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晚年对马克思所有制思想的发展及时代价值*

2022-11-23 14:12■邬
理论视野 2022年6期
关键词:恩格斯所有制资本主义

■邬 勇 沈 强

【提 要】恩格斯晚年通过系统呈现“原始社会—古代社会—资本主义—共产主义”社会形态演变,从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经济支配和超经济支配的消长中,总结了所有制结构与变迁的机制。恩格斯晚年描述了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晚期,资本主义国家作为“总资本家”,加强政治、法律和文化等手段,改变社会所有制旧有结构的趋势。恩格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捍卫劳动价值论和共产主义理想,阐释了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多样的、强大的反作用。恩格斯晚年对马克思所有制思想的发展,为我们从“五位一体”战略宏观构思我国所有制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马恩经典作品中,“所有制”(德语Eigenthum/Eigentum)一词亦可根据上下文译为“所有权”和“财产”。在大多数讨论中,所有制特指生产资料所有制。1883 年马克思去世后,受工人运动形势发展和资本主义新的发展动态影响,恩格斯晚年倾注心力,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所有制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恩格斯说:“青年们有时过分看重经济方面,这有一部分是马克思和我应当负责的。我们在反驳我们的论敌时,常常不得不强调被他们否认的主要原则,并且不是始终都有时间、地点和机会来给其他参与相互作用的因素以应有的重视。”[1]19 世纪晚期,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欧美国家所有制领域急剧变化。恩格斯晚年深入研究资本主义发展趋势,把握世界工人运动的时代脉搏。他完成了马克思未竟的《资本论》第二、三卷的编撰工作。列宁认为恩格斯是“替他的天才朋友建立了一座庄严宏伟的纪念碑,无意中也把自己的名字不可磨灭地铭刻在上面了……这两卷《资本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人的著作”[2]。恩格斯还完成《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理论著作,写下了大量书信,完善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

一、历史唯物主义:系统阐释所有制结构变迁的脉络

人类生产需要分工与协作,所有制意味着“劳动的(进行生产的)主体(或再生产自身的主体)把自己的生产或再生产的条件看做是自己的东西这样一种关系。因此,它也将依照这种生产的条件而具有种种不同的形式”[3]。所有制形式存在于人类社会发展史的宏观语境中,已经突破了劳动本身、劳动产品、劳动工具和劳动材料分配的微观视域。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深入研究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互动演进,是把握所有制内部运行和结构变迁的理论武器,也是恩格斯晚年深入阐释所有制理论的突破口。早年马克思指出:“资本也是一种社会生产关系”,而“社会生产关系,是随着物质生产资料、生产力的变化和发展而变化和改变的。……古典古代社会、封建社会和资产阶级社会都是这样的生产关系的总和,而其中每一个生产关系的总和同时又标志着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特殊阶段”[4]。但是,马克思从经济学和哲学思辨的维度论述了所有制问题,没有将从历史维度研究所有制的思路系统化。

恩格斯说:“必须重新研究全部历史,必须详细研究各种社会形态的存在条件,然后设法从这些条件中找出相应的政治、私法、美学、哲学、宗教等等的观点。……这个领域无限广阔,谁肯认真地工作,谁就能做出许多成绩,就能超群出众。”[5]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恩格斯系统阐释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为正确理解所有制理论提供了科学的基石。原始社会实行“共产制家户经济”[6],原因是“人的劳动力还不能提供超出维持它的费用的显著的盈余”[7]。个人和氏族部落的休戚存亡都与生殖繁衍有直接关系。“亲属关系在一切蒙昧民族和野蛮民族的社会制度中起着决定作用”,“父亲、子女、兄弟、姊妹等称呼,并不是单纯的荣誉称号,而是代表着完全确定的、异常郑重的相互义务,这些义务的总和构成这些民族的社会制度的实质部分”[8]。

西欧古代社会是人身依附关系核心的奴隶/封建所有制。古代社会以农业生产为主,共同体是落后生产力条件下个人的庇护所,劳动者“劳动的目的是为了维持各个所有者及其家庭以及整个共同体的生存”[9]。因此,“在奴隶关系、农奴关系、贡赋关系(指原始共同体时的贡赋关系)下,只有奴隶主、封建主、接受贡物的国家,才是产品的所有者,因而才是产品的出售者”[10],“真正的交换只是附带进行的,或者大体说来,并未触及整个共同体的生活,不如说只发生在不同共同体之间,决没有征服全部生产关系和交往关系”[11]。

