水。在此过程中,压实时要轻压,以免影响柞树种子出苗。

1.1.5 苗期管理

播种7 d~10 d后,柞树种子即可出苗。在幼苗长至2 cm左右可进行间苗,及时将疙瘩苗、弱苗拔除,每平方米应保留健壮柞树苗100株,以维持树苗合理密度,利于采光与透气。出苗后,育苗人员需定期进行观察,一旦发现土壤板结,要及时消除,以免影响幼苗生长。在中耕阶段,要对苗床除草,减少杂草与幼苗养分的争夺。与此同时,柞树苗期管理期间应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以促进幼苗的健康生长。浇水工作应秉持少量、多次浇水原则,保持土壤湿润,且可根据幼苗具体长势合理进行施肥,如适量添加复合肥。待苗木封顶之后,不再进行浇水、施肥,以提升幼苗木质化水平。

1.1.6 田间管理

待幼苗长出四片针叶后,可用刀具截断幼苗主根,保留主根长约12 cm,控制主根过度生长,促进侧根的生长。完成截根后,要立即灌溉避免根部透风。同时,苗木生长过程中应及时追肥,通常在6月份施加有机肥,7月份施加磷酸氢铵肥,8月份停止喷灌。在6月初期后,可使用波尔多液进行杀菌、消毒,7月份后可以喷施幼苗保护剂,8月份施加矮壮素,提升幼苗木质化水平。9月份之后,苗木开始停止生长,叶片全部掉落之后进行起苗,第二年春季进行栽植[1]。

1.2 栽植

1.2.1 起苗移栽

起苗和运输过程中,工作人员需动作轻缓,以免对苗木根系造成损害。若移栽目的地较远,应使用湿草席来保护根部。幼苗通常在苗圃地生长两年后可进行移栽,在春季选择阴天、无风开展移栽工作,提升柞树移栽成活率。移栽坑直径约40 cm,移栽阶段坑底应施菌根土,将3株~4株苗木垂直放入菌根土内,覆土压实,随后灌水并浇透水。

2.3.3 苜蓿、小麦幼苗生长各指标化感指数绝对值 4种自毒物质不同浓度处理下,苜蓿、小麦幼苗生长各指标化感指数均为负值,其绝对值越大说明化感抑制作用越强(表3,4)。苜蓿幼苗生长各指标化感指数的绝对值均随着自毒物质处理浓度升高而呈上升趋势,说明苜蓿幼苗生长受抑制程度逐渐增强;小麦幼苗生长各指标化感指数绝对值在C各处理浓度、A、D处理浓度大于0.010 g/L,B处理浓度大于0.025 g/L后明显增大(图3)。A、B、C、D 4种自毒物质对苜蓿、小麦幼苗生长的抑制强度表现为C最大,B最小,A、D居中,但对苜蓿、小麦幼苗生长的抑制程度有所不同,对小麦幼苗生长的抑制强度较苜蓿幅度轻缓。

1.2.2 剪枝修整

管理人员要及时开展苗木的整形、除萌、剪枝与定枝工作,修正期间保留1~2层枝,剪除保留层内重叠、长势较弱的枝条,截断突出的枝条,剪除干扰枝,保证柞树整体冠型良好。同时,对于单面发枝的柞树,需保留反方向萌生枝条实现补冠,为塑造树形、定型圆冠奠定基础。对冠型不太圆满的柞树,修整阶段保留枝应控制在2层之内,对顶层冠型不太圆满的柞树,需重点培养顶层下的匀称枝层[2]。

1.3 造林

1.3.1 直播造林

直播造林包括块状整地直播、块状整地从播、带状整地条播造林。若选取块状整地直播造林形式,在秋季种子成熟之前要选择采伐迹地,按1.5 m×1.5 m株行间距开展穴状整地作业,穴面径应不小于60 cm,深度为30 cm左右。完成种子处理后,在穴内进行播种,播种深度在5 cm左右,每个直播点按2粒~3粒播种。幼苗出齐后,按照正常幼苗管理操作即可。若选择块状整地从播造林,同样在秋季种子成熟前按1.5 m×1.5 m间距进行穴状整地工作,穴面径应不小于80 cm,深度在30 cm左右,播种时深度控制在5 cm,每穴播种2粒~3粒,幼苗出齐后保留长势良好幼苗,且穴内呈丛生状保留5株幼苗。若选择带状整地条播造林,应依据丰产林带状整地的要求开展工作,带宽为10 cm,间距为0.5 m,播种阶段于带中开设播种沟,深度控制在5 cm左右。完成种子处理后,均匀播撒在播种沟内,播种的间距为5 cm~10 cm,完成播种后覆盖5 cm左右厚度稀土并压实。幼苗出土后,第一年株距保持在20 cm,第二年株距保持在40 cm,第三年增长到80 cm株距。

