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对策研究
——以贺州市平桂区土瑶集聚区为例

2022-11-23 13:35冯淑妮
智慧农业导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贺州市贫困村攻坚

冯淑妮

(贺州学院 公共基础教学部,广西 贺州 542899)

贺州市“土瑶”聚居在鹅塘镇明梅、大明、槽碓以及沙田镇金竹、新民、狮东等6个行政村的24条山冲之中。该地区人口超过1万人,其中土瑶人口超过八成,据2015年相关统计数据信息显示,土瑶村区域内还有贫困户超过1千户,涉及人口接近6千人。

自国家推行脱贫工作以来,平桂区持续坚持落实中央、自治区以及贺州市对平桂区土瑶聚居区脱贫攻坚的响应精神,将国家相关要求作为基础,能够推动土瑶聚居区脱贫攻坚工作能够如期进行。2021年以来已完成脱贫任务目标,自从乡村建设局成立以来,贺州市一直不断地增强项、补短板,将槽碓村树立为土瑶贫困村的成功标杆,继续带动其他贫困村的后续发展,为衔接推进乡村振兴奠定了一定基础。

1 贺州市平桂区土瑶集聚区脱贫攻坚后的成果现状分析

近年来,贺州市平桂区通过打“攻坚战”“歼灭战”“持久战”三大产业脱贫攻坚战役,促进农户持续稳定增收,实现产业繁荣,推进乡村振兴。使该区“土瑶”聚居区千百年来的区域性整体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总结如下[1]:

1.1 扎实做好结对帮扶,打产业“攻坚战”

脱贫攻坚是头等大事,帮扶干部是决战先锋。一是配强扶贫干部。区直有200名扶贫专家抓脱贫,每个乡镇有3名以上专职扶贫工作人员,行政村不仅有351名干部(含第一书记)驻村攻坚,还有135名扶贫信息员,聘有258名产业发展指导员,加大帮扶力度,6 664名干部职工与贫困户结对帮扶,一户不落,全区上下拧成“一股绳”满弓发力,受到了群众的普遍欢迎和高度评价。二是严格执行党政主要领导“双组长”责任制,发挥“区为主体、乡村落实、部门配合”的工作机制作用,强化“三级书记”一起抓的工作格局。结合“四类问题”整改和今年脱贫攻坚大督查反馈问题举一反三,对问题多发易发领域重点跟进,以抓好问题整改促进工作质量提升。三是突出帮扶时效。在高标准完成帮扶等规定动作的同时,积极帮助贫困村建强基层组织、引进帮扶资源、实施产业项目,截至2020年底,该区“5+2”特色产业覆盖率95.98%;贫困村村级“3+1”特色覆盖率稳定达90%以上。

1.2 加快特色农业发展,打脱贫“歼灭战”

坚持整体脱贫攻坚,推进相关项目的开展,进而带动具有特色的扶贫产业持续发展。一是打造新产业。打造以羊头为核心,以产业路为纽带,发展以现代设施农业、水生蔬菜产业、生态养殖业为主导产业的现代特色农业核心循环产业园区、“藕莲天下”无公害莲藕立体种养及深加工示范基地。二是提升老产业。对于具有一定产业基础和产业优势的村,通过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和建立联贫带贫机制,让贫困户嵌入产业链条。与多个加工厂签订合作合同,到当地开展茶叶相关的产业,成立5个本土品牌。如在茶产业发展中,引进贺州市天洲茶业有限公司以“寄茶于民”模式运作,在土瑶等贫困村实施由企业将黑茶放置农户家中进行养护的“寄茶于民”模式,计划每家安排500件,养护费达到30元,贫困户能够获得接近2万元的收益。三是形成崭新的平台。借助农业园区,还有农业基地等不同的平台,整合不同的资源,应用相关的专业技术,带动扶贫产业发展,不仅关注效益水平,还要注重质量水平。借助“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能够使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进行逐渐转移,跨区域粤桂合作发展培育致富带头人,引导致富带头人以产业承接为重点,将大湾区产业带贫机制作为基础,将产业扶贫支撑点作为重点,增加农业生产设施水平、农村基础设施配套、改进产业布局情况,使传统产业转向现代农业,规模和产能持续加大,多产业进行有机融合,共同发展。认证了77个扶贫产品,通过设立销售专柜,销售了9 628.76万元扶贫产品,带动2万多户贫困群众增收。开展了61期产业扶贫培训,培训贫困群众3 013人,覆盖了平桂区所有贫困村。下放培训资料数量已经超过5千份,教材数量接近2千册。积极推进产业发展指导员工作,目前平桂聘有258名产业发展指导员,已开展入户指导5 738次,指导贫困户17 666人次。重点关注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工作,现如今,该区域已经培养创业致富者人数超过200人,分布在不同的贫困村。