资本主义自由放任时期以资本增殖为核心,建立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的私有制。亚当·斯密推崇“看不见的手”,力图摆脱一切封建共同体(政府、行会和家族)对市场规律的束缚与干涉。1861 年,英国法学家梅因在《古代法》中说:“所有进步社会运动,到此处为止,是一个‘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12]实际上,马克思恩格斯在1847年就宣告:“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它无情地斩断了把人们束缚于天然尊长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13]

共产主义社会是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马克思认为,人的社会形式可以三阶段:人的依赖阶段、物的依赖阶段和自由个性阶段。第一阶段,“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小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第二阶段,“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变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要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第三阶段,“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的生产能力成为从属于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14]。而资本主义私有制,只有将其“改造为非孤立的单个人的所有制,也就是改造为联合起来的、社会的个人的所有制,才可能被消灭”[15]。

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只有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是以经济支配为主、超经济支配为辅。原始社会的公共土地所有制、古代社会的封建所有制和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共产主义个人所有制,生产资料所有制分别受血缘关系、人身依附关系和社会共同体力量等超经济因素支配和制约,而经济因素处于辅助的地位。

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经济强制是维系资本主义生产的首选手段。资产阶级通过价值规律和市场调节手段,将工资、货币、消费品、土地等纳入剩余价值生产体系中,巧妙地维护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体系。“相对过剩人口的不断产生把劳动的供求规律,从而把工资限制在与资本增殖需要相适应的轨道以内;经济关系的无声的强制保证资本家对工人的统治。超经济的直接的暴力固然还在使用,但只是例外地使用。”[16]对上层建筑各要素,资产阶级也是用市场经济和价值规律来调节,“宗教、家庭、国家、法、道德、科学、艺术等等,都不过是生产的一些特殊的方式,并且受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17]。

然而,资本是以物为中介的人际关系,离开超经济手段,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也会难以维系。《资本论》中,马克思记载了英国资本家皮尔带着5万镑的设备、原料和生活必需品,连同三百多工人一起迁往澳大利亚,想建立纺织厂。但是,新大陆没有资本主义制度,工人们离厂从事农牧,皮尔“竟连一个替他铺床或到河边打水的仆人也没有了”,更不用说进行资本主义商品生产。[18]因此,“资本在它认为必要的时候,就通过强制性法律来实现它对自由工人的所有权。例如在1815 年以前,英国禁止机器工人移居国外,违者予以严惩”[19]。又如,英国等西方列强在建立全球贸易体系的过程中,使用多种超经济直接暴力手段,殖民掠夺,甚至发动战争,摧毁中国、印度等古老文明。

二、“总资本家”: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时期的“看得见的手”

恩格斯对资本主义所有制结构的变迁有深刻的体察。19 世纪40 年代开始,资本主义危机进一步促进生产联合和经济集聚,小企业彻底式微,大型股份公司成为主流。1881 年,恩格斯记录道:“变大的私人企业为有限公司,是近十多年来的流行现象。从西蒂区的曼彻斯特大货栈起,到威尔士和北英格兰的铁工厂和煤矿以及郎卡郡的工厂,全都已经或正在变成公司。在奥尔丹全城,差不多已经没有一个棉纺织厂留在私人手里了,而且连零售商人也日益为‘合作商店’所代替,……我们现在的社会的经济发展,愈来愈导致积聚,导致生产的社会化,使生产成为不能再由单个资本家来管理的大企业。”[20]

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阶段,货币资本使银行和股票交易所成为经济运行的核心。“信用制度的发展已经把大量分散的可供支配的社会资本在各个资本家面前集中起来;最后,不同的生产部门都受资本家支配。”[21]“这种变化在其进一步的发展中有一种趋势,要把全部生产,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以及全部交往,交通工具和交换职能,都集中在交易所经纪人手里,这样,交易所就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本身的最突出的代表。”[22]“信用为单个资本家或被当做资本家的人,提供在一定界限内绝对支配他人的资本,他人的财产,从而他人的劳动的权利。对社会资本而不是对自己的资本的支配权,使他取得了对社会劳动的支配权。”[23]

