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生态的新要求

2022-11-23 18:42袁双保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2年9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语言思维

◎袁双保

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在遵循学生实际学情的基础上,以学生为本,为学生的学习创设真实的语言情景,激发学生积极自主的思考意识,让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切身感受到思考所带来的乐趣。人,只有在积极地思考中才能获取思想。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很多学生不愿意思考甚至是不思考,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一些学生甚至丧失了思考的能力,让同学的思考代替自己的思考。这样的学生是无法适应新高考的。新高考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给予学生更多选择与机会,重视的是学生学习能力的考查。新高考中的选科给予了学生更多的选择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实际选取自己擅长的科目参与考试评价。如何让学生做出适合与自己的正确选择呢,这就关涉到一个人的思维水准,如何让学生正确全面地评估认识自己,这正是当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所给予学生的一种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

一、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改变课堂教学结构

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要以学生为本,从学生未来的发展出发,改变固有的课堂教学结构,变师生的合作探究学习为学生积极主动的自我探究,要实现这一教学目的,要求教师要在教学上进行深入地研究,大胆地取舍,同时要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英国著名教育家怀特海坚持认为教育中有这样一条原则:“在教学中,你一旦忘记了你的学生有躯体,那么你将遭到失败。”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在课堂上要通过具体的教学情景来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的学习在真实的情景中自然地发生,这样学生不但能够牢固地掌握相应的知识点,同时还可以得心应手去运用知识去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

新高考背景下学生语文学习的核心素养的培育的具体指向就是让学生能够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去解决具体的问题,把学习与实践相结合。这就要求教师要给予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立足于学习方式的指导,需要教师变革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注重在教学中设计恰切的言语实践活动。”[1]因此,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要让学生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积极调动各种感官参与课堂言语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生命体验。只要让学生真正意义上动起来,才能让学习真实有效的发生。

在一节公开课上,教师的教学设计理念新颖,学生活动的环节也很多,老师的讲课富有激情,可是当你在课后走近学生与学生进行交流探讨时,学生的回答往往风马牛不相及,且学生表现出茫然。对于这样一节看似颇为成功的公开课,学生的表现为何会这般差劲呢?究其根本原因,是学生并没有真实的参与课堂的学习,学生只是机械性地在课堂上跟着老师的思维惯性重复,并没有对课堂的知识点进行深入思考。这样的学习是假性学习,学习并没有真实地在学生身上发生。这种看似比较成功的公开课中充斥着假大空,而且还留给学生一种负面影响,习惯于编织美丽的谎言,在学习的谎言中虚度光阴。有多少学生在这种虚假中重复着生命的步伐,这样的低效重复已经无法适应现阶段的新高考,学生死记硬背式的学习方法和备考策略并不能有效提升其对知识的迁移运用以及实践能力。在课堂上,要创设适合于学生思维段的学习情景,让学生真实参与其中,并在这样的情景中去获得新知,这就需要我们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改变课堂教学结构。在课堂上,不要过度地追求知识点的全,而要以突破某一个知识点为切口,进行有梯度的教学,让学生真正意义的学会并掌握该知识点。这样学生就会获得学习的乐趣与成就感,就可以形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如果学生因为某一节的某一个问题没有弄懂,长此以往学生就会丧失学习的兴趣,这样的恶性循环会扼杀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课堂上的真学习需要教师来推动构设,需要教师来不断改变自己的教学策略,创新教育方法,让学生在真实的语文学习情景中去进行语言实践。

在高中统编教材的必修下册中的戏曲单元,对于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设定是让学生在古今中外优秀的戏曲学习中感受悲悯,将悲悯的情怀植入学生地心灵,让学生对于别人的苦难能够感同身受。如果课堂上仅仅让学生记忆戏剧文化知识、阅读戏剧内容、分析具体的人物形象,这样的教学设计就是板块式的机械性的学习,学生内在的感情无法被激活调动,同理心、悲悯之情的培养在这样的课堂中就无从谈起。如何才能让学生入情入境呢?最好的课堂教学就是沉浸式的深入体验,将学生置于真实的剧场中,让学生通过这样的情景去感受。这样的课堂是深刻的繁盛的,是能够激荡人心的。学生在真实的剧场中所获取的心灵体验是无法用语言来言说的。有些学生在观看戏剧中情不自禁地留下了眼泪,这课堂中的眼泪比学生记住一个用来应试的知识点更为宝贵。当学生观看完戏剧后,可以让学生自己编排戏剧进行表演,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即时写下自己观看戏剧时的真实的内心体验,不需要多么华丽的辞藻,只需要真实而充满情感的语言。一堂具有丰富教学情景的课能够激活唤醒人内心中的喜怒哀乐,只有习惯于真实情感的流露和表达,人才能成其为人,人才能获得真正的发展与成长。

