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百年知识分子政策变迁

2022-11-23 18:07崔晓麟肖琳琳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知识分子中国共产党政策

崔晓麟 肖琳琳

(1.2.广西民族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6)

观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知识分子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显著贡献,发挥着其他社会阶层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时、党的二十大召开之际,有必要全面系统地考察和分析百年来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变迁与发展,为新时代进一步完善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实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奋斗目标提供历史经验与现实启示。

百年来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变迁总的来说经历了四个阶段,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团结、吸收、教育政策,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团结、教育、改造政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尊重、依靠、使用政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团结、引导、吸纳、服务政策。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团结、吸收、教育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经历了团结、短暂排斥、吸收、教育的变化过程。大革命失败前采取的是团结、吸收的知识分子政策;大革命失败后,受“左”倾错误影响,党内出现了短暂的对知识分子盲目排斥现象;遵义会议之后,采取大量吸收与教育知识分子的政策。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1](P3),如何认识和判断这一问题,关系到对各阶级阶层的阶级属性判断,也影响到中国共产党对知识分子的态度和政策。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到大革命失败,党对知识分子采取团结、吸收的政策。一是因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所倡导和推动。应当注意到,党的一大13名代表及其所代表的58位党员,都是知识分子。二是当时党内普遍认为知识分子是小资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力量。正如毛泽东在深入分析中国社会各阶级的阶级属性时指出,“小资产阶级。如……小知识阶层——学生界、中小学教员、小员司、小事务员、小律师,……等都属于这一类。这一个阶级,在人数上,在阶级性上,都值得大大注意”[1](P5)。毛泽东明确指出知识分子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也是参加革命的重要力量,应加以团结。三是当时党内对知识分子的地位与作用进行了广泛而深刻的讨论,普遍认为知识分子和工农一样“无一不受外国资本和军阀的双重压迫”[2](P254),具有革命倾向,是民主革命阵营的重要力量。鉴于对知识分子阶级属性、社会地位与作用的正确判断和分析,党的四大作出了扩大吸收知识分子入党的决定,即党“第一便要扩大自己的党——吸收无产阶级及先进的智识阶级中最革命的分子”[3](P522),在党的团结、吸收知识分子政策支持下,知识分子党员人数迅速发展,到1927年党的五大召开时,全国的党员数量比建党之初翻了一千倍,知识分子的比例达到近五分之一。

大革命失败后到土地革命时期,党对知识分子采取排斥和关门主义政策。一是认为大革命的失败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造成的,认为党内工人阶级的党员偏少,而知识分子偏多,八七会议提出要与机会主义断绝关系,且把知识分子与机会主义划上等号,这就意味着当时把知识分子放在了党的对立面而予以排斥。二是受苏联知识分子政策和共产国际的影响。共产国际认为知识分子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一样都是革命的对象。受此影响,当时党内也认为中国革命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国内的阶级矛盾成为了中国革命最主要的矛盾,于是就判定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对象,不再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力量。因此,党的六大提出了“党的指导机关工人化”[4](P614)的政策,以王明为代表的决策者机械照搬共产国际的指示,盲目排斥知识分子,大量的知识分子干部被撤换下来,造成了革命的巨大损失。

遵义会议以后,这种“左”倾错误得到纠正,党对知识分子逐渐形成了团结、吸收、教育的政策。随着抗日形势日益严峻,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充分认识到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才能把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中国,实现民族的独立和解放。毛泽东强调“没有知识分子的参加,革命的胜利是不可能的”,提出要“大量吸收知识分子”[5](P618)。全国各地的知识分子纷纷响应号召,怀着高昂的抗日救国热情奔向延安,党对来延安的知识分子也不加限制,一律欢迎。由于许多知识分子教育背景不同、成分复杂,有国统区的、沦陷区的和留洋归国的等,有的接触过马克思主义,有的则对此不太了解。为了使他们的思想能统一到党的领导下,党一方面对知识分子开展理论教育,先后开办了陕北公学、抗日军政大学等17所院校,并派艾思奇、何干之等优秀的教育家为知识分子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课程,毛泽东、刘少奇、朱德等领导干部也亲自给延安的知识青年讲党的理论教育课,使延安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有了系统认识。另一方面通过开展整风运动,加强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教育,特别是强调知识分子要与工农群众结合为无产阶级服务。经过学习教育以及整风运动,延安各界知识分子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大团结,文艺工作者掀起了到群众中去的热潮,创造了众多反映群众现实生活的作品,如《白毛女》《兄妹开荒》等,为进一步唤醒民众反帝反封意识,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贡献了重大力量。