资本所有权和管理权分离,职业经理人群体出现,成为“我们工业制度灵魂”。“实际执行职能的资本家转化为单纯的经理,别人的资本的管理人,而资本所有者则转化为单纯的所有者,单纯的货币资本家。”[24]“资本主义生产本身已经使那种完全同资本所有权分离的指挥劳动比比皆是。因此,这种指挥劳动就无须资本家亲自进行了。”[25]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国家告别了自由放任时期“守夜人”“警察”的角色,成为“总资本家”[26],“看得见的手”力量空前强大。第一,发行纸币、股票和银行券离不开国家机器的强力支持。第二,炼铁业和铁路业,占用资本巨大,民用建筑业依靠消费者分期付款,资本回收慢,这些行业需要国家直接注资。其中,铁路号称现代工业国“实业之冠”,耗资巨大,修建铁路,“形成了从股份银行开始的其他各种股份公司的一个新的起点”,“在一切国家中(英国除外),政府都让铁路公司依靠国库发财和发展。在美国,铁路公司除了赢利外,还无偿地得到大量国有土地,其中不仅有敷设铁路所必需的土地”[27]。第三,国家提供非营利、非排他、非竞争性的公共服务,如食品检疫、卫生防疫、济贫和公共教育等。第四,政经合流,金权政治和官商勾结合法化。恩格斯对英国、美国、法国、瑞士观察后指出:“财富是间接地但也是更可靠地运用它的权力的。其形式一方面是直接收买官吏(美国是这方面的典型例子),另一方面是政府和交易所结成联盟。”[28]此时,尽管实质上依然存在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矛盾,但是,政治、法律、道德和文化等超经济强制手段已经精巧地内嵌在垄断资本主义所有制结构中。

三、“自由人的联合体”:用共产主义理想驾驭所有制研究

恩格斯认为要“读懂马克思”[29],就要运用唯物辩证法,从整体上理解马克思主义。卢卡奇说:“不是经济动机在历史的解释中的首要地位,而是总体的观点,使马克思主义同资产阶级科学有决定性的区别。总体范畴,整体对各个部分的全面的、决定性的统治地位,是马克思取自黑格尔并独创地改造成为一门全新科学的基础的方法的本质。”[30]

现实的人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在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居核心位置。马克思说:“这种物质的、直接感性的私有财产,是异化了的人的生命的物质的、感性的表现。私有财产的运动——生产和消费——是迄今为止全部生产的运动的感性展现,就是说,是人的实现或人的现实。”[31]葛兰西说:“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并不是冷冰冰的经济事实,而是人,社会中的人……人们来理解经济事实,判断它们并使它们适应于他们的意志,直到这变成经济的推动力和塑造客观现实。”[32]所有制理论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理论。列宁评论说:“决定论思想确认人的行为的必然性,摒弃所谓意志自由的荒唐神话,但丝毫不消灭人的理性、人的良心以及对人的行动的评价。恰巧相反,只有根据决定论的观点,才能作出严格正确的评价,而不致把什么都推到自由意志上去。”[33]

恩格斯晚年始终坚持劳动价值论,使所有制理论在坚实的基础上发展。恩格斯高度评价劳动价值论在国际工人运动中的地位,认为劳动价值论从“每天新出现的历史材料来从经验上”[34]证明了“工人阶级是生产全部价值的唯一的阶级”[35]。

恩格斯晚年始终将共产主义理想作为评价不同所有制的标准。他说:“共产主义现在已经不再意味着凭空设想一种尽可能完善的社会理想,而是意味着深入理解无产阶级所进行的斗争的性质、条件以及由此产生的一般目的。”[36]1882年,德国最大几家铁路公司实现了国有化。恩格斯深入揭示了铁路国有政策后面的封建主义和军国主义性质。他说:“这些人认为对任何东西实行国有化都是半社会主义的措施,或者无论如何也是预备性的社会主义措施,因而暗暗热衷于保护关税、烟草专卖、铁路国有化等等。所有这一切全是胡说。”[37]他揭露荷兰殖民者在爪哇推行所谓的“国家社会主义”,“在古代公社共产主义的基础上由国家组织生产”,让爪哇人“过上一种在荷兰人看来是非常舒适的生活”,结果是“人民被保持在原始的愚昧阶段”,殖民者却得到了巨额收入。[38]

恩格斯晚年提出了人类历史发展“中轴线理论”:经济基础是中轴线,“经济的前提和条件归根到底是决定性的”;而上层建筑“由于无数不同的经验的情况,自然条件,种族关系,各种从外部发生作用的历史影响等等,而在现象上显示出无穷无尽的变异和色彩差异”[39]。其中,上层建筑包括“阶级斗争的各种政治形式及其成果——由胜利了的阶级在获胜以后确立的宪法等等,各种法的形式以及所有这些实际斗争在参加者头脑中的反映,政治的、法律的和哲学的理论,宗教的观点以及它们向教义体系的进一步发展”[40]。恩格斯认为复杂的上层建筑因素产生了历史发展的“合力”,即:“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41]

四、时代意义

恩格斯晚年的理论成果启示我们:所有制改革需要宏观视野,应将所有制改革放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整体框架内,加强顶层设计,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高度,整体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有制体系。

