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市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状况调查

2022-11-23 19:15荆州市总工会
工友 2022年6期
关键词:荆州市产业工人工人

荆州市总工会

(编辑:汤雪涛 380189996@qq.com)

荆州地处江汉平原腹地,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和长江港口城市,地域优势明显。为更好地贯彻落实湖北省委“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推动“宜荆荆恩”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为全市持续性发展、跨越性发展凝聚人才力量,近期荆州市总工会对全市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状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主要问题

调查显示,荆州市制造业从业人员36.7万人,其中有技术等级的仅3.5万人。技术工人总量不足,高端技术工人需求缺口一直居高不下。初级工、中级工占比达到73%,高级技工数量占比不到4%。在非公企业、小微企业,技术工人更是严重匮乏。调查发现,荆州市制造业职工技能素质整体状况及素质提升存在以下问题:

其一,技能素质不能满足发展要求。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和高技术行业、新兴行业的发展对技术要求不断提高,很多技术工人存在岗位能力不足问题。尤其是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能源等行业技术门槛高,相关领域的高技能人才紧缺。很多企业存在技工缺,某些特定岗位“一工难求”。同时,制造业对年轻人吸引力不强,年轻低等级技术工人转岗意愿强烈,整体梯队建设难以为继,断层现象隐现。

其二,技能提升无法满足现实需求。技能培训师资力量较弱,“双师型”高水平培训师资有限,培训教材资源不足。“互联网+”培训平台使用不广泛,技术工人网上学习的参与度不高。企业在培养计划制定、教学过程参与、教学效果检验等方面参与不深、力度不够。学校与企业在人才交流、联合攻关、深化培养等方面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相互“隔离”现象普遍存在。

其三,技能评价体系建立较慢。近年来,随着国家大量取消职业资格证书,出现“政府评价退出、社会和企业评价未有效衔接”的现状,导致评价“中断”;“双贯通”作为一项提升技能人才发展空间的制度,由于缺乏针对技能人才的有效标准,出现了“路径通、难度大”的窘境。

成因分析

一是没有充分发挥产业工人技能培训阵地作用,没有形成以行业企业为主体、技工院校等职业院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互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没有建立一套覆盖全体劳动者、贯穿学习工作终身、适应就业创业和人才成长需要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

二是企业自主组织产业工人提升技能没有积极性。企业注重经济利益,不敢投入,怕职工提升技能后更容易出现跳槽现象,造成人才流失。生产任务较重的企业,不愿意为技术工人培训安排时间,要求工人按照操作程序尽量提高工作效率,为企业创造利润。

三是产业工人缺乏自觉参与提升技能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很多职工认为现有的工作技能已经足以应付目前的工作,不需要再进行学习深造。还有少量技术工人认为自己在一线岗位上工作,地位低,即使参加培训也改变不了现状。

四是社会对产业工人成长的价值取向发生偏差。人们普遍有一种白领情结,认为学历越高就越是人才,绝大多数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上大学,不愿意读技校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社会上形成了当技术工人没出息的偏见。一些年轻人从学校毕业进入企业后,只愿意进机关当干部,不愿意下班组当工人。即使无奈之下当了工人,也不安心工作,总是想着如何才能跳槽。

五是现有技能评价体系制约了技能人才素质提升空间。在政府直接评价的岗位之外,还没有形成符合条件的社会机构参与技能评价。技能评价的结果不能在省域范围内互认,社会机构评价也没有权威性,评价结果不能与技术工人的待遇挂钩,没有建立一套有效的评价指标,不利于畅通技能人才上升通道。

对策建议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技能人才队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要瞄准提升制造业职工技能素质的每个环节和关键点,尽快建立由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不断拓宽技能人才的成长通道,汇聚一批爱岗敬业、技艺精湛、奋发有为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建立有效培训体系。注重大中专职业院校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培训、企业职工的岗前技能培训,切实提升制造业职工的整体技能水平。认真贯彻落实《荆州市校企合作联合办班专项计划实施方案》,积极促进校企合作,大力推进产教融合,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新模式。充分发挥产业工人培训基地和各类实训基地的作用,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市场化、社会化、多元化改革,努力培养造就一支适应企业需求的工匠型产业工人队伍。

建立综合竞赛体系。坚持示范引领、分层推进,广泛开展以“建功‘十四五’·奋进新征程”为主题的劳动竞赛活动,推动形成市、县、企业(行业)三级联动的竞赛局面。扎实开展岗位技能比武和职业技能竞赛、职工创业创新大赛,定期举办职工创新成果展和职工创新成果评选,为职工创业创新提供广阔平台。组织开展包括企业、行业、产业、协会等跨区域的各类对抗赛、争霸赛,在全社会努力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建立便捷评价体系。认真落实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制度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制度,健全职业技能多元化评价方式,引导企业职工按规定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支持企业结合自身实际,实现专业技能人员的薪酬待遇、技能升降与业绩评估的紧密结合。发挥企业、技工院校、社会评价组织作用,突破年龄、学历、资历、身份等限制,为新时代优秀产业工人脱颖而出创造良好条件。

建立全面激励体系。积极推动产业工人创新创业政策落地落细,落实高技能产业工人的引进、留用支持措施,在科研资助、医疗保障、住房等方面享有与市委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同等待遇。探索推行企业首席技师制度,采取协议薪酬、持股分红等形式,提高技术工人待遇。定期开展“荆州工匠”“荆州能人”“金牌工人”评选表彰,并与劳模、五一奖评选挂钩。提高优秀技能人才在“两代表一委员”和群团组织代表、委员中的比例,落实优秀产业工人代表在群团组织兼职挂职制度,在物质奖励、政策支持、人文关怀上全方位发力,激励产业工人提高技能、成长成才。

建立配套支撑体系。财政等部门积极争取资金,支持中高等职业院校加强基本教学型技能实训设施建设,建设生产性或兼具生产、教学功能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支持依托中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区域性、行业性、开放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突出模块化实训特色;支持中高等职业院校持续加强基础能力建设,稳定和扩大培养培训规模。将职业教育纳入《荆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深化办学体制改革,优化职业教育布局,促进技能人才培训工作落地生根、行稳致远。

猜你喜欢
荆州市产业工人工人
产业工人讨薪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新时代产业工人人才培训的思考
推进五星班组建设,培育核电建设产业工人
油田工人
酒厂工人
诗祖文魂百代传一一首届“中华诗人节”在湖北省荆州市举行
建设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
荆州市2016年校园足球锦标赛开赛