1.3 衔接乡村振兴,打“持久战”

要想早日完成稳定脱贫这一重要任务,产业扶贫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只有产业兴旺,才能够带动乡村的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该区积极协调、统筹谋划产业扶贫工作。一是建立一套工作推进体制。成立产业专责小组,明确产业专责小组职能。实行区领导分包村,再加上驻村工作队员、帮扶干部协助,全面动员、全员参与、全系统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二是完善一套产业发展规划。完善扶贫产业规划计划体系,引领产业持续发展。各乡镇村逐级制定了专项计划和实施方案,形成了县有规划、乡镇有计划、村户有产业的规划体系。针对重点工作进行台账管理,充分了解工作的各个环节,明确各个环节的各个目标,确保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目标。三是实施一批政策落地举措。将产业扶贫列入大督查内容,产业专责小组在区内开展专项检查,并进行了对接服务,梳理建立问题台账,督促各村整改落实。四是构建“长短结合、多点支撑”覆盖机制。支持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务工就业等方式途径,联结带动贫困户,实现叠加、稳定增收。打造明梅顶自然风景区,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民俗风情区,如狮东大冲老寨、金竹大冲老寨和经济茶园观光区,一方面,可以欣赏自然风景,另一方面,有助于扶贫工作的开展,配套建设各种综合设施,如农家院、游客中心、观景台等,还可以开发茶叶配套产品,以及与茶叶相关的工艺品等,构建一个开放式的土瑶风情旅游大景区,还可以开发周边产品,比如手机壳、T恤、背包等等,带动230户贫困户年均可增收2万元以上,让非物质文化“变现”。按照“揽胜瑶山风光、探秘土瑶风情、体验康疗药浴”的发展思路,实施“旅游+产业+民宿”发展策略,开发独具特色的土瑶风情乡村旅游,深挖当地传统民俗特色资源,开发瑶医药浴康体理疗特色项目,着力打造土瑶风情观光旅游品牌,进一步拓宽当地土瑶民众增收渠道。五是建设产业扶贫基础数据系统,分析产业覆盖、政策落实、区域布局,为调整产业布局,精准实施项目提供决策参考。

2 贺州市平桂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的困难和问题

2.1 平桂区贫困点多面广且分散,贫困率居高不下

截止到2020年底,“土瑶”聚居区自从成立以来,就存在的贫困问题终于得到了根本性的解决,这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虽然说贫困情况得到了缓解,但是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说,每个自然村仍然分布在山沟当中,部分居住区落差甚至达到了600 m,给交通带来了极大的阻碍。其中,需要重点攻克的就是深度贫困村,如大明、新民、茶坪村等,需要持续关注贫困情况。

2.2 区域发展自然条件劣势明显

从地理上来看,平桂区属于亚高山地区,其中大多数地区位于大桂山山脉腹地,地貌凹凸不平,大多数是丘陵,占总面积88%。这些地区的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系统比较脆弱,经常出现一些极端天气,容易出现山体滑坡等灾害,而且,由于地势问题,植被稀少,很难形成耕地,更不用说水田了,很多村子根本没有任何耕地,限制了村子的经济发展。