解放战争时期,党进一步完善对知识分子实行团结、吸收、教育的政策。党中央一方面积极争取国内和平统一和民主团结,尽可能地发挥知识分子的社会影响力,营造社会上对中国共产党友好的舆论环境。另一方面,随着解放区的扩大,对干部的需求也相应的增大,更需要注重团结、吸收知识分子参与革命根据地的建设。1945年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一切知识分子,只要是在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中著有成绩的,应受到尊重,把他们看作国家和社会的宝贵的财富”[6](P1082),因此要“注意团结和教育现有一切有用的知识分子”[6](P1083)。考虑到干部短缺的现实情况,党借鉴吸收延安时期的办学经验,在新解放区建设了新一批的学校和训练班专门培养干部,这一政策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新解放区干部缺乏的局面,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团结、教育、改造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对知识分子采取团结、教育、改造的政策。“一方面认为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应该团结和争取;另一方面却又认为‘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占了知识分子人数中相当大的部分,而这些知识分子的头脑里主要还是‘民主主义和个人主义的思想’,‘还没有和共产党相处过,对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对共产党的政策、主张,对人民政府的领导方法和工作作风,都还很不了解,很不熟悉’,‘要使他们适应新中国的需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必须对他们进行教育,帮助他们重新学习,逐步改造旧的世界观。”[7]这一政策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探索时期,虽然因形势变化侧重点略有不同,但整体思想未变。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通过把知识分子“包下来”“把他们养起来”[8](P75)的政策,团结知识分子。毛泽东提出,“凡有一技之长而无严重的反动行为或严重的劣迹者,人民政府当予以录用”[8](P156),在这一精神的指导下,当时大多数知识分子维持了原业,少数失业的知识分子也被妥善安置。中国共产党赢得了知识分子的信任和拥护。中国共产党也积极联络海外知识分子,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国人民政府,通过电台郑重邀请留学海外的知识分子回国参与祖国建设。海外知识分子了解到祖国对他们的迫切需要,甘愿放弃国外优越的物质生活和更好的发展环境,回到一穷二白的新中国投身于民族复兴伟业。以钱学森为代表的归国科学家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为推动中国国防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同时,中国共产党通过一系列的政治运动如土地改革、“三反”“五反”运动、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等,加强了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教育和思想改造。采取的方式是把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教育与政治学习运动相结合、与思想改造运动相结合、与土地改革实践运动相结合、与抗美援朝运动时事教育相结合等多种方式”,结果是“使知识分子提高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认识水平,分清了敌我,确立了正确的阶级立场,实现了世界观的基本转变”[9]。诚然,这一系列思想教育活动有其正确性和必要性,但因经验不足,存在工作方式简单粗暴的问题,一定程度挫伤了知识分子信任感和积极性。

1956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明确提出了知识分子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这是对知识分子阶级属性的正确判断,从而极大地激发了知识分子建设新中国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我国的科学文化事业也取得了蓬勃发展。遗憾的是,这一正确的政策没能得到很好的延续,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出现了波折。1957年,毛泽东在党的八届三次会议上强调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10](P535),由此认为知识分子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把知识分子从团结的对象转变为斗争对象,并在知识分子政策上出现了反右斗争扩大化的错误。后虽有调整,但整体来说在较长时间内,党内“左”倾错误占据主导,“文革”时期,“左”倾错误达到巅峰,直到1976年党中央毅然粉碎“四人帮”,结束了“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才重回正轨。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尊重、依靠、使用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共产党实现了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确立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知识分子政策。

首先,重申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阶级属性。“文革”时期中国的社会秩序和科教文卫事业遭到了严重破坏,社会秩序重建、高等教育恢复等急需知识分子的加入,然而当时压在知识分子身上的“两个估计”(

两个估计即“文革”前十七年科技教育战线执行的“修正主义路线”,知识分子的大多数“世界观基本上是资产阶级的”,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及戴在知识分子身上的“臭老九”帽子极大地制约了知识分子投身于国家建设的积极性。为此,1977年,邓小平组织召开了科学和教育座谈会,重申了“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一部分”[11](P275)。对于知识分子而言,把他们当成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还是当成无产阶级知识分子,是事关生命与前途发展的问题,邓小平对知识分子阶级属性的判定,给予了知识分子极大的鼓舞和振奋,许多知识分子不由自主地感叹“科学的春天”来到了。

其次,提出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政策。在科学和教育座谈会上,邓小平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科学技术最终还是要依靠知识分子,提出“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12](P41)。1982年中国共产党明确把“知识分子是社会主义依靠力量”[13](P170)写入宪法,通过立法的方式明确了知识分子重要地位和作用。因此,相当多的知识分子重新回到原来的工作岗位,充满激情和信心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努力奋斗。