(一)所有制改革与上层建筑建设

国家是上层建筑的有效载体,国家的政治、法律和意识形态建设是所有制改革的关键因素。首先,政治建设为我国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其原因也是所有制改革与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相互协进的结果。从20 世纪80 年代以来,我国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积极发展航空、航天、核能、国防等重要战略部门,大力开展交通、能源、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保障了国民经济的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和整体高质量运转。同时,我国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改革开放的成果。从改革开放初期的乡镇企业、个体经济,到今天各种民营经济主体发展壮大,出现了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企业。

其次,法治建设为我国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恩格斯说:“在现代国家中,法不仅必须适应于总的经济状况,不仅必须是它的表现,而且还必须是不因内在矛盾而自相抵触的一种内部和谐一致的表现。”[42]我国健全支持民营经济、外商投资企业发展的法治环境,新颁发的《民法典》实现了对不同所有制经济主体的经济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为不同所有制经济主体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参与竞争创造条件。

再次,意识形态建设为我国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保障。恩格斯说:“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包括我们这个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43]作为迅速崛起的东方古国,中国有同陈旧的生产方式和思维习惯斗争的艰巨任务。改革开放四十年是“解放思想”与“思想解放”的互动历程。推动哲学和社会科学等意识形态建设,突破理论“误区”和“禁区”,不断为所有制改革提供了思想引导和舆论环境。

(二)所有制改革与经济基础

生产资料所有制、分配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三个组成部分。所有制改革和分配制度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有直接的关系。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力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中的基本要素,它们的运行状况都受到分配制度的影响与制约。我国坚持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能够调动劳动者、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资本方的积极性,使资本、土地、知识、技术和管理等要素积极参加分配,从而优化所有制结构各要素运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确保了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性质和高质量运行。首先,我国中长期社会经济规划保证了所有制发展的健康有序。习近平说:“用中长期规划指导经济社会发展,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种重要方式。”“实践证明,中长期发展规划既能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能更好发挥政府作用。”[44]我国社会经济规划科学合理,它有效克服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无序低效,是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所在。目前,我国推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带一路”倡议、产业升级等重要领域改革,促进了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为不同所有制经济实体的发展确定了正确方向。

其次,国土政策构成了所有制改革的经济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等法律规定:土地、森林、海洋、矿山等自然资源全部国有和集体所有。国土资源常在所有制改革视野之外,但是它体量惊人。有学者认为,我国经济结构是“三层资本结构”:顶端的国有资本,基层的土地、森林、矿山、海洋等自然资源的国有、集体所有,中间层的多种所有制经济这三层的互动。[45]

再次,国家金融政策和财政政策是所有制改革的有力杠杆,对于保证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性质,激发各所有制主体的积极性有巨大作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供给侧结构性调整,使得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发动机”;中央转移支付政策助推了西部大开发和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银行和股票交易所助力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帮助实现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制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

最后,发展高新技术是所有制改革的黏合剂。所有制主体是发展的,是在发展中实现融合互动的。高新技术关乎国运,也是各所有制主体生死存亡的关键。目前,高性能芯片、新一代计算机操作平台、物联网、5G、核能、航空航天等技术发展历程表明,发展高新技术要有市场、产业链、人才、资金等支持,还要有开放的科研环境和国家政策。所有制经济实体可以围绕着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发挥各自优势,进一步实现所有制要素的高质量融合。

注释

[1][5][27][29][37][38][40][41][4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93页;第587页;第433~434页;第617页;第478页;第512页;第591页;第592页;第598页。

[2][33]《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95页;第26页。

[3][9][11][14][1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46页;第123页;第53页;第52页;第386页。

[4][17][31][34][3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24页;第186页;第186页;第711页;第709页。

[6][7][8][28][3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0页;第66页;第40页;第192页;第233页。

[10][21][22][23][24][25][39]《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63页;第218页;第1028页;第497~498页;第495页;第434页;第894页。

[12]【英】梅因:《古代法》,沈景一译,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97页。

[1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3~34页。

[16][18][19]《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46页;第878页;第662页。

[2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317~318页。

[26][4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95页;第436页。

[30]【匈】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杜章智等译,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第76页。

[32]【意】葛兰西:《实践哲学》,徐崇温译,重庆出版社1990年版,第170~171页。

[44]习近平:《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0年8月25日。

[45]代红凯:《对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中“公有制为主体”的看法》,《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年第6期。

猜你喜欢
恩格斯所有制资本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诗歌创作再评价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对资本主义及其发展趋势辛勤探索的力作
——《资本主义及其发展趋势的比较研究——基于国际理论家的视角》评述
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阐释
“混改”的重点和难点
如何深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
德国多种活动纪念恩格斯诞辰200周年
肖亚庆:2017年扩大混合所有制改革突破口
母亲永远只有一个
逆全球化:资本主义最新动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