2.3 经济发展受阻,人均收入较低

平桂区土瑶集聚区自从2020年以来,受到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生态村旅游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少数民族的特色产业滞后发展。平桂区少数民族生态村建设示范点资源浪费,造成旅游业发展低迷。其中,大明、槽碓、金竹、狮东、新民、茶坪、芳江等7个深度贫困村人均收入仍有待提升。

3 下一步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路径探索

3.1 推进示范村建设,发展乡村旅游

贺州市平桂区筹划着以槽碓村为脱贫示范村的“秀美槽碓”文旅宜居区项目,积极鼓励农户引进外商入股成立旅游公司,对村舍农户进行农家乐或者度假村装修,按次数入住消费分配收益约50~80元。传带周边的村落发展明梅顶自然风景区、新民集体经济茶园观光体验区等等,由点及面,形成一条土瑶风情乡村旅游精品风景路线。此外,以乡村+商业推动公司股份合作制开展市场经营。积极利用重点扶贫槽碓村作为本市平桂区贫困村定点观测、广西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减贫与发展中心研究基地以及平桂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试点的科研+应用优势,依托贺州市“世界长寿市”金字招牌,规划实施以康养为主题的“秀美槽碓,幸福土瑶家”文化旅游宜居区项目,并且要深入挖掘土瑶家潜在的生态价值以及神秘多彩的民俗风情,打造符合土瑶特色的精品旅游路线。

3.2 培育乡土人才,引进科教+党建联盟培养

乡村振兴的持续发展重点需要培养乡村振兴人才,应该充分利用本土培育同教育院校培育相结合,积极效用“扶贫党建联盟+组织联建”,为扶志扶贫增添动力。突出共建共治共享,积极构建区域统筹、行业融合、多方联动的基层党建新格局。加大对土瑶集聚区的宣传力度及投资商的扶贫支持,提高其融入新时代圈子的生活文化中,增强他们的民族意识和认同感,重建美好家园[2]。

3.3 发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积极创新发展茶产业,刺绣布织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广并发扬传承下去,建造符合“土瑶”文化特色的品牌,形成自身的品牌文化,挖掘一批高素质人才,作为先进典型,贯彻落实“土瑶”脱贫攻坚战,提升民族自信与民族凝聚力。将沙田镇新民村打造为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作为展示土瑶地区社会发展、精神面貌的窗口,让外界全面客观认识、了解整个土瑶支系,认可和保护土瑶民族独特的文化,让土瑶文化从“神秘”变“迷人”。积极将脱贫攻坚成果制作成本土电子H5画卷,推广给基层群众,加大关注度,加强宣传和推广旅游产业,在疫情期间振兴低风险地区的旅游开展。

3.4 凸显原生态优势,融合一二三产业发展

充分利用贺州土瑶集聚地区得天独厚的原生态优势,推动发展农业的同时延续碳酸钙产业的开发,采取一系列措施支持瑶族生态项目开发,措施可以是消费扶贫,或者众筹积分等等,让“土瑶”聚居区可以凭借着自身的“绿水青山”,早日实现脱贫致富。充分发挥少数民族的生态天然优势,积极将本土的手工艺等文创产品在“线上+线下”推销,以此来提升土瑶民众的收入,形成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聚合效应[3]。

3.5 建强基层堡垒,做好选派党组织书记工作

出台《平桂区选派行政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暂行办法》,将狮东村作为“选派党组织书记”的试点村,在平桂区范围内选聘经验丰富、素质较高的在职干部,作为狮东村的党组织书记,任期2年,并做好干部晋升考核机制。同时结合村委换届选举为契机,优先提拔试点村选派的党组织书记,以此来优化基层干部队伍,提升党组织管理的水平。

猜你喜欢
贺州市贫困村攻坚
贫困村变身“客栈村”——勐腊县勐伴镇河边村的脱贫印记
贺州:探讨学前教育“东融”新思路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一个贫困村的“暴富”——宝丰村的农业也能让人“吃撑”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脱贫攻坚拉响新警报
农村小学生人性化德育的构建
广西贺州被认证为世界长寿市
贫困村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