再次,强调对知识分子“政治上一视同仁、工作上放手使用、生活上关心照顾”[13](P430)。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工作上放手使用。由于过去把知识分子当作资产阶级或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容易把他们排除出领导岗位,无法很好地发挥知识分子才能。为了吸收知识分子进入国家机关,优化党内干部队伍结构,提高干部队伍素质,中国共产党首次提出了要在知识分子中选拔和培养干部。1995年出台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规定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方可担任党政机关的领导者,从而在制度层面提供了知识分子晋升和参与国家公共事务管理的保障。据统计,截止到党的十五大召开前,“省、地、县三级领导班子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分别达到93.5%、91.57%和83.6%”[14](P875),大量的知识分子进入了国家机关。此后,尊重、依靠、使用知识分子成为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主体思路,并不断完善。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江泽民提出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15](P540)的知识分子政策,这是对“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政策的提升和完善。一方面,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经济的浪潮迅猛发展,要想发展好经济,必须重视知识,重视人才。另一方面,中国的改革开放刚刚起步,经济上远远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为帮助中国更好地大踏步地追赶上世界发展步伐,中国共产党必须要为知识分子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以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积极作用。党的十六大以来,为了能使国家从人口大国,劳动力大国迈向人才大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胡锦涛提出了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形成了科学的人才观。主要表现在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思想,加强青年人才、高层次人才、创新性人才队伍建设,形成了科学培养、任用和管理人才的机制,进一步完善了党的知识分子政策。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团结、引导、吸纳、服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知识分子工作,在继承以往党的知识分子正确政策的基础上丰富其内容,提出了团结、引导、吸纳和服务的政策。一方面,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党在知识分子工作方面已经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为新时代的知识分子政策提供了经验借鉴。另一方面,经过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中国已经摆脱了过去的贫穷落后,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完成这一目标需要党制定更符合时代要求的知识分子政策,更好地汇聚和发挥知识分子力量。

首先,习近平总书记不断强调实现中国梦离不开知识分子的智力支持,对知识分子要予以团结和引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知识分子对知识、对技术掌握得比较多,对自然、对社会了解得比较深,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中能够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兴知识分子群体,他们接触过更多元的价值观,体验过更多样的文化,思想十分活跃,富有创新精神,但同时也更难达成统一共识。为了更好地凝聚知识分子力量,党提出了更有针对性的知识分子政策,即团结、引导的政策,进一步加强知识分子的思想引导,让知识分子能自觉地统一在党的领导之下,把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弘扬好。

其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的吸纳知识分子政策,并提出了识才、爱才、用才、容才、聚才“五才一体”的人才工作思路。一是在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国不断追赶超越,已经成为世界级人才资源大国,培养了许多杰出的高科技人才。与此同时,人才外流现象严重,许多核心科技受制于人,要想解决“卡脖子”的技术难题还需依靠更多的知识分子做出努力。二是中国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全国上下团结一致,为早日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顽强拼搏。这是一项艰巨且充满挑战的任务,要完成这一任务,必须团结、吸纳知识分子。三是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原来依靠资源、廉价劳动力带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已经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需要对经济结构进行全面的转型升级,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依靠知识分子力量推进科技创新。四是当今世界局势波谲云诡,国家间的竞争更加复杂多元,文化领域的渗透、网络阵地话语权的争夺等愈发激烈。知识分子作为国际交往代表性群体,不仅要让中国走向世界,更要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世界听见并能听懂中国的声音,让中国从跟跑者变成领跑者。针对这些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发出“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的号召,并对选拔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各个方面提出了明确思路和系统性要求,强调做好知识分子工作必须有“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16],如此更有利于吸纳知识分子团结在党中央周围。

再次,为了更好地团结、吸纳知识分子,还要解决知识分子的现实问题,做好服务保障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与知识分子打交道的过程中,常常问及他们的思想、生活、工作、学习等各方面的情况,不仅在物质上给予知识分子良好的条件与支持,维护知识分子的利益,也注重为知识分子提供贴心的服务。在物质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科学合理的工薪制度和选拔制度,确保知识分子在获得基本劳动所得的同时能有合理的晋升渠道,保持工作的积极性。同时,不断完善法律保障机制,严格保护知识分子的知识产权,保障知识分子的智慧成果。为鼓励科技人员进行研发创新,增添了多种科学技术奖项等。精神层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政领导要学会与知识分子交朋友,加强与知识分子的联络并指出对待知识分子要“多接触、多谈心、多帮助,讲尊重、讲平等、讲诚恳,不随意伤害对方自尊心”[17](P133),同时对知识分子应多给予宽容和包容,给予了知识分子极大的尊重和重视。

综上,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证明,当中国共产党正确实施知识分子政策时,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就顺利,取得的成就也更为显著。进一步完善党的知识分子政策,一要总结以往成功的经验,吸取失败的教训,坚持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一部分的阶级属性判断,密切联系和团结知识分子;二要给予知识分子更高的社会地位,营造有利于知识分子发挥更大作用的社会环境,给予知识分子更多的尊重、关心与照顾,引导知识分子担负起新时代赋予的使命,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创造力;三要充分了解知识分子出现的新特征,科学研判社会主要矛盾,结合时代背景与任务,对知识分子提出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并给予正确的引导,帮助知识分子实现个人梦与中国梦的统一,推动国家创新发展。

猜你喜欢
知识分子中国共产党政策
政策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政策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助企政策
政策
你知道什么是知识分子吗
青年之问:你愿不愿意被称为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