1.3.2 植苗造林

选取植苗造林方式后,要根据丰产林带状整体提出的相关要求开展工作,带宽设置为10 cm,带间距设置为0.5 m。4月—5月为最佳造林时间段,密度保持在4 400株/hm2,间距为1.5 m×1.5 m,采用保土防冻方法开展工作,直播造林和植苗造林,在完成造林工作过后需投放鼠药,避免出现损害,同时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开展除草作业[3]。

2 常见病虫害防治

2.1 白粉病

白粉病是广泛发生在柞树生长阶段的疾病。白粉病病原菌为粉状叉丝壳菌,表面呈龟裂状,闭囊壳直径为78 μm~170 μm。白粉病发病初期,会在叶面上出现淡绿色、不规整的小斑点。随着病灶逐渐扩大,颜色会从淡绿色转变为白色,叶片表面病灶部位很快出现白粉,初期为白色圆形斑点,随后逐渐连接成一片,最终覆盖整个叶面。严重时柞树叶会出现卷曲、萎缩、干枯症状,粉状叉丝壳菌会随着枯叶坠落进入地面,或在枝头上直接进入越冬状态。白粉病主要影响对象为当年生幼枝,病菌会吸取柞树自身的养分,导致树叶发育迟缓,严重时将导致树叶停止生长,而被白粉病侵染的幼枝多数会因无法良好木质化而在冬季出现冻害。

关于白粉病的防治措施,柞树白粉的子囊孢子发芽相对湿度大于80%,相对湿度若小于60%则不发芽,故为了确保柞树林相对湿度,以有效遏制白粉病的病发,杂草、风向及地势都是柞树白粉病的主要因素。种植时,应尽量选取向阳面土地进行栽种,且应定期除草。与此同时,白粉病病害会被硅、铜、锰等微量元素控制,也能被氮高钾所抑制,因此,选取肥料时应注意上述微量元素的含量[4]。

2.2 褐斑病与早烘病

褐斑病多发生于风向流动较好且空气潮湿的春季,褐斑病严重时,会使柞树树叶呈焦枯状态。对于褐斑病的防治,可采用防霉灵、波尔多液或石灰硫黄合剂等农药进行,效果较好。

早烘病多发生于8月至9月,柞树过度砍伐或多雨年份均会造成早烘病病发率上升。早烘病首先会病发于柞树基部叶片及底部枝条上,随后自下而上逐渐发展。早烘病病发初期,叶片边缘会出现不规则的褐色斑点,随后整片叶片会逐渐变成褐色,但叶片不会脱落。对于早烘病的防治,可采用保民丰、KH2PO3、康宝叶面肥、木酢液等农药对柞树叶面进行喷洒,可起到较好的预防效果[5]。

2.3 肖黄掌舟蛾

肖黄掌舟蛾为柞树林7月下旬、8月上旬常见虫害。肖黄掌舟蛾成虫体长约26 mm、翅展约55 mm,颜色呈黄褐色,长有银白色鳞毛。肖黄掌舟蛾幼虫有吐丝下垂的习性,经常成群集结,排列起来面向同一方向进行进食。肖黄掌舟蛾幼虫7月、8月会进入大量进食阶段,随着幼虫年龄增长,进食量会逐渐增加。据统计,每只幼虫平均昼夜食用叶片3片左右,成虫则昼伏夜出,具有趋光性特点。

对于肖黄掌舟蛾的防治,在7月、8月肖黄掌舟蛾处于幼虫阶段,于柞树叶面喷洒2 000倍80%敌敌畏,或5 000倍、8 000倍25%溴氰菊酯,同时可喷洒BT、白僵菌等杀虫效果显著的化学试剂。待到幼虫4龄期间,会出现极强的聚集特点,故可在4月下旬到5月上旬进行人工捕杀。成虫方面,因其具有趋光性,相关工作人员可利用黑光灯在11月份进行成虫捕杀。在柞树林受侵害严重时,7月—9月要对病重的柞树在树盘部位进行翻耕杀卵[6]。