二、创设民主自由的课堂氛围,构建良好师生关系

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策略,要改变学生长期以来所形成的假性学习,让学生的学习真的发生于课堂,自由民主的课堂氛围是学生积极表达的前提和先决条件。课堂上,学生为什么习惯于集体沉默习惯于走神呢?学生为什么要在课堂上沉睡呢?除了学生固有的不愿意积极表达自己的学习态度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学生的思维不够活跃,学生的内在思维处于沉睡状态,学生不会思考也不愿意思考。学生不愿意表达的原因就在于学生不思考,学生如果不思考学习就无从真的发生。学生不愿意表达的原因还在于学生害怕出错丢人或者受到老师的责罚。当一个学生习惯了课堂的沉默后,那么他就在这种沉默中丧失了自己的话语权和表达欲。从根本上来说,学生不愿意表达就是课堂氛围沉闷,课堂中缺乏自由民主,师生关系欠融洽。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肖培东老师说过:“好的教学,都是发生在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下。”由此可见,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和保证。只有获得学生的深度信任后学生才愿意在老师面前和同学面前真实地去表达自己内心的声音。教师要多方面全方位的去改善自己与学生的关系。用丰富精湛的专业知识去吸引学生,这就要求教师要做一个学习者,不断地学习,在学习中完善提升自己,以教师的学来促进和带动学生的学。当教师有了丰富扎实的学识,教师还需要宽容仁爱的美好人格。因此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需具备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人格,这样教师就能够感召和引领学生。学生在教师的感召引领下,还需要自由民主的表达氛围。自由民主的表达氛围是一个人讲真话的必要条件,宁愿让学生真实的表达出自己的错误观点也不需要华丽的课堂谎言。华丽的课堂谎言造就了多少人的虚伪与冷漠,人一旦把说谎当成一种习惯,就丧失了真实的表达欲,同时其内心的真善美在免疫与谎言中。

我们的课堂表达亟待进行深刻的变革,让学生在自由民主的课堂氛围中进行真实的表达,而教师只是在这个表达过程中进行纠偏或纠错。当学生表达的窗口一旦开启,那么课堂上就会形成思维的交融激荡,在这样的思维交融中,学生将会收获属于自己的思想,课堂上的思考也就真实的发生了。“良好的教学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2]因此自由民主的课堂氛围更能激发和唤醒学生地表达热情。反观现在高中学生地表达水平,其良莠不齐的文学素养所呈现出来的共性问题就是学生思想的匮乏呆板,学生似乎丧失了思考的能力。只有让学生深深地意识到自己的课堂表达是安全的,这样学生就能够真实的积极自主地参与课堂的讨论学习,也就自觉地避免了假大空的课堂教学,学习也就能够真实的发生并作用于学生的生命。

班上有一位同学在平时的语文课堂上喜欢睡觉,不愿意参与课堂活动,经过与他的深度交谈后才得知,当他看见老师不苟言笑,他感到很害怕。他质朴的话语中流露出了师生双方间缺乏沟通的不信任,他对老师之所以害怕就是对老师不信任。经过与他的多次耐心地沟通后,消除了他内心的疑虑。从此在课堂学习中,他能够积极参与课堂的讨论学习,性格也逐渐变得开朗。从这个很小的教学案例中可以看出自由民主的表达氛围、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的语言学习有着多么重要的作用。给予学生表达的安全与自由,让学生在舒适自由的教学语境中去提升其内在的学习潜质和能力。

三、建立优质课堂话语体系,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对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的思维具有深刻性、灵敏性和批判性。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第六条明确指出:“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增强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因此对于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是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要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首先得建立优质的课堂话语体系,让学生在优质的语言场域中感受思维触摸思维学会思考。优质的话语体系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自己的课堂用语,让课堂语言优美、精炼、雅致,教师是课堂用语的典范,表达要规范严谨,要有逻辑性。因此教师要在备课时预设好自己的课堂语言,尽可能地让课堂语言呈现出美感,学生能够从美的话语体系中汲取思想。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透过语言的世界可以看见思维的本质。从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去获取思维意识,思维是流动的渐变的不确定的动态呈现。“应该采用动态的视角来审视语言本体及其语言学习的过程”[3],采用动态的语言视角来观察学生的课堂学习,你会发现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有着不同的思维轨迹,这些不同的思维轨迹代表着学生不同的思考水平。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进行积极的引导,让学生发现自己思维表象中所浮现出的问题,并且能够从本质上进行深入地认识。这样就可以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敏锐性。其次在优质的话语体系中让学生在正向与负向的思维中学会甄别辨识。学生的正向思维与负向思维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上不同程度的思辨水平。要让学生学会思辨,学会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在多角度多层面的思考中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学生的思辨能力是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组成,当学生学会了思辨,也就学会了思考。从本质上而言优质的课堂话语体系就是优质的课堂问题创设。

在《庖丁解牛》中,让学生思考“解牛”与“养生”之间的关系,从这则寓言故事中可以悟出什么人生哲理?“解牛”与“养生”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实则有着内在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学生在课堂的自由论辩中开始变得活跃、积极,每个人都能够言之有理地说出自己的真实感悟,这样的学习过程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让学生的思维得以发散。学生们在这种开放性的问题中进行积极的辩论与思考,获得了思维的提升。这个思考辩论的过程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能力,无形中提升了学生的思维水平。优质的课堂话语体系是学生思维品质训练和提升的有效保证。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还要注重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从生动真实的语言世界里去获取语言感知。语感意识是语言学习的原动力,只有具备了丰富的语感意识,学生才能在语用体系中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策略研究以新高考的下的语文教学内容的要求为根本遵循和出发点,尊重学生发展个性,注重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的考查,提出适宜学生学习的语言场域,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给予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让学生的学习真实有效,这是培养时代新人的根本要求。丰富的课堂教学情景、自由民主的课堂氛围、优质的课堂话语体系共同构成了学生语文学习的语言场域,在这样的语言场域中,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会得到充分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意识会得到有效激活。新高考背景下的语文教学策略的提出与转变是为了让学生不断适应新时代下语文学习变革的要求,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唤醒学生学习的本位意识,让学生在当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中真学习,学真知。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语言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高中语文分层教学的有效性探索
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利用早自习
语言是刀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我有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