2.4 刺蛾

刺蛾也是柞树生长过程中常见的虫害之一,其昼伏夜出,具有趋光性,通常刺蛾产卵后,卵会以鱼鳞状数十粒排列,多数会产卵于柞树叶背主脉附近。幼虫共8龄,少数幼虫可达到9龄。初孵幼虫以卵壳为食,蜕皮之后开始食用树叶叶肉,会将叶片啃食成缺壳或是空洞状态。6龄之后,将树叶全部吃光,剩余叶脉。刺蛾低龄幼虫具有群集习性,4龄之后危害开始分散。

对于刺蛾的防治,秋冬季可采取人工挖取虫茧集中焚烧。在进行人工捕杀幼虫时,应做好人体防护措施,避免幼虫虫体上的有毒毛对人体造成伤害。对于刺蛾成虫,可利用灯光进行诱捕。幼虫3龄前,使用生物农药、仿生物农药进行防治,例如采用16 000 IU/mg的倍液。若发现大面积幼虫虫害,可利用20%速灭杀丁2 000倍液进行喷洒。另外,也可采用2.5%敌杀死1 500倍液、2 000倍液进行防治。

2.5 黄二星舟蛾

黄二星舟蛾虫体呈浅绿色,腹部后方有红色、黄色两条条纹。黄二星舟蛾幼虫长约为65 mm。初孵幼虫各自下垂,散开啃食柞树树叶。长大之后,幼虫直接食用叶片,会将叶片食用至仅残留主脉。黄二星舟蛾成虫整体为黄褐色,胸部与背面均有冠型毛簇,雌性触角为线型、雄性为双节性。

关于黄二星舟蛾的防治,对3龄之前的幼虫,可喷洒敌百虫、敌敌畏;成虫可以采用黑光灯进行诱杀,同时亦可在柞树林中引入适当的麻雀等天敌对其进行捕杀。

2.6 其他虫害

除上述肖黄掌舟蛾虫害、刺蛾虫害与黄二星舟蛾虫害外,柞树还可能会出现鳞翅目害虫病害、刺吸口器害虫病害。防治时可以用2.5%敌百虫药粉进行鳞翅目害虫类治理,采用1.5%乐果粉实现刺吸口器害虫的药杀,或利用亚胺硫磷进行刺蛾类幼虫大面积药杀。同时在预防阶段,相关林业管理部门、苗圃管理者应安排相关工作人员定期进行观察,及时清理杂草,在保持高度警惕性的同时合理引入益鸟等害虫天敌,将虫害扼杀于萌芽中[7]。

3 结语

柞树作为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具有较强的生态价值,还是重要的经济树种。在林业管理过程中,林业工作人员需在掌握育苗、栽植阶段的技术要点的同时,还需采用科学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措施,有效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降低病虫害防治成本。从而提高林业的经济效益,保证林木健康发展,推动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1]马旭飞,黄忠新,刘殊航,任建国.柞树育苗及造林技术初报[J].广东蚕业,2021,55(10):106-107.

[2]王英民.河南山区柞树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J].河南农业,2019(22):50-51.

[3]刘权武.柞树山地育苗技术要点浅谈[J].农民致富之友,2019(4):182-183.

[4]田永霞.宽甸县柞树白粉病的发生与控制对策[J].防护林科技,2015(3):68-69.

[5]姚慧.柞树的栽植及管理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9(2):203.

[6]刘成.试析柞树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J].农村科学实验,2018(8):50-51.

[7]张海龙.浅析柞树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J].农技服务,2017,34(15):93-94.

10.3969/j.issn.2095-1205.2022.04.12

S792.186

A

2095-1205(2022)04-36-03

马震亚(1976- ),男,汉族,甘肃甘谷人,大专,林业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森林资源管护和培育。

猜你喜欢
柞树白粉病幼虫
生防菌剂防治葡萄白粉病
不同药剂对2 种金龟子幼虫的室内毒力测定和药效评价
200 g/L氟酰羟·苯甲唑悬浮剂防治草莓白粉病效果示范分析
三步秀出散文的亮点
变叶木新病害白粉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测定
柿树夏季咋防柿蒂虫
秋到东马屯
柞树修剪法技术操作要点
黄瓜为什么易感白粉病?
生物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